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 豆瓣
Why Not Socialism?
作者:
[英] G. A. 科恩
译者:
段忠桥
人民出版社
2011
- 3
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中,作者科恩先描述了一种“野营旅行”的环境,并指出在这一环境中,大多数人会强烈地赞成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他接着论证说,有两个原则在野营旅行中得以实现,一个是平等原则,一个是共享原则,而这两个原则正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他接下来集中讨论了在他看来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如果说社会主义者的志向是在一个国家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实现野营旅行的原则,那社会主义还是可欲的吗?社会主义会是可行的吗?对这两个问题特别是对第二个问题,科恩虽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却提出一系列令人沉思的见解。
国家与革命 豆瓣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 революция
9.5 (8 个评分)
作者:
[苏联] 列宁
译者: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人民出版社
2001
- 4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列宁在书中阐述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不仅教育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他们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也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支部结合本国个体实际解决本国的革命问题具有指志意义。十月革命后,列宁总结俄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的思想。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 豆瓣 谷歌图书
Entstehung und Funktion einiger chinesischer marxistischer Termini
作者:
[德] 李博
译者:
赵倩
/
王草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8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术语的形成、发展以及个别术语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毛泽东的思想模式中的作用。探讨这样的问题的方法主要是靠马克思主义的文献。这些文献必须包括尽可能从最早期的一直到毛泽东时期所出版的资料。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比传入中国早,所以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多半是从日本的出版物翻译过来的。
翻译时,中国的译者借用了很多日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因此,也要追溯日本术语的形成过程。要探讨术语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必不可缺的资料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词典。汉语的和日语的词典在本书资料的探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比传入中国早,所以中国初期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多半是从日本的出版物翻译过来的。
翻译时,中国的译者借用了很多日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因此,也要追溯日本术语的形成过程。要探讨术语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必不可缺的资料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的词典。汉语的和日语的词典在本书资料的探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三卷 上卷) 豆瓣
作者:
[英]G. D. H. 柯尔
译者:
何瑞丰
商务印书馆
1981
- 1
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二卷) 豆瓣
作者:
【英】G. D. H. 柯尔
译者:
何瑞丰
商务印书馆
1978
- 9
社会主义思想史(第一卷) 豆瓣
作者:
【英】G. D. H. 柯尔
译者:
何瑞丰
商务印书馆
1977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社会形态 豆瓣
作者:
吴玉贵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形态》分“总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六大部分,附录“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社会”,各部分以社会特征和相关概念设立分类专题,分类专题下系以同类篇章,每篇提炼出主题句。
中國人的烏托邦之夢 豆瓣
作者:
趙泓
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2014
- 5
「新村」曾是一代中國人的夢想,
一個源自遠古大同世界的烏托邦理想,
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元老也曾是一同作夢的人,
而這個美夢後來竟然對中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新村主義──
原由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倡導,並於1910年在《白樺》雜誌上開始宣傳新村主義。新村主義提倡「人的生活」認為,主張泛勞動,提倡協力的共同生活,冀望透過建立新村,使全人類過上「人的生活」,實現人人平等、勞動互助、友愛、幸福的理想社會。
本書為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新村主義於五四時期經周作人等人介紹傳入中國,它所幻想的無政府、無剝削、無強權,既讀書又勞動的田園詩般新生活,廣泛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
新村主義雜糅了泛勞動主義、工讀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並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對現代中國產生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不啻1920年曾轟動一時的工讀互助團、早期的鄉村建設運動,到後來的「人民公社」、「知青上山下鄉」、「五七幹校」等歷次政治運動中,都能找尋到新村的影子,通過新村運動的研究,可一探中國現代思潮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軌跡。
本書特色
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
新村主義──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
一個源自遠古大同世界的烏托邦理想,
李大釗、毛澤東等共產黨元老也曾是一同作夢的人,
而這個美夢後來竟然對中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新村主義──
原由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倡導,並於1910年在《白樺》雜誌上開始宣傳新村主義。新村主義提倡「人的生活」認為,主張泛勞動,提倡協力的共同生活,冀望透過建立新村,使全人類過上「人的生活」,實現人人平等、勞動互助、友愛、幸福的理想社會。
本書為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新村主義於五四時期經周作人等人介紹傳入中國,它所幻想的無政府、無剝削、無強權,既讀書又勞動的田園詩般新生活,廣泛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
新村主義雜糅了泛勞動主義、工讀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思想,並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對現代中國產生的影響是巨大且深遠。不啻1920年曾轟動一時的工讀互助團、早期的鄉村建設運動,到後來的「人民公社」、「知青上山下鄉」、「五七幹校」等歷次政治運動中,都能找尋到新村的影子,通過新村運動的研究,可一探中國現代思潮發展的內在邏輯和軌跡。
本書特色
研究五四時期「新村主義」思潮及其對現代中國影響的第一部專著
新村主義──影響了一批激進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包括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何孟雄等一批早期共產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