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安托万·马修
梦之囚徒:进程 豆瓣
Julius Corentin Acquefacques, Le Processus
9.4 (26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徐峰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10
🏆荣获 1994 年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大奖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过去的自己vs现在的自己,不断重新来过的困局
等你亲手拉开通往梦境之心的螺旋阶梯
◎ 编辑推荐
“一切都 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随后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梦之囚徒:进程》是《梦之囚徒》系列的第三册,荣获 1994 年安古兰漫画节编剧大奖。
🔲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在《梦之囚徒》系列中,马克-安托万·马修塑造了著名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一点也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读者手上拿的这本漫画,从封面到某些内页都重复出现在了本书的画格中,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元素。不仅叙事手法如此,马修在有的画面还采用了“画中画”无限循环的递归视觉形式,给人一种无限下坠的眩晕感。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随着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角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梦之囚徒:进程》一册中,主人公在寻找梦境出口的过程中发现了漫画家的创作手稿,由此引发了对于世界真实性的思考。
🔲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规表现手法,用六本书的创意,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在《梦之囚徒:进程》中,作者设计了一个螺旋形的插页,具象化地展现出主人公以时间为轴,顺着画格组成的阶梯来到梦境之心的场景。这个设计使漫画不再局限于格子,完全打破了纸面艺术的二维性,堪称令人惊艳的点睛之笔。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在《梦之囚徒》系列中,故事占主导地位,还有关于漫画这个载体的思考,因而绘画是次要的。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在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 内容简介
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一天,他正准备按照预约时间去梦疗科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就在这时,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屋里,并试图阻止他出门。一头雾水的阿克法克坐上高空出租自行车落荒而逃,好不容易到了梦疗科却被当作患有“天花板综合症”的精神病患者抓了起来,被迫进入了一个奇怪的梦境。一番奇遇之后,阿克法克跌回了自己家的床上,然后看到另一个自己正准备去梦疗科。如果不能阻止另一个自己,整个故事将重新来过……
◎ 媒体与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Fnac书店评论
一部将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亚马逊读者
2021年8月22日 已读
最后一页也能做成螺旋状就好了。为了克服梦境中的无政府主义,人们制造了梦境工厂,用以缓解城市病。
2020 后浪 漫画 马克-安托万·马修
梦之囚徒:使命 豆瓣
Julius Corentin Acquefacques, La Qu...
8.5 (27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徐峰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0 - 11
🏆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成名之作
☆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颠覆纸书的呈现形式
☆欧洲漫画界卡夫卡的先锋艺术实验
☆令人无比焦虑的荒诞世界,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
☆倘若真有造物主,“我”又为何而存在?
一个改天换地的惊天使命牵出的奇遇
演绎从黑白到彩色的视觉炸裂,为纸片人生开启新世界
◎ 编辑推荐
“一切都看似合乎逻辑,即使是在最荒诞的情况下。这就 是梦的本性。”
——马克-安托万·马修
🔳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成名之作
从悬念重重的《画的秘密》到不着一字的《方向》,从一镜到底的《3秒》到话痨烧脑的《全民审判》,再到命题创作的《卢浮地宫》,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每一部作品都令漫画爱好者耳目一新,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带给读者强大的震撼和非凡的体验。
1985年,马修与朋友成立 Lucie Lom 工作室,开始进入舞台设计领域,业余着手创作自己的第一本自编自绘的漫画——《梦之囚徒:起源》,随后凭借该书极具创意的实验性而在漫画界一鸣惊人,并斩获199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初露锋芒奖。在接下来的23年里,马修用《梦之囚徒》系列完成了他一连串的漫画实验,使其成为被研究得最多的漫画系列之一。《梦之囚徒:使命》是《梦之囚徒》系列的第二册。
🔳 在虚构中影射现实,黑色幽默风格描绘一个卡夫卡式的荒诞世界
在《梦之囚徒》系列中,马克-安托万·马修塑造了著名角色: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阿克法克是“卡夫卡”的法语倒过来念)。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人物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他一点也不虚荣、一点也不自负,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没有任何观点。他只是一张面具,读者可以戴着这张面具亲自进入他的世界。这是一个真正的卡夫卡式的世界:荒谬和极权的行政管理、住房危机、交通堵塞、强迫性的准时……马修以一种夸张的黑色幽默描绘了这个世界的荒诞之极,让人在忍俊不禁间窥见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叙事手法,创造一段如坠梦境的探索之旅
《梦之囚徒》故事的开场总是阿克法克的一段似是而非的梦境。随后,伴随着某种形式的“坠落”,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变得模糊,主人公带着庄周梦蝶式的疑问开启看似寻常的一天。但是这一天注定与正常无缘: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情况接踵而至,事情越来越脱轨,一时莫名其妙,一时啼笑皆非,读者的世界观逐步被颠覆,主人公开始带领读者经历一段谵妄的解密之旅。
🔳 上帝视角,引发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漫画家本人 “倾情出镜”
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戏,那“我”又扮演了什么角色?《梦之囚徒》系列是马克-安托万· 马修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宇宙。他不仅为角色搭建了舞台,还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似乎身在戏台,幕后更有位一手导演他们人生的“造物主”。这导致他们不断质疑所处世界的真实性,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梦之囚徒:使命》一册中,真身出镜的漫画家本人直接打破了漫画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引人思考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 奇诡的想象力和实验性,将漫画这一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在该系列中,马修创造性地颠覆了封面、画格、色彩、维度等各个方面的常规表现手法,用六本书的创意,打破漫画的创作规则。在《梦之囚徒:使命》中,作者在一贯的黑白世界中安排了突如其来的四个彩页——蟪蛄不知春秋,囿于黑白世界的小人也不知色彩为何物,因此色彩来得惊艳又惊悚。那我们所处的世界呢,我们是否也缺少某些根本性的认知?我们在充当黑白二维世界的造物主的同时,是否也被更高级的造物主主宰?我们是导演还是演员?在一次采访中,马修自我评价道:“这些形式上的颠覆性改变会让人产生对载体的疑惑,也就是思考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每一位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学到他的生存之道。”
🔳 以故事为主导的极简主义画风,只保留恰到好处的细节
马克-安托万·马修说:“我不需要成为伟大的画家才能讲好故事。”在《梦之囚徒》系列中,故事占主导地位,还有关于漫画这个载体的思考,因而绘画是次要的。当马修在画一张画稿的时候,总是在极力消除细节,比如说,把一些区域整个涂黑。他非常注重让每一页的画面都极度清晰易读,以便让读者首先被故事情节吸引。在昂热美术学校就读的最后三年,马修开始专注于研究光线对雕塑形状的影响。在开始画漫画以后,他自然而然地将这个问题搬到了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这种非黑即白的画风,给人一种强烈的舞台照明效果,简洁却不失张力,成为他独有的图像语言。
◎ 内容简介
尤里乌斯·科朗坦·阿克法克是幽默部的一名普通职员。由于一个忘记关上的抽屉,他被指控犯有浪费空间资源罪,被判处穿越永无尽头的虚无之地,赶往一座火车站。可是他无论怎么走也走不到。一番奇遇之后,阿克法克终于登上了火车站唯一的列车,还莫名其妙地被赋予了一个重大使命,而所有的知情人都对这一使命讳莫如深。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脱轨,他要完成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当他带着无数疑问走到终点,才发现这一切竟是为了给黑白的世界赋予色彩。
◎ 媒体或名人推荐
我将自己从现实抽离,和叙事密码周旋,重新创造自己的梦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就是造物者。——马克-安托万·马修
与卡夫卡和大卫·林奇水平相符的继承人。一部成功引起幻觉的漫画,您将完全沉浸于其曲折的情节之中。就连萨尔瓦多·达利本人都会赞不绝口的变幻之术。您将拥有独一无二的体验,并深受其影响。——Fnac书店评论
一部将想象之门大开的漫画。一本关于漫画的漫画,关于它的创作过程,每一本都充满了独特的创造性,作者将载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Fnac书店评论
该系列在20世纪90年代的漫画界打下了马克-安托万•马修的烙印,成为新生一代作者的灵感来源。荒诞、无意义和悖论闪耀其中,是书中的主宰,却丝毫不会影响故事的结构。马修巧妙地将我们的真实世界改编成一个有点错位的世界。他用他特有的语言构建他的宇宙。——sceneario.com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一位高贵的演奏家,一位玩转漫画叙事手法的杂技演员,一位善于发挥漫画这一媒介的一切潜能的高级玩家。别再看我写的文字了:去读他的书吧!——Actualitte.com
如果所有的漫画书中只能保留一本,那只能是这一本!一个超级棒的画中画,表达出角色对他所处的世界、他的起源和他存在的理由的思考。——亚马逊读者
《梦之囚徒》适合作为礼物送给不了解漫画或对漫画有偏见的人。这是一部既滑稽又聪明的漫画,图像富有表现力,而且玩弄的是漫画本身的创作规则。我们无法将其划归为现有的任何一个漫画种类。——亚马逊读者
卢浮地宫 豆瓣
Les Sous-sols du Révolu: Extraits du journal d'un expert
9.0 (32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崔书凝 后浪丨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 - 2
一个卡夫卡式的漫画寓言
渺小的人进入无限大的博物馆
沉迷于永恒的艺术
度过短暂的人生
一本漫画概括所有的博物馆
和人类文明的薪火相承
🧩 编辑推荐
☆ “当卢浮宫遇见漫画”系列之“当马修遇见卢浮宫”:《方向》《3秒》《全民审判》的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就“卢浮宫”这一题材进行创作,会交上一份怎样的答卷?
☆ 马修一本正经地讲述荒唐恣肆的奇想,用灰色单调的画面呈现出艺术世界光怪陆离的倒影。假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的地面建筑只是金字塔一角,那么走进它的地宫会有怎样的镜中奇遇?假如地宫的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大得多,藏品和关于藏品的藏品也多得多,那么受聘统计、鉴定的专家及其助手将情何以堪?
☆ 马修在这篇“命题作文”中处处跑题却又处处扣题,每一章都是针对某一艺术主题的戏仿或恶搞,“画中画”玩得不亦乐乎,文字游戏层出不穷,在重复中渐变,强化主题。
☆ 于荒诞中见理趣,冷漠中流露深情:博物馆无边无际,藏品无穷无尽,艺术无始无终,渺小的只有人,短暂的只有人生。或许人之所以渺小,是因为他面对的是全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而博物馆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保留了无数人生命的痕迹和艺术的传承。
🧩 内容简介
在某个不确定的年代,一位名字古怪的鉴定专家受聘来到神秘的“完结博物馆”,带着一位名叫莱昂纳多的助理,从事一份严肃的不定期工作:统计数不胜数的藏品,丈量无穷无尽的走廊。他发现世人所知的博物馆只是冰山一角,于是一层层地向下探访,逐渐深入它的脏腑,走近它的基础,同时也一步步走近了“博物馆”的真谛之所在。
🧩 媒体推荐
马修和以往一样,动用漫画的一切手段促使读者猜错、吃惊、思考。一章一个展厅,一个展厅一个世界……我们越来越陷入终极博物馆的地底和嵌套式迷宫的深处。跟紧了导游!
—— 大卫·杜比《加拿大独立图书馆》
变换字母的文字游戏、象征和隐喻、夸大渲染的手法,共同雕琢出一颗视觉和叙事的珠宝。
——《漫画星球》
《卢浮地宫》是无可置疑的杰作,足以跻身为漫画这一艺术形式增辉的作品之列。
—— BDGest’
马克-安托万·马修火力全开!作品创意十足,主题繁复,灰暗的画风背后藏着马修精致的幽默。
——《Babelio》读者评论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和作者画的秘密、3秒的形式有点像,都是人在无尽的时间、空间中发生的事情,不过就要传达某种思想这一点看又更近于《方向》。很喜欢就卢浮宫玩的文字游戏。如果3秒钟发生的事情都已足够多,那么人如何能达到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呢?只能是传承,孙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尤其有趣的是对于原创和复制的看法,我们对于临摹复制存在一种恐惧,所以当复制品越来越接近真品的时候,要把复制品锁在地下室(至于展出的是不是真品,有什么所谓呢?)而当意识到自己不仅是画中人,而且还是复制品中的画中人时,就尤为恐惧了。但是当照相机出现、复制几无存在之必要时,似乎又会有陷入铁笼之恐惧。
后浪 漫画 马克-安托万·马修
3秒 豆瓣
3 Secondes
8.6 (144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后浪漫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 - 5
72页的“一镜到底”
33块镜面构成的博尔赫斯迷宫
一场波谲云诡的假球风云
一桩需要读者亲自参与推理侦破的案件
◎ 编辑推荐
☆ 3秒钟:
一束光走完90万千米的时间。
一把左轮手枪子弹从出膛到跑完1千米的时间。
一次呼吸的时间。
一滴泪滑落,一场爆炸。一条短信发送的时间。
☆ 72页,603个分镜,3秒钟
33块镜面构成的博尔赫斯迷宫
一颗光子的三秒之旅
一场纸上光学实验
法国鬼才漫画家马克-安托万•马修的时间游戏实验
☆ 一部沉默的拼图之书
一个惊心动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
一桩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的足坛丑闻
一系列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环环相扣的罪案
一部需要读者亲自参与破案的推理
◎媒体推荐
“《3秒》不仅仅是一部漫画。它是一个光学实验。”
—— 法国《解放报》
“这就好比所谓的‘时间暂停’。作者有意暂停了时间,邀请读者造访罪案现场,寻访蛛丝马迹,捉拿真凶。”
——《漫画赋格》
“《3秒》是一个概念。一个不明飞行物。一件超规行李。”
——《漫画赋格》
“希区柯克曾向特吕弗提起,《夺魂索》本来的设想是一部只由一个镜头构成的电影。我觉得某种程度上,《3秒》是沿着这个方向的一场实验。”
——《第九艺术》
◎ 内容简介
《3秒》是一部(几乎)无字的漫画,一个72页,一气呵成,“一镜到底”的长镜,是一个大胆的光学实验。
3秒钟,指的是从第一格漫画到最后一格漫画,中间流逝的时间。它以603个环环相扣的分镜,讲述了一连串于3秒钟内发生的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环环相扣的罪案,经由33块反射镜面串联, 每一次转折都出其不意。其间草蛇灰线,埋伏了种种或明或暗的蛛丝马迹,由读者去抽丝破茧、勘破谜题。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用文字写估计挺乏味麻烦,拍成电影恐怕也不容易,就交给图像吧!第一页一开始还以为是一个奔跑的人,后来又像是地球外的卫星,然后才看清楚是什么,这便是图像的魅力之一,文字是很难造成这种误解的。有点像画的秘密,深挖空间,而足球场可以作为时间的定准。但是文字似乎有点刻意,读者一看到字就知道这是作者的提示,在一个有这么多莫名其妙镜面的现代世界,有很多莫名其妙没有用处的文字也挺寻常吧。
后浪 图像小说 马克-安托万·马修
方向 豆瓣
Sens
8.5 (145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后浪漫(编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欧洲艺术漫画奇才马修全新烧脑神作
图像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突破
智力与想象力的乐趣背后,是深刻的哲学探讨
...................
※编辑推荐※
《画的秘密》作者马克-安托万·马修烧脑神作之二,是一次挑战漫画极限的艺术实验。
马修以极简的画面语言构建了一 个庞大无比的迷宫,一个无名的人在其中跟随着莫名其妙的箭头,从一维跨到多维,从微观转到宏观……
《方向》即便在马修的作品中也算得最独特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原作本无一字,标题只是一个→,出版时才加了个书名Sens——既可以指“方向”,也可以指“意义”。
《方向》没有“字”,但有自己的语言——请读者在尽情释放想象力和独立思考之余,破解作者的密码,听听作者对荒诞的看法。
...................
※内容简介※
一个无名的人在一片空茫茫的世界里跟随箭头前进、前进……他要去哪里?不知道。意义是什么?不知道。
好了,面对这样一本奇书,每一个字的介绍都是多余的。聪明的你,跟紧了→
...................
※媒体推荐※
当代西西弗在荒诞的迷宫里随着存在中的偶然不断游走。
——布鲁塞尔专题画展介绍辞
跟卡夫卡、博尔赫斯、贝克特和佩索阿的结合体最接近的一部漫画。
——法国《世界报》
一部了不起的风格尝试之作,带我们跳出时间和日常生活,摆脱物质的纠缠。
——ActuaBD
马修的聪明之处在于将深刻的底色掩盖在机巧的形式之下:大胆的表象底下藏着腼腆的人道主义。
——Esprit BD
2021年7月15日 已读
印象最深的三个场景:箱子打开全是小时钟(想到了《阳光普照》的台词);解开衣服全是箭头(很cult电影);方向陵园。短评区看到了两种观点很有趣,一种是人生要不断找到对的方向,干巴爹!一种是方向束缚了人生。也许答案就像本书一样,藏在自身之中。
后浪 漫画 马克-安托万·马修
画的秘密 豆瓣
Le Dessin
8.5 (112 个评分) 作者: [法] 马克-安托万·马修 译者: 贾梦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1
荣获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两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奖项得主马克-安托万·马修情感悬疑之作
堪比卡夫卡的诡异荒诞,兼具大卫·林奇的超现实主义
...................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友情的疗伤图像小说,直击人内心最为隐秘的情感。
一部追寻艺术的纸上悬疑电影,揭示命运宇宙中奇诡的真相。
★ 《画的秘密》荣获欧洲第二大漫画节“瑞士谢尔漫画节最佳作品奖”。
作者曾两度夺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重要奖项。
★ 《画的秘密》是一部罕见的、结合了拼贴、镜像、3D等叙事手法的实验型漫画作品。作者巧妙地调度光线、纬度、时间、记忆,在一个悬念重重又温情治愈的故事中,注入了一个有关命运的哲学议题。
★ 马克-安托万·马修是欧洲漫画界最具实验性的概念型奇才,作品布局严谨、线条极简,用色冷静,画风独树一帜。作者擅于营造硕大的叙事迷宫,挑战读者的逻辑和情感,被业界称之为漫画界的卡夫卡和大卫·林奇。
...................
※内容简介※
挚友爱德华去世了,遗赠给埃米尔一幅画。朋友用智力和情感铸就的画中,每一个细节都是冰山一角,是一个字谜、一个玩笑,一个通往另一片天地的入口……
画面越深远的地方,微妙的细节就越多,连显微镜也不足以展现其中所有的东西。埃米尔倾尽余生追随画的秘密,将其中的细节复制、放大、临摹、解读。那些在时间流逝中渐渐显现的痕迹,正在悄悄揭开这个令人难以置信且充满诗意的谜底……
...................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充满诗意的作品,从头到尾都渗透着强有力的文学思想。故事氛围很容易让人想起冯索瓦·史奇顿 (François Schuiten) 和贝涅·彼特 (Benoît Peeters) 创作的迷宫般的世界。墨线画风完美无缺,原创剧本引人入胜。
——BDTHEQUE漫画图书馆评论网
《画的秘密》讲述了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它让读者跟随着爱德华的脚步进入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作者绝妙又熟练地使用了黑白风格和光影的技巧,让这本漫画充满了让人惊叹的梦幻感。
——法国亚马逊读者评论
2021年7月5日 已读
「有一种说法无可辩驳:艺术的唯一用途,就是让生活变得比艺术本身更有趣的。」最厉害的或许是「每一件作品都让他想起爱德华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爱德华性格中的某一面」
后浪 漫画 马克-安托万·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