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姐姐 (1996) 豆瓣
9.0 (76 个评分) 导演: 李玉
一对双胞胎即将出世,剖腹产前的家庭会议上,大家认为女孩可以多照顾男孩,决定先拿她出来,赋予她姐姐的名义和随后需要承担的义务。十几年后,小女孩对这种身份提出了质疑,在一个晚餐时间,她终于爆发,无数遍地对自己母亲哭诉:“你不喜欢我了!”
第一次是叫嚷;
第二次声音降了下来,哽咽着说;
再往后则是暴哭。
这是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里做的一期节目。原本领导安排李玉去拍摄一个刑警的故事,她来到刑警的家里“做功课”,却把刑警放在一边不管,将摄影机对准了刑警的小女儿——一个和弟弟一起诞生于剖腹产,并由父母强行冠以“姐姐”头衔的小女孩。李玉敏锐地从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捕捉到了很精彩的情感纠葛,于是诞生了她的记录片《姐姐》
姐姐》是一部跟刑警的工作和生活毫不相关的记录片,却通过小女孩的倔强展现了一种儿童生活,影片粗剪版本名为〈成长的烦恼〉(1996年12.30日和12.31日连续播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影视纪录片创作〉一书以〈姐姐〉为例,讲述了纪录片拍摄前期准备题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姐姐〉可以说是中国新记录片从选材到拍摄手法上的一次电视尝试,也是后来拍故事片的李玉的拍摄经验积累。
2021年4月16日 看过
看回避型依恋的书时,我想到一个很好的词用来描述,就是“懂事”,因为懂事就不会有很多情感要求、不会想要爸爸妈妈赔、不会想要争夺电视机、不会闹脾气,这就懂事了。很有意思的一场戏是看电视,爸爸在厨房,妈妈和弟弟在沙发上观看,而姐姐杵在电视旁,别说观看,连被观看都没有,而姐姐站到电视机前渴望被关注时,她只能是水平躺在地上、乃至于成为被杀的对象。妈妈爸爸说的很对,少数服从多数,这是公平的:妈妈从小也被压抑自己的喜好,面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她怎么可能不喜欢足球,儿子作为爸爸接班人,他怎么会不喜欢足球,爸爸作为警察、男人,他喜欢的节目当然是足球。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姐姐频繁出岔子闹脾气,所以终究是女的不行。
1996 女性 李玉 纪录片
追月 豆瓣
8.6 (16 个评分) 艾敬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声像出版社
真正的歌唱总是关照生命的。

艳粉街、沈阳、北京、上海、广洲、香港、东京、大坂、伦敦、纽约、意大利……始终在路上的艾敬将经历和思考融入了她的生命,就这两张唱片整体而言,艾敬在音乐上的个人化风格越来越明显,无一事一物不可用音乐来表达,卸去了传统的因袭,同时也放逐了社会责任感的沉重,普通日常生活的简单事物被提升为一种诗意。若说中国真有YUPPIES,艾敬便是当然的一个,摆脱了那些身外之物的羁绊和桎梏是前提,物质和精神上双重富足的人更有一种超脱犀利的眼光。

一直试图理性地从总体上来看艾敬而不是由单个的作品来解析她,但是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要单独提到这首《东京餐馆里的 China Girl》,我甚至一度认为它可能是艾敬的最高代表作。

关山万里一曲慰乡愁!很惊讶于艾敬的文字能力,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不仅如此,过多叙事口白化的创作及演唱而忽视了旋律曾是我们对艾敬的最大的担心,这一次《东京餐馆里的 China Girl》充分证明了这样的担心是非常多余的。当艾敬清亮却有些许纤弱的嗓音唱到高潮时,那种无可名状的属于游子的思念和寄居他乡的孤独就不可遏止的在空中慢慢升腾,慌张、迷惘、寂寞一起涌向我们早已在都市中磨砺得空洞麻木的脆弱心灵,一如我们当初离开时在雾里的挥手别离。
2021年3月17日 听过
各个方面都刷新了认知
1996 艾敬
2020年12月28日 听过
借标同名专。声音记不住,声音最好听是在《半个月亮爬上来》,一直喜欢敖包相会,这版就一般。pick了牧羊姑娘,词曲都挺好听,然后又听了另一位的版本,不愧是去过金色大厅开唱的人。
1996 彭丽媛 民歌
坏孩子的天空 (1996)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キッズ・リターン
8.4 (493 个评分) 导演: 北野武 演员: 金子贤 / 安藤政信
其它标题: 키즈 리턴 / キッズ・リターン
  小马和新志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喜欢在操场上一起踩辆单车。作为“坏学生”的他们,总是跷课闲逛、捉弄老师、欺负同学等等。有一次小马被人揍打,对方是一个经常被他欺负的学生找来的拳击手。受到打击的小马开始学习拳击,想要争口气。新志也跟着学,没想到他却更有练拳的天分。后来小马放弃学拳,加入了黑帮当小弟。而新志却发奋练习,并有所收获。等待他们的又将是什么样的未来呢?几年后,小马和新志在街头巧遇。几年间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改变了不少,又似乎什么都没变,两个坏孩子再度回到昔日的校园。
2020年7月10日 看过
跌跌撞撞成长,左冲右撞地想开拓自己的天空,结果还是逃不出原来的轨道。这不是坏孩子的路,这是所有孩子的路。
1996 久石让 北野武
好想谈恋爱 豆瓣
7.9 (34 个评分) 范晓萱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音像公司
《范晓萱:好想谈恋爱》“好想谈恋爱”是范晓萱这一专辑中的主打歌曲,由范晓萱的旧东家福茂唱片供版,她的演唱彷若回到早期气音式的诠释方法,纯挚简单的嗓音让人听起来十分舒服,共收录了10首歌曲。
范晓萱1977年2月27日出生于台湾。
获得奖项:1995年台湾最受欢迎女新人;1995年台湾十大魅力女艺人;1995年民生报国语金曲龙虎榜“最佳新人偶像”;1995年卫视Channel V “最佳新人奖”;1996年荣获第一位美国迪士尼形象星;1996年香港商业电台《十个做得更好的少年》;1997年PEOPLE杂志—1996人气排行榜“年度组”冠军;1997年第十九届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奖优异奖”;1997年YMC至尊榜“国语歌曲奖”及“至尊华人新人奖”;1997年1996新城劲爆大跃进“国语女歌手奖”;1997年Channel V 《中文Top20榜中榜九六》;1997年香港商业电台《十大少年偶像1997》;1997年美国MTV《1997 MTV Video Music Awards》;1997年民生报“十大最受欢迎偶像”第七名。
01 雪人 4:38
02 消失 4:36
03 BARTENDER ANGEL 3:20
04 风 4:54
05 偏心 4:00
06 好想谈恋爱 4:21
07 听见 4:41
08 冰淇淋的祈祷 3:58
09 晕了 4:06
10 潜意识 4:09
小魔女的魔法书 豆瓣
8.5 (36 个评分) 范晓萱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上海音像出版社
1995年,歌坛出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旋风,范晓萱的清纯魅力让众人为之疯狂,不论是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欢范晓萱……
范晓萱的音乐有很多的可能性,不管在什么时期的音乐都拥有双赢的成绩,大家一定还记得范晓萱除了耳熟能详的专辑音乐外,还有一系列卡通歌曲专辑(《健康歌》、《刷牙歌》、《你的甜蜜》)这些专辑不但红遍了全国,也引起了全亚洲都兴起了一股健康运动。
地踎搖滾 豆瓣
8.5 (30 个评分) 黄秋生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如果说《支离疏》还只是黄秋生在95年小试牛刀的话,那么《地踎摇滚》就完全是一个全开放的黄秋生的大成之作。读读“香港地,我地要打飞机;系香港地,人人天天放屁;香港地,无事你早点死;是香港地,头晕晕乌烟瘴气”(地踎摇滚);“乡下细路无书读,学校烂到塌落地,首都高官挖私利,亿元落袋远处飞”(雷公劈友除世害);不解释、不公审——太碍事!横竖是罪,什么罪?没有意思”(莫须有);“等收工,就快拉柴,望改善,你系发梦”(无能用者); “学生哥,好返归罗,咪日日等住阿哥,世上明星多,你拜得边个,唔值为偶像捱饿”(学生哥’97),这些肆无忌惮的文字绝对地够味,又HI又爽。再听音乐,METAL、PUNK、REGGAE、FOLK、GRUNGE等多风格的音乐元素的交错使这张专辑甚至很难用所谓的定位将它划进某一类型,当然你更应该知道,在这张专辑的合作名单里有黑鸟、BLACK BOX、郭达年、亚龙大、胡伟聪这些终年混迹于香港地下音乐圈子被俗称颠佬的牛鬼蛇神们。
虽然这是一张注定不会在香港流行的专辑,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它制作上的精良,尽管有缺少文化内涵的大背景,尽管有不如国内某些音乐那样具有独创性,但是你不能漠视这张专辑在意识和技术上的胜人一筹,在对于多音乐元素的综合,对于录音层次的处理上,这张专辑绝对是值得国内地下音乐圈好好学学的,或许这正是这些香港地下音乐人的理解:或许他们的唱片在唱片架的最底下,虽然他们住的比高级公寓的档次要更低下,虽然他们的名字永远被那些“星”们压在身下,虽然他们的音乐只能在地下传唱,但他们在对音乐从头至尾的制作过程中却一定要用一种向上的积极态度,当然所有的一切也都是建立在他们扎实功底的基础上。
郭达年说:很多人都可以扮地痞(无产者),但不是每一个都愿意、有勇气站在地痞的一边骂社会的既得利益者,黄秋生虽然无法成为地痞,但他有这个意愿和勇气,这令他与所有娱乐圈的人截然不同,令他值得所有知识分子,撇开伪善,用心,去聆听。
——引自“爱地人语录 黄秋生《地痞摇滚》”(
)
麻木 豆瓣
9.2 (33 个评分) 刘以达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1996年10月25日 出版发行: 非池中/正视音乐
听了太多的歌,耳朵与心就会变得麻木、太多的声音都如过耳云烟,转眼即逝,但总有些声音会令人血脉喷张,心跳加快。刘以达最新个人大碟《麻木》就是这样一张激动人心的唱片,它像一头变幻莫测的怪兽、刺破生茧的耳膜,让你感受音乐无限 的想象力与冲击力。
这是一张特别的个人作品集,在刘以达率领下,一个“超级豪华”的演唱与伴奏阵容参与了唱片制作:歌手既有“主流巨星”王菲、关淑怡,也有独立独行的黄秋生,还有大陆摇滚歌手艾斯卡、浩瀚;而演奏乐手中,既有香港本地的贝司手单立文(前Blue Jeans蓝战士乐队成员),也有来自日本摇滚乐队的鼓手Funky木吉与北京摇滚界“首席”打击乐手刘效松。这一制作群本身就已表明刘以达的音乐不仅没有国界之分,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
开首篇《一额汗》最令人兴奋:诡异的阮,冷漠的二胡、迷离的吉它,带出刘以达神经质的吟叫声,噪音吉它低吼起来,音乐面目狰狞地出笼了。二胡、阮与疯狂的失真吉它solo交合在一起,“大家来抹一额汗”,领略真正的摇摆力量。
接着,王菲演唱的《流星》一洗《Di-Dar》大碟 版中的脂粉气,清澈晶莹的原音吉它弹奏诉说起一个美丽单纯的异域情爱神话;胡蓓蔚的《我的天》则用西藏民歌、中国打击乐、吉它噪音来谈论臭氧层污染问题;《变身》中黄秋生诡秘的吟唱,刘效松沉郁的寺庙打击乐与迷幻吉它一起营造了一个阴森压抑的生存空间;《爱因斯坦与普罗米修斯的梦》是唯一一首达明一派时期的作品,刘以达浑浊的演唱完全改变了黄耀明特有的唯美气质,而滚动的大鼓、二胡的呻吟与支离的吉它电子音效则将歌曲演变成一场混沌无序的风暴;关淑怡在《缱绻2880 0BPS》中用纤细、飘逸的声线将音乐幻化成哀怨的日本艺妓,在凝重虚幻的电子乐间穿行;《流星》的日语版《流泪的银河》在低泣的阮与流动的吉它后面铺满了若隐若现的Fuzz Wah,仿佛一颗流星拖着一尾长长的光芒。
新疆歌手艾斯卡演唱的《唉世界唉人类》是一首不折不扣的新疆民歌,单薄的音乐意念使它成为专辑中最弱的一首歌;来自上海的胡蓓蔚似乎成了刘以达的御用女歌手,她演唱的《了了》尽管歌词枯燥无味,但流畅的Funky节奏、二胡与吉它的绝妙solo和她挥洒自如的演唱,使这首迷幻摇滚作品颇为迷人;《Fancy Nightmares of Water Bearer》这首梦魇之歌,与金武林的《PM11:30鸟》颇为类似,其中的藏乐女声、中国锣鼓、骚动的三弦、 怪诞的人声将歌曲搞得纷翻复杂、荒诞不羁;结尾曲《大圆满》终将一切归于祥和 与神圣,安祥的二胡、深沉的噪音吉它,肃穆的大鼓一起祈祷世界和平,只是浩瀚 的演唱不时显出怯意与稚拙,令人惋惜。
这张唱片是刘以达在达明一派解散后音乐生涯的一次总结,是他多年浸淫于中国民间音乐的硕果,因此不仅在音乐创作上涉足中国西南民歌、新疆(中亚)音乐、藏乐、东洋音乐,而且在器乐演奏上也大量采用民间乐器,他自己更包揽了二胡、阮、三弦、新疆琴的演奏。而与同样尝试将民乐、摇滚、电子合成器音乐结合在一起的王勇相比,刘以达在香港这个东西文化交汇的商业大都市里,拥有更加深厚的欧美摇滚与电子乐功底,以及没有传统包袱的“超然”的音乐态度,使他更加轻松或说更加彻底地将民乐与现代摇滚/流行乐融合在一起。从这张变化多端的音乐专辑中可以看出,刘以达成功地将民乐元素融入摇滚/流行乐中,他能将二胡、阮等纳入以电吉它与合成器为主的电子音乐架构之中,而且处理得精彩绝伦,但当他试图用纯粹的民间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时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这是一张合辑,收录了大陆、香港、日本三地歌手所演绎的刘以达作品,国语、日语、粤语都有,真正的大杂烩了。其中刘以达、黄秋生、关淑怡来自香港;胡蓓蔚、艾斯卡、浩翰来自大陆;中岛花代来自日本;王菲则可以说是来自大陆,也可以说来自香港吧。
演唱一直不是刘以达的强项,阿达的嗓子低沉而缺少变化,所以在达明一派时期就很少开口。在这张专辑中阿达唱了三首歌,三首曲子都很具摇滚风格,个人感觉,刘以达的嗓音唱摇滚到是挺合适的。
专辑中让人侧目的是胡蓓蔚演唱的两首曲子:《我的天》和《了了》,民族化的配乐,配合胡蓓蔚另类的演唱,成为专辑中最抢点的声音。这位来自上海的歌手,以前从未被注目过,不期在这张专辑中有如此精彩的演唱,看来主要是没有好的歌曲,以至扼杀了一个好嗓子啊。
另一位以前从未没听过的歌手就是黄秋生了,只看过他演的电影,没想到他唱歌也这么酷,后来找资料,才发现黄秋生可以说的上是香港的地下老摇滚了,真是人不可貌相。
关淑怡的那首歌歌名很有意思《缱绻28800BPS》,说得是网络时代的事儿,看来阿达挺时新,也来赶这网络的大潮了,不过28800这个速度慢了点儿,估计只能用来聊聊天啦。
《流星》是一首很上口的歌,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算不上另类的作品,请来王菲这样的大牌,多少有一点广告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