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s
Routledge Philosophy Guidebook to Hobbes and "Leviathan" 豆瓣
作者: Newey, Glen Routledge 2007
The Leviathan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is the most famous single work in English political thought. This guidebook offers a clear, accessible and judicious account of Hobbes, as a philosopher and theorist of state, and guides the reader through the major interpretations of the Leviathan. The book covers discussions of epistemology, scepticism, law, right and the state of nature, and the main problems of contract, authority and representation, legality, liberty, tolerance, reason and rhetoric.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挺工整的导论书籍。不按利维坦顺序而按照一个个主题梳理霍布斯的论证以及后世的解读,譬如自然状态是否真实存在,封面图的意思(中译本没有保留封面和题词挺可惜的),第一部分和后几部分的关系,对利维坦的博弈论解读等……推荐阅读的文献尤其受用。
2000s Routledge 导论 政治哲学 法理学
数字乌托邦 豆瓣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6.0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雷德·特纳 译者: 张行舟 / 王芳 译言·东西文库/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 5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大众眼中,计算机只是冷战中冰冷的机器,然而到了90年代互联网到来之时,计算机却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模拟出了一个数字乌托邦般的协同体,而这正是曾经最反对冷战的嬉皮士们的共同愿景。
本书正是探索这次非同寻常,且颇具讽刺意味的变革的第一本书。作者挖掘出那些在旧金山湾区的先驱者——斯图尔特·布兰德和他的“全球网络”鲜为人知的故事。1968年到1998年期间,通过《全球概览》、“全球电子链接(WELL)”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连线》杂志,布兰德和他的伙伴们长期扮演着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和新兴科技聚集区硅谷的中间人的角色。正由于他们富有远见的努力,反主流文化分子和科技人士一同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形象:计算机是解放自我的武器,计算机建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虚拟社区,计算机还让人们能更大胆地拓展社会的新疆界。
对于《全球概览》,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印在最后一期(1974)封底的一行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句话被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引作格言而被世人所知。
《全球概览》是一本由斯图尔特·布兰德发行的反主流文化期刊,于 1968 至 1972 年正常发行,之后也偶有出版。这本杂志把所有可以售卖的产品都收录进来,包括衣服、书籍、工具、机器、种子......一切对创造力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用的东西。不过杂志本身并不卖任何商品。乔布斯曾说,这本杂志是影响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杂志,并称之为那个年代的Google。
斯图尔特·布兰德(1938–)是美国未来学家与早期网络文化的推动者,《全球概览》创始人,The WELL 和全球商业网络(GBN)的创办人之一。斯图尔特于 1996 年创办了“恒今基金会(Long Now Foundation)”,以推动人们养成“长线思考”的习惯,作出更理性的选择。他最新的计划是制造一座万年大钟。
推荐语:
作为书中的人物之一,我认为这是记录我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最好的一本书。作者的分析取材广博、可读性强。
——凯文·凯利,《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失控》作者
弗雷德·特纳将广博的学识、优雅的文笔和叙事者的激情都融入书中,将“dot.com”时代的的各个点(dots)都连接到一起,他们才是真正的技术上、文化上和精神上的领袖。
——道格拉斯·洛西克夫,媒介理论家,《编程或被编程》作者
作为一个出现在书中的人,我本应该对作者的书有各种吹毛求疵的意见,但是我没有。他对许多简短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准确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即使是对经历过那些时刻的人来说,这也很难做到。
——斯图尔特•布兰德,《全球概览》创始人,《地球的法则》作者
2020年4月11日 已读
60年代的反对机器如何变成80、90年代的赛博热,其实都是为了一个理想社会,只是时至今日是不是要有另一批年轻人来颠覆渐渐固化的互联网霸权呢?另外,中译本不要自作聪明搞些什么注释这本书或许评分会高些。
2000s 互联网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