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推理的迷宫 豆瓣 Goodreads
Labyrinths of Reason : Paradox, Puzzles and the Frailty of Knowledge
8.7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姆·庞德斯通 译者: 李大强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 5
本书搜集了经典的思想实验和哲学沉思,这些问题触及逻辑推理和语言的终极界限。作者庞德斯通向读者证明,它们不是脑筋急转弯那么简单,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码学、决策论、亚原子物理和计算机编程等领域。
上帝掷骰子吗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9.1 (185 个评分) 作者: 曹天元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6 - 1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艺术的用途和滥用 豆瓣
The Use and Abuse of Art
作者: [美] 雅克·巴尔赞 译者: 严忠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是巴尔赞的主要著作之一。讨论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艺术文化现象。视角独特,论点犀利、凝练。作者挖掘了艺术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从艺术的两面性对生活的启迪这一主题出发,展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的形象”。
目录:
第一讲:我们为何应该质疑艺术?1
第二讲:作为宗教的艺术的兴起 28
第三讲:起到破坏作用的艺术58
第四讲:艺术的救赎作用92
第五讲:艺术与起到诱惑作用的科学123
第六讲:信仰真空中的艺术156
魏晋玄学论稿 豆瓣
作者: 汤用彤 撰 / 汤一介 等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 6
《魏晋玄学论稿》是汤用彤在1938-1947年十年中所写的八篇论文和一篇讲演记录稿合成的文集,包括《读〈人物志〉》、《言意之辨》、《王弼大衍义略释》等。
书中对于玄学与佛学之关系、言意之辨、本末有无之争等问题的论述阐释,均有所创见,基本能够涵盖魏晋玄学的主要方面。作者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玄学思想中考镜源流,并掘发其中所蕴的义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豆瓣
9.6 (1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冯川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88
卡伦・霍妮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
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斥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上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人性、人的各种倾向和追求、人所受到的压抑和挫折、人的内心冲突和焦虑,乃至什么是正常人格、什么是病态人格的标准,所有这一切都因文化的不同、时代的不同而不同。这一思想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一书中已形成。
本书对神经症人格种种的精彩而透辟的分析,对一般读者说来更是十分有趣和引人入胜。
人,诗意地安居 豆瓣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郜元宝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4 - 5
本书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精选出一百六余条语段,以“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为题分为五大章,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精神王国。
苏格拉底的6个问题 豆瓣
作者: 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 译者: 杨德睿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纪文景 2009 - 1
德是什么?
中庸是什么?
正义是什么?
善是什么?
勇是什么?
虔心是什么?
这是苏格拉底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在纷繁世事中停下奔忙的脚步,面对自己的内心。
想要左右世界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消极自由有什么错 豆瓣
作者: 达巍 / 王琛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 - 9
以赛亚·伯林是当代影响巨大的理论家,他所提出的“两种自由概念”引起政治哲学界的广泛争议,伯林对浪漫主义思潮、德国唯心论、俄国现代思想也作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所有这些,都定位于他的价值多元主义框架之内。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伯林对浪漫主义的探讨;第二部分是当代重要的理论家对伯林的两种自由概念的讨论;第三部分着力于伯林的生活和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