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曼荼罗 豆瓣
Osamu Kitajima / 喜多嵨修
发布日期 199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爱华出版社
跨界音樂大師喜多屿修以莊嚴寂靜的音樂,描繪神秘的「空海傳說」。全曲迴盪高野山的靈氣秘境,曲風寂靜柔和,效果完美,主題震撼人心,實為精彩奇特的新世紀音樂典範之作。
本專輯是音樂大師喜多修震撼人心的力作。為91年日中合作的電影《曼荼羅》的原聲帶音樂。這部史詩型的電影,描寫日本高僧「弘法大師」空海的年輕時代,包括赴唐求法及回國弘法的傳奇歷史。演員陣容堅強,製作成本驚人,包括在日本、中國大陸一萬公里的範圍內出外景(從京都、奈良到大連、杭州、西安、五台山)。但最具畫龍點睛之效的,則是喜多修的音樂。
就音樂內容來說,本專輯的難度極高;若沒有對佛法和心靈的深刻體驗,即使是世界頂尖的作曲家,擁有過人才華,也無法詮釋《曼荼羅》這個最精彩、也最具挑戰性的題材。但本專輯卻令人大開眼界,不僅以地、水、火、風各種元素,展開莊嚴的曼荼羅壇城;而且傳達的意境邈遠幽深,令人一聽,即有難以言喻的感動。它不僅利於修行與欣賞,而且開創一個嶄新的音樂境界。
的確,喜多修擅長以宇宙法則為主題,製作極具魅力、但無法被歸類為某種類型的獨特音樂。他的音樂體現生活、生活體現思想,而其思想則深受宗教薰陶。所以在本專輯中,才能呈現那一種幽微、空靈、帶有禪意的秘境。事實上,喜多修被形容為「安靜,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散發出一種少見的莊重寧靜氣質,像是位佛教僧侶。」他是一位嚴格勵行糙米主食主義者,也幾乎滴酒不沾。
這張專輯引進國內至今,透過口碑相傳,始終保持長銷。因為它兼具原聲帶音樂的原創氣勢與精緻美感,同時又富於冥想音樂與靈修音樂的特質。全篇寂靜柔和,刻劃入微,效果完美;主題震撼人心,實為不可多得之傑作。
香格里拉 豆瓣
热西·才让旦
发布日期 2007年12月3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白色的花绽放在雪山之巅,我们的心胜过雪山的纯净。
我总是在想,才让一定是菩萨的化身。记得第一晚听他歌唱,
我看到佛的慈悲与漫天的金色莲花,
我想起他们前那块随风摇摆的黄色绸缎与独克宗的苍凉混合在一起。
在我的脚被古老路面的苍石硌痛的时候,
他生了火,壁炉里的干柴在生命将息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
这种声音使我幸福,这是一种温暖而安全的符号。
他的吟唱带我穿过了岁月聚集的埃尘,穿过了我与他之间的距离。
我不知道,在我几百年的前世今生里,
我是不是也和着这个声音一起慢慢哀老,我站在黑色的柱子后边,
我习惯站在角落的黑暗中,我脸上的泪水涔涔不断……
此岸彼岸 豆瓣
韦嘉. 钊子
发布日期 2010年3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
密宗文化与时尚音乐的激情碰撞
传世唐卡与天籁之音的完美融合
由北京天合天仁文化有限公司制作并出品的音乐专辑【此岸彼岸】于2010年3月1号正式出版发行。
专辑以崭新的理念,现代的手法,融合了来自遥远秘境密宗上师念唱的经咒、唯美飘渺的天籁女声与动感时尚的现代音乐为一体,并在专辑内页展示了十余幅精美、极富震撼力的传世唐卡图画,用音乐全新演绎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是一张出离你想象的音乐天碟。
静坐,聆听,轻盈美妙,余音缭绕。闭上双眼,如同飞翔一般。这声音,带领你至云巅,仿佛置身于世外。几千年神秘天籁之音,重新回到耳边。如青海湖水的清澈,如布达拉宫的巍峨庄严,如你眼眸般清澈透明。千年的玛尼堆旁,千百次重复于沉默的行走。指引前方苍老的手,在纳木措蓝色的映照里,徘徊良久。是谁在唱,如水流淌,融化我内心的彷徨。淡淡的,点亮了繁星,穿透了黑暗,回响在那远山。随着对你的畅想,于自在轮回中徜徉。
我在此岸,谁在彼岸.我至彼岸,谁又此岸.彼此为岸罢……到达另一端的时候,还须回眸么?超然于此身,如唐卡细绘的坛城.在自己的头顶俯瞰我在世间的行走.往来俱般若,如是皆我闻.三千成一念,明灭证涅磐.菩提、菩提!那摩、那摩…
三清胜境 豆瓣
上海交响乐团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音乐
1994年,上海交响乐团与台湾风潮唱片合作了三张道教音乐专辑,分别是《蓬莱仙韵》、《迎仙客》与《三清胜境》。
道家音乐是道家斋醮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古代祭祀音乐及各地民间音乐有密切关系,因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部份。
道家音乐远源於巫祝,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同时道教重祈禳祭祀,即所谓坛醮,不断吸取帝王庙堂仪典音乐和民俗祭神音乐以丰富自己的宗教活动内容,遂逐渐形成了以表达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的道教音乐。几乎凡有醮仪便有音乐,道教音乐成了传统的演教方式之一。
道家音乐固然以表达神仙信仰为主要内涵,但它不是孤立发展的。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著社会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宫廷音乐与地方民间音乐的影响。因此,道教音乐具有三大特色:第一,道教音乐与斋醮仪式密切联系,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第二,由於祭祀的多是天帝等天神,音乐庄严肃穆,故颇多吸取宫廷祭祀音乐的韵调;第三,由於道教广泛传播於民间,各地方的道家音乐与当地的地方音乐有长期的交融,故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民间传统音乐与地方性音乐的特色。
修道入门 豆瓣
作者: 田诚阳 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9 - 7
《修道入门》由田诚阳所著。《修道入门》主要内容包括:中华道家修炼的名称与定义、中华道家修炼提倡修德、道家道教与中华修炼、中华道家早期修炼方术、中华道家修炼的主要法门等。
青城山道教音乐 豆瓣
8.5 (8 个评分) 张孔山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青城山道教
青城山道教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魏书·释老志》、唐代《蜀王青城山祈雨醮词》都明确记载:早在二世纪初张陵天师创立道教时就有“祈醮之科”、“定律之音。
这是青城山道教音乐的早期形态。
今天能品味的青城山道教音乐,历经1800多年的南北文化交流和道派仪制融合,可以说它圆融各派、博采众长,更具有民族文化的普遍性。
这里奉献给你的曲目是从青城山近60首道教乐曲中精选的部分。它兼顾了南韵、北韵的不同风格及吟唱、器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鉴赏和收藏价值。
彼岸 豆瓣
9.6 (9 个评分) 嘉察仁波切 / 徐清原
发布日期 2008年6月1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噶舉派法王子 嘉察仁波切親授 蓮花生大士「聽即解脫咒」
經 嘉察仁波切親自口傳與加持,施予廣大眾生無邊利益功德
蓮花生大士伏藏法中,迄今仍有許多未曾公開的密咒傳承,「聽即解脫咒」便是其中之一。2006年,透過一次法緣,備受尊崇的噶舉派法王子 嘉察仁波切將此咒傳給了音樂製作人徐清原。
這是嘉察仁波切完成100萬遍修持之後,「聽即解脫咒」的首次公開。在遙遠的錫金森林中,仁波切僧團對林中生物施放此咒,不論在生或已亡,俱得到最大平安與解脫。
專輯收錄了 嘉察仁波切親自參與的持咒錄音,以及徐清原創作的感人旋律及咒語吟唱,以慈悲為初心,一字一音洋溢著溫暖的情感。短短36個字,釋放出無比巨大的安定力量。
小至昆蟲大至人類,從生到死,只要有所聽聞,皆得解脫。
【聽即解脫咒】
此咒語傳承自蓮花生大士的伏藏法,隱藏於文武百尊守護的壇城中。
由於偉大的慈悲心,蓮師給予懶惰的人類及無知的動物這些咒語,讓他們得以從下三道獲得解脫,最終證入佛道。
蓮師說:「聽即解脫,只要聽到這些咒音就已足夠。 」
聽到咒音之後,心中所留下的感官印象,將成為未來中陰身時普賢王如來引領此人的吉祥徵兆,並成為獲得未來成佛之功德益利的器皿,進入密宗之道,確定未來可以成佛。
根據這個預示,虔誠祈禱持誦此咒者,將帶給眾生無量功德利益,小至昆蟲,大到人類。
~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開示
【嘉察仁波切】
嘉察仁波切是噶舉傳承的尊貴上師之一,「嘉」指法王噶瑪巴,「察」意為代表、攝政,因此 嘉察仁波切是大寶法王噶瑪巴的一位代表和攝政。歷代 嘉察仁波切以傳授經續奧義來延續噶舉傳承精華、圓滿大寶法王的聖願,是備受推重的佛法大師。
在藏傳習俗上,仁波切曾是金剛手菩薩、普賢菩薩、阿難尊者的化身,是迎請文成公主到西藏的大臣噶爾東贊的化身,相傳也是密勒日巴尊者三大法子之一「寂靜光尊者」的化身。
現世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於1954年出生於西藏,由 十六世大寶法王所認證,並為之舉行坐床典禮。1959年,仁波切跟隨 十六世大寶法王前往印度錫金,從法王座前習得完整的灌頂、教授、口傳一切法教,並跟隨創古仁波切學習經典,是一位顯密圓通的上師,也是大寶法王四大法子之一。目前駐錫於錫金拉浪寺,並代管隆德寺那爛陀佛教大學。
【製作二三事】
緣起
這張專輯的製作緣起與過程,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巧合,配合著我的人生起伏,一一出現在眼前,也造就了這張CD的問世──乘著上師仁波切的願力,我敢說這是一張能讓你聽到安靜、祝福、禪定、空靈的音樂專輯。
2006年5月,我的工作室因為電線老舊,引起了一場大火,我所有做音樂的家當付之一炬,一切得重新再來。身為一個對佛法甚有信心的人,我知道境界來了,因為去年我才剛經歷了一場岳母過世、小孩出世的人生大戲,沒想到連事業都必須重新來過,這真是一個十分嚴苛的考驗。
過程
經過種種波折及一些特殊徵兆,我到印度再次見到十七世大寶法王及嘉察仁波切,同時帶著簡便的錄音器材。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能見到大寶法王及嘉察仁波切,心中有著無限感動,更巧的是,嘉察仁波切給予這個聞即解脫的咒語,並希望我做成一張CD,讓更多眾生廣受法益,當我錄下仁波切的口傳時,心中想著,這個因緣真是殊勝啊!或許這是我的修行、我的音樂生涯邁向另一個階段的時候。
兩個夢兆
在印度的時候,心中一直渴望能深切瞭解這個咒語的威力,某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在一個城堡外面,有許多動物想進城,因為山上好像有災難,其中蛇特別多,但城中守衛卻不讓動物進城。夢中,我心想著如何幫牠們,就醒了過來,隔天,我把夢告訴嘉察仁波切,仁波切說夢兆很好,但沒有多說甚麼,我直覺這個夢和咒語有關,因為仁波切說這個咒語對動物有很大利益。
回台灣之後的半年,生命起了很大的變化,音樂卻毫無進展,不知如何下手,讓我十分焦慮。一天晚上,我夢見嘉察仁波切,他手裡拿著一條毒蛇走到我面前,要我把手伸出來,由於對上師的信任,雖然懷著恐懼,我還是把手伸出來了,蛇就這樣爬到我手上。剎那間,我感到蛇爬過的感覺,如同媽媽的手輕輕撫摸過一樣溫柔,在夢中,我當下生起相當特別的覺受和信心。
隔天早上,我打電話到印度請示嘉察仁波切這個夢兆,仁波切說,這是慈悲心生起的意思。去年四月,我再次去見仁波切,問到關於慈悲心修持的問題,仁波切說,如果我以慈悲心創作這個曲子,我的慈悲心就會因此更加增長。這個開示,對我完成這首曲子有相當大的幫助。
感想
對我來說,這張專輯挑戰著我從以前到現在的音樂想法,某種程度上,這張專輯的完成,代表著音樂想法結合修行體驗,可以產生無比的力量,可以給人特殊的心靈覺受。我感受到這個咒語的無比威力,如何以慈悲心面對這個世界,我看到與過去不同的世界,希望藉由這個咒語的力量和仁波切的加持,讓每個聽到這張專輯的人,都能種下解脫之根,遠離痛苦和煩惱。
如果你聽過這張專輯之後有任何想法,懇請不吝賜教。
三皈依 豆瓣
黄慧音
发布日期 2007年3月27日 出版发行: 台湾风潮音乐
皈依,是為生生世世找到了永恆圓滿的家。生命,從此有了佛菩薩的慈悲照應與智慧牽引,走向真正圓滿的快樂。
在<三皈依>充滿印度風的輕悅旋律中,黃慧音那清和美妙的天女之音,洋溢著心中有所歸的喜悅,如白雲在天空自在飛揚,無比輕安。
在佛陀成道後第一次回國時,妻子耶輸陀羅對兒子形容了佛陀令人景仰的行止,因而有了<人中獅子偈>。在柔和優美的旋律中,黃慧音空靈的歌聲滿載著慈母般的溫柔真愛,如春風般融解人心。徜徉在佛的無盡圓滿中,心自然有了依皈,歡喜無憂。
※三皈依Tisarana (The Three Refuges)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證悟宇宙真理,得覺悟。
皈依「法」: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的經論,眾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見。
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團,奉行佛法,得以清靜。
※人中獅子偈Narasiha Gatha (The Stanzas of the Lion of Men)
在佛陀成為偉大的覺悟者後,第一次回國時。
耶輸陀羅對兒子羅目候羅形容佛陀的身體外觀、面貌等種種慈祥的特徵,更包括了智慧,並令人敬服、敬仰和全心的皈依。
「人中獅子偈」即是這一段母親對兒子述說父親偉大行止的溫柔話語。
佛心 豆瓣
8.8 (17 个评分) 齐豫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维京百代
佛即是心,心亦是佛。
佛蕴其曲,心闻其声,佛驻于心。
齐豫“唱经给你听”系列专辑 Part 4 “佛心” 。继佛经三部曲系列“因此更美丽”、“发现了勇气”、“所以变快乐”后,齐豫再次唱经给你听。 清心.随心.佛常驻心 5 首全新唱禅偈。
唱经给你听之三:所以变快乐 豆瓣
9.2 (13 个评分) 齐豫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I(TAIWAN)Ltd.
齐豫天籁8首佛经禅偈完整收录 佛经三部曲Happy Ending

沉殿 坚持 新境界
虔心灌唱 天籁加持

5首佛经短版+3首新唱禅偈
望江南 归依三宝赞:王安石禅意十爱尔兰浪漫 陪你天天快乐行
梦:心平气和随梦境 职场如意Peace推荐曲
莲华处处开:一花一净土 一土一如来 喜悦随手可得
因此更美丽 豆瓣
9.7 (7 个评分) 齐豫 Chyi Qi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20日 出版发行: EMI
3首齐豫天籁佛经新唱 平心烦 解压力
听佛经不必信教 消灾祈福长智慧
齐豫用心唱经给你听
去年底,齐豫站上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她在台湾的个人首场售票演唱会,却在同时对流行乐坛告别,表示那也是她在台湾最后的一场流行音乐会,果然2004年一开春,齐豫就推出佛经专辑“因此更美丽”,准备从今开始“唱经给你听”,而这一系列的佛经音乐,好友黄韵玲、陈扬都答应来为她助阵,替佛经换上音乐新衣。
齐豫唱佛经,有不少歌迷已经先听为快,在刚结束的台北演唱会上,她就特别演唱了新佛经音乐“大吉祥天女咒”,当时就引起许多歌迷的询问。大学念人类学的齐豫,真正接触佛经是这两年,除了自己受益良多之外,也发现佛经音乐其实很适合一般人聆听,她认为如果流行音乐安抚人们的心情,那佛经音乐便是安抚人们的性灵,而老天爷给了她这样一副美声做礼物,她现在就要把这个礼物发挥在佛经专辑上,跟更多人分享。
尽管在音乐的掌握上已经炉火纯青,不过制作佛经音乐,齐豫却是头一遭,因此从选曲、编曲、发音,齐豫都很讲究,她还常抱着母带去请示师父,只为做出好听又不失佛经本意的音乐,果然最后成品连身为基督徒的EMI唱片总经理姚谦都为之感动,认为这真是世间绝美的声音,而齐豫也特别感恩姚谦协助发行这张专辑,夸他有颗“没有藩篱的心”。
齐豫也一口气为“齐豫唱经给你听”一系列佛教音乐规画到第3辑,除了第1辑“因此更美丽”,“发现了勇气”、“所以变快乐”也都在制作中,她解释首张专辑“因此更美丽 ”中收录的“忏悔文”、“大吉祥天女咒”以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3首全长45分钟的佛经音乐,“忏悔文”适合在晚上听,可以助人反省、除旧布新,是每天的必听曲,“大吉祥天女咒”则会让人有好磁场心想事成、有喜乐有获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会让人长智慧、人缘变得更好,整张专辑听完就会喜乐年年。
灵动梵音 豆瓣
佛学秘笈的圣音,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本碟收录的佛教音乐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静心修行版版、梵唱大悲神咒、大悲咒、白衣观音大士灵感神咒、消灾祈福版、梵唱消灾吉祥神咒等,静心倾听,给人一种出淤泥而染的清爽,你一定会喜欢的。
大悲咒[ 24K金碟珍藏版] 豆瓣
般禅梵唱妙音组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新嘹亮有限公司(新加坡)
这个版本是最好的大悲咒了,非常优美动听!
------------
唱片公司: 新加坡新嘹亮公司
额滴神咧,找了N久才找到这个版本——俺童年时学习的就是这个版本。
APE下载
风潮音乐画廊系列 豆瓣
北京莲华佛乐团 / 中国东方歌舞团特色乐队 类型: 世界音乐
发布日期 1995年2月17日 出版发行: 风潮唱片
艺术之相会,犹如心灵之相交,音乐与绘画也可以是同一味心情,耳听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

在色声相应的立体空间中创造出“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视听美学。

《敦煌壁画》彷如千年飞来的绝美心灵,好韵好味而有声有色,在弹指之间奏出了天人的心灵与共。

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是傲世的。佛教思想虽然是敦煌壁画之所初,艺术表现上却超越了宗教的范畴,以其动人心志的艺术魅力感染了千万人心,无分时空地渲扬着它的博大精美与富丽灿烂。

乐中有画,画中有乐的视听美学。全世界第一张敦煌壁画创作音乐。
如果轻启这扇窗 豆瓣
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喜玛拉雅
合唱团成立1995年3月,主要成员是石磊部落妇女及爱唱歌的人。合唱团曾被邀约前往国外表演例如:赛班岛、日本、韩国等地方,也参加本乡 (尖石乡) 所举办的合唱比赛并获第一名。
石磊部落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玉峰村后山海拔约8百公尺处,终年云雾袅袅,山景朦朦胧胧,总让走入山谷里的人心神迷惑。石磊教会妇女团契因为对部落存在同样的感情,因此成立的“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这个合唱团年龄最长的56岁,已经做祖母了,却是担任合唱团的高音部,唱歌的时候两眼炯炯有神。
“石磊原乡美声合唱团”成员年龄可以相差30岁,但是歌声中没有代沟,可能是因为歌唱的对象、甚至到生活的价值观,都相当一致:踏实的活在当下,不多思考无谓的期望;事事满足,即便困厄,亦能以感恩的心情看待。这般态度,极微小又极庞大,极简单又极困难。他们出版了《原乡活泉-石磊部落音乐专辑》,用泰雅族的诗歌,对泰雅族的祖先与所有的族人,唱出的祝福的歌。这些诗歌,你可以用听的,也可以用心灵的眼睛看。
遥唤根本上师 豆瓣
贝玛千贝仁波切
发布日期 2002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原动力(台湾)
繼榮獲2000年金曲獎「最佳宗教音樂專輯」後,原動力再接再厲,提昇音樂性又一年度力作。表达对上师的思念感恩 嗓音高亢内敛、彷如天国音声。
千峰映月 豆瓣
作者: 林谷芳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 - 4
《千峰映月:中国人生命中的禅与诗》讲述中国人的生命困境、心灵牢笼,并不需要用西方的精神舶来品来化解,它自有一种中国式的解决方式。禅宗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一道风景,它成为许多古代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心灵归宿,在当今社会,在中国人面对人生藩篱时,禅依然能能够引领我们发现从容淡定的生命境界,为生命找寻到真正的解脱。
2008年12月22日 已读
憑白浪費了一眾好詩詞。
台湾 宗教
道藏源流考 豆瓣
作者: 陈国符 中华书局 1963
陈国符先生和《道藏源流考》
──为《上海道教》创刊15周年而作
《上海道教》自1988年创刊,迄今不觉过去15个年头。15年间,中国道教的研究突飞猛进,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作为道教学术研究人才荟萃的重镇,预有力焉。《上海道教》作为上海道教协会的会刊,体现了道家海纳百川的品格,15年来办得有声有色,不仅为提高教内道众的宗教素质发挥作用,而且为国内外道家与道教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论坛。我衷心祝愿《上海道教》今后在宗教界更加光彩夺目,并为道教领域15年成长起来的高道和知名学者表示祝贺。这15年间,也有一些享誉海内外的道教研究耆宿如王明教授、陈国符教授等相继谢世,使我辈学人寄以几多哀思和怀念。
王明先生1911年10月10日生于浙江省乐清县,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马裕藻、钱穆、陶希圣、余嘉锡、郑奠、罗庸、黄节、顾随诸先生,尤得胡适之先生赏识。1937年王明先生考取中央研究院陈寅恪先生的研究生,后因回乡探亲逢日寇侵华战争爆发滞留乡间,1939年负笈至昆明重新考入西南联大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为汤用彤、唐兰先生。当时王明先生和任继愈、石峻等十余个同学住在昆明青云街靛花巷3号的楼上大房间集体生活,陈寅恪教授没带家眷,亦住隔壁,王明先生朝夕求教,陈寅恪教授有问必答,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后来王明老师同我谈起这段经历,说他一生受影响最深的老师有三位,是胡适、陈寅恪、汤用彤,《太平经合校》就是在汤用彤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1941年毕业后,王明教授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在《史语所集刊》陆续发表《论太平经钞·甲部之伪》、《周易参同契考证》、《黄庭经考》等道教研究论文。直到1992年3月13日逝世,王明教授一直是我国道家和道教文化研究领域里的拓荒者和学术领路人。
1979年,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召开,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在经过漫长的“文革”之后,科学的春天来临,道教文化的研究终于在中国大陆解禁。第一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是由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发起的,于1968年在意大利北部的贝拉焦(Bellagio)召开,第二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于1972年在日本长野县蓼科召开,这两次都没有中国大陆学者参加。1979年9月3日至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教授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当时中国大陆自20世纪40年代就锲而不舍地专门研究道教文化的学者也只有王明教授和陈国符教授两位了。
陈国符先生1914年10月14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的书香门第,其父陈熙成是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的老学者,其姐陈树仪、陈树仁、陈树德亦为留学欧美的博士。陈国符先生少年时秉承家教,初就读于颇负盛名的南菁中学,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功底。此后陈国符先生曾就读于上海中山医学院,继之又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即飘洋渡海,至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工业大学化学系留学,在著名纤维素化学权威耶姆(G.Jayme)教授指导下主修纤维素化学。造纸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之一,曾推进了全世界的现代化,然而近代中国的造纸术却落后了。1942年,陈国符先生和同在德国达城大学留学的李国豪先生是首批得到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陈国符先生首先将作为造纸术基础理论的纤维素化学引入中国,填补了国内这门学科的空白。当年陈国符先生受聘为西南联大化工系副教授,年仅28岁,开设工业化学、造纸与人造丝、化学德文等课程,结识了先师杨石先教授。杨石先教授早年先后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回国后执教于南开大学化学系,是我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名师。在西南联大期间,杨石先教授任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兼师范学院理化系主任。当时西南联大工学院在昆明城外西南郊区的迤西会馆,理学院在城的北门外,两个学院之间无交通工具,步行去上课很费时间,教授们不愿去,仅派助教去上课。杨石先教授见状亲自去工学院授课,大家见系主任以身作则,因之教授们都争着去接班。后来杨石先教授又被推举为西南联大教务长,和陈国符教授交往日深。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后迁回北平和天津,陈国符教授先是在南京任资源委员会纸业组技正,1947年又受聘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首任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陈国符教授调任天津大学化工系创建造纸专业。当时杨石先教授任南开大学校长、全国化学会理事长等要职,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校园相接,杨石先教授也多次帮助陈国符教授。例如陈国符教授“文革”期间一度被迫调入天津轻工业学院,就是杨石先教授出面帮他重回天津大学的。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的研究开始甚早,还在浙江大学化工系读书期间,他在《科学月刊》(Science Monthly)上读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机化学教授戴维斯(Tenny L. Davis)介绍中国炼丹术的论文,出自一种民族自豪感将其译成中文,刊登在1936年《化学》杂志上,从此和《道藏》的研究结下不解之缘。陈国符先生在德国达城大学留学期间,竟然与美国的戴维斯教授相遇,戴维斯教授给他350元美金,请陈国符先生将《道藏》中的《丹经要诀》译成英文,从此二人书信往还,共同步入道教文化研究领域。1942年到西南联大任教之后,陈国符先生遂开始通读全部《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收集资料,投入道教文化的研究。当时陈国符先生半周时间在西南联大工学院授课,半周时间去昆明龙泉镇北京大学文科所阅读《道藏》。《道藏》全书卷帙浩繁,计5485卷,512函,影印本都1100余册。陈国符先生每日晨6时至晚11时,除午睡及就餐外,倾力研读,历时年馀,终于通读全藏,积稿盈尺,初步厘清了《道藏》“三洞四辅”之脉络。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罗常培教授见陈国符先生日夜研读《道藏》,初以为其意只在从中搜寻外丹黄白术资料,及经询谈,方知他致力于《道藏源流考》的撰述,遂大加赞赏,提出修改意见,尽力促成此书出版,并为之作序。1943年《道藏源流考》形成初稿,陈国符先生又花数年时间反复斟酌,续加补苴。1946年陈国符先生任职南京期间,每日下午前往金陵大学图书馆翻阅全国地方志,又到国学图书馆、泽存书库翻阅宋、元、明、清文集,道教名山志,且亲赴龙虎山、茅山、当涂、武进、吴县调查收集资料,补入《道藏源流考》。《道藏源流考》自194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海内外学人为之轰动,《道藏》之研究遂得一入门钥匙。在天津大学任教期间,陈国符教授继续对外丹黄白术、道教音乐、宫观、道派、医药、人物传记深入研究,1963年又出增订版,在海内外赢得很高的学术声誉。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冯文潜教授,亦曾为陈国符先生阅览《道藏》提供便利。《道藏源流考》是世界上第一部对《道藏》经书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陈国符教授对《道藏》研究的开创之功是无人能替代的。在1972年日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上,大会主持人感慨地说:“这里有一个重要的空位子是留给中国大陆学者陈国符教授的,可惜他未能如邀赴会”。“文革”结束后,陈国符教授不仅于1979年参加了瑞士召开的第三届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还出访了欧洲,1983年又赴澳大利亚讲学,直到他2000年8月20日逝世,国际道教文化领域的学者们一直把他仰为泰山北斗,密切注视着他的研究动向。
我于1964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深得恩师杨石先教授之赏识,“文革”期间毕业分配到地方的医药卫生部门和化工技术部门工作,杨石先老师一直关心着我的学业。1979年,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中山大学副校长黄友谋教授读研究生,结识了黄友谋老师的密友内丹学家无忧子师,得《周易参同契》丹道法诀之传,遂触发我对《周易参同契》一书的研究兴趣。1982年春,我从广州出发持黄友谋老师和杨石先老师的信拜访了南京医学院的曹元宇教授和北京的袁翰青教授,又来到天津南开大学杨石先老师家中。杨石先老师向我介绍了陈国符教授的学术研究情况,说由陈国符教授指导我研究《道藏》,将来必有成就,遂指示他的长子杨启勋兄带我到天津大学二村拜访陈国符教授。陈国符先生在家中接待了我,客厅的茶几和沙发上摆满《道藏》经书,他还带有纤维素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正在编写讲义。陈国符教授说他很忙,一般不接待来访者也不指导道教方面的学生,这次因杨石先教授的情份破例相教,要我每晚饭后到他家听讲一个小时的课。1982年3月我在南开大学芝琴楼招待所住了16天,月底才顺便回故乡吴桥探亲,连告别共有14日受教于陈国符先生。陈国符先生讲述了他个人研究《道藏》的历史和治学方法,要我先从阅读王国维的著作中自己体会寻找治学之路,以考据学为根基研读《道藏》原典。陈国符先生自幼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其知识范围除扎实的自然科学功底以外,兼及文史、戏曲、音乐、医药、营造学、金石等,学无不窥,对全部《道藏》已翻阅多遍,熟烂于胸,在治学方法上私淑王国维先生。我年轻时本自视甚高,自诩能闻一知十,从小学到大学甚得老师宠爱,这次见到学贯中西兼通数门外语的陈国符教授,自愧不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陈国符先生说:“杨校长能看中你不容易,说明你必有特长。人一生要成就一门学问,光聪明是不够的,还要刻苦,锲而不舍,敢行人所不堪行者,就是要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心血和劳动”。这句话被我刻骨铭心地记了下来。陈国符教授把我每天时间安排得很紧,每次讲课后都把当天应看的书和资料叫我带回来,连没出版的书稿及论文都嘱我细读。我每夜读到凌晨,白天到图书馆查书并将重要资料一律复印下来,中午稍睡片刻以便晚上精力充沛地听课。陈国符先生这些书稿后来编成《道藏源流续考》由台湾明文书局1983年出版,他对原《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版重新修改的稿本也叫我看过。当年我毕业分配到山东大学任教,遂按陈国符教授的指导终于写成《中国科学史上的周易参同契》一文,发表在山东大学《文史哲》1983年第6期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教授给《文史哲》编辑部来信询问我的情况,得知这篇论文出自一个理工科学者之手很惊异,来信邀我报考他的博士研究生。钱学森教授也建议我改行研究道教,以便破解内丹学之秘,为人体科学做出贡献。在征得杨石先老师同意后,我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4级博士研究生,兹后追随导师王明教授八年,成长为道家与道教研究领域的学者。1992年我在比利时王国安特卫普大学和根特大学讲学时,遇到从法国赶来的施博尔教授,他请我到一家中餐馆进餐并称他和我有同门师兄弟之谊,我惊奇地问他此话从何说起?施博尔教授说他曾拜陈国符先生为师,并详谈了他和陈先生的交往,施博尔教授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研究道教文化的权威,我知他如此敬重陈国符老师的学术声誉,故邀他作《中华道教大辞典》的学术顾问,施博尔教授欣然应允。回国后我即以师生之礼向陈国符教授全家写信拜年,陈国符教授也回了一张贺年卡,邀我有时间再到他家谈学术问题。此后我花费三年的时间邀全国学界同仁共同编成《中华道教大辞典》;还遵照钱学森老师的嘱托深入全国民间山林访求“三家四派”丹道法诀,历时21年终于在2001年12月钱学森老师九十华诞前完成调研任务,其中诸多挫折和甘苦皆非常人所堪承受,这都是按照陈国符老师的话身体力行的。1999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石先纪念文集》和200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钱学森的情感世界》两本传记中记载了杨石先老师和钱学森老师对我的扶持和教诲,而今我也届花甲之年,很想物色几个学生把杨石先、钱学森、王明、陈国符诸师长的道德学问承传下来。
陈国符老师仙逝后,陈师之哲嗣陈启新先生将整理出版陈国符先生遗著和重新修订《道藏源流考》的任务委托给我,我即邀中华书局的责任编辑冯宝志先生共同操作此事。海内外道教研究领域的学者几乎每一个人都曾从陈国符先生的《道藏源流考》中得到教益,但他一生在国内却没招收过道教方面的学生,仅有我算是他的学术传人。我虽受教仅14天,但陈国符先生指导我写出的这篇论文却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我为自己没能回报师恩而惭愧。陈国符教授关于《道藏》外丹黄白术的考据和修改《道藏源流考》的艰涩文字今天的青年学者已很少有人能读懂了,我承担此学术任务责无旁贷。但愿《道藏源流考》的新版本早日在中华书局问世,以慰陈国符先生的在天之灵,并通过此书使海内外学人广沐陈先生之教泽。值此《上海道教》创刊15周年之际,特记此道教学界掌故以志不忘。
胡孚琛
识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3年8月27日
万物生 豆瓣
7.8 (59 个评分) 萨顶顶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07年9月11日 出版发行: 新汇集团上海音像公司
她所吟唱的源自根本上师祈请文的《妈妈天那》,源自百字明咒的《万物生》,源自宝箧印陀罗尼《陀罗尼》,都是众人好多年都想唱成歌却没有成功的旷世难题,令她自己惊喜不已,于是便更加笃信创作的心灵自然呼应法了。
萨顶顶是一个思考角度独特的聪慧女子,她说音乐本身的流动性很强,所以才能无国界地沟通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但是她觉得在很多中国人学习音乐是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和借鉴海外的音乐作品精华,学习当然是必要的,萨顶顶相信回望自己族群的文化更是意味深长的。所以她要表达和传承一种来自东方,浸透亚州的声音和文化。
萨顶顶说,老外看中国,有的看到了长城,有的看到了故宫,有的看到了内蒙的大草原,有的看到了西藏的布达拉宫,可这些都是一部分的中国,如果中国人不自己站出来传达中国各方各面的精髓,那老外对中国的理解永远是"盲人摸象"。于是,萨顶顶开始努力地回望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历史。在自己的首张专辑中,她首先选中了佛家文化作为她回望东方古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因为在她看来,佛家文化是千百年来在全世界认同范围和认知范围最为广泛的东方古文化,所以对萨顶顶来说,她的音乐和她的专辑是属于东方文化的,她不主张大家将佛教作为她音乐的标签,她只是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涉及了佛家文化而已。但非常值得玩味的是,萨顶顶在专辑所唱的三段经文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妈妈天那》中讲到上师是每个人的灵魂之师,从出生开始就指引人的灵魂,《万物生》的百字明咒则讲究的是轮回,人的一生一世都在转承着前因后果,《陀罗尼》的宝箧印陀罗尼经恰好是概括如来终极思想的,点化人在逝去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看作是另外一种"来"。
对于语言,萨顶顶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她的专辑中,"自语"是非常非常动人的表达方式,在日本、英国、香港地区做宣传的时候,萨顶顶的自语歌曲都是获得最好反响的,尤其是《锡林河边的老人》,好多日本媒体和听众第一时间都是仿佛在依依呀呀的语韵中听到了犹如母亲一般的温暖,当萨顶顶告诉大家这首作品原来就取名为《外婆》的时候,虽然语言不通,但彼此之间瞬间就没有了距离。萨顶顶说,当初她想到用自语来唱歌,主要是因为时常看到婴儿和母亲之间的交流,那是一种超越了语言的沟通和理解,让萨顶顶相信人在学会语言之前一定已经具有了表达情感的能力,所以这种依依呀呀的语韵可能是最没有束缚的情感表达。当萨顶顶在网上发表了自己的自语作品之后,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把她拿来和恩雅等人曾经创造过自己的语言做比,但萨顶顶说,恩雅当年还是在努力依据某种语言规律来创造自己的语言,可她认为如果还是需要强调语言本身的含义,那不如就用人类已有的语言,而她努力表达的自语就是要有一种完全自由,每个人听都能在其中融入自己想像和情感理解的直白感动。
女巫 豆瓣
作者: (法)Jean Michel Sallmann 译者: 马振聘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从15世纪到17世纪,有数以千计的女巫遭到追捕、检举、起诉、步入烈火熊熊的火刑架 ,本著者认为,巫术并非来自洪荒时代的信仰,也非迷信。它是对世界和推动世界无形力量 的一种阐述。巫魔会、黑色弥撒、宗教法庭的重大审判、火刑架、这种种情景,至今还是令 人思潮起伏。本书叙述了它的起源与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