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了凡四训 (2001) 豆瓣
8.2 (9 个评分) 导演: 郑大圣 演员: 达式常 / 陈晓旭
其它标题: 了凡四訓
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
人类文明到了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宇宙知识,人们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决生命的问题,亦既生死方面的问题。佛法,这一博大精深的宝藏,可以提供和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了凡四训》阐明了佛法中的许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础和修行学佛的基础。
2001年,陈晓旭以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名义,根据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实传奇故事改编,邀请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执导,专门投资拍摄了一部“中华传统道德教典———《了凡四训》”的电视剧。
该剧共四集:《第一篇 立命之学》、《第二篇 改过之法《第三篇 积善之方》、《第四篇 谦德之效》,片长165分钟。出品单位就是陈晓旭的中国世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拍摄总顾问是净空老法师。
《了凡四训》展现了袁了凡对儿子的教诲,教他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
该片导演是导演黄蜀芹的儿子郑大圣,他导演的纪实电视电影《一个农民的导演生涯》曾在奥地利的第32届易本希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过银奖。
椅子 (1997) 豆瓣
导演: 张铁林 演员: 毕耕 / 姜丽芬
其它标题: The Chair
报社老校对员古一夫退休了,乍一离开坐了一辈子的硬椅子,古爷还真不习惯。他到古董店花了第一个月的退休工资买了一把老式的太师椅,据店里的伙计讲这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梨花木的。 古爷兴冲冲地将椅子搬回家,却被女儿哭闹着数落了一番。古爷老伴去世了,留下个独生女儿小米。小米是新派青年,对父亲的古板守旧不满意,对家住的古老的旧房子和家中的旧家具不满意,见父亲又用一个月的工资买回一把旧椅子,更是不高兴。 古爷见女儿不高兴,想把椅子退掉,可店里不退。他又要卖给别人,也没人要,反而弄得街坊邻居都知道他有一把旧椅子,还同他开玩笑。 一个雨夜女儿赌气将椅子丢到院子里。 没想到第二天,院中的椅子不翼而飞了。这时偏偏发生了文物馆被盗案,盗走了一些贵重的家具。警察到他家来了解椅子的情况,椅子不见了,古爷有嘴也说不清了,有人怀疑古爷的那把椅子就是国宝,被古爷藏起来了。 默默无闻的古一夫一时间成了名人,记者采访、上电视广告、古董商追着要买他的椅子,搅得古爷不得安宁。他从此息交绝游。一日在后院浇花时,无意中发现了椅子,原来是邻居小伙子从院中拣去站在上面刷墙。古爷忙交到派出所。派出所的警察看了说不是被盗国宝,却没有给他一个“说法”。 小米和她的男朋友认定椅子是国宝给卖了。买椅子的人发觉买了假货,又把古爷扯进了官司,到法院才知对方撤诉了,准备了半天,还是没有个“说法”。老古烦恼万分,将椅子送回了旧货店,通过店主的一番话,古爷明白了:世间的事想通了就是宝。
走着瞧 (2008) 豆瓣
7.3 (30 个评分) 导演: 李大为 演员: 文章 / 岳红
其它标题: 驴子的复仇 / A Tale of Two Donkeys
七十年代,城市知青马杰(文章 饰)来到西北某农村插队,被村里漂亮种驴——黑六的叫声吸引。马杰嫌黑六不让他骑,某次工伤在诊所缝针时偷了麻醉剂打给黑六,队长大莲(岳红 饰)以为黑六生病,心急如焚。马杰奇迹般地“治愈”了黑六,赢得大莲和队里的信任,成为牲口饲养员。马杰一边喂驴,一边偷偷与村里的女青年彩凤(白静 饰)相恋。与此同时,马杰对黑六只配种不干活的特殊待遇愈发不满,并对大莲“驴比人值钱”的论调暗自气愤,发泄中竟打坏了黑六的“命根子”。无法配种也不能干活的黑六被马杰宰杀,却没曾想黑六的弟弟,毛驴黑七,从此与马杰不共戴天。人与驴的斗争愈演愈烈。
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 豆瓣
作者: 朱靖江 / 梅冰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最近在看的书,讲述中国独立记录片的前世今生,引用吴文光先生的话说:"吾辈的崛起,是源于诸神的缺位."

还要添加-_-
法国电影新浪潮 豆瓣
8.1 (23 个评分) 作者: 焦雄屏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 7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革命性运动。它突破了传统电影一元化的结构,拓展了电影的创作领域,在形式和内容的突破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本书从新浪潮运动发生的背景谈起,详述其流派、演变、成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对电影制作和电影美学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对该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作了深入的剖析与探讨。
电影是什么? 豆瓣
Qu'est que le cinéma?
8.5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安德烈·巴赞 译者: 崔君衍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 5
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被视为电影理论史上的里程碑。他的名字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50年法国电影评论的发展及电影现实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巴赞的现实主义美学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发展。他提出或主张的电影本体论、长镜头理论、景深摄影、作者论和真实美学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与传统的电影蒙太奇不同的理论体系,开拓了电影研究的领域。由于巴赞的努力,电影成为严肃的艺术研究课题。
《电影是什么?》是巴赞批评论文的选集,涉及电影本体论、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和电影美学等诸多话题,是研究巴赞和当代电影美学的必备读物。
电影×音乐 豆瓣
7.5 (11 个评分) 作者: 罗展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8
《电影·音乐》是作者的电影音乐评论文章的结集,分六个部分,从不同的专题角度、不同的电影实践来谈论电影音乐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
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 豆瓣
Hitchcock/Truffaut
8.9 (14 个评分) 作者: [法] 弗朗索瓦·特吕弗 译者: 郑克鲁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法国电影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与世界级悬念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就电影艺术问题进行的对话录。这是一本最具“挑战性”的书,它揭示了希区柯克这个易受攻击而又敏感的人的真正本质,也记录下了自默片时代起便活跃在影坛上的这位大电影艺术家行将消逝的艺术秘密。这场交谈进行了四年,希区柯克回答了特吕弗关于自己电影生涯的500个提问。特吕弗以俄狄浦斯求神示的方式向他发出询问,试图通过希区柯克的全部作品去搞清“希区柯克式电影语言”的独特架构——正是这种架构形成了他不可模仿的风格。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 豆瓣
作者: 韩小磊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 1
百余年世界电影发展史的前半期,编导摄录等艺术创作人才都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在摄影场实践中学出来、摸出来的;只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电影的大学教育才被业界承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与方法。导演这门专业比之编剧、表演、摄影、录音、美术等技艺训练较实在的专业来说,似乎有些“看不见摸不着”;干好这一行又过于依赖实践经验和个人的艺术天赋;不同的教师也有着自己不同的教法与观点。所以,要写出一本公认的、实用有效的导演教科书是不容易的。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对电影导演专业做了系统而又实在的理论确立,特别是在第三、第四章,对导演艺术创作的核心——导演构思的论述上,作者从导演构思的特点与依据的论述入手,发展到人物、动作、银幕空间与时间等具体的构思手段,旁征博引,实例丰富,别具一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著述与教程并重是《电影导演艺术教程》的另一个特点。比如,第五章对电影导演的手段即电影的语言的论述,作者对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声音等的理论及实例的论述中,结合了他自己与我们电影学院导演系其他教师多年教学的方法与经验,条理清晰,例证丰富,包含不少实践与作业的教学提示,使其极具教学与操作价值。
太阳少年 豆瓣
8.0 (8 个评分) 作者: 苏牧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3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全景式解读。从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开始,从主题、风格、结构、剧本、视听方案、表演方式和演员选择与表演等构成一部优秀影片的各个元素逐一展开,对这部在90年代中期既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影片展开了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本书观点独到,分析专业,功力深厚。
本书将电影的技术主题与情感主题相结合来论述,文风质朴、文字锐利、充满激情,不仅让读者从技术层面了解电影的创作和欣赏、电影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更能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有如置身于一个情景交融的艺术欣赏课堂。
载满鹅的火车 豆瓣
作者: 王怡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 11
《载满鹅的火车》与其说是电影评论集,不如说是电影随笔集。王怡通过叙说他看电影(主要是影碟)的观感,把他对世界以及世界中的中国的一些思索穿插其中。他究竟看过些什么电影是不重要的,即便他看的是另外一些电影,他也可能从中引发出类似的思想。
荣誉 豆瓣
6.9 (7 个评分) 作者: 苏牧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 4
在北京电影学院有一门各系学生必修的课程:“影片分析课”。该课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本书是该课主讲教员的部分讲义。
本书是一部影片读解著作,作者以其深厚的电影功力和对电影制作的深入了解,带领我们读解世界优秀电影,并在读解中讲授“电影编剧基础”和“电影导演基础”。全书布局严密,由浅入深。作者文风纵横且平易质朴,文字锐利且充满激情!
作者对原版《荣誉》全面充实、修订,并增加了影片《罗拉快跑》读解、学生元素作业、电影书目和拉片片目等内容。重要的是:作者将他的“电影创作的基本问题”收入本书。这是作者多年对电影创作问题的思考。观点独到,论述深刻,视野广阔。
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 豆瓣
作者: 张彻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89 - 7
書中主要是記錄他在這個光影世界三十年(六十件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人與事,當中可以看到香港電影市場的變遷,如:邵氏的興衰,由於作品是成書於80年代末,對於香港電影90年代的黑暗期和再生並沒有談及,書中並不是要告訴你甚 是電影文化,理論和批評。而是從張導演的角度看當時的電影世界,那個電影夢工場的黃金期實在是令人嚮往。
戏缘 豆瓣
作者: 黄爱玲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2000
「看電影如交朋友,也講緣份。愛森斯坦和奧爾遜.威爾斯的作品當然是氣魄不凡,在電影史上地位崇高,但是不交心就是不交心,沒法親近。為此,從沒覺得自己是個稱職的影評人。」—節錄自黃愛玲於書中的後記
中国武侠电影史 豆瓣
作者: 陈墨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中国武侠电影史
本书是《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之一。本书粗略描述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线索,主要涉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的武侠电影创作。本丛书是电影理论界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礼。
黑暗中的舞者 (200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ncer in the Dark
7.9 (304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冯·提尔 演员: 比约克 / 凯瑟琳·德纳芙
其它标题: Dancer in the Dark / 天黑黑(港)
在美国某个乡村工厂做工的捷克移民塞尔玛(比约克)天性善良,因患有先天性疾病,她的视线正日趋模糊。为了不让遗传了该病的儿子也将宿命继承,塞尔玛每日做工都很辛苦,不知情的好友兼同事林达(凯萨琳•丹妮芙)因心疼而好言相劝时,她总是报一微笑,因为她还有另一个纯粹属于音乐的世界,其间的美好与安静,足以抵挡现实的心酸与艰难。
令她欣慰的是,在眼睛要彻底变瞎之前,基本筹齐了儿子手术所需的费用,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她的命运被加速推向复杂悲惨的境地。
看电影 豆瓣
8.2 (73 个评分)
峨眉电影制片厂主办。
2007年12月14日 在读
上初2开始买起,本来刚开始时更中意<电影世界>多些,但不知什么时候<看电影>渐渐占了上风.现在只买<看>了,也是这么多年唯一一本我始终都会每月必买的杂志.<午夜场>出现的时候很是惊喜,买了好几本.现在不买了.完全是没话找话说.质量和内容远不及当年的专题策划和天地街,很多主题被神神叨叨说了许多次,电影来来回回数来数去都是那几部~好象全世界就这几人在拍电影似的,言语也不见当年犀利.整一装B大集.所以现在我仍然只是买2份正刊,至少时效性的资料新闻,当下影片介绍和电影预报是扎实有料的东西,不是空洞的摆谱儿~
必买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