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阴阳相成 (201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Side by Side
8.1 (73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肯尼利 演员: 基努·里维斯 / 大卫·芬奇
其它标题: Side by Side / 基努李维之数位任务(台)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胶片技术从蛮荒走到成熟,电影人采用化学摄影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和视觉奇迹。而当时间逐渐走向21世纪时,化学摄影法趋近临界点,几无上升空间,且越来越无法应对电影工业对新技术和全新拍摄手法、理念的诉求。与此同时,数字摄影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入传统技术固若金汤的电影领域。从Dogma 95对手提DV的使用,到乔治•卢卡斯大胆的HD摄影之应用,伴随着“顽固派”和“革新派”的政治和讨论,数字摄影蚕食着传统胶片的领土,逐渐成为当今电影工业的主流。在这一过程中,配光、摄影、剪辑等工作也相继受到冲击和影响。
这是一场全新的革命,是对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未来满怀信心的展望……
共坐白云中 (2005) 豆瓣 TMDB IMDb
Amongst White Clouds
6.5 (11 个评分) 导演: Edward A. Burger
其它标题: Amongst White Clouds
终南山,一个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比神圣之感的地方,自古他便是仙家独享其乐的安逸场所,也是隐士出世寻求解脱的暂时归宿。即便到了今天,现代化的触角几乎触及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可是终南山依旧以虚怀若谷的慈悲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隐士。
在非典盛行的那一年,一张外国人的面孔出现在终南山的脚下。他叫Edward A. Burger,《空谷幽兰》一书让他心有所动,于是背上行囊来到了这个隐士们云集的圣地,试图去了解为什么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有的人竟会如此甘于寂寞,去展开漫长而充满艰辛的精神之旅。在他的镜头前,一张张隐士的面孔浮现出来,与你我坐看云起……
唐之韵 (2001) 豆瓣
8.9 (9 个评分) 导演: 康健宁
《唐之韵》,系宁夏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北京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花费两年(经过搜索资料、探究论证、采景设置、后期制作才完成)拍摄的文学教育片。其拍摄足迹遍步中国大江南北,投资逾百万。《唐之韵》共20集,每集播放时间约20—30分钟。这部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着创造了新的空间。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地热烈反响。
2013年10月4日 在看 解说词不能忍,很有余秋雨的风采,好用巨人高峰这类假大空的字眼来煽情。啊啊啊第一集的总起竟然没提李贺好生气!!
中国 纪录片
太阳系的奇迹 (2010) 豆瓣
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
9.4 (28 个评分) 导演: Gideon Bradshaw 演员: 布莱恩·考克斯
布赖恩考克斯教授游历地球上一些最令人惊奇的地点,向观众展示和剖析自然法则所造就的太阳系的伟大自然奇观。
第1集 太阳帝国
第 2集 从混沌到秩序
第3集 蔚蓝色的大气层
第4集 生与死
第5集 未知世界
Professor Brian Cox visits some of the most stunning locations on earth to describe how the laws of nature have carved natural wonders across the solar system.
In this first episode Brian explores the powerhouse of them all, the sun. In India he witnesses a total solar eclipse - when the link to the light and heat that sustains us is cut off for a few precious minutes.
But heat and light are not the only power of the sun over the solar system. In Norway, Brian watches the battle between the sun's wind and earth, as the night sky glows with the northern lights.
Beyond earth, the solar wind continues, creating dazzling aurora on other planets. Brian makes contact with Voyager, a probe that has been travelling since its launch 30 years ago. Now 14 billion kilometres away, Voyager has just detected the solar wind is beginning to peter out. But even here we haven't reached the end of the sun's rule.
Brian explains how its greatest power, gravity, reaches out for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kilometres, where the lightest gravitational touch encircles our solar system in a mysterious cloud of comets.
1 Empire of the Sun
2 Order out of Chaos
3 The Thin Blue Line
4 Dead or Alive
5 Aliens
2013年2月19日 在看 仍不太喜欢讲解方式,但大龄文青Dr.Cox就是能不时灵光一闪快狠准命中心脏——悲催的文科生就要靠这种人来拯救。看宇宙奇迹时无感,一年后补完最后20分钟听到Wonka's Welcome Song,瞬间好感值满槽。一定是刚听了缺爷和抖森的魔音穿脑版,再听到Cox版瞬间如清风拂面呼吸一畅(论唐伯虎点秋香的重要性…
BBC 纪录片 英国
轮回 (2011) Eggplant.place Min reol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Samsara
8.6 (133 个评分) 导演: 罗恩·弗里克 演员: 邰丽华
其它标题: Samsara / 삼사라
灵动的音符与舞步,天真无邪且充满信仰的双眸,开启了一段关于无始劫来轮回不休的沉思之旅。塔庙林立的蒲甘,华丽庄严的教堂,是人类千百年来对神性乃至觉悟的向往。斗转星移,物我两忘,风水雨火肆意涂抹着大地的容貌,所谓崇高的生命在自然的心中不著痕迹,蕞尔不及碎遍三千大千世界后的一抹微尘。只是,颠倒众生,刹那视若永恒,朝夕奔忙,不曾停歇,以污泥、刀锋涂改着各自的容颜。自诩万物之主,左右你我他的生命。从天上到地下,从高山到深洋,征服了如梦如幻的器世界,用光怪陆离的玩具将其装点,终不免在永业的轮回中败下阵来。一切无常,正如华美庄严的坛城,轻轻拂拭,还为尘沙……
本片历时5年拍摄,足迹遍布五大洲25个国家,荣获2012年读柏林国际电影节影评人最佳纪录片奖。
次郎的寿司梦 (2011)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Jiro Dreams of Sushi
8.5 (469 个评分) 导演: 大卫·贾柏 演员: 小野二郎 / 小野祯一
其它标题: Jiro e l'arte del sushi / Verdens bedste sushi
《寿司之神》是由大卫·贾柏拍摄的一部关于寿司的纪录片。他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纽约客!从小热爱寿司的他被小野二郎的职人精神而感动,干脆扛着摄影机至日本拍摄。
现年86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三星大厨,被称为“寿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寿司第一人”的美誉更远播全世界。终其一生,他都在握寿司,永远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跟学徒,观察客人的用餐状况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
他的寿司店“数寄屋桥次郎”远近驰名,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縝密计算。这间隐身东京办公大楼地下室的小店面,曾连续两年荣获美食圣经《米其林指南》三颗星最高评鉴。被誉为值得花一辈子排队等待的美味。
卡尔·萨根的宇宙 (1980) 豆瓣 TMDB
Cosmos: A Personal Voyag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卡尔·萨根的宇宙
9.9 (7 个评分) 导演: Adrian Malone 演员: Carl Sagan
卡尔·萨根对科学和社会的诸多方面都有重大。深远的贡献,并且影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们。他在行星科学领域所作的重要研究,与美国的空间计划密切相联;他还编创了受到高度评价的电视系列片《宇宙》,并且是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以及许多畅销科普书的作者,《卡尔·萨根的宇宙》是一本引人入胜、插图精美的文集,它由多位作者撰写,涵盖了萨根为之献身的科学、教育、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的许多领域。
天文学家大概是最像大祭司的人。
卡尔萨根就是现代的大祭司,他的名头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的主任,加州理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科普作家,其名作《宇宙》销量超过七百万册。
祭司在古代仰观天象,参悟宇宙奥妙,建立世界观,为帝王提供天气和宇宙情报,其中不乏极度智慧之人。
这一工作在现代则变成了名为天文学的科学,卡尔萨根就象一位大祭司一样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在《宇宙》这本书里,他详细描述对宇宙的理解,十分有趣,读之让人尘心尽去,尽情畅想宇宙的奥妙。
其中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前景问题,他归纳为两种,一种认为,宇宙在100亿到200亿年前被创造出来,永远不停的膨胀,星系相互远离,最后宇宙成为一缕冷薄的基本粒子的烟雾,
另一种学说是振荡宇宙学说,大爆炸--扩张--冷却--塌陷--再次大爆炸,宇宙既无始也无终。我们这些可怜的小生命只不过是数亿光年和时间里无足轻重的小点。我们处于宇宙死亡和再生的无限循环,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流过种振荡的临界点(大爆炸),宇宙前一化身中演化的星系和生命形式、文明无一能够跨越临界点,并颤悠地飘过大爆炸而为我们现今的宇宙所知。
第二种学说听上去颇有哲学意味,古代哲学中有一些对宇宙的看法是无始无终,永恒循环,而尼采也曾有过关于永恒循环的想法。
其中一个让我感兴趣的说法是:信息无法跨越临界点。这个说法不知是怎么来的,我很想知道。试想,我们生命系统最核心的信息无疑是DNA,DNA主导了生命的功能和延续,如果把宇宙当成一个系统,它会有什么样的信息编码?
这个信息编码真的无法象生命的信息那样通过DNA传递吗?如果它能跨越临界点,那会是什么样?
第一章 宇宙的边疆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
第二章 宇宙的音乐
生命诞生之前,地球曾经是一个荒芜的不毛之地。现在,我们的星球是生机勃勃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在没有生命的情况下,以碳为核心的有机分子是怎样形成的?最初的生物是如何产生的?生物是如何进化到能繁殖象我们这样能够探索自身奥秘的复杂的高级动物的?……
第三章 宇宙的和谐
假如我们居住在一个变幻莫测的星球上,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事物,也不可能有科学这样的东西。这里的事物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遵循着一定的模式、规则或所谓的自然法则。如果我们把一根竹竿抛到空中,这根竹竿总是要下落。如果太阳从西边落下,它在第二天早晨总是要从东边升起来。因此我们有可能理解事物,我们可以从事科学研究,并用科学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第四章 天堂与地狱
宇宙曾经遭到破坏,我们人类甚至还以“善于有意无意地给自己施加灾害”而着称。其他的行星都把自己过去的历史保留下来,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它们曾经经历过大灾难。一切都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在100年内不可思议的事情,1亿年之后可能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
第五章 神秘的红色行星
洛韦尔观点的力量可能就在于使这种观点变成一种预言。是他认为火星人建造了运河网。甚至这种观点也有可能成为一种确切的预言:假如要改造火星,那将由人类来完成,火星是人类能永久居住的另一颗行星。火星人将是我们人类自己。……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1979年7月9日,“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经过几乎两年时间的行星际航行到达了木星系。这架飞船由几百万块各带有备件的分装部件组成,因此,若某一部件失灵,其他部件就会取代其功能。飞船重0.9吨,要有一间很大的房屋才能放得下它。 ……
第七章 夜空的脊柱
博茨瓦纳卡拉哈里沙漠中的昆布须曼人,对银河的说法就别具一格。他们所处的地区,银河常常就在他们的头顶。因此,他们把银河叫做“夜空的脊柱”,好像说天空是某一种巨兽,人们就住在巨兽的腹内。……
第八章 在时空中旅行
海滩使我们联想到了宇宙。海滩上的细沙粒基本上是大小均匀的,它们是由大石块在波浪长年累月地冲击和摩擦、腐蚀和风化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一切又都是在遥远的月亮和太阳的驱动下发生的。海滩还使我们想到了时间,地球本身要比人类古老得多。……
第九章 恒星的生命
银河系还是一个尚未探索的充满神奇的星体的世界。虽然我们对银河系进行过初步的探索,而且正碰到过其中的一些星体,有几个与我们所了解的星体相似,有些则古怪到超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程度,……
第十章 永远的尽头
100亿或200亿年前,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发生了--宇宙大爆炸,炸出了我们的这个宇宙。大爆炸为什么会发生,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奥秘。……
第十一章 给未来的信
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在可展望的宇宙时代中,我们将完成一项伟业,即把我们行星和平统一为一个珍爱我们天体上每个生灵的机构,进而从容地迈出下一个伟大的步伐,把地球这个行星变为能与所有文明相互联系的银河系社会的一个部分。……
第十二章 银河系百科全书
总有一天,在某个遥远恒星的某个行星上,一个与我们每个人的差别都很大的生命,也许会要求我们向他们发送最新版本的《银河系百科全书》,以获得刚刚加入银河系文明共同体的这个最新社会的一些资料。
第十三章 为地球呼吁
因为我们是产生了自我意识的宇宙局部的化身,我们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渊源了。我们是在深思其他星球的星球物质,是由1028个原子组成的集合体,我们正在探索原子的演化过程,正在追踪意识产生的漫长历程。我们应该忠诚于全人类,忠诚于整个地球。必须由我们来为地球大声疾呼。维持人类的生存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宇宙负责,对这个古老的、浩瀚的、孕育了我们的宇宙负责。
列国图志之中国 (2006) 豆瓣
Discovery Atlas: China Revealed
导演: 卡西安·哈里森 演员: 詹姆斯·斯派德
其它标题: Discovery Atlas: China Revealed / 一览中国
列国图志:中国
当今中国有十三亿个故事。观众将加入种粮农户,他们正在耕种祖先已耕耘了十八个世纪的土地;少林武僧,他们正在传授有五百年历史的修为功夫。观众还将分享梦想,十二岁的体操希望之星渴望夺得奥运金牌;上海地产大亨正在探究长城脚下的生活如何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幼童 (2004) 豆瓣
9.3 (51 个评分) 导演: 胡劲草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
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幼童》五集简介
第一集
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中国最早的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容闳。1854年,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到1872年中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生,期间历经了18年的风云变幻和漫长的等待。有人说,如果没有容闳,虽说中国迟早也会派遣学生出洋,但既不可能这样早,更不可想像会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容闳个人的传奇经历,造成了大清国历史上出现的留美幼童这样一个破天荒的事件。一个从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帝国为何要做出这一千古奇事?这120名幼童是谁?当年谁家的父母甘愿送年幼的孩子出洋?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生选拔条件如何?
第二集
公元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他们从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来到了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的大陆的蒸汽
火车
,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被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他们来到了引领这场工业革命变化的最前沿。1876年,中国幼童在美国参观费城世界博览会时,在西式服装外面仍然加罩长衫,而若干年后 当他们脱去长衫,和美国孩子一起在运动场上追逐,甚至剪去辫子的时候,命运将把他们推向何方?
第三集
在美国新英格兰工业重镇的机器声中,在马克·吐温的小说的陪伴下,中国幼童在一天天地长大。中国学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学学习,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美国人惊叹不已。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超过五十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二十二名进入耶鲁大学,八名进入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人进入哈佛大学,三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迅速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学习。当他们平时性灵上受到的沉重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便都和旧教育的规范不合,当孩他们脱去长袍厚靴,穿上运动装,当他们学会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营,日甚一日地爱上异国的文化习俗,他们已经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险的禁区边界……
第四集
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招回国。中国首次官派学生回国之后遭到社会的谴责,《申报》写到,“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历经中法海战,中日甲午海战……当年,李鸿章和曾国藩策划选送幼童出洋这一“千古未有之奇事”时,满怀期望这些出洋学生在掌握西人擅长之技后,可以帮助中国渐图自强。可是,当留美幼童回国之后,在变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的国家却接二连三遭受致命的重创,濒临亡国的边缘。二十世纪初年,在灾难深重的中国,留美幼童--这些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是否已经成为李鸿章的陪葬,将永远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第五集
晚清政坛的变化,使得这批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曾经被认为西化过重失信于朝廷的这一批留美学生,在20世纪初年,纷纷成为朝廷重臣,他们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1919年,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已是六十岁的时候,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群在号称在民主、科学国度长大的留学生显然已经被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的新青年们遗忘。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还有洋奴之嫌,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是他们谢幕的时间了。
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激荡的百年,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
黄河 (1987) 豆瓣
其它标题: Yellow River
紀錄探索隊從黃河源頭至渤海的艱險旅程,將沿途的大自然景象、文化遺產、歷史事蹟及風土民情呈現眼前。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哺育了億萬炎黃子孫,在中國人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黃河》由日本放送局NHK及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聯合製作。
宇宙的奇迹 (2011) 豆瓣
Wonders of the Universe
9.4 (52 个评分) 演员: 布莱恩·考克斯 / 斯蒂文·麦金托什
Brian Cox教授带我们用物理学揭开种种宇宙奇迹的奥秘,阐释人类和宇宙的深邃联系。茫茫宇宙,人类从何而来?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带着万千的疑问,我们跟随Brian Cox教授一起感受地球上罕见的景观,在这些壮丽的景观背后,隐藏着宇宙的秘密……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物理学,逐渐揭开宇宙各种奇迹的神秘面纱,明了了人类与宇宙的深邃联系。
阳光帅哥Brian Cox是一位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瑞士欧洲核物理研究组织(CERN)之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的六大实验参与者之一。但他的成名却是由于近年来常常出现在是BBC科普节目中。BBC曾播出他主持的科教节目的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BBC:太阳系的奇迹》)。
2011年12月7日 看过
比较浅,对抽象理论和概念的影像表现方式少且缺乏想象力。帅教授一个人blabla大白话的时候太多,好在摄影和视效爆赞。
BBC 纪录片 英国
哈勃望远镜 (2010) 豆瓣
Hubble 3D
8.9 (79 个评分) 导演: Toni Myers 演员: Scott D. Altman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其它标题: Hubble 3D / 哈勃 3D
体验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充满了希望、毁灭性打击、眩目的创造力、勇气和凯旋的故事。这是由获奖的IMAX太空团队打造的第七部令人惊叹的太空影片。
《哈勃3D》借助IMAX3D技术拍摄,生动地呈现了从最初的伽利略望远镜以来,最重要地科学仪器的诞生,以及人类在太空自登月以来的最伟大的成就——哈勃太空望远镜。观众们将会近距离感受在太空中行走的宇航员完成许多美航天总署(NASA)历史上最困难的任务,也可以亲身体验从部署到实施、从令人心碎的挫折到戏剧性的救援。《哈勃3D》还将呈现出一个不同以往的宇宙,带领不同年龄层的观众体验浩瀚的银河系、恒星的诞生与死亡以及天体环境中鲜为人知的秘密。
本片是由IMAX和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共同制作,并且得到了美国航天总署(NASA)的协助。IMAX 3D摄像机重返太空,记录美国太空总署(NASA)最复杂的航天飞机操作。2009年5月11日,拍摄本片的这批IMAX 3D摄像机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一起发射升空。宇航员用它们拍摄了维修和升级哈勃望远镜所需的5次太空行走。
《哈勃3D》由制片人兼导演托妮·梅尔领导的《国际空间站》制作团队再创辉煌,摄影总监詹姆斯·尼尔霍斯同时担任了全体宇航员的指导。朱蒂·卡洛尔为副制片人,制作过许多IMAX太空电影的IMAX公司创办人之一格来米·弗格森为了制片咨询。
国家地理:已知的宇宙 (浩瀚宇宙 第一季) (2009) 豆瓣
Known Universe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国家地理:已知的宇宙
Season 1
--------------------------------------------------------------------------------
Season 1, Episode 1: The Fastest
Original Air Date—15 February 2009
--------------------------------------------------------------------------------
Season 1, Episode 2: The Biggest and Smallest
Original Air Date—15 February 2009
--------------------------------------------------------------------------------
Season 1, Episode 3: The Most Explosive
Original Air Date—15 February 2009
--------------------------------------------------------------------------------
Sponsored Links (What's This?)
Red White Black and Blue

* Watch Trailers & Buy DVDs Online. Secure Payments. Overnight Shipping
--------------------------------------------------------------------------------
Season 2
--------------------------------------------------------------------------------
Season 2, Episode 1: Life Out There
Original Air Date—15 April 2010
--------------------------------------------------------------------------------
Season 2, Episode 2: Episode #2.2
Original Air Date—????
--------------------------------------------------------------------------------
Season 2, Episode 3: Stellar Storms
Original Air Date—8 April 2010
--------------------------------------------------------------------------------
Season 2, Episode 4: Final Frontiers
Original Air Date—6 May 2010
--------------------------------------------------------------------------------
Season 2, Episode 5: Cosmic Fury
Original Air Date—29 April 2010
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pose an unpredictable and deadly threat on Earth, but they also occur far out in the universe. What we learn from these interplanetary phenomena may help us predict when Mother Nature will next unleash her fury.
--------------------------------------------------------------------------------
Season 2, Episode 6: Decoding the Skies
Original Air Date—2010
2011年11月30日 看过
ep3前半截相当违和然而ep2完全给力
纪录片 美国
神秘的混沌理论 (2009) TMDB 豆瓣
The Secret Life of Chaos
8.8 (73 个评分) 导演: Nic Stacey 演员: Jim Al-Khalili
其它标题: The Secret Life of Chaos / BBC 神秘的混沌理论
混沌理论,一直是困扰人类数千年的一个迷。这种在动态系统中无法用单一的数据关系解释和预测的神秘理论,在科学界只有初步的了解。在本部纪录片中,吉姆·奥卡利里教授将带领我们探索这神秘的混沌理论,试图揭开这层归因于神奇或者上帝力量的神秘面纱。
吉姆教授带着宇宙是如何由从尘埃中诞生,又是如何孕育出智慧生命的难题,开始了他的探秘旅程。混沌中的数学可以解释宇宙中从无序中产生有序的神奇景象,他揭示出大自然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美丽和结构中隐藏的科学规律,它是物理定律的固有的组成。看过本片之后,你眼中的世界会变得与众不同。
2011年11月29日 看过
只有在较大面积的连点成线轮廓下才能得出接近真相的结论,既是优点也是局限。
纪录片 英国
维度:数学漫步 (2008) 豆瓣
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
9.4 (40 个评分) 导演: Jos Leys / Étienne Ghys
《维度:数学漫步(Dimensions: a walk through mathematics)》是两小时长的CG科普电影,讲述了许多深奥的数学知识,如4维空间中的正多胞体、复数、分形(fractals)、纤维化理论(fibrations)等等。
兔子洞里到底是什么 (2006) TMDB 豆瓣
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
7.8 (12 个评分) 导演: William Arntz / Betsy Chasse 演员: 玛丽·玛特琳 / 伊莲·亨德里克斯
其它标题: What the Bleep!?: Down the Rabbit Hole / 掉进兔子洞
简介:
这是一部说电影不叫电影,说记录片不叫记录片的东西,是先前一个系列的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重剪辑版,说它是电影是因为在里面有一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不过却很震撼。说它是记录片是因为这里面充满了量子力学、神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等这些个乱七八糟理论的大杂烩,统统都是为了给那个故事背后的一切现实一个解释。
故事很简单,一个刚刚因为老公有外遇而离婚的失语女摄影师,一直生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开始讨厌婚礼,讨厌男人,讨厌自己,认为自己万事不顺,好像人人都跟自己过不去。就当最后终于在她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发脾气的时候,先前偶然在地铁中看到一个展览点醒了她,自己开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世界重新美好起来……呵呵,就跟童话一般
可能有些人会对这部片子里面提到的东西皱眉头,不管说是因为它里面提到的观点不对自己口味,或者直接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明白。不论是哪种可能,我希望因为这片文而去看这部电影的人儿不要在最后拿着批判的态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因为这电影的本意和精髓不在于争论,也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我们把眼睛投向美丽的存在,让我们自己去创造美丽……
时间之旅 (2006) 豆瓣
Time
导演: Michio Kaku 演员: Michio Kaku
Time系列纪录片总共分成四集:Daytime:探讨我们如何经历时间; Lifetime:人一生的时间局限性暨长生不老是否可能; Earth Time:讨探地球的年龄; Cosmic Time:时间本身有开始与结束吗?
加来道雄 (Michio Kaku)是当今高能物理和理论物理学中超弦理论(SUPERSTRING)的发明者之一。加来道雄博士为国际知名的理论物理学与环境学者,他秉持着爱因斯坦的精神:探寻「所有事物的原理」。加来道雄博士提出的「超弦理论」(String Field Theory),虽然只是短短一个一英吋长的方程式,也许就是解开宇宙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加来道雄博士是纽约市立大学的理论物理学教授,着作多达九本,其中包括《穿梭超时空:十度空间科学奇航》以及《Visions:How Science Will Revolutionize the 21st Century》。他同时也是电视节目的常客,曾为「夜线」、「赖利‧金脱口秀」与「六十分鐘」的座上宾,更数度出现在美国公共电视 (PBS) 的纪录片中。此外,TLC、BBC、TechTV 和 SciFi Channel 等频道都曾制作加来道雄博士的专题报导。
加来道雄博士片中提到很有趣的一点,那就是心理学家针对不同年纪的人做的心理测验:给他们看一系列不同的照片,包括正面、积极的,以及灰暗、有负面涵义的。结果,愈年轻的人,对所有照片都记得很清楚。而年纪愈大的人,则往往只记得那些正面积极的照片.这种人类的感觉应该与年纪无关,而是与死亡接近度有关。如果年轻的人知道自己罹患了绝症,也会有与年纪大的人同样的测验结果。这个测验并不是考记忆力,而是测试什么样的影像在人的心中留下最鲜明的印象。
In this four-programme series, string theory pioneer Michio Kaku goes on an extraordinary exploration of the world in search of time. He discovers our sense of time passing and the clocks that drive our bodies. He reveals the forces of time that make and destroy us in a lifetime. He journeys to some of the Earth's most spectacular geological sites to look for clues to the extraordinary depths of time at a planetary level. Finally, he takes us on a cosmic journey in search of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of time itself.
平行世界,平行生命 (2007) 豆瓣
Parallel Worlds, Parallel Lives
7.8 (11 个评分) 导演: BBC 演员: Mark Oliver Everett
其它标题: Parallel Worlds, Parallel Lives
英国Eels乐队的一名歌手Mark Oliver Everett将为你讲述他的天才父亲的传奇悲剧人生和神奇经历。他的父亲曾在24岁发表了一篇"多重世界"的物理论文,震惊了全世界,但物理学界并不买账,他的父亲只能放弃了量子物理学。现在这件事被认为是物理学界最严重的悲剧之一,他的理论如此超前以至于当时的人无法理解,50年后的今天人们才证明了他的理论...
Singer Mark Oliver Everett - E from the Eels - explains why he made a film about his brilliant, tragic father
Shortly after my father died the phone started ringing. My father was Hugh Everett III. When he was 24 he wrote a ground-breaking thesis about physics most commonly known as "the many worlds theory". It challenged the accepted notion of how the world works in such a huge way, stating that there were actually countless versions of ourselves splitting off and going through as many different scenarios as you could imagine, and the physics powers that be (Albert Einstein, Niels Bohr) were having none of this. They weren't about to let a 24-year-old knock their faces off the Mount Rushmore of physics. Getting no encouragement, my father gave up on quantum physics.
It's now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tragedies in physics that my father wasn't taken seriously. He was so ahead of his time that there weren't even ways to prove his theory mathematically, but now, 50 years later, there are. And it checks out quite well.
I knew this day was coming ever since the phone started ringing in 1982. It was always some "physics groupie" asking for my mother so they could grill her for information about my father. And, as time went on and technology caught up with him, the interest kept mounting.
I'm a singer and songwriter in a rock band called Eels. I never knew much about physics and my father was a complete mystery to me, even though I lived in the same house with him for 18 or 19 years. He rarely spoke. He was an ever-present lump of flesh sitting at the dining room table every night writing out crazy calculations on a pad of paper. That's about all I saw of him.
When the BBC asked if I was interested in making a film, I jumped at the chance. I have tended to deal with my family by making them into little art projects. I made an album in 1998 called Electro-shock Blues that dealt extensively with my sister's and mother's deaths. While my sister's suicide note did indeed contain a passage about going off to meet our father in a parallel universe, I hadn't made anything that dealt with my father the way I had dealt with the rest of my family, and this was the way I liked to do it: make something that is therapeutic for me personally that, hopefully, can offer something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idea made me both excited and uncomfortable. And the uncomfortable part was what made me know it was something I'd have to do. I didn't like the idea of opening up that world of pain and going back to Virginia and Washington DC, places where I can smell the dread in the air because of all the painful memories. But to get the chance to hang out with my father's college roommates, who are all still alive, friends and coworkers, was too interesting for me not to go through with. I knew I was going to learn a lot about both physics and my father. And I did.
The first few days of shooting were awkward and I felt pretty uptight. Then one day while I was being interviewed on camera about some painful experience, I heard Louise [Lockwood], the director, softly click her mouth and whisper, "Aw, E..." Suddenly I thought: "These people actually care about me." I then relaxed and probably started saying all sorts of things I would have been too guarded about before.
I was struck by what a tragedy my father's life was. He has contributed something huge to the world, but for him it was painful. How would you like to come up with something so mind-blowing about how the world works, confident that you knew it was true, but have no one support your view? It must have been the loneliest life, being the smartest guy in the room, just having to shut up and keep your thoughts to yourself while the regular chimps all chat away. I was determined to help to give him the day in the sun he never got when he was alive.
I spent a week at Princeton learning about physics and hanging out with my father's old friends. I did not inherit my father's gift for mathematics, and can barely calculate the tip after dinner, so it was a real challenge for me to be standing in front of blackboards learning about quantum physics. But I came to have a pretty good understanding of my father's theory. In Virginia I met some of my father's coworkers and even went inside the Pentagon (who knew security was so lax?).
It was a very difficult process for me, but when it was over I felt really glad that I had done it. It's not easy going back to a place you really don't want to go back to and opening boxes of memories. Particularly with a film crew following you, trying to make you cry ("How does that make you feel, E?"). I'd be really glad if I had a son do something like this for me some day, so I'd like to think that my dad is smiling down from some parallel universe and saying, "thanks".
众神的黄昏:宗教与科学之争 (2010) 豆瓣
The End of God?: A Horizon Guide to Science and Religion
导演: Naomi Law 演员: Thomas Dixon
其它标题: The End of God?: A Horizon Guide to Science and Religion / BBC:众神的黄昏——宗教与科学之争
日心说、万有引力、进化论、大爆炸理论,在现代科学的高度发达的今天,上帝还有没有存在的空间?宗教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地平线节目组试图通过回顾四十多年来关于宗教和科学各种争端的纪录片来阐述这个终极难题。(文:merlin)
人类星球 (2011) 豆瓣 TMDB
Human Plane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人类星球
9.7 (77 个评分) 导演: Tom Hugh-Jones / Tuppence Stone 演员: 约翰·赫特
BBC8集大型电视系列片 - Human Planet (人类星球),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8集节目分别探讨极地、山区、海洋、丛林、草原、河流、沙漠和城市的人类活动。世界一流的自然与人类专家以及摄影师,从空中、陆地和水下抓拍珍贵镜头。BBC摄制组前往世界80个地方,抓拍了从未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过的罕见精彩的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