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爱德华·蒙克 (197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Edvard Munch
7.8 (12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沃特金 演员: Geir Westby / Gro Fraas
其它标题: Edvard Munch / 愛德華·蒙克(電影)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蒙克作品的强烈精神和感情,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他的作品“呐喊”(挪威语Skr ik,也译作《尖叫》,作于1893年)被视为后工业现代化的极度痛苦之象征。
这部传记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时间顺序,爱德华·蒙克开始表现主义创作并且成为欧洲北部最具有争议、最多诽谤的画家。影片同时还回溯到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死于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岁的时候因为肺部疾病差点丧命。影片还回顾了,蒙克短暂的爱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国柏林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
花絮:
彼得·沃特金(Peter Watkins)1974年执导的这部影片记录了挪威表现主义画家爱华德·蒙克的一生,被英格玛·伯格曼评价为“天才之作”。这部影片被认为是表现艺术创作过程的最佳作品之一,它不仅聚焦于蒙克早期循规蹈矩的岁月,还深刻地展现了情感、政治和社会的剧变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MoC这次发行的是原始的 211分钟电视版本,这也是本片地位和评价最高的一个版本。依彼得·沃特金斯所言,这是他最具个人风格的一部影片。当他被蒙克的画作触动之后,花了三年的时间来说服挪威电视台拍摄这部影片。影片1976年3月在英国BBC电视台播放之后得到评论界的广泛褒扬。《时代》杂志在评论中用到了“催眠”一词,的确,Watkins就像催眠大师一样将观众拖进了1884年的挪威。
这部传记影片大致遵循了1884年到1894年的时间顺序,爱德华•蒙克开始表现主义创作并且成为欧洲北部最具争议性、得到最多诽谤的画家。影片回溯了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死于肺病、其姐姐的死亡以及他自己在13岁的时候也因为肺部疾病差点丧命的经历。影片还回顾了蒙克短暂的爱情以及他在挪威首都和德国柏林参与的一些政治活动。
旷世杰作的秘密 (2003) 豆瓣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8.8 (10 个评分) 导演: Michael Burke / Lucie Donahue 演员: Richard Cork / Douglas Druick
在美丽的画布与雕像的背后往往藏着许多故事,本片揭露了历史上最经典艺术作品背后的真相以及惊人的事实!"旷世杰作的秘密"详述了每一件杰作被受争议的旅程.从创作者到破坏杰作的人,是鉴赏家与热爱艺术人群不容错过的绝对经典.....
1、The Kiss 超现实主义-克林姆的“吻”
2、The Third of May 1808 哥雅-五月三日
3、The Great Wave 葛饰北斋-巨浪
4、Sculpture The Kiss
5、The Battle of San Romano-圣罗马诺的战役
6、The Art of Painting 维梅尔 绘画艺术
7、The Sunflowers 梵高-向日葵
8、The Scream 爱德华孟克-呐喊
9、The Rokeby Venus 镜子里的维纳斯
10、The Resurrection 复活
11、The Night Watch 伦勃朗-夜巡
12、The Last Supper 最后的晚餐
13、Michelangelos David 米开朗基罗-大卫
14、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n 德加-14岁的小舞女
15、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16、Les Demoiselles d Avignon 毕加索-亚维农的姑娘
17、Le Primavera
18、Arrangement in Grey and Black No.1 Portrait the Artists Mother 惠斯勒-灰与黑的改编曲:画家的母亲肖像
19、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1884 大碗岛夏日的星期天午后
20、Christ of St.John of the Cross 圣约翰的十字架
21、Le Dejeuner sur lherbe
隔江山色 豆瓣
Hills Beyond a River: Chinese Painting of the Yuan Dynasty, 1279-1368
9.1 (2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宋伟航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8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晚期绘画史写作计划的第一种,探讨元代绘画。元代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代,却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最具活力与原创性的时代。在蒙古人废科举制度的情形下,读书人面临着变节或失业的两难窘境,很多文人政途不通,转而以为人占卜、代书或绘画为业。本书即讲述了在这个异族统治、志不得伸的年代里,画家如何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心声的故事。
画里阴晴 豆瓣
作者: 吴冠中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 - 8
有人说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参照自己长期实践的经验我认为言之有理。造型艺术的形式、音乐的韵律、戏曲、舞蹈、诗歌……无不依靠对比、均衡、虚实、空灵等等抽象因素,而所谓音乐的,等于抽象的。抽象,或被认为近乎空灵,其实是艺术不可或缺的潜在载体。 “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是什么呢,是情意,是诗意,是一种难以语言表达的感受。如果没有这”意味”,那么形式美失去了灵魂,空洞了,虽美,却乏味。我对”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的说法不认同了,而感到一切艺术都倾向于诗,诗比音乐深一层内涵,她比形形式式偏官感的抽象美感更富思想深度,拨人心弦。众技皆求归于艺,诗就在艺之堂奥。 我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这是诗与画的邂逅吧,自己并未分析。只是,有画意时作画,而有时,似有灵犀。怀孕了,却并非形式感,是一种难以描画的异种,近乎诗了。我以文字表达这类情思,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写出了一百几十万字的随笔或散文。常有友人说我这个“名”画家的画他并不完全了了,而对我的文却十二分欣赏,认为胜于我的绘画。 或文或画,一母所生,良知良心一色,见仁见智,当由读者感受。文字的流传比绘画方便快捷,其读者群的扩大,很可能超过绘画,作为双胞胎的母亲,希望生下一双郎才女貌的完美后裔。 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在出版我的大型绘画全集,今山东画报出版社又开始出版我的文字全集,男婚女嫁,母亲该心安了。
我负丹青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吴冠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6
前言(作者的话):
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我一向反对写自己的传记,感到平凡人生何必传之记之,今年逾八旬,常见有长、短文章叙我生平故事与言行,善意恶意、或褒或贬,真伪混杂,我虽一目了然,也只能由其自由扩散。但促我反思,还是自己写一份真实的自己的材料,以备身后真有寻找我的人们参照。
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叙“生命之流”,即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经历,记自己思想感情的成长、发展、转变与衰落。这生命之流如绘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着力于长河的全貌与主要转折,而许多局部细节须用放大镜观察。第二部分“此情此景”,便全是局部放大图,包括有关生活的、文艺观的,其中不少文章都是当年针对现实而发,并引起过强烈反响和争议,今一字不改呈奉于新读者前,读者有最大的自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篇章。第三部分是年表,那是生命支付的账单,备查支付的误差。
达·芬奇 豆瓣
作者: [意] 达·芬奇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 - 8
达·芬奇(1452-1519),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
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既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当时,绘画的选题和表现手法都受到封建教会的限制,但达·芬奇的思想不受其约束,崇尚解放、自由。1476年,佛罗基阿承担制作《基督受洗》这幅画,达·芬奇担当老师的助手。但是,老师所画的宗教人物墨守陈规,毫无生气。达·芬奇仅在画面一角画了一个侧面天使,然而却充满了人间灵性,显得活泼可爱,生动自然。两相比较,顿使老师所绘的人物相形见绌。倔强的老师一方面为学生的才华惊叹,一方面又自愧弗如,从此放下画笔,专心从事雕刻了。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
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现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力的长期迫害。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祖国,侨居法国。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擎溘然长逝。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珍藏素描精品选 豆瓣
作者: 全山石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4 - 7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珍藏素描精品选:肖像篇》出版的是该院珍藏部分的素描精品,创作时间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始至今。为了使我国的美术工作者和院校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我们在编选过程中,尽可能地按教学规律做到从低至高,从简到难这样一个原则,由《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珍藏素描精品选:肖像篇》可以大略浏览列宾美术学院这座举世闻名的美术院校整体的绘画风格。相信对中国画家特别是青年学生会有所帮助。重要的是我们从中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素描训练的基本方法是写生,通过写生获取大量专业知识,培养造型素养,形成自己的艺术趣味——从而达到掌握描写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也是出版该书的初衷。
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作为世界闻名的艺术学院,它的教学成就早就被广泛认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选派出多批学有所成的青年学子到该院学习、深造。这些深受俄罗斯绘画艺术影响的画家回国后,成为中国画坛和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列宾美术学院与山东美术出版社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能过多次互访、出版该院艺术家画册,开展艺术家交流活动,双方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列宾美术学院收藏了数量众多的该校教师和毕业于该校的学生的各类作品。这些藏品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由于有严格的收藏程序,故所藏作品(包括课堂习作)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可以从中看出几个世纪以来该院在教学方面的发展轨迹,了解其独到的教学体系。
丢勒 豆瓣
作者: 丢勒 第1版 (2003年8月1日) 2003 - 8
《自画像》是指丢勒画于1500年的那 幅,尺寸67X49厘米,现藏于慕尼黑画廊。《丢勒》中丢勒一生画过许多自画像,而且艺 术成就很高,可以体现他在肖像艺术方面的出色修养。这幅自画像异常真 实坦率地记下艺术家的形象,他不但精于写实,还以情绪饱满,真挚著称。画是的丢勒,面部表情严肃而微带忧郁,与画家那博学多才的人文主义艺术 的气质十分相称。此画中线条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意蕴无穷。
《幻想》 豆瓣
国内第一本聚焦欧美插图漫画的前卫杂志。
主编:苏海涛。
出版:《幻想》杂志社,中国新闻出版联合有限公司。
投稿邮箱:tougao@mail.hl.cn。
页数:64。
2008年2月1日 已读
以前的<幻想>很好,我经常买过期打折书,反正插画不具备太多时效性.现在偶尔在书摊上看到改版后的封面........惨不忍睹T_T
创意 绘画
世界艺术大师图文馆 豆瓣
作者: 马波 / 王凯东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4 - 5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这样的艺术对20世纪表现主义影响甚深,特别是苏丁和德国表现派画家,从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则。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虽然,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本系列包括毕加索、凡高、高更、达利、雷诺阿等画家的画集和小传,图片精美。世界顶尖艺术大师们的传记及代表著成名著及他们每人在重要时期的照片。书中详尽介绍大师们的性格、爱好、私人生活片断及对整个人类艺术的贡献。
中国纪行 豆瓣
作者: [日] 东山魁夷 译者: 叶渭渠 花山文艺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1 - 11
收录《天山遥遥》、《黄山白云》、《水墨画的世界》、《唐招提寺之路》等十余篇文章,以及《华清池》、《瘦西湖》等四十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