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豆瓣
作者: 艾克 古斯塔夫 / Ecke,Gustav 译者: 薛吟 地震出版社 1991
本书有上百件明式家具的珍品照片,数十幅精美准确的测绘图纸,高水平的论文,是艺术与技术兼融的珍贵资料。
摄影大师郎静山 豆瓣
作者: 郎静山 / 陈申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3 - 7
金波泛筏
三清道士
吴门归棹
寒风岚光
万瓦层层
华溪盐井
千手观音
古刹扫尘
桅影轻舟
静观自得
山径归樵
临流独坐
虎视耽耽
春江水暖
绝嶂回云
春树奇峰
坐看云起
晓汲清江
雁荡鸣春
芦岸轻舟
晓风残月
烟波摇艇
孤亭
2011年5月4日 已读 装帧,印刷皆不佳。
文化 艺术
艺术的用途和滥用 豆瓣
The Use and Abuse of Art
作者: [美] 雅克·巴尔赞 译者: 严忠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是巴尔赞的主要著作之一。讨论了一系列人们关心的艺术文化现象。视角独特,论点犀利、凝练。作者挖掘了艺术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从艺术的两面性对生活的启迪这一主题出发,展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艺术的形象”。
目录:
第一讲:我们为何应该质疑艺术?1
第二讲:作为宗教的艺术的兴起 28
第三讲:起到破坏作用的艺术58
第四讲:艺术的救赎作用92
第五讲:艺术与起到诱惑作用的科学123
第六讲:信仰真空中的艺术156
亲爱的提奥 豆瓣
Dear Theo
8.7 (9 个评分) 作者: [荷] 文森特·凡高 译者: 平野 南海出版公司 2001 - 7
这是一部书信体自传,由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组成。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
鉴别草根 豆瓣
作者: 冯骥才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 1
《鉴别草根》对当前对民间文化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与案头整理,提出一种便捷、科学、标准化的分类法,从而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变得井然有序。即从张道一先生的“二法”入手,对多级分类的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鉴别草根》的的理论为民艺学的建设和民间文化的田野普查、整理和保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豆瓣
作者: 左汉中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 - 4
内容简介
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民
简美术造型的专著。
它从宏观的角度论叙了
民间美术造型舆原始文化、
民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寻览
了民间美术造型传承、交融
和变�的轨迹。
它又以微观的方式剖析
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基本特徵
和造型方法,探觉了民间美
术造型的�美意蕴。
它还将丰富有趣的国例
伴以富有创见的论述,让读
者深入领略中国民间美术造
型之真谛,并从中获得艺术
创造的启示。
成都民间的33双手 豆瓣
作者: 何世平 / 卢泽明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 - 8
《成都民间的33双手》通过一位位作家将成都民间匠人们的手工艺做了一次系统化的梳理。其中包括命名一座城市的技艺——蜀锦、千年前的一盏灯——邛窑、平原上最后的龙窑——土陶、星空的祈愿——孔明灯、民间的世俗欢乐——戏脸壳、临寒不冰,当暑不涸的蒲砚等33种民间工艺艺术。这一汇总将有助于成都民俗文化的发展,为中国民间工匠艺术的考究又做了一大贡献。
造型原本(全二册) 豆瓣
作者: 吕胜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
《造型原本》是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以广受学生欢迎的“造型原本”课的讲稿为基础,结合大量作品实例,带读者发现各种风格形态之下艺术造型的心理或精神特质,启发创作者和欣赏者在科学的认知方式之外保有观看世界的本真眼光。全书分“讲卷”和“看卷”两册,语言亲切,讲评中肯,分类系统地配插图版四百余幅。
中国乡土手工艺 豆瓣
作者: 高星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本书是中国当下第一部对现实生活中手工艺人个案真实采访的著作。作者以生动的文字和朴素的摄影记录了20 多位乡土手工艺人的生存状况,手艺传承等方面的情况。作者的态度既不夸张,也不唯美。作者关注的重点是 和物质生活相关的,如面食、造酒等手工艺和木匠、铁匠、石匠等将要消失的手工艺人。 书中附有相关手工艺 流程及发展格局的背景资讯,而大量丰富的手工艺插图,来自古今中外的相关资料汇粹。该书由著名收藏家、 民艺家王世襄题写书名,著名诗人、剧作家邹静之以手写稿形式作序。
蓝花布上的昆曲 豆瓣
作者: 张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9
“蓝花布”指的是指蓝夹缬,即用木版印染的蓝花布。蓝夹缬是唐代彩色夹缬的存传。唐代的夹缬曾经是皇室赠送外宾的国礼,至今大英博物馆、正仓院等世界一流博物馆,仍珍藏有中国唐代夹缬碎片。元明后,夹缬仅以单色——蓝夹缬传世,且仅在东南部的浙江温州地区保存下来。蓝夹缬在温州地区仅用做被面,每件上印着16片当年盛传于当地的戏曲纹样,多为昆曲。作者经过五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数千件老蓝夹缬,并掌握了大量一手材料,在书中以夹缬戏曲图案为依凭,说图,说戏,说工艺。
竹谱详录 豆瓣
作者: [元]李衍 / 吴庆峰 张金霞 整理 山东画报出版社
古言竹者或有谱无画,或有画无谱,为李衎《竹谱详录》开有谱有画之先河,且论述极详,是古代竹谱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全书分画竹、墨竹、竹态、竹品四谱,七卷,尤详于竹品谱。描述了我国三百余种竹类,包括各种罕见竹类,对于其形态、品性、画法均有详细论述。作者征引繁复,其中很多古籍现已亡佚,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阴阳五行之气有清有浊。人之生,得其气之清者必清,而浊者莫干焉;得其气之浊者则所好必浊,而清者莫混焉。夫清之不能以浊,浊之不能以清者,岂日严封畛以限之,高闩闳以绝之哉!薰莸冰炭相反而不可相入,固自然之理也。蓟丘李侯仲宾,海内清流,以“息”名其斋居之室,于世味一切淡如,顾独喜为墨竹。读书余闲,辄游戏于是。久之,遂尽得文湖州不传之秘。尝为一书,论墨竹之法与其病,凡竹之异俗殊名,奇形诡状,莫不谱其所自出,古今诗文有一语及竹者,亦皆摭掎无遗。其好之可为笃矣。夫竹,天下至清之物也,非沆瀣之清素在脾肝间与此君分合,安能好之如此其笃,又安能使风枝露叶萧洒劲严,无一毫尘俗气,若涤笔于冰盂雪碗中而写之耶?抑竹之所以可贵者不特清而已,盖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有不可夺之节焉。侯尝以春官贰卿万里使北景能不辱命而返,其大节之不可夺盖如此。昔白乐天谓竹有似于贤者,世以为名言,若侯者真可比德于竹而无愧矣!
神与兽的纹样学 豆瓣
作者: 林巳奈夫 译者: 常耀华等 三联书店 2009
以各地、各时期出土的实物为例,集中讨论饕餮兽面纹样,并追溯他们的生成、演变与意义。本书图文并茂,从具体而微之处阐发青铜纹样的考古与审美之意,书中有大篇幅的精致图片,既有纹样的局部照片,也有拓片与线图,与文字参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细节阅读的需要。
明式家具研究 豆瓣
作者: 袁荃猷 制图 / 王世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1
1985年9月,王世襄兄编著的《明式家具珍赏》经香港三联书店、文物出版社联合出版,填补了此门学问过去只有外国人有专业著、中国人却没有这一令人遗憾的空白。一年之后,该书的英文版、法文版已经问世,德文版今年亦将付梓,在台湾亦已正式出版中文本,它得到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世襄之所以完成这样一部煌煌巨著,是因为他具备一些非常难得的条件。所谓难得的条件并不是说他有坚实的文史基础和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因为这只能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必须具备的条件。难得的是他能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百折不挠,以惊人的毅力,扎扎实实的劳动,一点一滴,逐步积累创造为撰写此书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王振铎题签
启功题签
朱启钤题签
袁葵猷七十小像、王世襄题诗二首
凡例

第一章 明式家具的时代背景和制造地区
第二章 明式家具的种类和形式
甲、椅凳类
乙、桌案类
丙、床榻类
丁、框架类
戊、其他类
第三章 明式家具的结构与造型规律
甲、基本接合
乙、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
丙、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
丁、另加的榫销
戊、试谈明式家具的造型规律
第四章 明式家具的装饰
甲、选料
乙、线脚
丙、攒斗
丁、雕刻
戊、镶嵌
已、附属构件
第五章 明式家具的用材
甲、木材
乙、附属用材
丙、木材及附属用材文献资料
第六章 明式家具的年代鉴定及改制问题
甲、关于年代鉴定问题
乙、关于家具的改制问题
附录
一、名词术语简释
二、明式家具的“品”与“病”
三、《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
四、明式家具实例增补
五、美国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
六、山西民间家具三种
七、明铁力翘头长供桌
八、求知有途径 无奈老难行
图片检索
插图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作者简历
《明式家具研究》再版的意义
人间飨宴 豆瓣
作者: 徐累 (196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 1
由梨子想象酥胸的饱满,由苹果想象丰臀的圆润,由鸡蛋想象香肩的丰盈,甚至由香蕉想象阳具,由生蚝想象女性的下体……这不仅仅是一种由外观产生的联想,更是一种掺杂有诙谐性趣的想象。想象的内涵远不止形似,更兼神似,它唤起躯体认知经验,带动感官冲动,恰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当想象自在地发生时,事物与人体的妙肖被充分的延展,所谓妙趣横生。
秋籁居琴话 豆瓣
作者: 成公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
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
“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
天书 豆瓣
作者: 韩美林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出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爱,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呕心沥血,从事着一件鲜为人知而具有重大意义的事——34年间,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从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各种古代文物上搜寻记聚了几千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有一些是至今仍没有破译的古代文字。他用了几年的时间,以书法形式进行了临摹和整理,汇集成册,称为《天书》。
这些难以参透的“天书”古朴而现代,雄浑而灵动,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研究和热爱文化艺术的人士,是一本图文双至的精美图书;对于从事美术、书法和设计的专业人员,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也是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汉字书法之美 豆瓣
7.2 (27 个评分) 作者: 蒋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1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第一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作者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