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The Secret Garden 豆瓣
8.4 (5 个评分) 作者: Frances Hodgson Burnett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8 - 1
Mary Lennox was horrid, selfish and spoilt, and was sent to stay with her uncle in Yorkshire. She hated it. But when she finds the entrance to a secret garden a change overcomes her. With a local boy and her cousin the three children work magic in themselves and those around them.
Just Kids 豆瓣
8.3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帕蒂·史密斯 Ecco 2010 - 11
Smith's beautifully crafted love letter to her friend Robert Mapplethorpe functions as a memento mori of a relationship fueled by a passion for art and writing. Her elegant eulogy lays bare the chaos and the creativity so embedded in that earlier time and in Mapplethorpe's life and work.
小妇人 豆瓣
Little Women
6.6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 译者: 王岑卉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11
马奇家四姐妹性格迥异。
梅格,温柔且最成熟。乔,男孩子气兼有写作天赋。
贝丝,害羞又隐忍。艾米,早熟而理智。
她们跟随母亲历经风雨,一起等待父亲从战场归来。
读书、演戏、结社、过圣诞……生活清贫而充实。
理想、爱情、家庭,她们克服重重困扰,沉着向前。
清贫的罗曼史,丰饶 的精神成长史,讲述女性永远无法规避的问题与困扰
流行百余年的家庭小说,教你学会如何看待梦想、爱情和金钱
2017年全新翻译未删节版
美国教育协会将其列入100本学生必读书目
英国《卫报》评其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百本书之一
耕种 食物 爱情 豆瓣
A Memoir of Farming, Food and Love
7.7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克里斯汀·金博尔 译者: 姜佳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5
“我想要一个家,有一间房子,有青草的气味,有晾在绳子上的床单,有一个在喷洒的水中跑过的孩子。”
诗意生活的典范、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田园生活家克里斯汀·金博尔畅销代表作
——————
住在纽约的克里斯汀是个环游世界的旅行作家,一次采访中,她遇见了农夫马克,并被马克以及他的生 活方式深深吸引。她决定放弃城市里的一切,和马克在爱瑟农场安下了家。
这本书是克里斯汀·金博尔和马克两人在爱瑟农场第一年的生动记录。由冬到春,由夏到秋,他们一点点地为这个农场注入生命,最后以在第二年秋季丰收时节,两人在谷仓阁楼里的爆笑婚礼作结,金博尔以细致诗意又幽默生动的笔触,写出了人与人、人与食物、人与土地之间最本真动人又深沉的联结。
同时,它也是一个女人成长蜕变的旅程。她从一开始的满腔热情,经历了焦虑、怀疑甚至是恐慌,慢慢变得坚定。如今,她已深深扎根于那片土地,和马克在农场生活了14年。
——————
语言生动但又不滥情,半是泥土,半是诗意。《伯灵顿自由新闻报》
一本动人的书。读者很幸运,因为金博尔是个吃货,这本书是对食物,也是对耕种的礼赞。《纽约时报书评》
文字怡人又开阔,点缀着色彩以及对食物的迷人描写,读这本书,让你感觉就像金博尔在邀请你走进她家那扇红色的大门。NewYorker.com
以观察入微又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简单生活的复杂真相。很有趣。Elle
我喜欢作者的文笔,可以把笑声和泪水同时从书页中扭挤出来,若不是切身经历,感受生活中的粗鲁磨练,恐怕也不会让读者有这种原汁原味的感动……这是一本让我放不下手的真人实境故事书。绿色有机食材专栏作家朱慧芳
金博尔的文字,优雅明亮又睿智,充满细节……还想再读个一百页!《明尼阿波利斯星坛报》
很奇怪的,在经历过蝙蝠侠和蜘蛛人可能都无法面对的种种挑战后,包括作者克婷和我所有认识的农人夫妻,却都更坚定赤脚踩在土地上、为自己和他人种下生命食粮、和大自然一起成长的信念……这本书让我重新看待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让我恍然大悟每一个农夫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或男人;让我知道我们吃进口中的一切是这么得来不易。 《弃业日记》作者买买氏
可爱、生动又温柔的书。《玻璃城堡》作者珍妮特·沃尔斯
2020年3月9日 已读
动荡不安的时候,人们会回到土地。“虚度光阴”去深入研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农场 外国文学 生活 田园
特别的猫 豆瓣
Particularly Cats
8.6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3
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爱猫成痴的文学大师用优雅的笔调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
猫的世界精彩纷呈。娇美的公主灰咪咪和内省的黑猫咪因为争宠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同为母亲,育儿之道却大相径庭,令观者莞尔;流浪猫鲁夫斯九死一生、大帅猫巴奇奇不幸致残……莱辛的情感体验因丰腴而灿烂。
2019年10月7日 在读 开篇一大段与蛇斗争的描写,看着心慌。
外国文学
开·闭·开 豆瓣 Goodreads
9.5 (8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耶胡达·阿米亥 译者: 黄福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4
耶胡达·阿米亥是以色列当代最杰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共出版过23本诗集及其他多种著作,被译成33种语言。《开·闭·开》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本诗集大量应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而诗人有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具有反讥色彩。
女孩们 豆瓣
The Girls
7.2 (18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玛·克莱因 译者: 韩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
☆☆☆☆☆☆在这个世界上 只是身为女孩 就会妨碍你相信自己
美国亚马逊小说畅销榜第1名
《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第1名
十年一度,Granta评选“美国最佳青年小说家”第1名
65,000,000 Goodreads全球读者评选“读者选择奖”
畅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韩国等39个国家地区
《华盛顿邮报》等18家权威媒体一致评选“年度最佳图书”
入围 美国国家书评人最佳处女作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 纽约时报》书评编辑选择奖|小说中心首部小说奖 决选
这是一本炸弹式的小说,今天的青年捧读它,
一如当年的青年捧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女孩们》以“曼森家族”为原型。
【“曼森家族”是20世纪最著名的异教组织,领袖查尔斯·曼森被《滚石》杂志称为“活着的最危险的人”,他指使手下(大多为年轻女孩)犯下了震惊世界的杀人事件。它的传奇性,成为后来无数书籍、影视、音乐作品的灵感来源。】
14岁少女伊薇,孤独、迷茫、渴望他人的关注。她在公园里偶遇了几个嬉皮士女孩,女孩们肮脏而性感,不屑世俗却处处吸引世俗的目光。伊薇跟着她们来到农场公社,公社领袖拉塞尔极富魅力,宣扬爱与分享。伊薇的心一天天归向农场世界,而超出她理解的危险,也越来越近……
☆☆☆☆☆☆编辑推荐
全新视角
一反以男性领袖为主角的讲述,将“附属的”女孩置为主角,描写她们的脆弱、勇气,和对归属的渴望。所写的不仅是书中的几个女孩,更是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女孩。
真与美
对女孩的心理和在社会中的境况,描写得如此真实,使未经历的人看见关于女孩,他们所不知道的另一面;使经历过的人产生共鸣,重新回顾与审视。其优美动人处,又能让读者沉浸其中,寻回阅读纯粹的快感。
☆☆☆☆☆☆媒体推荐
诱惑、迷人……故事的文句精心打磨过,有些句子简直能当珠宝戴……艾玛·克莱因异常出色地描绘了青春期少女被孤独肆虐的心。她给了我们虚构中的真实。
——《纽约时报书评》
艾玛·克莱因的小说处女作的确是用清新、惊心、流光的文字吟唱着的。《女孩们》宣告美国小说迎来了令人激昂欣喜的新声。
——珍妮弗·伊根 美国当代文学名家 普利策小说奖得主
她让我们记起,在那么多的文化传奇背后,存在着这样一个女孩:不被看见、不被听见、心怀愤怒。这本书会击碎你的心、轰炸你的脑袋。
——莉娜·邓纳姆 《都市女孩》导演、编剧、主演 两届金球奖得主
那样喜欢它的原因,是我从没读过一本把“身为少女是什么样”写得这么精确的书。
——洁西卡 读者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蒙田 译者: 潘丽珍 等 译林出版社 1996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为雷蒙·塞蓬德辩护》,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蒙田以博学著称,在全集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因此翻译难度相当大。本社积累了组译出版《追忆似水年华》的成功经验,采用了蒙田死后于1595年经过增订的定本,于1993年开始组译,历经四年之久,分成三卷一次推出。这是蒙田随笔的第一个全译本,参与该书的译者都是研究和翻译法国文学富有经验的学者,为译出蒙田随笔特有的思想火花和语言魅力,各位译者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翻译态度是极为严谨的,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豆瓣
作者: Neil Postman Penguin Books 1986 - 11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85, Neil Postman’s groundbreaking polemic about the corrosive effects of television on our politics and public discourse has been hailed as a twenty-first-century book publishe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ow, with television joined by more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media—from the Internet to cell phones to DVDs—it has taken on even greater significance.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is a prophetic look at what happens when politics, journalism, education, and even religion become subject to the demands of entertainment. It is also a blueprint for regaining controlof our media, so that they can serve our highest goals.
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Milan Kundera 译者: Asher, Aaron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1999 - 4
Rich in its stories, characters, and imaginative range, "The 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 is the novel that brought Milan Kundera his first big international success in the late 1970s. Like all his work, it is valuable for far more than its historical implications. In seven wonderfully integrated parts, differen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re magnified and reduced, reordered and emphasized, newly examined, analyzed, and experienced.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保羅.科爾賀 译者: 周惠玲 時報出版 2004 - 8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以古老寓言形式訴說一個追尋夢想的牧羊少年故事,1993年起從拉丁美洲紅遍全球,銷到全球150多個國家,譯成57種語言,被譽為現代人心靈的聖經,在世界上創下 5100 萬冊的銷售量,受歡迎程度多年不墜,中文版也創下60多刷、25萬冊的數目,更是許多國高中老師最喜歡推薦給學生的課外讀物。時報邀請國內圖文名家恩佐合作推出圖文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針對青少年讀者與圖文書愛好者,除了精美全彩插圖,並在引人深思恩佐插圖中加入小說的名句,預料是2004年暑假最強的一本圖文書。一位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地區的牧羊男孩追尋夢想,前往金字塔的歷程。男孩因渴望認識世界、四處旅行而中斷修道院的學習生涯,開始牧羊的生活。牧羊少年因緣際會遇見了「塞勒姆國王」、非洲的水晶商人、前往綠洲的駱駝商隊......。歷經種種考驗與數種發展另種生涯的可能,少年仍憑著毅力、熱情與堅持,不管是繞多少路,作多少調整,仍未忘卻自己的初衷,朝向夢想前行。
小猫奥斯卡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多萨 译者: 毛燕鸿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1
奥斯卡是一只猫,它住在护理院。
它喜欢追逐阳光的温暖.喜欢追着尾巴转圈圈,爱喝冰水,爱占地盘,爱让人帮它挠痒痒……
但有一天,它震惊了全球。
因为,在病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刻,他们身边总有奥斯卡在默默守护……
简爱(英文全本) 豆瓣
Jane Eyre
8.0 (298 个评分) 作者: [英] 夏洛蒂·勃朗特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 - 11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追赶求平等与自主的知识女性形象,小说以其感人的对于一位“灰姑娘式”人物奋斗史的刻划取胜,《简爱》也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
芒果街上的小屋 豆瓣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7.9 (2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译者: 潘帕 译林出版社 2006 - 6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它由几十个短篇组成,一个短篇讲述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梦想、几朵云,几棵树、几种感觉,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是西班牙语里的希望)。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沧桑,讲述生命的美好与不易,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着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豆瓣
Other Voices, Other Rooms
7.9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鲁门·卡波特 译者: 李践 / 陈星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2
本书是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23岁时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围绕着一名少年寻找自我的历程展开各方面的议论,对孤独、恐惧、爱情、寻根、成长等主题进行了探索。这是一部美国南方哥特式小说,诗意、奇特而复杂,其中充满了比喻和象征,是有声有色的文字游戏:华丽、璀璨,大胆地炫耀写作技巧,具有鲜明的实验性。作者将其思想用半隐秘的语言流动式地环环相扣地表达出来,显示了其对语言惊人的驾驭能力,被誉为“20世纪中期文学的试金石”。
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 豆瓣
作者: 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译者: 李永平 天下遠見出版 2006
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卻沒想到布魯克林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納善開始探索布魯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館、餐館的女服務生、商店的老闆,甚至與失聯多年的外甥湯姆重逢。在與同樣失意的湯姆攜手探索新生活之餘,納善逐漸發現身邊的小人物們,若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有徒具空殼的生活;但他們都選擇了布魯克林止痛療傷、重新開始,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也逐漸與他的人生交纏……
樹上的男爵 豆瓣
Il barone rampante
8.9 (18 个评分) 作者: [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译者: 紀大偉 時報文化 1998 - 9
卡爾維諾羅曼史小說最佳代表作之一。故事背景以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期,義大利半島地中海沿岸的熱內亞共和國的翁勃薩地區。大意敘述一個父親為過氣的男爵,母親為曾經身經百戰的女將軍家中,十二歲的長子柯西謨,因為不願食用蝸牛大餐,與父母發生嚴重衝突,於是在積了一肚子對家庭(或社會?或世界?)的怨恨之後,終於爆發出來,他爬到樹上,並誓言永遠不再重返地面。他不僅窮盡心力探索,統治樹上王國的一切,並且在樹上受教育、讀書、狩獵、救火、與海盜作戰,甚至談戀愛、寫作、俯看人類世界、觀察時代巨輪的轉變;直到終老之際,都沒有再回到人群之中。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亚历山大·普希金 译者: 冯春 2009 - 11
《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套装上下卷)》内容简介: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伟大诗人,俄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被高尔基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是一位诗人,在他的作品中诗歌自然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在诗歌中充分表现了自己的追求、情感、品格和风格。他的诗激情澎湃,始终为自由而追求不懈,梦想有朝一日他能挣脱沙皇专制制度的羁绊,纵情翱翔在无拘无束的蓝天底下。他的作品中还有大量的爱情诗,诗人在其中抒发了万千热烈真挚的情怀,讴歌了他所倾慕的女性,极富真情实感,脍炙人口,沁人心脾。《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套装上下卷)》收入普希金一生所创作的全部抒情诗共800余首,是我国第一本由一个译者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全集单行本。译者曾在本社出版过独力翻译的十卷本《普希金文集》,三十年来潜心研究了普希金的全部文学作品,从而保证了译文的准确精当,优美流畅,其译文在目前国内纷繁的普希金诗歌译本中独树一帜。
只爱陌生人 豆瓣
7.9 (49 个评分)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冯涛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1
本书是一部技巧高度纯熟的小长篇,“恐怖伊恩”时期的代表作,着力探索人性欲望的无限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美的追求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如何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一对如胶似漆却又貌合神离的情人正在度假。从踏进这座繁华却又怪诞的旅游城市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一直被跟踪、偷拍。暗处的这双眼睛如影随形,诱惑着这对情人找寻新鲜刺激、寻求所谓陌生人的慰藉,并最终使他们一心一意地投身于一个处心积虑为其设下的情欲与死亡的陷阱中。小说蕴含着无数隐喻,与众多经典文本高度互文,充满了对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E·M·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等意味深长的正引或戏仿,被誉为麦克尤恩的两部“小型杰作”之一。
长袜子皮皮的冒险故事 豆瓣
作者: [瑞典]阿.林格伦 译者: 李之义 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3
皮皮是一个瑞典小姑娘,她长着火红色的头发,梳着两条硬梆梆的小辫子,脸上长满雀斑,大嘴巴,白牙齿,穿着奇怪的衣服,两只袜子一只黑色,一只棕色,她的鞋比她的脚正好大了两倍……皮皮的妈妈很早就死了,她相信妈妈住在天上,通过一个小孔看着她。有时候,皮皮会朝天挥挥手,告诉妈妈:请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皮皮的爸爸是一个力大无穷的船长,驾驶着“蹦蹦跳跳”号轮船,皮皮从小跟着爸爸,在海上长大。有一次,皮皮的爸爸被风暴卷进大海,失踪了,爸爸的同事们把她送到维拉维洛古拉去生活,那是她爸爸买下的一座小房子。皮皮相信,爸爸漂泊到了一个海岛,在那里当上了黑人国王,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接她。皮皮的故事,就从维拉维洛古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