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
八千里路云和月 豆瓣
6.6 (7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9 - 11
我写作,是为了把人类无言的痛苦转换为文字。
——白先勇
1、大师白先勇暌违17年重磅新作。这是他的人生,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先生书写一整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独一无二的强韧胆识、细腻深情,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化大家胸怀。苍茫之上姹紫嫣红,柔情坦荡。
2、中国文化圈鼎力推崇的大家,与鲁迅、张爱玲齐名。
章诒和、余秋雨、林青霞、许知远、曹可凡、叶嘉莹等名人一致推崇,他的作品是林青霞、蔡康永的枕边书,三毛称其是自己一生的导师。
夏志清说:“白先勇是当代短篇小说家中少见的奇才。在艺术成就上可和白先勇后期小说相比或超他的成就的,从鲁迅到张爱玲也不过五六人。”许知远在《十三邀》称他是“二十世纪不多的几个可以被称之为天才的作家”。
3、时代过去了,日子却留了下来。文学与历史,停留与告别,与时间赛跑的儿女,大江大河,乡愁未竞,莫过如此。
4、收录白先勇珍藏数十年照片,记录一个时代的这些人、那些事,还原一个家庭的真实温度,保存那些不被凐殁的身影。
5、王家卫《一代宗师》、周杰伦《兰亭序》等御用书法大师董阳孜,亲笔题写书名。
6、 特别赠送白先勇签名版藏书票、董阳孜手书特级条幅。收藏价值极高,以飨读者。
7、精装典藏+宝蓝装帧,诠释大师情怀,体会“千里路云与月”的至真美感。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文坛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书写一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积月累,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
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感生命中值得纪念的这些人、那些事,是永远回忆不完的人生财富,折射出他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及审美理想。白先勇用毕生的沉淀之笔,描绘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画卷,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学家胸怀。
《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含蕴着丰沛的生命力。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豆瓣
6.6 (3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2
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华文世界小说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书”,看两个时代文学赤子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1、叶嘉莹撰序推荐,白先勇一生研读红楼心得大陆首次完整呈现。从“台北人”到“纽约客”,《红楼梦》是他永远的文化乡愁。在美国教授二十余年,他是加州大学学生心中的“Rock Star(摇滚明星)”;近耄耋之年回台湾大学重拾教席,引无数华人学子慕名听讲红楼,共襄两岸文化界盛事。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到细说《红楼梦》,他用现代感的全新诠释令古老经典焕发美的极致,只为中国传统文化至美的传承。“当我们的文化不完全时,我们的灵魂会一直流浪。”
2、在中西经典中解读小说艺术的“现代性”:《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小说家的艺术功力,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解读,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神话架构、人物塑造、叙事技巧、象征隐喻、千里伏笔……更从一本伟大的小说延展开去,漫谈文学、美学、哲学、昆曲的枝枝蔓蔓,织构一座如梦如幻的红楼琼宇。
3、昆曲就像他的一个青春梦,跟着白先勇“游园惊梦”,解读中国人的“情”与“美”。情是宇宙的一种原动力,汤显祖《牡丹亭》对于情的解释与设计影响了曹雪芹,《红楼梦》更往前走了一步,对情的解释更广、更宽、更博。浪漫文学讲“情”字,对于情的解释,集大成之书是《红楼梦》。
4、文学史的新观点,推允“程乙本”为《红楼梦》最佳读本。首次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对比讲解,从小说艺术、美学观点比较两个版本的得失,指出两岸大行其道的“庚辰本”诸多混杂夹缠之处;为后四十回平反,认为其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不输前八十回,也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假如真是高鹗续书,续书者的才情也绝不在曹雪芹之下。
5、全彩内文插图,选用清代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人物设色图,清丽婉约,唯美古典。著名书法家董阳孜封面题字,飘逸灵动,如梦如幻。
2019年12月24日 已读
白先勇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对《红楼梦》做解读,人物形象的分析,行文的结构和方式,还有关于昆曲戏剧的引申,讲得很好。白老师从蛇草灰线伏笔千里,盛衰对比,虚实结合的文学角度细说,学到很多以前从未留意过的内容。现在想来白老师自己的小说写得这么好,他是真的懂曹雪芹。白老师说,贾宝玉的心是无比怜悯的,曹雪芹的笔下是无比包容的。其实白老师本人又何尝不是?很少见到如此坚韧又饱含深情大爱的生命。
2019 文学 白先勇 红楼梦
台北人 豆瓣 Goodreads
8.9 (416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
2017年3月16日 已读
「尹雪艳」开篇,「国葬」收尾。每篇看似独立的小短篇组合在一起却犹如一出完整的戏。这个戏有两个主角,过去和现在。
2017 kindle 白先勇
纽约客 豆瓣 Goodreads
8.8 (201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10
《纽约客》是白先勇在六十年代就已着手创作的小说系列,《纽约客》之名或许借自美国著名文学杂志New Yorker,却与《台北人》正好成为一个浑成的佳对。从收录在《纽约客》尔雅版这个集子中的六篇小说来看,《谪仙记》和《谪仙怨》写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夜曲》和《骨灰》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anny Boy》和《Tea for Two》则是最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仔细对照这些分属不同时期的小说,或许可以发现,体现在白先勇《纽约客》中的创作立场,经历了一个从上个世纪的国族(中国)立场,到近年来的世界主义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