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豆瓣
目でみる単位の図鑑
作者: [日] 丸山一彦 译者: 浪花朵朵 后浪 | 大象出版社 2021 - 6
用照片和图画让“单位”看得见,让近80种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
单位是如何定义和命名的,节、马赫、加仑、桶、磅这些单位有什么方便?
理解似懂非懂的单位,提高对数理化的兴趣。
◎ 编辑推荐
☆ 用照片和图画,让抽象的物理单位带来具体的感受,让数理化更加亲切
1厘米有多长——成人中指指甲盖的宽度;1千克有多重——4个苹果或者165个一元硬币的重量;1勒克斯有多亮——1只萤火虫发光的亮度;1摩尔有多少——能组成30座富士山的沙粒的数量……用大量照片和图画来解释,让抽象的单位与实物产生联系,一下子就有了具体的感受,数理化课程中的抽象数据不再遥远。
☆ 介绍单位用来表示什么,也解释它是怎么制定的,有什么样的历史
单位“米”是长度的单位,起初法国人将它确定为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1000万分之1,后来又有改成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马力”是因为詹姆斯·瓦特为了展示蒸汽机相对于马匹的出色能力,而设定的功率单位,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又使用“瓦特”来做功率单位。更多单位的故事等你发现。
☆ 清晰的条理和版式,分类详细介绍36种单位,并介绍约40种相关单位
分类介绍长度、面积、体积和容积、质量、时间、速度、与光有关的、与电有关的、功率、能量、压强、声音强度、频率、温度、分辨率、数据等单位,以及用于表述巨大数字和微小数字的词头。分多个板块来建立立体的知识网络:单位用来表示什么量、用什么符号,名字被作为单位的科学家,拓展知识,趣味小知识……
◎ 内容简介
数字+单位,是我们度量世界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米、亩、秒、升、千克、吨等单位,还会接触到桶、牛顿、安培、伏特、马力、瓦特、焦耳、赫兹、dpi甚至风级和震级等单位,但你真正知道这些单位是怎么确定的,有多长、多大、多重、多快、多强吗?这本书用图鉴的方式帮助你理解近80种单位,让抽象的单位也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让你能够更深入理解世界。
本书特点在于用十分形象的图画和照片向读者展示多种抽象单位的量,既可以作为课堂知识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趣味的课外延伸读物,有利于培养科学头脑。
◎ 媒体推荐
日本人凭直觉就能理解4.5张榻榻米和1升的瓶子的大小。但那些非公制的单位就难以理解,如桶、加仑等。这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精彩之作,对单位可视化进行了划时代的尝试。我小时候从电视剧《草原上的小房子》中知道了一亩是足球场的一半大小,两张榻榻米面积约1坪。最近,家电卖场的灯泡亮度从“瓦”改成了“流明”,这让我很困惑。我也搞不懂贝可勒尔和希沃特。但从这本书里都弄明白了。
——日本读者评论
一些大到难以想象或者很抽象的单位,虽然我们理论上知道,但在这本书中只用看一下图片就能明白了。也许正因为如此,书中大部分单位都用照片和图画展示,而且有通俗易懂的解释(起源、含义、用法等)。
在学习单位的时候,最好已经能做简单的乘除法,但我觉得单位基本上是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可以超出对应年级的理解范围,所以我觉得这本书适合作为小学生入学的礼物。不过,这本书内容非常多样,从熟悉的“米”到你也许从没听过的“开尔文”,而且讲得比较透彻……
我真的很推荐这本书,因为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图鉴,它能让你直观地理解成年人都看似明白却只能模糊想象的单位。……我见过各种类型的绘本,这是我见过的最先进的绘本之一,所以想买给自己的孩子。
——日亚读者评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 5
为了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于1997年和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为使其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求,2014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修订过程中,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同时推出修订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为了方便百姓应用,这次特别推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2020年11月7日 已读
帮妈妈买的 但我们家饮食习惯真的很难做到这些要求
2020 科普
漫画电影史 豆瓣
Filmish: A Graphic Journey through Films
8.6 (43 个评分) 作者: [英] 爱德华·罗斯 译者: 灰土豆 后浪 |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9 - 10
《《观察家报》推荐
迷影人士必读漫画
图像小说版《认识电影》
继《非平面》之后又一部非典型漫画论文
妙趣横生的图像导览带您畅游影史百年长河
◎ 编辑推荐
☆ 图像小说版《认识电影》,迷影人士必读漫画
当作为“第八艺术”的电影碰撞“第九艺术”的漫画,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思想火花?
如果说每一部电影是一场梦,那么这部漫画就是300多个梦的经典串烧:
从《火车进站》到《盗梦空间》,从《发条橙》到《闪灵》,海量经典场景、经典角色以漫画形象出现,目不暇接,让迷影读者有“看图猜电影”的乐趣。书末附有漫画中出现过的所有片目与引用著作,把所提及的影片都刷一遍——或者更简单粗暴地一书在手——您就是对电影史张口就来的资深影迷。
☆ 独到的视角,通俗易懂的形式
《发条橙》《趣味游戏》《为所应为》里的角色为何要直视镜头?
《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为什么只能发生在纽约大街上?
《闪灵》里的酒店到底有什么玄机?
关于时间与记忆蕞出色的影像,来自哪部影片?(答案均见本书)
每章以“眼睛”“身体”“场景和建筑”“时间”等主题切入,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深入赏析佳片,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严谨又有阅读的愉悦。
看完这本书,你不会再带着同样的眼光去看电影啦!
☆ 一封以爱封缄,写给电影史的“漫画情书”
跟《理解漫画》一样,本书中的作者给自己赋予了一个亲切、富有人情味的漫画形象,就像《神曲》中的维吉尔之于但丁,带读者穿越电影的幕后、前台与历史。
这是一部只有爱电影的人,才能画出来的“懂电影”的漫画。
这是一封洋洋万言,以漫画形式写成的迷影情书。
◎ 内容简介
《漫画电影史》用漫画的形式,通过“眼睛”“身体”“场景和建筑”“时间”“声音与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技术与技术恐惧”等七个章节来赏析电影。引用了丰富的电影例子与理论著作,为读者提供一种新的欣赏电影的视角。
◎ 媒体推荐
“罗斯真正了解他要说的,他在案例教学和细节分析上展现出良好的品位。”
——Total Film
“非常让人享受……阅读过程很轻松。”
— —《卫报》
“《漫画电影史》很有启发性,既容易接受又十分有趣。”
——《图书馆杂志》
“这就是放映员们所需要的。”
——《观察家报》月度图像小说
2019年11月21日 已读
读之前以为是“漫画电影”史,读了才知道原来是学术向的漫画“电影史”。开始读的时候有一个想法,要把书中提到的电影都看一遍。读完后发现这根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内容上,虽然是一篇论文,文字的文学性还是很强,配上漫画,易读性upup。通过此书,电影方面的知识又学到了不少。
2019 后浪 电影 科普
游戏中的科学 豆瓣
Spiel das Wissen schafft
作者: (德)普雷斯 译者: 王泰智/沈惠珠 海南出版社 2004 - 8
它呈现给读者400多个精彩的科学探索游戏,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书的指引,在最普通的地方以最普通的方式愉悦地探究科学。人们会在好奇心驱使下,不知不觉走进科学的后院,大自然突然变得那么亲切,那么容易理解。这时,会发现科学殿堂没有门槛。
2018年6月10日 已读
虽然是面向儿童的,我这个大人是也很喜欢,买给自己。
2018 科普
威尼斯学院美术馆 豆瓣
作者: [意]露琪亚·伊姆佩鲁索 编著 译者: 杨凡 译林出版社 2014
世界古老的美术学院:威尼斯学院美术馆。
威尼斯学院美术馆是威尼斯画派的重镇,同时也收藏了众多世界名作,名闻全世界。
威尼斯的历史、文化及其精神世界,透过画家们的笔触,点点滴滴地被融入威尼斯画派的绘画之中。而今, 这些优美典雅的伟大作品齐聚威尼斯学院美术馆,喃喃述说水都威尼斯无与伦比的魅力与繁华。
威尼斯学院美术馆成立于1563年,是欧洲较早的一所以教授艺术为主的学校,也是世界古老的美术学院,其教学的内容包含了素描、绘画和雕刻等。威尼斯学院美术馆也是欧洲绘画艺术的集成之地,收藏有乔尔乔内、乔瓦尼波加蒂、贝利尼等14世纪到18世纪的威尼斯画派托斯卡那派画家的作品。此外,还收藏有提香等意大利美术大师的杰作。
地理学与生活 豆瓣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8.1 (25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瑟·格蒂斯 / [美] 朱迪丝·格蒂斯 译者: 黄润华 / 韩慕康 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 - 4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万物:创世 豆瓣
Alpha...directions
8.8 (37 个评分) 作者: [德] 延斯·哈德 译者: 王遥路 / 陈亮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4
一部来自人类智识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野心之作
“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
2000多幅手绘漫画诠释140亿年宇宙进化史
···
※编辑推荐※
☉ 荣获漫画界最高荣誉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魄力奖”
☉ 画风恢弘,想象力奇诡。作为野心宏大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震撼开篇之作,用2000幅手绘漫画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开天辟地直到人类诞生前夕的140亿年历史。
☉ 一本不仅仅满足于科普的漫画:它也是一幅用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演绎宇宙进化的浩瀚图卷,从开辟天地到智人崛起。
☉ 一本不想当艺术史的艺术史:它追寻绘画史上各位大师的足迹,从波提切利到拉斐尔再到《丁丁历险记》。
☉ 一本包罗万象、兼收并蓄的思想史。它在讲述大自然不以人类为转移的进化过程的同时,引入了不同文明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诠释:它们或天真,或素朴,或是与现代科学结论有着惊人的重合。
☉ 另外,日漫爱好者们有福了:本书按阅读日漫原版的“倒读”方式阅读,还能收获意外惊喜哦!从最后一页翻开,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阅读,历史将以一种前所未见的方式在您眼前展开。
···
※内容简介※
《万物:创世》是野心勃勃的“漫画宇宙史”三部曲之开篇。
它以宇宙大爆炸“奇点”为起始,描绘了长达140亿年的宇宙进化图卷,直到人类诞生前夕。本书画风大气,想象力奇诡,集人类史上各种经典文化符号之大成,给自然科学史增添了趣味和深度。
这部漫画讲述了宇宙万物创生、各种物理定律和生物进化史;同时,也大胆地运用了人类文明各种经典符号、绘画为科学作注脚:从傅科摆到中世纪手绘星图,从古老的玛雅文明符号到《丁丁历险记》漫画,从北斋笔下的浮世绘到波提切利的《维纳斯诞生》。
所以说它不仅仅是一部以科普为己任的世界进化史,更是一部集人类智识之大成,又挑战人类智识上限的艺术史。
···
※推荐※
《万物:创世》诠释了作者对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的一种迷恋,全书视角在微观和宏观之间切换。哈德从碳原子讲到砖头,将DNA的双螺旋结构扭成电话线,同时又保持了本书作为一本严肃历史读物的角色。
——Die Zeit 德国《时代周报》
《万物:创世》与《万物:文明》上卷是漫画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中最野心、最一丝不苟的代表作。毫无争议。
——著名书评网站Goodreads读者评论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豆瓣 Goodreads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8.1 (308 个评分) 作者: [澳]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译者: 席玉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1
“欧洲,为什么老是抢第一?”澳大利亚知名历史学家约翰•赫斯特在本书中的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 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哲学思维、民主制度的渊源、政治权力的传递、甚至是医学、生物学使用拉丁文的源始,这种种欧洲因素不断形塑了现代文明的各种特质,使欧洲遥遥走在现代世界的前列。
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2013年9月23日 已读
这真的是历史课本,好羡慕人家有这样的历史课本。
kindle 科普
谣言粉碎机 豆瓣
7.8 (37 个评分) 作者: 果壳网 新星出版社 2012 - 1
面对纷纷谣言,谁来调查真相成了大问题。虚假事实、夸张的表述、专家学者的名号、貌似科学的实验或者报道本身都可能影响人们的解读,给流言创造出没机会。一群活跃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识等社会公益辟谣领域的科技青年从科学的视角出发,秉持“严谨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为公众粉碎谣言、揭示真相,树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让谣言止于科学!
2013年1月8日 已读
去书店晃悠了半天。。然后选了本科普读物。。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