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
共和国教科书 豆瓣
作者: 读库 新星出版社 2011 - 9
《共和国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首版于1912年,其后十年间,共销售七千至八千万册之多,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这是读库计划修复整理的老课本系列中的第一套。我们的整理再版工作,主要分为两项:一是对教科书部分的还原与修复,二是对教授法部分的校订与编注。
本次再版,我们尽力实现了如下三个目标:
一、以“全貌”、“原貌”来再现这些百年前的教育经典与出版硕果。教科书部分,我们将原属初小、高小的《新国文》《新修身》共计二十八册,及《公民须知》一册,合并为初小部分六册、高小部分五册,仍以繁体线装方式出版,原书的封面及内文所有内容均在各分册中予以保留。
二、整理扫描之后,我们又对这些页面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细致修复。拜现代技术条件所赐,使得我们的修复工程得以超越传统影印书的概念。教授法部分,我们将与教科书相对应的二十八册教授法,合并为六册,凡百万余言,以简体横排方式再版,以利当代读者理解,并方便与教科书对照阅读。
三、由于这套老课本风行若干年,版次众多,不同版本间有诸多内容变动,往往出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之间、教科书与教授法之间内容不尽一致的情况,有的只是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有的则是内容有较大增减;有的是内容相同而标题不同,有的则是标题相同而内容不同;有的是不同版本之间某课内容全换,有的则是不同版本之间连续几课内容全换。凡遇这种情况,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我们遵循教授法服从教科书的原则(除非教科书有明显错误);内容不同之处,有的依从现代社会的观念(如《新国文》初小第七册第二十四课选了《鲍氏子》而非有捕鲸说法的《鲸鱼》),有的资料搜集困难,则视版本保存情况,以教授法能与教科书相配为宜,同时兼顾页面质量。经多次努力,至少我们目前整理的这一整套《新国文》与《新修身》,其教科书与教授法的内容是对应一致的。
2021年10月24日 已读
1912年春,铁达尼触礁沉没。1912年秋,教科书就有了《铁达尼邮船遇险记》
教科书 教育 民国 读库
来自民间的叛逆 豆瓣
9.6 (9 个评分) 作者: 袁越 新星出版社 2018 - 11
这是一部关于美国民歌发展历程的浩荡之作。看一种音乐形式如何与历史时代交织前行,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气质,并将影响延续至今。这也是一本民谣听歌指南。跟随作者的娓娓叙述,了解经典歌曲背后的传奇轶事与时代风潮。
本书以通俗浅近的语言,记录了上百个民歌手的经历,书写了美国的民歌历史。从研究者约翰·洛马克斯到铅肚皮,从民权斗士乔·希尔到流浪民谣歌手伍迪·格思里,从左派民歌手皮特·西格到民谣之王鲍勃·迪伦……这些人以看似不可思议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书中充满着躁动与平静、凡人与明星、根源与现代、艺术与商业,其间的交错与矛盾,展现的不仅是民歌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书写了二战后的美国历史。
本书2003年首次出版,后虽有再版,但亦已绝迹江湖多时。此次由读库重新修订,升级再版。一百多幅高清历史图片,九百六十页篇幅,震撼呈现一段由民歌谱写的社会文化发展史。
2021年7月18日 已读 这本书的开本和字号,是不是纯心不想让我读了。😢
读库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梁思成 新星出版社 2017 - 6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规格:385×300毫米
内文:75克仿古轻型纸
页数:35页
装帧:筒页线装
出品:读库
本书源自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原件已由林洙先生捐献给国家图书馆,为这次出版,林洙先生特意请国图翻拍了原作交由我们使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次印制出来的图案,其清晰度、还原度,已经远好于当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并获当年“全美youxiu出版物”荣誉的首版《图像中国建筑史》插图。
一九三一年,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开始对中国古建筑展开系统的考察与研究,得以在此基础上大致廓清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一九四四年抗战胜利前夕,在四川南溪李庄,梁思成完成了他平生第一部《中国建筑史》的书稿;两年后,又完成了英文版的《图像中国建筑史》(A Pictorial 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书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图解中国古代建筑史著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丰富而翔实的插图。
梁思成笔下的中国古建筑测绘图,一方面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及其蕴含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精神,另一方面又创造性地融入了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 更好地呈现出中国古建筑独特的美感,这在世界建筑史经典著作的插图风格中也可谓独树一帜。另外,从这批图纸中还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概要,即便不看任何说明文字,单是欣赏这批插图,也能对中国古建筑有个粗略的了解。尤其是当中许多专门绘制的“综合集成式”插图——把一批经典建筑或者单座重要建筑的不同图纸,通过精心安排的构图,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大图,并且在图中加入中英文双语解说,图文并茂,信息量很大。可以说,这批图纸既是赏心悦目的画作, 更是对古人营造秘诀的图解。
此次在林洙先生帮助下,读库将其中五十九幅宝贵的手绘建筑图纸重新修复,展现在读者面前,相信喜爱中国古建筑的人都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也希望可以给当下的建筑业人士和建筑系学子提供丰富的养分和借鉴。
大理外传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英]万哲生 新星出版社 2017 - 5
两千年来,大理一直是中国西南的交通要冲与商业中心。西藏马贩子南下购买茶叶,缅甸药草商来往云南,他们都要路过大理。
2005年,英国画家万哲生(Jason Pym)与新婚妻子万可(CC)来到大理度蜜月,在古城咖啡馆前面晒着太阳。两个星期后,他们在大理租下房子,安顿下来。十余年间,他画下大量速写,记录大理的人文、美食和自然风光,为这座城市作传。
在他眼中,大理的风花雪月、草木乡民,都不只是游客的消费对象,而是每天心之念之的邻家故里。正如他喜欢的一个大理当地的说法,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老地、老伴和老友”。
万哲生的母语不是汉语,但是他决定一定要用中文记录自己所热爱的大理,因为这是他相处多年的本地朋友和乡亲能够看得懂的语言,这里毕竟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
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我并不担心自己这本书写得不完美,只是认为用中文写完它,就可以说,我对得起大理这个地方了。”
2017年5月28日 已读
作者太好玩了,中文诙谐幽默运用自如,画的插画也可爱,既可以当作游记来看,又可以看见作者在大理十年的生活,看完后想再去大理一次。
2017 万哲生 读库
读库1601 豆瓣
7.0 (6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2016 - 1
本辑《读库》是改版之后的第一期,共有八篇文章。既有北漂青年的回乡记录,也有秦岭别墅区的摄影记录;既把目光投向动荡的叙利亚,也回顾了晚清学人郑珍的道德文章,还深入到沙盒游戏、“邦妮风”电影等的背后制作过程。
2014年春节,邓安庆回到湖北老家,九天里,他看到岁月在父母身上的痕迹,陷入朋辈乡亲之间的纠葛,以及经历了一场被安排的相亲。在日记体散文《回乡》中,他用细腻周致的笔调,记录了一个离乡青年的温情与无奈。
赵利文是摄影师,存款不多的他十几年前阴差阳错地在秦岭脚下买了一栋别墅。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让他与别墅区的一些住户成为朋友,也让老赵的镜头拍摄到一种的别样生活,这些人情世态都以文字和图片呈现在《住别墅的人》里。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中记录了美国作家、记者查尔斯•格拉斯对叙利亚战争的亲身见闻。这场混战中,冲突各方都以损害叙利亚人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汉学家施吉瑞在《晚清诗人郑珍》里梳理了一位诗人和学者的一生,从少年得志、科考起落,到潜心学术研究。郑珍并非力挽狂澜的经世大儒,但依然在家国变乱中创作出许多传世的诗文著作。
1967年的美国电影《雌雄大盗》女主角邦妮,短发,头戴贝雷帽,身着紧身窄裙,马上掀起一股“邦妮风”(Bonnie Look)。这股风潮将1930年代的时尚精髓与1960年代的叛逆精神相与为一,影响至今,Archie M的《“邦妮风”》讲述其台前幕后的故事。
洪韵《一盒散沙》聚焦的是“沙盒游戏”。它的开放设定,很大程度上还原了现实世界和真实历史,让开发者隐形的同时,使玩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世界中。
“文革”中的大型音乐套曲成为当时意识形态宣泄的重要形式,而有一些甚至传播至今。杨浪笔下“激情爆棚的歌”还包括多幕话剧、舞蹈史诗,以及“歌剧”风格的作品等多种类型。
《声音》是每年《读库》的保留栏目,本篇是对2015年的表达与记录。
读库1605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2016 - 11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五期,共包含六篇文章。
本辑头条《甘而可自述》,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甘而可的口述史,由王天兵老师整理。从木工、模型工、漆器学徒,到成功“下海”的古董商人, 再到挽救失传技艺的漆器大师,甘而可一路选择,一路转折。回忆之中他并没有过多地讲述劳作的艰辛,读起来感觉他更关注的是自己在人生各个阶段所做的努力——特别是困惑、思索、突破这样智力上的努力和收获,“这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我们都经历了,对我的影响是我的书法水平提高了”。
作家艾苓写学生,总是白描之笔,像是无声的镜头在旁观着那些男孩和女孩。但文中的老师艾岺,又总是会伸出手温柔地介入学生的生活。在她看来,《非走不可的弯路》里的年轻人,都是挨过巴掌的云。而如果一朵朵的云回望过去的话,那些必须经历的弯路,都会变成云上镶着的灿烂金边吧。
“如果没有现代诗,没有从十三四岁就耽读现代诗的成长经验,我完全无法想象、不敢想象,当时存在于我心中和胸中的苦恼、反抗、叛逆,会把我带到哪里去。”在《诗的》一文中,杨照将自己的读诗经验,以及从诗中得到的启悟与安慰,和盘托与同样陷入成长困境的年轻人。随着浓烈的文字溢出的是他一直存于内心的对现代诗的感激之情。
朱石生的《天花旧事》完整呈现了人类与肆虐全球近三千年的天花病毒的搏斗史,着重讲述了将牛痘接种术推广至全球、造福全人类的爱德华•詹纳其人其事。这位平凡的乡村医生,让叱咤风云的拿破仑都无法拒绝其提出的“任何要求”。
随着制作人小岛秀夫的离职,曾给无数玩家带来欢乐与思考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也陷入前途未卜的命运。洪韵在《失落的乌托邦》中梳理了这一著名战术谍报游戏系列的脉络,为读者呈现游戏这种“第九艺术”所能达到的令人震惊的艺术性与深刻性。
最后一篇《圣主朝朝暮暮情》来自辛上邪,还原了唐玄宗李隆基一生的情事。短短篇幅,如一部微缩盛唐史,从情爱的角度让我们窥见开元盛世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角。
卓越未来 豆瓣
TRANSCENDENCE
6.7 (11 个评分) 作者: (美)R. U. 希利乌斯 / (美)杰·康奈尔 译者: 蔡瑜 / 陈灼 新星出版社 2016
人类将面对怎样的未来?本书作者R. U. 希利乌斯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乃至整个‘智人’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难与许多科技大家预测在二十一世纪将会发生的相提并论。”我们将通过科技手段将自己变为增强版的人类——即“超人类”。
这是一本关于超人类主义的全面指南书,让你通晓有关超人类主义那充满争议的科学、理念与文化。对于假想中能将我们带向超人类未来的多方面技术进步,譬如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神经科学、合成生物、机器人学等,本书对其背后的科学与哲学因素提供多维度的审视。
本书同时还提供了解读超人类主义亚文化的趣味视角,让你了解那些参与超人类主义技术运动的主要人物(雷·库兹韦尔,蒂莫西·利里),以及有影响力的机构(如谷歌、奇点大学、美国国防先进研究项目局)的最新动向。至还有让你难辨真伪的“黑科技”“民科”“科学狂人”“科学幻想”……对于已经自觉具有超人类主义者思维的读者而言,这也是一本很贴心的参考书。
2016年12月20日 已读
一本超人类的神秘辞典。未来人考古,也许会发现这本书。
2016 读库 超人类
读库1603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主编 新星出版社 2016 - 6
本辑《读库》是2016年第三期,共有六篇文章。既有对日本东京独立书店的实地采访,也有对中国“三线建设”的回忆,此外还梳理了萧红的坎坷人生。本期中还关注了哥特式浪漫电影、比亚兹莱开启的书籍插图的黄金时代等。
在大型连锁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冲击下,爱书人吉井忍带着疑问分别走访了日本SPBS、森冈书店、专注于选书的BACH公司以及今野书店,与创始人或店长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的安静坚持让人印象深刻。
艾苓及其母亲姜淑梅均有作品曾刊于《读库》。《毕业生》讲述艾苓的学生们毕业后多般景况,展示普通学生步入社会后,初次品尝生活的苦涩和欣喜。
“三线建设”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内地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国防建设,继《读库1105》中刊发的《三线人》后,再次聚焦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事。本篇《三线轶事》回顾四川江油军工企业和研究单位的兴衰及三线人的生活起伏,让我们更接近这段历史及一个个活生生的三线人。
王鹤在《落红》里梳理了民国女作家萧红的坎坷人生。萧红以她的敏感性情与虚弱之躯,在“所谓现代化”的进程中,或伤筋动骨,或撕心裂肺。
《猩红山峰》一片集心理惊悚、哥特恐怖与诱惑浪漫于一体。洪韵为我们揭示这部影片的多重观影价值,将导演德尔•托罗的制作理念及所隐藏的深度主旨娓娓道来。
比亚兹莱为我们开启了插图的黄金年代。他使出版物可以华丽且廉价,让人们对出版物有了装饰审美的追求。
读库1604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主编 2016 - 9
《读库1604》一共包含七篇文章。
首篇是贾行家的微博合集,91页,323篇,“条目间并没有关联,从哪里看起都一样”,描摹正在“困苦地活着”的“他们”。白描般冷静的笔触之下,是作者认为应该保持中性的“同情心”:“归人和过客,远道而来,映入眼底,又从另一面远去,如同我在他 们眼中的去来,这就是我所知道的同情。”
2016年6月仙逝的蓝志贵先生,是中国摄影史上绕不过的一位重要人物,本辑第二篇介绍了蓝志贵先生的生平与创作经历,附有多幅蓝志贵先生的摄影作品及相关原始资料,很难想象使用世界顶级器材和彩色胶卷拍摄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藏会是什么样子。
《从军记》是诗人瘂弦的一篇口述史,虽然和“诗”无关,但每一句都和“人”有关。一张招“生”告示,居然让身为流亡学生的瘂弦从此当上了“兵”。而国破之后的流亡,跨越半个中国的山河,你可能会在文中看到熟悉的地名,甚至是爱极的家乡小吃。
据说传奇设计师瓦伦蒂诺能让每一位时装模特蜕变成名门淑女,也能把每一位名门淑女幻化成时装模特。本辑第四篇文章中既有伊丽莎白•泰勒、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名媛,也有维鲁舒卡、孙菲菲这样的超模,她们全都身着瓦伦蒂诺时装,演绎着瓦伦蒂诺巧思与灵感之下的时尚潮流。
你有《环太平洋》,我有《环大西洋》;你有《超级战舰》,我有《美国战舰》。好莱坞一家名为“精神病院”的制作公司,以恶搞与创意游走于法律的边缘,以年年零亏本的纪录,成长为每年推出二三十部B级片的 “山寨之王”。
在基督教各教派中,有名有姓的圣徒数量据说在一万以上。大多数教堂也都是以圣徒命名的,例如,伦敦的圣保罗教堂、罗马的圣彼得教堂。欧美国家的人名和地名中凡是以“圣”开头的,也几乎都是源于某个圣徒,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市等。
最后的短文《炼成共同偶像》来自读库老作者刘勃,讲述的是学术思想上多有对立的儒家、法家和道家,为何都将管仲当作正面人物,并将其奉为共同偶像。
茶书 豆瓣
8.0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冈仓天心 译者: 谷泉 新星出版社 2016 - 7
日本战国时代,茶道宗师千利休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他先是将地面清理得纤尘不染,然后轻摇树干,数片树叶飘零而落——一次无意间的侘寂之举即告完成。
千利休从茶道之中悟出侘寂之美。侘寂之美不可言说,有心无意任凭各人感受,真正领会者寥寥无几。千利休后为丰臣秀吉所忌,被赐切腹自尽,但侘寂思想随其所制茶杓 “泪”而一脉相传,为《茶书》所录述,亦经《茶书》而为世界所知晓。
日本驻美大使曾赠给建筑大师赖特一本书,赖特其后无数次向同行和学徒们讲述打开翻阅那一刻的感受:天哪,在遥远的东方,哲人早已为我们点明了建筑设计的本质。这本书就是《茶书》。
一百年前,旅居美国的冈仓天心有感于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的偏见与无知,用英文写就《茶书》。这册短短数万言的著作问世后,被视作东方美学宣言,成为欧美读者窥探远东文明的必读经典。
《茶书》通篇讲茶,却又通篇无茶。冈仓天心写作此书,意不在茶,而在于向世界推介东方传统美学思想。作为其精髓之一的侘寂世界观,在百年后的今天,仍深刻影响着当代设计哲学。从苹果、宜家到无印良品,从乔布斯、迪特•拉姆斯到柳宗悦、原研哉,这些名字的背后,有着千丝万缕、若即若离的共同精神渊源。
自民国始,《茶书》在国内就有多个中文译本,由小众社和读库联合出品的《茶书》,是重新进行翻译制作的版本。
冈仓天心的这部著作,英文名为The Book of Tea,中文译本多以《茶之书》为名。新版采用了更为精准的译名《茶书》。
译者谷泉,是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学者,对中日传统文化艺术有着深入研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结合英文、日文等多种语言版本反复参照印证,并对原文中的疏漏错误进行了考据修订。新版《茶书》的译文兼具学术的严谨和文笔的洒脱,是无限接近原著气质的中文版本。
特别收入谷泉的万言译后记《茶的战斗》。
2016年9月23日 已读
以茶见道,以茶见文化审美,以茶见人和战斗。非常喜欢这本书的装帧质感。
2016 冈仓天心 散文 读库
茶馆之殇 豆瓣 Goodreads
8.8 (20 个评分) 作者: 秋原 新星出版社 2016 - 5
说的既是茶馆,更是茶馆里的人爱说的那些事儿。
《清代旅蒙商述略》作者秋原,讲述真实的老北京茶馆中的世态百相,曲艺行当的创生发展,折射清代到建国前三百年社会变迁。
2016年7月13日 已读
好看,从茶馆一个点起,一不小心看了横跨三百年的历史,从清初到解放初期,历史车轮下的变化莫测和物是人非。
2016 秋原 读库
读库1602 豆瓣
5.4 (7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2016 - 4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其中,关于罗曼建筑的长文《修道圣所》,配以大量的图片,占掉了本书的一大部分篇幅,此外还有关于程派的影像记录,关于全年龄动画的一些事实,关于公司合营的一些历史档案,科幻电影《回到未来》的幕后故事,以及“上班等于上坟”的考古笔记等。
吴钢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和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之子,同时又是摄影工作者和程派艺术的爱好者,曾在《读库》发表过许多有关戏剧的独家照片。《程门影事》一文展示了他四十多年来拍摄的程派四代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和演出,很多都是第一次发表,同时还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6年初,兰州传统的水烟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经过赎买、理顺人事、投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措施,水烟这个古老的甘肃特产在新社会新制度下焕发了新的生产面貌。作者陈晓斌将偶然流落民间的几份老档案整理成《公私合营》,让人们了解和反思这段历史。
比萨斜塔,因为它的斜反而闻名于世。由比萨斜塔开始,擅长将庞杂资料铺排得有序又恢宏的建筑史诗作者王南老师,一点一点为读者勾勒出“罗曼建筑”——这个西方建筑史上最为多变和庞杂的篇章。这篇《修道圣所》里还细述了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这些多姿多彩的修道院建筑,更像是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
2015年10月21日,国内外媒体纷纷大做文章,因为这是“回到未来”回到的那一天。如今,时光倒流四十多年,徐蕴亮在《〈回到未来〉制作记》里重新梳理这部经典科幻大片的制作过程,发现其戏剧性绝对不亚于一部电影。
考古工作者郑嘉励用他每天“上班就是上坟”的日常,给读者带来几个“读书只是一部分,田野才是更大舞台”的鲜活例子,读墓志、读死人,也这么有意思。
国内外动画片到底差距在哪里?国外动画片,为何成年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出深意从头笑到尾?而为了规避“儿童不宜”和可能受到惊吓和不良影响的画面,制作者给家长给出了什么样的观影指南?《全年龄动画的秘密》里汇总了多方看法,文中不给观点,只给事实,看人家怎么做的。
2016年7月7日 已读
《程门影视》他是四大名旦中唯一没有让子女继承父业的人,只因不希望儿女重蹈其血肉之苦。《回到未来·制作记》我们所去之处,不需要马路。《墓志》最终回归天地之间。《全年龄动画的秘密》简单不等于弱智化。
2016 读库
101件事儿:死前要试试 豆瓣
101 Things to Do Before You Die
作者: [英]理查德·霍恩 译者: 光阴工作室 新星出版社 2015 - 7
你曾徒手抓过鱼吗?
追逐过龙卷风?
认识和你同名同姓的人?
当过群众演员?
或者向地图上扔出飞镖,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
都没有做过?那你整天都在忙什么呢?早上列工作清单,晚上画对钩,然后对着真人秀节目里满世界乱飞、专挑稀奇古怪地方探险、尝遍美食看遍美景的明星们羡慕嫉妒恨?Boring!是时候想想你这辈子想做的事情,更新你的人生清单了。
《101件事儿:死前要试试》不是一本拿来“读”的书,而是一张拿来“尝试”的任务清单。作者理查德•霍恩是一位英国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个冒险家,敢于尝试不同的事情,书中的一些任务也是他的亲身经历。这里不仅列出了101件事儿,还提供了完成每件事的要点和窍门,并帮助你记录它们。
其中一些事儿也许能唤起你的好奇心,比如发明一样东西、学着开飞机;一些事儿能让生活变得更丰富,比如学习另一门语言、在你热爱的地方生活;而另一些事儿可能为生活加点“料”,比如文个身或穿个孔、在午夜裸泳;还有一些事儿也许能从此彻底改变你的人生,比如辞掉你厌恶的工作、回复征婚广告。这些事儿有的你可能早就做过了,有的可能每年都会出现在你的新年愿望里,有的则是你从未想过要去做的。
试着开始做一些事情,这可能是跟世界上十六个国家的年轻人一起在体验。把这张清单作为参考,通过填写每件事儿所对应的表格来记录人生中取得的所有成就,尝试一些通常不会去做的事情,之后创造属于自己的挑战,完成你的“人生任务清单”。
最后要记住,把这本书传给你的孩子,让他们看看你年轻的时候有多酷!
2016年6月22日 已读 我就是不想随便与这个世界潦草地握手言和,相比每天面对没劲的日子,我倒想看看它还能把我折磨成什么样子。这是作者的101,我也有我的xx件事。
2016 读库
乌镇剧院:并蒂 豆瓣
作者: 王南 / 袁牧 新星出版社 2016 - 1
“堂奥”书系由读库策划,以建筑作品为主角,立足于“用一本书的体量,把一座建筑写透”。 本书为该系列第二本(第一本为《农禅寺:水月》),介绍的是坐落在江南古镇的国际水准大型现代剧院——乌镇剧院。这座剧院因乌镇戏剧节而生,借用并蒂莲的意象,历时三年,2013年5月落成,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乌镇戏剧节,及两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剧院”。
乌镇剧院是作者实地考察的第一个姚仁喜作品,建筑师亲自担任向导。本书从专业角度介绍建筑师在空间的经营、造型的推敲和工艺的追求,并辅以作者与其本人的采访,揭开这朵盛开在水乡深处的并蒂莲是如何由一个想法到设计建造的过程,及如何做到与江南水乡古镇完美融合。书中多幅建筑图纸和照片进一步展现了剧院外部的老船木冰裂纹花格窗,斜砌京砖墙所体现出的材料之美、工艺之美和工程之美。
本书由读库出品,购买链接:http://t.cn/RGfT5Ll
2016年5月14日 已读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
2016 建筑 读库
读库1600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张立宪 2016 - 1
《读库》每年推出一册00号,不公开发行,仅供内部流通之用。
与此前已经出版的《读库0600》、《读库0700》、《读库0800》等00期一样,《读库1600》是自《读库1500》至《读库1506》的目录索引和内容简介,供大家检索之用,也可了解一些稿件背后的人物和故事,还有2015年读库组织的和相关的讲座精华纪要以及编辑手记。对于那些第一次听说《读库》的朋友来说,也算是一个了解这套丛书的窗口。
2016年2月24日 已读
改版后的读库握持感确实很好,手腕无压力。老六在四地为过去十年做的总结和回答内容很丰富。PS.要记得做知识更新。
2016 张立宪 读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