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住去边度 - 标记
沉默的巡游 豆瓣
沈黙のパレード
6.9 (68 个评分)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边大玉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 5
佐织已经失踪三年了。
她曾是我们小镇很受欢迎的女孩,人长得漂亮,歌唱得也好听。我们看着她一天天长大,视她若珍宝。可即将出道成为歌手时,她突然失踪了。
漫长的等待,我们只等到她遇害的噩耗。凶手明明就是镇上那个无耻的男人,但他竟然被释放了。既然警察和法律都拿他没 办法,那就让我们给他点厉害瞧瞧!但一起意外打乱了安排,我们只能静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就在这时,传来了那个男人被杀的消息,我们都成了嫌疑人。
————————————————————————————————————— ★东野圭吾强势回归高峰新作,中文简体初次出版
★《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放学后》《新参者》后,第5次登顶周刊文春年度推理榜!
★东野圭吾:《沉默的巡游》是我的集大成之作,希望在翻译成英文后,能将《嫌疑人X的献身》没能拿到的爱伦·坡奖一举拿下。
★这是一桩众目睽睽下的凶杀案:巡游盛典,人声鼎沸,一群失去挚爱的人为复仇走上街头。然而,计划意外中止了,目标却真的被杀了。他们成了嫌疑人。
★四起案件层层递进,打破经典推理模式,全程高能反转,难度之大令东野圭吾都直呼难写。
★“神探伽利略”系列最新作:这一次,东野圭吾用“嫌疑人们的献身”,试图改写《嫌疑人X的献身》的结局。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却会给你一整年的温暖
★日本上市当月,平均每6秒卖出1本。“神探伽利略”系列日文版销量超1360万册。
2022年5月26日 想读
袁氏当国 豆瓣 Goodreads
8.2 (52 个评分) 作者: 唐德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1
《袁氏当国》讲述了袁世凯如何在晚清政府和国民革命军政府之间养敌自重以觊觎总统宝座,宋教仁刺杀案的历史谜团到底暗示了什么真实背景,孙中山的个性对他改造国民党以谋求革命有何影响,袁氏当国时期的内政外交如何复杂多变,筹安会“六君子”与袁氏政府之间的关系到底如何,不该遗忘的古德诺教授的政治理念是什么?作者唐德刚先生凭借其一贯的学者气节,不依风附草,不人云亦云,坚持论从史出,坚持言必有据
上自孙文缔造共和肇始,下逮蔡锷护国运动兴起,寥寥数年,此乃袁世凯当国之年,国可谓不兴,民可谓不幸。《袁氏当国》记载了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病死的几年中,中国从一个帝制时代,到“民治时代”的纷乱无比的景象。在我们所受的历史教育中,这段时间除了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外,其他的是最混乱、最黑暗的,而对窃国大盗袁世凯,我们更是咬牙切齿,但《袁氏当国》就力图改变这个形象,为读者重新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
2022年5月26日 想读
椰风蕉雨 豆瓣
5.8 (8 个评分) 作者: 刘以鬯 / 梅子(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2 - 6
香港文学一代宗师刘以鬯沧海遗珠作品集

首次集结他任职新加坡、马来西亚时的小说作品

狮城繁盛、马来甘榜,南洋风雨淅沥纸上

娘惹佳人、南迁侨客,各色人物尽显异域风情

🌴编辑推荐

◎ 收录香港文坛泰斗刘以鬯于南洋时期所创作的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为首度有系统结集成书。此前作品仅散于不同港版图书,相关版本亦已告一书难求。是次首度完整引进,实属弥足珍贵。

◎ 刘以鬯为香港文坛巨匠乃人所共知,实则他曾于二十世纪五〇年代作客南洋,先后于新加坡、吉隆坡担任报刊编辑。南洋年间堪称刘老一生重要时期——于报馆工作反复不顺、罹疾致长期病塌在床,最后更于异乡邂逅妻子。读者们大可从此时期的作品,约略窥探刘老心路历程。

◎ 刘老素来被视为王家卫电影剧本的启蒙作家,《花样年华》《2046》等作皆见其笔影,作品备受影迷、书友拥戴。撇除刘老的几部经典作品,实则本书所收录之中篇《星加坡故事》,亦有不少元素曾于王家卫电影里出现。《星》讲述一个异乡报人与歌台佳丽的邂逅故事,篇中不论角色、情节、场景甚至对白皆与电影似曾相识,甚至主角名称亦同为白玲,足见王家卫对刘以鬯推崇备至。

◎ 南洋作品已见刘老与众不同的文风,情节似曾相识却屡破新奇,故事似归平淡却迭起高潮,为其日后创作《酒徒》《对倒》等经典作奠下根基。同时,刘老以细腻笔触描绘逾半世纪前的狮城繁盛、马来甘榜等风土光景,椰风蕉雨淅沥纸上,让读者细味往昔南洋情怀。

🌴内容简介

《椰风蕉雨:南洋故事集》收录刘以鬯于南洋时期所创作的中篇、短篇及微型小说,为首度有系统结集成书。此前作品仅散于不同港版图书,相关版本亦已告一书难求。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否跟我一起走……”(电影《花样年华》)

乘船出走不仅是周慕云,实则刘以鬯本人亦曾于二十世纪五〇年代,从香港只身远赴南洋,先后于新加坡、吉隆坡担任报刊编辑。刘老更将此段自身经历,投射到本书开篇《星加坡故事》的男主角张盘铭身上。这位被报社同事戏称为“光景流连者”的异乡报人,不但被狮城风土美食等为之吸引,更因缘邂逅当地歌台红星白玲(没错,电影《2046》亦用上同一角色名字)。狮城椰雨洒向一对不羁墨客与明媚佳人,一出王家卫式的浪漫絮语正要上演……

“你的美丽是一个窃盗,可以窃取任何男子的心。”

“但是我们认识到现在才不过两天?”

“一个小偷在两分钟内,可以窃取一个巴士乘客口袋里的一切。”

“你是一个诚实的说谎者!”

——《星加坡故事》

🌴名人推荐

让世人重新认识、知道香港曾经有过刘以鬯这样的作家,是最让我开心的事。

——王家卫

后来,我自己也卖文字,都是一些游戏之作,精神上极受刘先生影响,读刘先生的短篇,很像欧•亨利,时有预想不到的结局。

——蔡澜

🌴获奖情况

1994年受聘为香港临时市政局“作家留驻计划”第一任作家。

2001至2015年,先后荣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教授衔、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香港书展及文学节首届“年度文学作家”;香港艺术发展局“杰出艺术贡献奖”“终身成就奖”;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和铜紫荆星章等。
2022年5月10日 想读
今天也要好好写手账啊 豆瓣
作者: 不是闷 2022 - 4
手账即生活,写下即人生。
知名手账博主不是闷分享7年来积累的独家手账秘籍,从手账新手时的各种尝试和苦手画风,到渐入佳境后和生活产生的化学反应。不论手账新手还是“重度使用者”,翻阅时都能看到让你会心一笑的片段和感触。
完美主义者迟迟不敢下笔怎么办?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手账风格?手账的优质文具伴侣有哪些?本书从手账排版、制定习惯追踪方案和规划时间轴,以及创建属于自己的颜色编码系统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分享,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更好地留下生活中所有美好瞬间。
写手账不仅是“手工活儿”,更是“整理人生”,一笔一画都是我们所建立的日常秩序与自我系统,即使最终没有成为效率达人,但是成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也很值得。
2022年5月7日 想读
昨日的世界 豆瓣 Goodreads
Die Welt von Gestern
9.3 (119 个评分) 作者: [奥]茨威格 译者: 徐友敬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昨日的世界》是奥地利作家斯特凡•茨威格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写于1939年至1941年间,是茨威格在临终前被迫流亡的日子里完成的。在茨威格离世以后,于1942年在斯德哥尔摩出版。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把个人命运与时代融为一体,通过自己所经历的人与事,展示了他生活过的城市和国家的文化生活风貌,记录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动荡的欧洲社会,描述了他与一些世界闻名的诗人、作家、雕塑家、音乐家交往的情景,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茨威格从出生的城市维也纳和自己的犹太家庭写起,一直写到1939年9月已满60岁的时候,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认为,这是“我们这些六十岁人的时代彻底结束”。
2022年5月4日 想读
心外传奇 豆瓣
8.7 (20 个评分) 作者: 李清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 6
免费试读(前四章) http://read.douban.com/ebook/214929/
心脏,曾是手术刀难以触及的禁区,心脏受损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条。然而六十多年以来,人类挑战这一禁忌的尝试从未停止,一颗颗破碎的心终于迎来重生的希望。
外科医生李清晨以冷静细腻的笔 触,向读者揭示了这一独特历史进程中种种不为人知的细节。一群与死神展开殊死拼杀的拓荒者,为拯救万 千生灵的性命毅然走进一片荆棘丛,为原本必死无疑者开辟了一条生之路,从无到有地创建了心脏外科。
这是一出混合了坚韧、运气、热血、悲情甚至不乏血腥的大戏。
这本书更像是悬疑小说,一个一个悬念抛出,查阅无数资料后,再给出最贴近历史的解答……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书,让不是医学专业的读者去了解医学的发展及医学的局限。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于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心脏外科的发展,文笔流畅,内容引人入胜,可读性强。此种写作方式很值得提倡,不然科学似乎太枯燥了,其实并非如此。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志强
有激情,有曲折,有遗憾,有坚持,单论情节就堪比好莱坞大片。再加上真实性和科学性,这是比小说更精彩的科普文。
——网友 imaginer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跟着在第一时间阅读。我的小孩出生后诊断为室间隔缺损,在十个多月的时候做的手术,我永远忘不了在手术室外度过的几个小时。
——网友zigzed
我出生时就是四联症,父母在很困难的情况下借钱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那时我五岁,做手术前的情形现在很能记得,指甲盖都是紫色的。现在我二十三岁了,刚刚从一所重点大学工科毕业。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放弃我,感谢有你们这些外科医生的探索……如果有能力,我要去帮助那些先心病患儿。
——网友 小白
2022年4月28日 想读
寻味东西 豆瓣 Goodreads
Collected Essays
7.6 (24 个评分) 作者: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 4
《鱼翅与花椒》之后
跟扶霞一起吃东吃西
跨越东西饮食版图
打破舌尖上的偏见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人,那么扶霞的文字肯定是你的菜。如果你一日三餐味同嚼蜡,我觉得这本书不读也罢。
——《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作序推荐
打破中西餐饮偏见
能吃绍兴臭 霉菜为什么抗拒欧洲奶酪?
畅谈西方美食趣事
用不同材质的勺子能吃出不同味道的菜肴!
探秘知名菜品历史
宫保鸡丁、左宗棠鸡的由来……
讲述个人烹饪经历
伦敦家中后院亲手杀鸡吓坏邻居……
在这部美食随笔中,扶霞通过“吃东吃西”、“奇菜异味”、“心胃相通”以及“食之史”四大主题,用自己一贯的细腻与幽默笔触,生动描写了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各种差异和关于美食的精彩趣事。
2022年4月25日 想读
大叔 豆瓣
70%全新文字
7.2 (6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译者: 升级版大叔 2022 - 3
这本书是马家辉在中年之际写下的散文集,亦是关于家与行的漫漫记忆。生活、爱情、旅行••••••马家辉将所思所感所悟尽书于此,既是对人生百态的体悟与评述,亦是阶段性回望岁月的心情写照。从少年到大叔,是一段肉眼可见的成长与成熟。很多人期待成熟又惧怕成长,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模糊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成熟与成长。轻快犀利,幽默生动,全是日常的动人动情之处。
从少年变成大叔,仿佛瞬间之事,岁月堂堂,步履跄跄,百般滋味上心头。半生已过,岁月于此铭印,而我们跨步走过去,偶尔回望,却仍不忘继续前行。
2022年4月20日 想读
聋哑时代 豆瓣
7.8 (80 个评分) 作者: 双雪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小学毕业的时候,是1997年的夏天,和之后每一次毕业一样,炎热而干燥。”
从那个时候开始,关于一切痛苦和欢愉,我都准备好了。
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那个外面一切都在激变的夏天,对于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却是一首悠长的朦胧诗。故事的主角是108中校园里的一群初中生,小说通过少年李默“我”的讲述视角,叙写了七个凌厉的少年成长故事,如同奈保尔的《米格尔街》,这些人物相互独立又命运交织,有着互文性,勾连起“我”的成长轨迹。科学怪人刘一达、天才少年霍家麟、古怪早熟的迷人女孩安娜,永远穿白衬衫的艾小男……一生自我意识的觉醒时刻,来自成人世界的权力之手也在拨弄着这群少年:被监控的教室、枯燥无味的书本、充满戾气而势利的老师。面对与外部世界的第一次冲撞,有人激烈反抗,有人陨灭、失去踪迹,更多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聋哑时代》勾勒出80一代的精神成长史。大雪覆盖的工业城市,下岗潮中陷入困境的家庭,在少年们的内心世界投射挥之不去的影子,校园生活也始终有一层压抑暗沉的时代底色。
《聋哑时代》是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如同把往事说进树洞,泥巴封好,日后好好珍存。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他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和自己一样活过的人们做传,把聋哑时代失声者的故事讲出来。这部长篇小说写于28岁,那时他过着白天在银行上班,晚上回家写作的双面人生,“写完那天,已经是夏天了。我知道自己再也写不了这样的东西,可能我成了另一个人吧,从那时开始,我就要作为另一个人活着。”
【编辑推荐】
★80一代青春终曲,唤醒成长之痛。我们总会一次次回到少年时代,那里保存着生命最初的模样。90年代末的东北小城,暗色调的108中校园,七个凌厉的少年故事,一段温柔陡峭的青春回忆,一部80后的精神成长史。任何一个夏天都无法与那个夏天相比,少年们沉默不语,少年们凶猛炽烈,他们 的脸上有着和我们当初一样的表情。
★为聋哑时代的失声者作传,这本书,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耳朵。关于成长路上的疼痛与代价,关于那些远去的人,朦胧的爱情、年少的挚友,关于少年的锋芒如何陨落黯淡,向平庸的现实妥协,关于一个人如何在荒谬的世界孤独地长大,一一交出自己最心爱的事物。这是一代人的青春,也是所有人的青春。
★小说家双雪涛的自愈之作,新版完整呈现。新版恢复原作千余字篇幅,保存小说原初面貌,作品首次完整呈现。不同于《平原上的摩西》的锋利冷硬,小说家用温柔的笔调、元气饱满真挚的汉语、爱与温存的目光,打量少年时代的梦和伤痕,为同代人的青春留下存证,替沉默的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汉语小说青春书写的开拓性作品,双雪涛的少年故事,有塞林格式的叛逆与反思精神。
不同于我们熟悉的80后青春叙事,小说以锋芒之笔,剔开青春温暖背后世界的残酷;以少年之眼勘察人性明暗,书写个体与世界冲撞之间对自由和自我的恒久探寻;以一部鲜活的东北少年人物志,交织出时代暗影之下一代人的青春与命运,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深度。
2022年4月13日 想读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 豆瓣 Goodreads
9.1 (131 个评分) 作者: [德]娜塔莎·沃丁 译者: [德]祁沁雯 新星出版社 2021 - 3
★内容介绍
“如果你看见过我曾见到的。”母亲总是一再重复这句话。
“亲爱的上帝,请让我感觉她感觉到的,只要一瞬间就好。”多年之后,女儿这么说道。
娜塔莎·沃丁十岁的某天,母亲出门,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才得知母亲自沉雷格尼茨河,没能留下只言片语;父亲则酗酒,终日埋首俄语书籍。——在那之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唯一知道的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1943年作为强制劳工被驱离乌克兰,前往德国。凭借少得可怜的线索,娜塔莎·沃丁一点一点地把碎裂的瓷片拼接在一起,她发现,这个家族的过往是一个巨大的谜,是一则关于东欧苦难的历史寓言……作者用迷人的方式完整还原了一部母亲的个人史、家族史、二十世纪动荡史。虽然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却比虚构作品更魔幻,更戏剧化,也更惊心动魄。
------------------------------------------------
★编辑推荐
◎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灾难缩影
◎20世纪东欧灾难实录,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
◎堪与温弗雷德·塞巴尔德媲美的作家,用文字抢救逝去的生命与记忆之书
◎重写东欧史,拼接历史的碎片,完整还原悲恸个人史。12000000名东方劳工,绝非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之外的历史注脚,展示欧洲文明悲剧的全景,揭示乌克兰人不为人知的命运
◎斩获德语第二大文学奖“莱比锡图书奖”(非虚构类)、德布林奖,德语文学在线、《明镜周刊》、《德国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南德意志报》等高度赞誉
◎一出版即译为法国、黎巴嫩、意大利、立陶宛、荷兰、西班牙、乌克兰、阿拉伯等文字,长期踞于德国图书榜首
------------------------------------------------
★媒体评论
以家族史展现了世纪全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明镜周刊》
……只有通过个人性的叙述,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事件是怎样影响了一个人的经历,当下的事件是怎样从根本上形塑了一个人的生命。这部作品让人看到了德国伟大的记忆艺术家塞巴尔德从遗忘中抢救逝去生命的影子,这绝非偶然。
——勒夫勒(Sigrid Löffler),2015年德布林奖颁奖词
关于遗忘的重要文本。……这部扣人心弦的杰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寻找个人家族之根的范畴。
——德语文学在线
人类的生命是如此渺小又如此丰富,在历史的粉碎机里消逝得又是如此悄无声息。这就是《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所讲述的,作者在虚构和研究、重构和记忆中游走,寻找。……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但这再合适不过。……非常伟大、极富影响力的艺术。
——犹克‧玛根瑙(Jörg Magenau),德国广播电台文化台
不可预知和令人大跌眼镜的线索盘根错节,活像一部犯罪悬疑片,每个细节都增添了张力,偶然又衍生出了一连串不可思议……《她来自马里乌波尔》是二十世纪灾难史的缩影,其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赫尔穆特·伯蒂格(Helmut Böttiger),《德国时代周报》
近年来有好几部关于二十世纪梦魇的作品,它们与暴力相关,如档案中记录般遥远。虽然娜塔莎·沃丁仅展示了正在发生的故事的一小部分,但她的讲述是如此拉近了读者,我们在当中看到了我们自己。
——《法兰克福汇报》
娜塔莎·沃丁确立了一种既古典又非凡的写作范式。
——汉斯-彼得·库尼施(Hans-Peter Kunisch),《南德意志报》
革命,饥饿,世界大战,内战,古拉格,这是一个更富戏剧性的家族故事。……娜塔莎·沃丁继承了历史学家似乎无法接续的使命:将强制劳工和战俘的历史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中。
——德意志广播电台
这本书引人入胜,读开头第一句话就把心提溜到了嗓子眼,悲壮,震撼,很难停下翻动纸页的手指。……属于赫塔·米勒和凯尔泰斯·伊姆雷一脉。
——《科隆城市报》
……一部伟大的书,对抗沉默。那是一段鲜活的,生动的,发出叩问的,绝望而又动人的历史。当然,也充满了痛苦。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书,是多重线索和寻找下的个人史书写。
——巴伐利亚州第二电台文化频道
凭借有限的信息,沃丁小心翼翼地把谜一般的家族史碎片拼接起来,于是便有了这部饱受赞誉的深情杰作,堪与W. G. 塞巴尔德媲美。……《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填补了文学领域的空白,通过对母亲家族的深情追溯,为成千上万东欧人民树立了纪念碑。
——New Books in German
这本书呼吁人们关注那些鲜为人知且往往不是焦点的历史议题,纳粹德国的东方劳工史即其中之一。有时候它像一本推理小说,在这本书面前你根本停不下来,因为你不知道娜塔莎·沃丁还要往窟窿里填充什么。许多东西浮出历史地表,但还有许多没有说出来。这就是书写家族史的意义。
——Beyond History
此书再次揭开了德国历史上的一块伤疤。许多档案材料被刻意销毁,记忆随着当事人的去世而荡然无存,即便尚有知情人在世也大多缄口不言。……相信随着该书的传播,这段被遮蔽和遗忘的历史会重新进入公共记忆之中。
——中国《文艺报》
2022年4月12日 想读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豆瓣
Кому на Руси жить хорошо
作者: [俄] 涅克拉索夫 译者: 飞白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 1
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为读者提供世界第一流的义学精品。它以最能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同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散义、戏剧、童话、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 的时限,外国文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涅克拉索夫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总结。这部近万行的叙事长诗通过展现逐奴制“改革”后人民生活的广阔画面和人民的情感与探索,揭露了腐配的专制的俄罗斯,歌颂了开始觉醒的人民的俄罗斯,从而成为大转折时代的一部史诗。
以普通农民为长诗的主人公,以农民语言入诗,向民间说唱文学靠拢——这都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大明独创的革新和独具魅力的原因。自古以来,中诗,英雄史诗和叙事长诗基本上都以神与英雄为主人公。而涅克拉索却不顾一切旧传统,毫不犹豫地把最下等的农奴,农民作为诗的和历史的主人公。
2022年4月8日 想读
The Joy of Search 豆瓣
作者: Daniel M. Russell MIT Press 2019 - 9
We all know how to look up something online by typing words into a search engine. We do this so often that we have made the most famous search engine a verb: we Google it—“Japan population” or “Nobel Peace Prize” or “poison ivy” or whatever we want to know. But knowing how to Google something doesn’t make us search experts; there’s much more we can do to access the massive collective knowledge available online. In The Joy of Search, Daniel Russell shows us how to be great online researchers. We don’t have to be computer geeks or a scholar searching out obscure facts; we just need to know some basic methods. Russell demonstrates these methods with step-by-step searches for answers to a series of intriguing questions—from “what is the wrong side of a towel?” to “what is the most likely way you will die?” Along the way, readers will discover essential tools for effective online searches—and learn some fascinating facts and interesting stories.
Russell explains how to frame search queries so they will yield information and describes the best ways to use such resources as Google Earth, Google Scholar, Wikipedia, and Wikimedia. He shows when to put search terms in double quotes, how to use the operator (*), why metadata is important, and how to triangulate information from multiple sources. By the end of this engaging journey of discovering, readers will have the definitive answer to why the best online searches involve more than typing a few words into Google.
2022年3月28日 想读
踏浪 豆瓣
In Waves
9.0 (6 个评分) 作者: [美]A.J.敦戈 译者: 李耘 2022 - 1
★2019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受欢迎图书
★202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亚历克斯奖
★2020年加拿大魁北克图书馆奖漫画奖
★入围流行文化教室2020年EGL奖最佳成人平面文学奖
★每一页都是一次治愈。在大海中,我们总能被完全接纳。
★非虚构图像文学长篇杰作
★每在全球卖出1本,就有10美分捐入癌症研究和治疗机构。
作者在书中怀念已故恋人克里斯汀,记录她与癌症的艰难斗争、陪她度过的最后时光,以及寄托她全部生之向往、却又被迫放弃的冲浪爱 好。
由 这一爱好出发,作者穿插追溯了冲浪运动的历史。从19世纪夏威夷群岛原住民的日常活动,海岛被殖民后岛民的抗争与坚持,到杜克·卡哈纳莫库、汤姆·布莱克等先驱人物的生命慰藉,作者深入挖掘冲浪于人类的意义、于自由的意义,也通过冲浪展现了人们对生活永不磨灭的眷恋和热爱。
个人故事与历史故事双线并行,松石绿与海贝桃两种主色交替出现,既区隔不同内容,也传递着不同的情绪。画面唯美,情感深沉,叙述克制。
2022年3月23日 想读
微尘 豆瓣
8.4 (39 个评分) 作者: 陈年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 - 10
我见过的不幸太多了,从来没有沮丧过。
——陈年喜
这本书收录了陈年喜21篇非虚构故事集。
书中写了一群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的故事。
他们是爆破工、运石工、乡村木匠、农夫、农妇、小作坊老板……
而作家自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地下五千米开山炸石,在烟尘和轰鸣中养家糊口,在工棚和山野中写下诗篇,记录命运的爆裂和寂静。
他们虽历经生活的磨砺,却淳朴而硬扎,沉静地诉说关于亲情、爱情、死亡、欲望的生活主题……
这是一本生命的书,也是死亡的书,归根到底,是一本生活的书。
世界是什么样子?生活是什么样子?我的感觉里,除了绵长、无处不在的风,其余都是尘埃,我们在其中奔突,努力站稳,但更多的时候是东倒西歪,身不由己。
2022年3月22日 想读
绿山墙的安妮 豆瓣
作者: [加] 露西·蒙哥马利 译者: 马爱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3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的经典作品,是“安妮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它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
2022年3月21日 想读
世界尽头的写信人 豆瓣
The Heart of Man
作者: [冰岛]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译者: 李静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5
当你看清所爱,你也就看清了自己。
诺奖实力候选人斯特凡松步入世界文坛代表作,被译为27种语言!
欢迎来到冰岛。
欢迎来到世界的尽头,我们心灵的尽头。
在一百年前的冰岛,一个始终没有名字的男孩,日夜写信。他写给认识的人,也写给不认识的人。一封封给人带来希望与遐想的信,缓慢而 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们对生活的想象……有人远行,有人分手,有人表白,有人出海,也有人原地等待。
信和文字,是过去时代里对浓烈情感的最朴素表达。我们在字里行间纠缠着爱,所以才有了历史。
1.在字里行间纠缠着爱,才有了历史。本书献给所有敢于想象另一种生活的你!
◆他在世界的尽头给不同的人写信,每个收信人的未来从此再也不一样了。
欢迎来到一百年前的冰岛,欢迎来到世界的尽头,人心灵的尽头。如果无法吃饱穿暖,每日面对无尽风雪,你还会追求爱和美吗?冰岛桂冠级诗人小说家用代表作告诉你人在真正一无所有的世界,还能如何去爱。
2.直指人心的永恒主题,用语言对抗时间的佳作!
◆“你喜欢听披头士,喜欢吃蛋糕,不想结婚;他想要个孩子,想要陪伴,不喜欢披头士。但人最基本的东西,在哪儿都是一样的。我想要写的,就是这些基本。”——斯特凡松
◆以男孩为圆心,斯特凡松用令人难忘的诗性语言刻画了孤独又温暖的心灵群像。被欧美读者誉为冰岛版《心是孤独的猎手》。
3.权威媒体称赞,读者称赞,作者4次提名有“小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就像所有重要的著作一样,它也关乎人如何成为人。”这部令人振奋的著作也如此。
——《独立报》记者、英国作家Boyd Tokin
◆高中毕业的斯特凡松经历独特,他做过屠宰工、捕捞工、砖瓦工、地板清洁工,还做过警察和图书管理员。他的语言饱含对人之渴望的洞察力,是一位“在最冷的地方,过最朴素的生活,用最热烈的心写作”的作家。
2022年3月6日 想读
没有你,什么都不甜蜜 豆瓣
Himnaríkí og helvíti
7.2 (5 个评分) 作者: [冰岛]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译者: 李静滢 九州出版社 2017 - 5
2017年诺贝尔奖实力候选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冰岛三部曲”·1
————
一场大风雪,一个男孩的三天三夜,一百年前那个古老迷人的冰岛世界。
男孩和他唯一的伙伴,热爱阅读的巴尔特,跟着捕鳕鱼的船队出海。临行前,巴尔特因诵读弥尔顿《失乐园》的诗句太入迷,忘了带防水服,结 果中途遭遇大风雪,冻死在船上。带着巨大的悲痛和迷茫,男孩当晚出发,在大雪纷飞的 海边谷地艰难跋涉了两天两夜,代替朋友去咖啡馆还书。他已决定,等把书还掉,就与朋友以死相聚。
一本有关生命中那些宏大课题的永恒之书,以天堂般的诗意写就的人生现实。温柔而残酷,粗犷而富于古意,难以承受又难以抗拒。这本极具穿透力的小说,书写存在的本质、人性的最深处,俯仰皆是的优美片段,让你只想一直读它、爱它、了解它。
媒体评论
◆充满诗意的杰作……像是来自海洋深处的一声叹息。法国《世界报》
◆犹如牡蛎般——粗糙的外表下,是一枚耀眼的珍宝。德国《明镜周刊》
◆温柔而残酷,讽刺而中肯,难以承受又难以抗拒。《意大利新闻报》
◆读这本书,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但主要在于,像作者这样能不知不觉地把语言驾驭得如此优美的作品实在少见。丹麦《周末报》
◆以天堂般的诗意写就的地狱现实……粗犷、野蛮、富于古意般优美,好像斯特凡松经由人性最深处写就了这部作品。挪威《日报》
◆这本小说像它所描写的那片海洋一般优美流畅,充满诗意……这是一本动人、永恒的诚意之作,值得关注。冰岛《雷克雅未克报》
◆这本书有很多优美的片段。让你只想一直读它、爱它、了解它。意大利D la REPUBBLICA
◆斯特凡松的这本书将那个古老而被人遗忘的冰岛世界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他总是在不断探索自己的文风,迷人、勇敢又充满诗意。INTERNAZIONALE
◆读完这本出人意料、优美作品的最后一句,读者恐怕会惊叹得心服口服。德国《世界报》
◆一本有关生命中那些宏大课题的优美小书。VG(一家挪威媒体)
◆一本低调的史诗性作品。真正的杰作。意大利日报AVVENIRE
2022年3月6日 想读
天使的忧伤 豆瓣
Harmur englanna
作者: [冰岛]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译者: 李静滢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1
☆冰岛桂冠级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实力候选约恩·卡尔曼“冰岛三部曲”之二
☆无尽的风雪、海浪群山,一个男孩和一个邮差的奇异之旅。
————
男孩来到咖啡馆,已经三个星期了。此前,他曾在大风雪中跋涉了两天两夜,只为了能帮自己逝去的朋友巴尔特还一本书。如今,巴尔特已经渐渐远离 了他的生活 。记忆,还有时间,是多么残忍。雪还在下,天空中的雪花无穷无尽。有人说,那是天使的眼泪。它保护大地免受霜冻,同时照亮漫长而沉重的冬 季,但也寒冷逼人,毫无怜悯。
平生来,男孩第一次有了令他感到迷乱的自由:一个人的房间,看不完的书本,还有那撩人心炫的姑娘。不久,还会有人来教习文学、数学这些他从未奢望过的知识。但男孩先要完成一项任务:陪同邮差詹斯,去那世界的尽头送一趟信。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次随时都会致命的征程:无尽的风雪、海浪群山、刺骨的寒冷和永恒的孤独······
一本以冰岛那严酷又无情的峡湾为背景的作品。用你所能想象到的最优美的文字,还有微妙的幽默感,写出了人在面对不幸时的坚韧和力量,以及无比的柔情和爱,让你仿佛踏入了忧伤又迷人的梦境,久久不愿醒来。
————
【媒体评论】
◆语言实在太好了。那些长句,如果换另一个作家写,可能会显得笨拙不当,他却写得惊人地美丽,每读几页就得停下来消化一下。每一段都像一首诗。《冰岛文学评论》
◆以冰岛峡湾为背景的史诗。严酷无情的自然和存在意义上的挑战,如同北欧版的科考克·麦卡锡之旅。人在*绝境中的简洁和坚忍,也盖不住无比柔情和爱。英国《独立报》
◆只消读几行,你就会发现它是个美学奇迹。不只从未有过,还比前人好十倍!法国LaQuinzaine
◆静水流深般地直击生活的本质。语言也是亮点,就像是黑暗里那不可替代的微光。西班牙《国家报》
◆斯特凡松描写了一段奇异的旅程。那婉转又诗情的文字像是带你进入了梦境,让你只想慢慢醒来。荷兰《忠报》
◆作者用你所能想象得到的*美的文字,写出了一个看上去有些忧伤的故事,还透出些微妙的幽默感。难以置信。五星。荷兰HetParool报
◆斯特凡松无疑是位珍贵的作家。挪威《日报》
◆在斯特凡松这本不论是语言还是文风都十分精妙的动人作品中,冰岛的这个小岛像是尘世的象征,两个男人奋力抵抗,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并保持住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德国《法兰克福日报》
2022年3月6日 想读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9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2年2月21日 想读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14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2022年2月20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