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芬妮的旅程 (201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e voyage de Fanny
8.6 (97 个评分) 导演: 萝拉·多尔伦 演员: 莱奥尼·西索德 / 芳汀·阿杜安
其它标题: Le voyage de Fanny / 芬妮的勇敢旅程(台)
1943年法国维希政府时期,一群犹太儿童在儿童庇护所生活了几年后必须避开德国纳粹的逮捕逃往瑞士,为了避开逮捕不得不与他们信任的成年人分开。这一群犹太孩子踏上了一条一切靠自己的逃亡之旅。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真实刻画了二战时 期犹太儿童的处境,这群犹太儿童们面对着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的艰险逃亡,又将如何?这群孩子是否能成功逃到瑞士呢? ©海德文
活着回来的男人 豆瓣
生きて帰ってきた男―ある日本兵の戦争と戦後
9.2 (46 个评分) 作者: [日] 小熊英二 译者: 黄耀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活着回来的男人》是第一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记述二战前后日本生活史的著作。
书中主人公小熊谦二(作者的父亲),出生于1925年,十九岁被征兵送往中国东北,后遭苏联拘留于战俘营,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劳动了三年。活着返回日本后,谦二在不断更换工作时,染上当时视为绝症的肺结核。从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人生最失落的光景在疗养所中孤独地度过。失去半边肺叶的谦二,以三十岁“高龄”重归社会,幸而赶上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浪潮,得以从“下层的下层”爬到“下层的中层”。升为银发族后,他甚至与身在中国延边的“原朝鲜日本兵”吴雄根共同成为原告,向日本政府发起战后诉讼赔偿。作者以平实的叙事和开阔的视角记录了自己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生命轨迹,同时融入同时期的经济、政策、法制等状况,形成了一部“活生生的二十世纪史”。
南京大屠杀 豆瓣 Goodreads
9.5 (3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张纯如 译者: 谭春霞 / 焦国林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张纯如版《南京大屠杀》,
一部令国人流泪的书,所有的中国人都要看的书!
★★★★★
编辑推荐: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的独特价值
1.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是张纯如唯一以《南京大屠杀》命名的中文简体版。
2. 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数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翻译成15种语言,轰动世界。中信版《南京大屠杀》是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因此,本版译著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可读性。
3.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忠实于原著,选择了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资深译者进行翻译,彻底解决了原著的翻译问题,精妙地传达了原著的神韵。阅读这本书,完全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南京大屠杀》给你带来的震撼。
★★★★★
内容简介: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张纯如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视角,二是中国人的视角,三是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的视角,他们创立了安全区,最终拯救了近30万名中国人。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该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
媒体及专家评论:
对历史和道德进行探究的最新力作。张纯如极其认真地对这场大屠杀的规模进行了认真叙述。
——《芝加哥论坛报》
该书的研究工作一丝不苟……全书自始至终都引人入胜。
——郑念 《上海生死劫》的作者
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扩展了“二战”暴行的内容,该书反映了她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该书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白彬菊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该书读来令人心碎……扣人心弦的一本书。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引发了我们对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不仅包括日本的军国主义,还包括那些虐待狂、强奸犯和谋杀犯的心理因素。
——魏斐德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张纯如的外祖父母侥幸逃过了南京大屠杀……她在这部最新力作中,详细叙述了这场耸人听闻的大屠杀,她在文中表现的愤怒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夏伟 《纽约时报书评》
任何对战争、自以为是和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该书的重要意义。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著作。该书的很多章节令人不忍卒读,但我们应该阅读,因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
——罗斯•特里尔 《毛泽东传》的作者
作为20世纪极其重要的著作之一,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将成为世界战争史中的经典著作。
——汤美如 影片《以天皇的名义》的制片人兼联合导演
该书结构严谨,可读性强……张纯如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广受关注。
——拉塞尔•詹金斯 《国家评论》
在这个动荡的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张纯如的著作唤起了民众对“二战”中这段最黑暗历史的关注,为通向未来和平的道路洒满阳光。
——史咏 《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的合著者
张纯如的故事读来字字惊心……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对这一道德暴行的控诉。
——《休斯顿纪事报》
这是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既记录了人类在实施暴行时的冷酷无情,又通过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圣何塞水星报》
张纯如提醒我们,不论发生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多么令人难以理解,它们都不应该被遗忘——至少不能让遗忘危及文明自身。
——《底特律新闻报》
张纯如所做的恢复历史的工作非常急迫……她的著作促使世人迈出了承认这场悲剧的重要一步。
——《海湾卫士报》
九零后 (2021) 豆瓣
7.3 (59 个评分) 导演: 徐蓓 演员: 杨振宁 / 杨苡
其它标题: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故土在战争中沦陷,大学被占领、被炸毁。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他们匆匆出发,徒步南迁,横穿湘黔滇,最终在昆明高原组建临时大学——由清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大。
他们穿过一座城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听托赛里的《小夜曲》,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加入飞虎队. .....
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西南联大不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是依然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杨振宁、许渊冲、潘际銮、杨苡、王希季、马识途......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联大学子联袂“出演”,带你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群星闪耀的年代。
二战全史 (1973) 豆瓣
The World At War
9.2 (13 个评分) 导演: Ted Childs 演员: 劳伦斯·奥利弗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重温《The World At War》
1、制作
2、一个新的德国,1933-1939
3、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1940年5月
4、法国沦陷,1940年5月-6月
5、单独作战,1940年5月-1941年5月
6、巴巴罗萨,1941年6月-12月
7、万岁!日本,1931-1942
8、走我的路,美国,1939-1942
9、北非沙漠,1940-1943
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
11、狼群战术
12、苏联红星,1941-1943
13、旋风轰炸德国,1939年9月
14、回顾往事
15、一个可爱的日子,昨天:缅甸
16、家园遭焚:英国 1940-1941
17、帝国内:德国,1940-1944
18、六月黎明:1944年8月
19、占领荷兰,1940-1944
20、钳形攻势,1944年8月-1945年3月
21、大屠杀 1941-1945
22、报应,德国,1945年1月-5月
23、日本,1941-1945
24、太平洋,1942年2月-1945年7月
25、核弹,1945年1月-9月
26、清算
27、回忆
特辑一:希特勒的秘书
特辑二:谁赢的了二战
特辑三:希特勒之死
特辑四:勇士们
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上)
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下)
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上)
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下)
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上)
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下)
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上)
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下)
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