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披头士乐队:回归 (2021)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The Beatles: Get Back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披头士乐队:回归
9.4 (53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杰克逊 / 迈克尔·林赛-霍格 演员: 约翰·列侬 / 保罗·麦卡特尼
记录的是披头士如何录制出经典名曲&专辑《Let It Be》。基于长达55小时的此前未曝光录像,包括披头士在录音室中制作的少见画面,拍摄时间为1969年1月2日-31日。1970年5月,《Let It Be》专辑发行,而当时乐队刚分崩离析。录像高潮为披头士那场著名演出——在伦敦萨维尔街苹果唱片公司总部旧址屋顶上的表演。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豆瓣 TMDB Min reol IMDb 维基数据
The Birth of a Nation
6.8 (64 个评分) 导演: 大卫·格里菲斯 演员: 丽莲·吉许 / 梅·马什
其它标题: The Birth of a Nation / 重见光明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庄园主卡梅伦一家原本过着安逸的生活。卡梅隆和斯通曼家的孩子同在一所寄宿学校念书,接触中,年轻的本杰明·卡梅隆(亨利·B·沃斯奥 Henry B. Walthall饰)和埃尔西·斯通曼(丽莲·吉许 Lillian Gish饰)互生情愫。然而不久南北战争爆发。本杰明参加了南方军队,奔赴前线,与北方的昔日好友斯通曼(拉尔夫·李维斯 Ralph Lewis饰)成了敌手。战后,黑人烧杀抢掠。本杰明组织三K党,对黑人进行报复,粉碎了建立所谓的“黑人王国”的阴谋。本杰明与埃尔西这对患难情侣也终于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结合,预示着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和统一。
这部由美国电影巨匠D·W·格里菲斯编导的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鸿篇巨制《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电影,也是默片时代的经典之作。本片因为对白人优越主义的提倡,以及对三K党的美化而颇具争议性。
幼童 (2004) 豆瓣
9.3 (51 个评分) 导演: 胡劲草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130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四十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十九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而忧伤。
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幼童》五集简介
第一集
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中国最早的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容闳。1854年,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到1872年中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生,期间历经了18年的风云变幻和漫长的等待。有人说,如果没有容闳,虽说中国迟早也会派遣学生出洋,但既不可能这样早,更不可想像会有幼童出洋这样的奇想。容闳个人的传奇经历,造成了大清国历史上出现的留美幼童这样一个破天荒的事件。一个从来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古老帝国为何要做出这一千古奇事?这120名幼童是谁?当年谁家的父母甘愿送年幼的孩子出洋?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派留学生选拔条件如何?
第二集
公元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从上海出发,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他们从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来到了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的大陆的蒸汽
火车
,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被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在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刻,他们来到了引领这场工业革命变化的最前沿。1876年,中国幼童在美国参观费城世界博览会时,在西式服装外面仍然加罩长衫,而若干年后 当他们脱去长衫,和美国孩子一起在运动场上追逐,甚至剪去辫子的时候,命运将把他们推向何方?
第三集
在美国新英格兰工业重镇的机器声中,在马克·吐温的小说的陪伴下,中国幼童在一天天地长大。中国学生分散在康州和麻省不同的中学学习,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让美国人惊叹不已。根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超过五十名中国幼童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其中二十二名进入耶鲁大学,八名进入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人进入哈佛大学,三名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迅速适应在美国的生活学习。当他们平时性灵上受到的沉重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便都和旧教育的规范不合,当孩他们脱去长袍厚靴,穿上运动装,当他们学会划船、溜冰、跳舞、唱歌、野营,日甚一日地爱上异国的文化习俗,他们已经身不由己踩到了危险的禁区边界……
第四集
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全部学生被招回国。中国首次官派学生回国之后遭到社会的谴责,《申报》写到,“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回国后的留美学生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的建设。他们历经中法海战,中日甲午海战……当年,李鸿章和曾国藩策划选送幼童出洋这一“千古未有之奇事”时,满怀期望这些出洋学生在掌握西人擅长之技后,可以帮助中国渐图自强。可是,当留美幼童回国之后,在变革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的国家却接二连三遭受致命的重创,濒临亡国的边缘。二十世纪初年,在灾难深重的中国,留美幼童--这些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又将如何?他们是否已经成为李鸿章的陪葬,将永远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消失……
第五集
晚清政坛的变化,使得这批西学所造之子的命运也随之发生变化。曾经被认为西化过重失信于朝廷的这一批留美学生,在20世纪初年,纷纷成为朝廷重臣,他们活跃在铁路、电报、矿冶这些新兴产业。在外交领域,他们更是当仁不让地代表大清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1919年,这些当年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龄已是六十岁的时候,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这群在号称在民主、科学国度长大的留学生显然已经被高举“德先生、赛先生”两面大旗的新青年们遗忘。他们满口地道的英文,保留着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但在一个革命了的社会,他们不但会被人看成前清遗老,还有洋奴之嫌,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是他们谢幕的时间了。
这是一个百年的传奇,一群孩子的悲欢离合,一个古老国家的命运跌宕,他们是荒原中第一个探路人,是惊涛里最早的远航者,他们欢乐、哭泣、成功、失败,他们亲历激荡的百年,被遗忘,又被重新发现。
南京大屠杀 豆瓣 Goodreads
9.5 (3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张纯如 译者: 谭春霞 / 焦国林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张纯如版《南京大屠杀》,
一部令国人流泪的书,所有的中国人都要看的书!
★★★★★
编辑推荐: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的独特价值
1.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是张纯如唯一以《南京大屠杀》命名的中文简体版。
2. 张纯如所著《南京大屠杀》数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翻译成15种语言,轰动世界。中信版《南京大屠杀》是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张纯如母亲所做的序、张纯如生前丈夫布雷特•道格拉斯于2011年9月撰写的尾声,新增加的内容对这本书创作的前因、后果以及张纯如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因此,本版译著内容更加充实,更具有可读性。
3. 中信版《南京大屠杀》忠实于原著,选择了有一定专业背景的资深译者进行翻译,彻底解决了原著的翻译问题,精妙地传达了原著的神韵。阅读这本书,完全能体验到原汁原味的《南京大屠杀》给你带来的震撼。
★★★★★
内容简介: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
1937年12月,日军攻入中国古都南京。几周之内,30多万中国平民和士兵遭到有计划地强暴、折磨和屠杀——死亡人数超过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遇难人数的总和。张纯如从三个视角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故事:一是日本人的视角,二是中国人的视角,三是一群不肯抛弃南京的西方人的视角,他们创立了安全区,最终拯救了近30万名中国人。
张纯如不仅在书中详述了日军疯狂暴行的细节,而且分析了在军国主义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日本士兵对人类生命的漠视。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进行了大量采访,并首次发掘了许多重要文献。该书是关于这段恐怖历史的权威之作。
★★★★★
媒体及专家评论:
对历史和道德进行探究的最新力作。张纯如极其认真地对这场大屠杀的规模进行了认真叙述。
——《芝加哥论坛报》
该书的研究工作一丝不苟……全书自始至终都引人入胜。
——郑念 《上海生死劫》的作者
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扩展了“二战”暴行的内容,该书反映了她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入。该书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白彬菊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该书读来令人心碎……扣人心弦的一本书。书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引发了我们对许多根本性问题的思考,不仅包括日本的军国主义,还包括那些虐待狂、强奸犯和谋杀犯的心理因素。
——魏斐德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所长
张纯如的外祖父母侥幸逃过了南京大屠杀……她在这部最新力作中,详细叙述了这场耸人听闻的大屠杀,她在文中表现的愤怒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夏伟 《纽约时报书评》
任何对战争、自以为是和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该书的重要意义。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学术研究,也是一本充满激情的著作。该书的很多章节令人不忍卒读,但我们应该阅读,因为只有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
——罗斯•特里尔 《毛泽东传》的作者
作为20世纪极其重要的著作之一,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将成为世界战争史中的经典著作。
——汤美如 影片《以天皇的名义》的制片人兼联合导演
该书结构严谨,可读性强……张纯如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广受关注。
——拉塞尔•詹金斯 《国家评论》
在这个动荡的世纪即将结束之际,张纯如的著作唤起了民众对“二战”中这段最黑暗历史的关注,为通向未来和平的道路洒满阳光。
——史咏 《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的合著者
张纯如的故事读来字字惊心……书中详尽地记录了对这一道德暴行的控诉。
——《休斯顿纪事报》
这是一段不容否认的历史,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既记录了人类在实施暴行时的冷酷无情,又通过个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圣何塞水星报》
张纯如提醒我们,不论发生在南京的种种暴行多么令人难以理解,它们都不应该被遗忘——至少不能让遗忘危及文明自身。
——《底特律新闻报》
张纯如所做的恢复历史的工作非常急迫……她的著作促使世人迈出了承认这场悲剧的重要一步。
——《海湾卫士报》
黄埔军校 (2011) 豆瓣
导演: 梁碧波
历史文献纪录片《黄埔军校》记录了黄埔军校从1924年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表现了黄埔军人对中国当代史的伟大贡献。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第六届“纪录中国”二等奖。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2020) 豆瓣
The Six
7.9 (106 个评分) 导演: 罗飞 演员: 施万克 / 詹姆斯·卡梅隆
其它标题: The Six / 六人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几乎所有幸存者被送回至纽约港口,唯独六名中国幸存者,他们获救后在24小时之内被美国驱逐出境,他们的逃生经历几乎不被记录,甚至被刻意抹去。本片由詹姆斯·卡梅隆监制,我们将跟随调查者,追寻这六人从人类史上最大海难中死里逃生的经历和人生轨迹,拆穿被掩盖一个世纪之久的谎言。
觉醒年代 (2021) 豆瓣 TMDB
觉醒年代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觉醒年代
7.9 (223 个评分) 导演: 张永新 演员: 于和伟 / 张桐
本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批名冠中华的文化大师和一群理想飞扬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充满激情、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中国 (2020) 豆瓣
8.0 (11 个评分) 导演: 李东珅 / 周艳 演员: 何炅 / 汪涵
溯五千年,泱泱中华,何以《中国》?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一季将从春秋到盛唐的中国历史故事中,挖掘对今日中国影响深远的人和事,讲中国故事,传中国之声,展中华文明演进的伟大历程。
二战全史 (1973) 豆瓣
The World At War
9.2 (13 个评分) 导演: Ted Childs 演员: 劳伦斯·奥利弗
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通过该片使我们充分了解到如:斯大林格勒、诺曼底登陆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战役珍贵史实资料。
重温《The World At War》
1、制作
2、一个新的德国,1933-1939
3、奇怪的战争,1939年9月-1940年5月
4、法国沦陷,1940年5月-6月
5、单独作战,1940年5月-1941年5月
6、巴巴罗萨,1941年6月-12月
7、万岁!日本,1931-1942
8、走我的路,美国,1939-1942
9、北非沙漠,1940-1943
10、斯大林格勒,1942年6月-1943年1月
11、狼群战术
12、苏联红星,1941-1943
13、旋风轰炸德国,1939年9月
14、回顾往事
15、一个可爱的日子,昨天:缅甸
16、家园遭焚:英国 1940-1941
17、帝国内:德国,1940-1944
18、六月黎明:1944年8月
19、占领荷兰,1940-1944
20、钳形攻势,1944年8月-1945年3月
21、大屠杀 1941-1945
22、报应,德国,1945年1月-5月
23、日本,1941-1945
24、太平洋,1942年2月-1945年7月
25、核弹,1945年1月-9月
26、清算
27、回忆
特辑一:希特勒的秘书
特辑二:谁赢的了二战
特辑三:希特勒之死
特辑四:勇士们
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上)
特辑五之一:奥斯威辛集中营(下)
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上)
特辑五之二:奥斯威辛集中营(下)
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上)
特辑六之一:人民公社(下)
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上)
特辑六之二:人民公社(下)
这是我能找到的《The World At War》最详细的分集名字了,有些是我自己起的名字 :cool!: 这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看看他们做了多少工作就知道这部片子的分量,出现在他们影片中的有事件发生的当事人,有高级军官,有政治家,有普通百姓、还有普通士兵。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我相信,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不但过去没有,今后恐怕也没有能超越这部片子的了。
第一次看到这样翻译纪录片的,十分新鲜。不过令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影片带给我的震撼,当看到身临其境者一个个出现在屏幕上现身说法时,还有比这更有说服力的吗?比如第7辑《万岁!日本》中描述珍珠港事件,被采访的有日军计划制定者、特遣舰队的海军军官、驻珍珠港的日本间谍、空袭珍珠港的日军飞行员、当时在场的美国陆军军官、美国海军军官和水兵,甚至还有当时珍珠港的平民。短短20分钟的叙述让你永远难忘。
艺术的力量 (2006) 豆瓣 TMDB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艺术的力量
9.4 (80 个评分) 导演: Carl Hindmarch 演员: 西蒙·沙玛 / 安迪·瑟金斯
八集BBC年度巨献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将为您详细讲述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以及罗斯科八位艺术家的生平,重现这八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八位艺术大师拥有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本片将全面剖析艺术大师们孕育和诞生艺术品时扣人心弦的故事。在主持人西蒙‧沙玛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叙事下,这将是一次饱览艺术大师们所创作的最伟大作品的饕餮盛宴。戏剧化的艺术重塑,壮阔华美的摄影画面,八位艺术界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刻画得曲尽其妙,或扼腕叹息或拍手称快,这便是艺术的力量。
这部独特而极具震撼力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 豆瓣 TMDB
所属 电视剧集: 我在故宫修文物
9.1 (489 个评分) 导演: 叶君 / 萧寒 演员: 王津 / 亓昊楠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历经百年沧桑,这些人类共同的瑰宝或多或少蒙上尘埃,破损不堪。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木器、陶瓷、青铜、漆器、钟表、织绣、书画,不同的文物有着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复的难点。而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沉默的教室 (201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8.4 (242 个评分) 导演: 拉斯·克劳梅 演员: 乔纳斯·达斯勒 / 汤姆·格兰门兹
其它标题: 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 / 无声革命(港/台)
1956年,两位高中生提奥和库特在去西柏林看电影的路上见到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新闻报道。为了对起义的死者表示悼念,他们和同班同学们决定,一起在课堂上无视老师,突发沉默一分钟。然而这短短的一分钟彻底改变了班上同学的命运,许多人从此被东德安全局视为眼中钉,加以监视和迫害。在 班级被强行解散后,他们却决心在西德重新结集,不过是以作为逃亡者的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