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优秀的绵羊 豆瓣 Goodreads
Excellent Sheep
7.7 (51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德雷谢维奇 译者: 林杰 九州出版社 2016 - 4
2008年,在常春藤盟校待了24年之后,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决定辞去自己的终身教职,离开这所常春藤名校。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感觉当前的美国精英教育已经陷入了误区,这套系统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聪明,有天分,斗志昂扬,但同时又充满焦虑、胆小怕事,对未来一片茫然,极度缺乏目标感:他们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特权泡泡里,所有人都在老实巴交地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他们非常擅于解决手头的问题,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
在即将辞去耶鲁教职之际,他发表了一篇文章《精英教育的劣势》来讨论这些问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周之内,它的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次(后来的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0万次)。很明显,这篇文章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
从那之后,他开始应邀到美国各地的大学发表演讲,跟学生们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也向他们请教了许多问题,并倾听和了解了他们的答案。这本书就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思考和总结。
在本书当中,作者德雷谢维奇历数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常春藤学校学生的“数宗罪”:过于自信却输不起;朋友圈同质化,固步自封;思维僵硬,与社会脱节,缺乏“常识性聪明”等,并提出“读藤校远不如读公立大学,学校更重视教育、教学方法也更灵活、更前沿”等观点,
他还进一步指出,虽然这些藤校外表上有特色,但在内里,都是“失去了灵魂的地方”。很多在藤校就读的学生没有使命和目标感,自我膨胀、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而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这些标签的人,却能在人生道路上攻城掠地,在各方面成就自己。而有一些藤校生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过某藤校。
本书自2015年5月上市以来,在美国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迅速成为《纽约时报》、《新共和》、《洛杉矶时报》等各大媒体追捧的话题,在国内也得到了南方周末、凤凰卫视、澎湃新闻网、环球时报、外滩画报等媒体的报道。
学会提问 豆瓣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8.5 (59 个评分) 作者: [美] 尼尔·布朗 / [美] 斯图尔特·基利 译者: 吴礼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 5
如果在你的家乡投资建一座核电厂,你会支持还是反对?
如果学校出于安全考虑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安全检查,你会高兴还是愤怒?
如果你的兄弟姐妹做了父母明令禁止的事,你会告诉父母还是隐瞒不说?
无数专家都说股市要跌、房价要涨,或者激烈地唱着反调,你相信谁?质疑谁?结论是唯一的吗?
所有这些问题背后,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吗?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他们热衷于让你相信这是“事实”,你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你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
面对提问,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就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过于感情投入,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遇到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将它直接枪毙掉比仔细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大门。
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擦亮双眼看清世界!
去学校化社会(汉英双语版)/万千教育 豆瓣
作者: 伊万·伊利奇(Ivan Illich) 译者: 吴康宁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7 - 9
1994年,Deschooling Society的繁体中文版《非学校化社会》(吴康宁译)在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引起了海峡两岸学者强烈的关注和持续的研究兴趣。为了满足我国大陆读者阅读该书的需求,万千教育编辑部约请有名教育社会学者吴康宁教授重新翻译了这部巨著。
成长型思维训练 豆瓣
The Growth Mindset:a Guide to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Growth
作者: 安妮·布洛克 / 希瑟·亨得利 译者: 张婕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 - 6
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能够导致更高的测评分数,能够提升评级并增加课堂上的参与度。当学生了解到他们的才智没有极限时,他们会更努力,也会更自觉地去学习,他们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本书中的工具,激励孩子相信自己,实现任何可能。
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老师,所以这本书是由老师为老师创作的著作,是作者在自己的课堂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总结,是一本通过创造性的课程、激励信息与革新教学来释放学生潜能的终极指南,易读、易懂、易学,但其理论深度和广度却丝毫不逊于专业学者写的科普著作。
本书不仅全面应用了德韦克团队在成长型思维培养方面的成果,还完美融合了心理学各前沿领域的方法或品质培养的相关内容,例如目标定向、执行意图、元认知策略、坚毅等。一些成熟有效的策略也贯穿本书,在作者的教学方案中随处可见,例如SMART 五原则等。本书不仅只是成长型思维的操作指导书,更是整个非认知能力领域精华内容的教育践行地图,对广大老师、家长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培养成长型思维课堂所需的全部内容都在这里:
●一份逐月实施的计划
●各种基于研究的活动
●可以亲自动手的课程方案
●教育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建设性的反馈
●给家长的信的样本
……
成长型思维对人生的影响远不止于学业。事实上,它在情绪、态度、人际关系乃至健康方面,都有着深度的决定力。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意思是说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而成长型思维,正是人生成功的七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