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教育学原理五讲 豆瓣
作者: 康永久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 6
这不是一本大纲式的、罗列知识点和结论的教材,然而,却是一本融合反思、思辨与对话、激励的思考型教科书。书中集合了作者所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原理专业课堂上所关心并涉猎的课题,从普通教育学(general pedagogy)的层面谈到了教育的概念与理想、教育的历史发展、人的发展与教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及历史情境与教育学几个大的主题,及其下具有逻辑演进的拓展子题;当中融合了对教育的纲领性的理解及课堂师生对话而来的经验,实现了作者自身倡导的让课堂始终充满着“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对话”,“进一步洞悉身边教育的隐秘机制,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一种思考的习惯,与一套真知灼见”。
冬牧场 豆瓣
8.8 (178 个评分) 作者: 李娟 新星出版社 2012 - 6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我的二本学生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1 (184 个评分) 作者: 黄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8
作者黄灯在一所二本院校从教,长期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师生交流,使她成为这群学生成长变化的见证者。《我的二本学生》相当于她的教学札记,这里面有她15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分享,对4500个学生的长期观察和长达10年的跟踪走访,也有两届班主任工作的总结思考,更有近100名学生的现身说法,是黄灯向读者描摹一群年轻人生活剪影的尝试。
截至2020年6月,全国有3005所高等学府,其中本科院校1258所,人们熟知的985和211院校只占100多席,二本及以下学生面目是有点模糊的。为了让读者真切了解二本学生这一群体的社会性现实,在书中,黄灯做了跨越时间的、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借以考察时代变化、生源地、家庭流动情况对学生就业去向和人生目标设定的影响。
书中最真切动人的,是一个个具体学生的采访日志。在这些用学生名字命名的章节中,访谈个体向读者倾吐着他们对于高考的回望、对于城市生活的生疏、对于毕业的迷茫以及就业的慌张。在这些倾诉中,你将了解他们彼此之间的社交距离、他们和这个社会的认识过程;他们与父母兄妹之间交流的阻畅、与故园乡土的亲疏;他们对于网络文学和游戏的认识、对于新媒体时代的适应和迷失;他们对于考公务员和考研之间的权衡,对于安稳和漂泊的抉择。还有他们对自己人生还有父母、乃至国家责任的担当与跋涉。这每一个被当事人讲述出来的故事,都带着看得见的呼吸、烟尘、脚步还有凝视。在这些极为细致和具体的生命切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不再是二本学生,而是八五后、九零后这一批年轻人,他们所有人。他们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并没有将他们彼此区分很开,反而,成为他们共享的课题。
东京一年 豆瓣
6.5 (120 个评分) 作者: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2017 - 8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最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同时,这也是一本病历,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本书邀请日本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一路旅拍,镜头下是东京的日常以及“在别处” 。
【编辑推荐】
• 随文彩插: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拍摄的三十余幅摄影作品,去陌生化的东京。
• 内附精致别册:作者最新短篇小说《雨男》,丧丧的日式爱情。
• 蒋方舟首次献声,全程录制有声书,喃喃自语,迷之东京。
• “最美图书”设计师孙晓曦别出心裁,背胶腰封是一张行李票,巧思玄机等你发现。
• 灵魂画手蒋方舟手绘地图,设计“东京一年”帆布包、同款笔记本,日用即道。
• 九月全国高校、书店,东京漂流记巡回演出即将启动,二十场以上的活动与你分享。
• 陈丹青、窦文涛、阎连科、刘瑜击掌推荐。
• “东京一舟——偶遇蒋方舟”八月开团,与蒋方舟相约神保町、吉祥寺……
【名人推荐】
方舟是一个特例的人,只有榜样性,没有普及性。才情、思维、读书与写作,尤其在同代人中的独立性与包容性,时尚性与利他性,都不能和她的同代作家相论与比较。你无法理解她对底层、民间、民族、国家那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关注与忧虑,你也无法理解她对时尚、潮流的领新与领悟,乃至于对两性、家庭、婚姻和仇怨,她都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坦荡。如果说有人生来是为了让人嫉妒的,那也就是她了吧。对许多人来说,和她相处是一场灾难,因为她让你知道你的短处与缺陷;让你知道,时间与时代,早就与你无关不在了。
——作家阎连科
《东京一年》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第一个也是最出名的作品:她自己。《东京一年》中出场的蒋方舟,和作为叙事者的蒋方舟分属两者。她既是看东京、看在东京的自己,更是在东京看中国的人和事。回到北京的,是刚开始真正人生的青年作家蒋方舟——“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自由撰稿人李二
2020年6月9日 已读
应该是我在两年前16岁的时候读的一本书。我还是比较喜欢散文,杂文这种类型的书。具体的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在当下的时候还是看的比较快乐的,可能也确实当时看书看的比较少,所以很难遇到一本书能够让我提起很大的兴趣,并且有动力看完。这本书在当时给我带来了很少的感觉,但是我现在估计不会再去看了。但是蒋方舟我还是很喜欢的~
日本 日记 蒋方舟 随笔 随笔/散文/杂文
鸟,艺术,人生 豆瓣
Birds art life
作者: [加]京·麦克利尔 译者: 胡妍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6
踏上一段追寻灵感、美善与心灵慰藉的观鸟之旅,在私密却又生机勃勃的灵思中审视创作与生命,记录四季流转间、生活角落中的微小与宏大。
作家麦克利尔因缘际会地结识了一位热爱观鸟的音乐家,她感到好奇,是什么驱使一名年轻的都市音乐家突然间拥抱自然,在城市里热切地追逐鸟儿的身影?
正处于人生低潮的她决定跟随音乐家的脚步一探究竟。
在这个野心勃勃的“大时代”,她将眼光凝视那些被忽视的微小,发现城市角落里隐匿的自然之美。两位艺术家的结伴之旅没有跌宕起伏的大冒险,而是在充满瑕疵的嘈杂城市走走停停,探索夹缝中的自然。张开双眼、打开双耳,钢筋水泥间竟也充沛着诗意与灵感。
穿梭于微小与宏观之间,观照自我与自然,这段四季之旅叩问的是关于生命的种种议题,重新思索人类在天地间的定位,探索我们如何因热爱而成长,去保护自然,更去保护我们居住其中却充满瑕疵的城市空间,并探触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中必经的爱、等待、遗憾与告别。
2020年5月18日 已读
一月份在省图馆借的一本书,封面和名字都甚得我心意。但是断断续续直到今天才看完。
其实里面有很多想法和句子我是挺赞同和能理解的,正好又碰上了我感兴趣的题材和风格,很适合我一个人在家里一天一点的慢慢看,有点生活气息,还有很多地方我还蛮羡慕作者的。
但是可能就是有点啰嗦了,搞得我有点迷糊,但也可能这就是作者的风格?其实给我的观感更像是一篇日记,断断续续的更新的感觉。
总体来说没有让我很想一口气看完,也没有让我放弃不看,就是淡淡的感觉,看完之后也没有什么观点想说,可能也是时间太长了。记忆很深的片段就是关于观鸟活动和放松之间的联系,其实是无目的的放松;以及关于遗憾、愤怒的描写。
动物 外国文学 散文 随笔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豆瓣
おおきなかぶ、むずかしいアボカド 村上ラヂオ2
8.1 (125 个评分)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 施小炜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10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收录村上春树的52篇风趣随笔,配以画家大桥步的52幅美丽插画,村上以幽默的语言写下蔬菜的心情、关于大萝卜的怪谈、挑选好吃鳄梨的超能力、和海豹接吻的感觉……囊括了形形色色的有趣话题,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中有最有趣、最真实的村上春树,平淡得恰到好处的笔触,描绘出耐人寻味的生命细节,让人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忽视的有趣的东西,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
★《达文西》杂志年度散文第1名,著名画家大桥步精心绘制插图
★52篇风趣随笔+ 52幅精美插画,被誉为“日本最好喝的乌龙茶”
★这是最真实、最有趣的村上春树,让人找回遗忘许久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朗积极的神话,当作生存下去的凭据——村上春树
2020年1月25日 已读
很可爱的一本书。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