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s - 标记
悉达多 豆瓣 谷歌图书
9.0 (246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 校注 丁君君 译者: 杨玉功 译 / 丁君君 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到顶峰,却让他对自己厌倦、鄙弃到极点。在与伽摩拉最后一次欢爱之后,他抛弃了自己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2023年10月1日 已读
I'll be there for you 豆瓣
作者: Kelsey Miller Hanover Square Press; Original edition 2019 - 6
Today, Friends is remembered as an icon of ’90s comedy and the Must See TV years. But when the series debuted in 1994, no one anticipated the sensation it would become. From the first wave of Friends mania to the backlash and renaissance that followed, the show maintained an uncanny connection to its audience, who saw it both as a reflection of their own lives and an aspirational escape from reality. In the years since, Friends has evolved from prime-time megahit to nostalgic novelty, and finally, to certified classic. Ross, Rachel, Monica, Chandler, Joey and Phoebe have entered the pantheon of great television characters, and yet their stories remain relevant still.
I’ll Be There for You is a deep dive into Friends history and lore, exploring all aspects of the show, from its unlikely origins to the societal conditions that amplified its success. Journalist and pop culture expert Kelsey Miller relives the show’s most powerful moments, sheds light on its sometimes dated and problematic elements, and examines the worldwide trends that Friends catalyzed, from contemporary coffee culture to the wildly popular ’90s haircut The Rachel. Taking readers behind the scenes, Miller traces the cast’s rise to fame and untangl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ors and their characters. Weaving in revelatory interviews and personal stories, she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celebrity media, world-changing events and the dawning of the digital age—all of which influenced both the series and its viewers.
I’ll Be There for You is the definitive retrospective of Friends, not only for fans of the series, but for anyone who’s ever wondered what it is about this show—and television comedy—that resonates so powerfully.
2023年9月9日 已读
终于读完了,happy to learn about those behind the scenes。结尾说得好:老友不再回头,日子一旦过去就不在,虽然珍藏的回忆bittersweet,但我们只能move forward
养了猫,我就后悔了 豆瓣
6.0 (8 个评分) 作者: 李小孩儿 绘 / 有毛UMao团队 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1
你知道小猫咪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花色吗?你知道小猫咪为什么总是“爪贱”吗?主人怀孕了,小猫咪会知道吗?这是一本充满“萌力”的有关小猫咪的漫画书,由养猫多年的科普漫画家创作。
本书共3章,以风趣幽默、可爱十足的漫画形式,叙述了猫主人李小孩儿和她的小猫咪之间的故事,还原养猫人的爆笑生活,同时将与小猫咪有关的知识融入其中。漫画单独成篇,每一篇都可以快速读完。打开本书,你可以一边“哈哈哈哈”,一边了解小猫咪,并且感动于猫主人与小猫咪之间的感情。
本书适合猫咪爱好者、猫主人、喜爱“云吸猫”的人士阅读。
2023年8月22日 已读
学到不少。5天没见小猫了,想它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 Goodreads 豆瓣
7.4 (58 个评分) 作者: 拟泥nini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9
◆超人气漫画家拟泥nini首部作品集结,温暖来袭!刷屏微博、公众号、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全网阅读量超500万+!
◆当你脆弱的时候,就看拟泥nini吧!用糖果色的漫画诠释现实世界的烦恼与丧,给正在经历着阴雨天的大人,一个安慰的拥抱。卸下所有的面具和重担,把脆弱的权利还给大人。
◆有时候,上一秒还是小孩,下一秒就已经是大人了。当我们发现有天在世界面前,只能礼貌地笑着,不能哭也不能发脾气的时候,才明白这种打了镇定剂一般的感觉,是被叫做“成为大人”。
◆太奇怪也没关系,不够完美也值得被爱!在循环往复的混沌和疲劳之中,不要忘了生活本身的意义,做一个闪光的人,去守护你所爱的人与事。
◆人生很难,祝你快乐!累的时候睡一觉,心情不好吃甜的,脆弱的时候就去看看花。所谓的大人,都是披着坚硬外壳的柔软牡蛎。Nini的漫画就像是贴在伤口上的OK绷。是你自己的人生,按你喜欢的方式去选择吧!
◆我们和时间一起做的事情,时间也会尊重它。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允许脆弱,更需要耐心和勇气!给总是隐藏情绪、被迫长大的大人们一丝勇气,脱掉坚硬的外壳,短暂“逃离现实”,回到我们出发的原点。
◆312页暖心故事,篇篇治愈!集结长篇代表作《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人气连载《向日葵花园》系列并附特别结局,更收录17个暖萌短篇,其中4篇为全新创作首发。从可爱温暖的故事到疲惫无奈的现实,收录了一些对爱与梦的记录,是一些破碎后的自愈,一些对命运和希望的小小思考,更是对日常生活颇具勇气的复盘。
◆小开本&高颜值!全彩印刷,可180度平摊阅读,臻彩呈现。可随手携带翻读,暖心又催泪!
2023年8月18日 已读
好难过好难过。毕业两个月才意识到自己要成为独当一面无依无靠的大人了
镜头下的无声呐喊 豆瓣
Photographers Against Wildlife Crime
作者: 【德】布丽塔·亚申斯基 / 【澳】基思·威尔逊 译者: 周颖琪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6
这个星球正在发生什么?在毒品、人口贩卖和武器交易之外,每年230亿美元的野生动物走私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犯罪活动之一。
“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在21世纪不得不全力达成的宏大目标。近年来,中国对于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关注也在日益增加,以2020年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标志 ,人们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吁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镜头下的无声呐喊》是一本抗击野生动物犯罪的的摄影集,集结全球三十多位顶级摄影师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野生动物面临的濒危困境,以及世界各地动物保护组织、民众发起的各项有意义的抢救行动,通过影像的力量来抵抗野生动物犯罪。
全书以不同的动物为摄影主题,分为22个章节,画面极具冲击力,文字发人深省。2020年的中文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奚志农、鲍永清、樊尚珍三位中国顶尖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经典获奖作品。
透过这些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读者既能看到自然界生物灵动纯粹的美,也能够看到并反思人类对野生动物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
【编辑推荐】
1. 国内第一本真实记录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摄影集,聚焦野生动物犯罪社会议题,直击第一犯罪现场,叩问人心。
2.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反思全球疫情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响应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吁,抵制非法野生动物市场消费,进一步推动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保护。
3. 《镜头下的无声呐喊》将是摄影恒久力量的证明,这是一场由摄影师们发起的对抗野生动物犯罪的“战斗”。与影像资料相结合,集合成一本立体的反抗野生动物犯罪的“鲜活记录片”。
4. 三十余位顶尖全球自然动物摄影师奉献的震撼之作,加入更多中国摄影师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亚洲既是最大的地下市场,也是反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重要一环。
2023年8月8日 已读
过于震撼,就是装帧和排版令人发指
紅色賭盤:令中共高層害怕,直擊現代中國金權交易背後的腐敗內幕 谷歌图书 博客來
Red Roulette: An Insider’s Story of Wealth, Power, Corruption, and Vengeance in Today’s China
7.3 (51 个评分) 作者: 沈棟 译者: Zhou Jian 今周刊 2023 - 1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2021年度最佳圖書★
  政略作家、跨界思考者 范疇 專文導讀
  孔傑榮、芭芭拉.德米克、博明 重磅推薦

  他們曾攜手登上權力與財富頂峰,直到其中一人「被消失」……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又極具時代意義的回憶錄,
  講述一對中國企業家夫婦如何藉由結交權貴,將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又為何妻子會突然失蹤,並揭露中國紅色權貴家族與中國富豪共同攫取鉅額財富的內幕真相。◢

  第二次國共內戰之後,沈棟身為律師的祖父有機會離開中國,但他選擇留下。不久,共產黨關掉他的律師事務所,查封他的房子。共產黨將他的家庭列為「黑五類」(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及右派分子)之一,這代表他們永遠無法進入好學校、找到好工作。這意味著,沈棟也被迫要在歧視和貧困中長大。生在這樣不光彩的貧窮人家,沈棟倒有一個優勢,那就是「野心」。回顧這段歷程,沈棟的人生與中國蛻變為超級強權的過程,竟是如此相似。

  沈棟在美國完成大學學業後,為了成就一番事業,以及抱持著建設祖國之理想,選擇回到中國經商。後來,他結識了聰慧過人、有強大事業心的段偉紅──一位在父權社會中,敢衝敢做的女企業家。同樣出身清貧、擁有相同目標的兩人隨後憑藉頑強毅力和傑出的商業手腕,成功與中共前總理溫家寶的夫人張培莉結為商業夥伴,使他們晉升為現代中國的富豪階級。他們不僅重新形塑北京的城市風貌,也在北京機場蓋了一座超大型的航空貨運物流中心。

  ▌在中國,權力是一切,錢算個老幾!

  擠身中國年輕富豪之列的沈棟與段偉紅,也因此得以進入中共高層的社交圈子,近距離地目睹共產黨紅色家族不為人知的豪奢生活,和高官之間腥風血雨的內部鬥爭手段。

  然而在2017年9月5日,當沈棟與兒子一起居住在海外時,他得知前妻段偉紅與三名同事突然人間蒸發。他們「被消失」了,留給沈棟和兒子的只有石沉大海般的寂靜,沒有答案。可是就在此書出版前夕,失蹤四年的段偉紅,突然來電了……

  在沈棟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他將與中共正式展開一場如「俄羅斯輪盤」的生死決鬥,而且也發覺自己已被中共當局盯上──他已立下遺囑,確保所有事務都安排妥當。

  在此書中,沈棟揭發中國政權腐敗內幕,向讀者證實中國企業家們有多依賴「人脈」,以及檯面下進行的「關係」角力。

  這本書,既是沈棟的故事,也是段偉紅的故事,儘管她無法親身講述。
  「我就像是聖經故事裡的大衛迎戰巨人歌利亞,儘管中共政權是一個比歌利亞強大一百萬倍的龐然巨物。」──沈棟

各界推薦

  專文導讀──
  范疇|知名政略作家、跨界思考者

  重磅推薦──
  博明|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
  孔傑榮|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前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美國著名中國及東亞法律專家
  張大衛|網路新聞周刊《連線中國》創辦人
  大衛.雷尼|《經濟學人》北京分社社長
  比爾.布勞德|暢銷書《紅色通緝令》作者
  芭芭拉.德米克|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作者,《洛杉磯時報》前北京分社社長

  「這是一本想了解中國現狀的人『必讀』之書。本書讓讀者們對於中國政壇的腐敗,以及北京政治圈有更深刻的認識。」──孔傑榮(Jeromy Cohen),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前哈佛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美國著名中國及東亞法律專家

  「沈棟的這本書,讓我們有機會窺探被縱容的中國權貴,是如何利用與政治局成員的關係,將其資產累積至數十億美元。這是一個由拉菲酒莊、勞斯萊斯和價值一億美元的遊艇所組成的世界,在這裡,友誼完全是由一場場交易所換來的。雖然這本書相當富有閱讀樂趣,記載許多軼事,卻也令人感到無比辛酸。讀完本書,我想讀者對中國共產黨及其催生的億萬富翁兩者間的權力運作關係,將會擁有更豐富且深刻的洞見。」—─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作者,《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前北京分社社長

  「本書是那些密切關注中國的人們一直引頸期盼的著作:一部深刻的個人史詩,揭示中國在後鄧小平時代的理想主義、狂喜忘形和貪得無厭……當今中國領導層內部簡直就是這樣。如果此書能連帶地催生出一種新的中國個人史流派─—我希望這會成真─—那麼它將是該類別中永存的經典。沈棟寫了一本引人入勝、動人心弦,卻將自己置入危險境地的書。」—─博明(Matt Pottinger),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

  「中共黨機器的擔心是對的。其近期的重大醜聞,將在此書中被重新審視。本書詳細描述建立在祕密和恐懼之上的中國權貴圈,其中家族關係是建立信任紐帶的穩固基礎之一。」──大衛.雷尼(David Rennie),《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北京分社社長

  「文字渲染力強,足以令中國當局不安。想必中共對這本書的問世,將感到非常不滿。沈棟揭開中國所謂經濟奇蹟背後的帷幕,讓讀者窺見政府領導層級的腐敗、利益衝突和貪婪。在現代中國,很少有人敢於抵抗中共對異議的打壓,並誠實地親身講述政府機構內部真正發生的事情。沈棟讓我們有機會親眼見識到中共高層政治的醜陋黑幕。」—─比爾.布勞德(Bill Browder),暢銷書《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作者

   「內容扣人心弦、聳人聽聞、情節豐富且刻畫入微,使我對中國這個國家的認知,產生很大的改變。」──張大衛(David Barboza),網路新聞周刊《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創辦人

  「這是一本中共不希望問世的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在沈棟決定提筆寫這本書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與中共正式展開一場『決鬥』,也發覺到自己現在已被中共當局盯上──他已立下遺囑,確保所有事務都安排妥當。他說:『我就像是聖經故事裡的大衛迎戰巨人歌利亞,儘管中共政權是一個比歌利亞強大一百萬倍的龐然巨物。』」 ──《周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這本回憶錄,指出中國政府如何管控商業秩序,以及當商人越界時會遭遇到什麼事,也揭露了政府官僚如何模糊規則,讓鎮壓的威脅始終存在著。」──《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藉由生動的文字描寫,提供讀者一窺中國掌權者的奢華生活樣貌之機會。」──《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本書披露許多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本書透過出版以供全世界得知北京內部運作的細節,顯然嚇壞中共當局最高領導人。沈棟對於世界上最神祕莫測的大國,作了一番獨特、可讀性極強的內幕描述。」──《旁觀者》(The Spectator)

  「本書儼然已成為一本有關中國共產黨最高層級如何腐敗的必讀之作。而沈棟的前妻段偉紅先前在北京被強行拘留,就此人間蒸發四年之後,突然在上周再度現身,使得本書在社會上重新引起軒然大波。」──美國網路媒體《政治報》(POLITICO)旗下的「中國觀察家」(China Watcher)專欄

   「本書正迅速成為觀察中國菁英政治的專家學者們必讀之作,書中生動地描繪中國政商菁英的奢華生活樣貌。沈棟運用他對事件細節的精準陳述力,提供讀者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得以一覽中國政商權貴圈關係網絡。」──《外交家》(The Diplomat)

  「這位新人作家的初亮相,真是驚心動魄。在精彩的敘述中,充斥無可避免的悲劇氣氛。沈棟嚴厲地控訴『一個高喊共產黨口號,且官僚們在經濟衰退下,只顧圖利自肥的政治制度』,內容著實引人入勝。對習近平治下的中國感興趣的人,將會被此書深深吸引。」──《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在深思熟慮、緩慢構建、又充滿懸疑的敘事中,可以看到沈棟對權力和貪婪運作機制的獨到見解。當代中國事務始終神祕又晦暗複雜,而該領域的觀察家們,將會在這本書中讀到很多饒富興味的情節,並深入瞭解這個如賭盤運轉般的新中國。」──《柯克斯評論》(Kirkus Reviews)

   「沈棟對於中國動盪的經濟發展提供自身經驗敘述,這不僅將引起中國政商研究學者的重視,更值得廣大讀者一探究竟。」──《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沈棟

  出生於上海,在香港長大,是一位連續創業家和 CNWireless Consulting前執行長。身為一位房地產開發商,他和前妻段偉紅在北京興建了奢華的寶格麗酒店,與中國最大航空貨運物流設施──北京國際機場航空貨運物流中心。他擁有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財務和會計學士學位,及西北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EMBA學位。他也是北京清華大學的名譽受託人、前北京政協委員,並曾榮獲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的亨利.克朗學人獎(Henry Crown Fellowship)。

譯者簡介

Zhou Jian

  生於中國,留學美國,與本書作者在相同的地域,有著相似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經歷。儘管機遇有異,但對中國社會體制有著相同的認知。藉著理工的博士論文寫作歷練和文革時博覽禁書的文學記憶,在涉獵中英文科技文獻互譯的基礎上,多次翻譯英文傳記作品。希望這次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真實體現英文原著的精彩敘事。以化名的譯稿,表達對原著作者勇氣的讚許,用實際貢獻來支持本書所啟迪的事業。
2023年8月5日 已读
小时候对大人“八卦”红色权贵的个人故事不以为意,一直以来更关心的是普通人视角下的不公和苦难以及那步步收紧的言论限制。读了这本书才对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权贵垄断及贪腐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也是本书想达到的目的,让世界认清自始至终共产党就无意关心民众福祉,更无意分享权力,不管说什么做什么摆出何种姿态,只是为了确保他们能永远坐在这红色江山的顶端。
vista看天下 豆瓣
8.7 (27 个评分)
转自一位读者对它的评价:
两本让人尊敬的杂志
繁忙、疲惫、奔波这些现代人无法回避又俗不可耐的词汇对于我产生了一个最直接的结果——越来越少的看整本的书、越来越多的看整本的杂志。
最近的四、五年间是中国新闻类杂志高速发展日趋成熟的一段时间,像大叔大妈每天在卖早点的时候顺便买晚报一样,每天路过书报亭都要看看那些我必看的杂志有没有新刊上市,新闻类杂志现在已经基本都实现了“周刊化”,在一个错开的时间里,你基本上每天都可以买到这些杂志中的一本新刊。在我的个人选择中,这些杂志包括:
《三联生活周刊》
《南风窗》
《中国新闻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
《新民周刊》
《环球》
《南方人物周刊》
《看天下》
我是很有感恩心的人,当我愉悦与收获,我都会很自然的感恩它的存在,就像我会感恩我来到了一个可以听到88.7hit fm和91.5easy fm的城市一样,我也会感恩在中国的传媒彻底走向商业和低俗、平面媒体彻底失去传媒操守和公信力、公共媒体越来越不痛不痒之后,我还可以看到上述这些杂志用最专业的眼光和笔触为我们最客观又深刻的呈现着最接近真实的世界。这些杂志陪伴我而来的4、5年时间,让我虽然看书越来越少,但是没有彻底丧失思辨和睿智,没有丧失用人文的态度去观察和判断的力量。我感恩这些有良心、操守和专业素养的新闻人的存在与努力,是感恩,不只是感谢。
在这里我要特别说到两本令人尊敬的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和《看天下》.
这两本杂志在我的目录中差不多是创刊最晚的两本,但是他们的独立性、独特性、可读性和人文色彩却是极为突出的。
新闻类的周刊同质化的倾向在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已经日趋明显,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会同时登上上述若干本杂志中的几本是经常的事情,虽然各家自有自己的视角与观点,更甚至会有自己独特的新闻来源,但是事儿毕竟就是那些事儿。而我特别提到的两本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和《看天下》非常巧妙的规避了同质化的内容。
《南方人物周刊》有点系出名门的意思,毕竟是南方报业系的出品,在连惋惜都已经没有的《南方周末》彻底死掉后,《南方人物周刊》更像是在另一片土地上滋生的一棵小树,和那个曾经凶猛无畏《南方周末》没有什么关系。《南方人物周刊》的选择也会有很多热点人物,但是他不只是会给你别人也在给你的热点,他还会给你一个更宽广视界中的人物,他们是你没以为的热点,是你未曾涉及的领域中的热点,“选择”决定了《南方人物周刊》的出色,而他的几个专栏则体现这本杂志的品味和人文性,比如每期最后一页的“怀念”,请的都是平常人去“怀念”一个故去的亲人或朋友,每期如此,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好像还没有见过什么杂志会有这样的固定栏目,并且那些文字所散发的回荡生死两重天的气息总是让我唏嘘不已。还有它的唱片和电影栏目,每期只介绍三四张唱片和电影,但是对于我这样以一个传播音乐和电影为工作的人来说,《南方人物周刊》的选择也已经是太非主流、太独立、太有品味了。那些碟真的是要资深的爱乐者“众里寻它”几许才有可能觅到的稀罕物,一本叫人物周刊的杂志的编辑竟有如斯的选择,实在让我惭愧。
《看天下》是我两个月前偶然发现的,被他的封面文章吸引,买回来按照习惯先看版权页,看看主管单位、主办方、竹编、主笔都是谁,惊讶的发现者杂志竟然是大西北的一个刊号,绝非系出名门,上面也没顶着哪个大新闻社,就敢作一本叫《看天下》的杂志。当时看完杂志惊讶文章竟然如此不俗,但是势利心态作祟,总觉得没有大后台的新闻杂志都做不长,毕竟政策的敏感性和大手笔的稀缺是中国新闻界有目共睹的。随后每期都会去买,也很庆幸首都机场的书报摊能够买到,那是奔波中的我最经常买杂志的地方,每个月去机场的次数肯定远远多过去西单王府井。可以看出《看天下》在越做越好,到上一期当我看到他刊载的读者来信中竟然有一篇痛贬《三联生活周刊》给房地产商作增刊的文章,我对它的喜爱上升到了尊敬,我把那篇文章拿给很多人看,很多像我一样多年来一直喜欢《三联》的人,那文章写得有理有据有节有痛,写出了多少我这样爱三联的人的心声,我们还能再回避《三联生活周刊》那不愿承认的退步吗?而最不寻常的是这篇文章刊发在一本创刊不久的杂志上,从市场角度它是和《三联》拥有平等身份的一本杂志,我们可曾看到过这样基于最真实的痛心而来的同业间的批评吗?奉行中庸之道的中国,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我们该庆幸它是一种进步还是该遗憾它来得太晚了?
我不想多写这两本杂志的介绍文字,就好像我现在无比的排斥所有的乐评和影评一样,杂志是要看了才明白的,里面有什么、你喜不喜欢,都要看了才知道的,我写这篇文字,是想有更多人去看看这两本杂志,只希望我的尊敬可以为他们多赢得一个读者和一次被阅读的机会。
2023年8月5日 已读
在图书馆一众死气沉沉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翻开的杂志里脱颖而出。全是时下热点话题,带着兴奋读下去,却不免产生我也能当杂志编辑的错觉
The Great Wave 豆瓣
作者: Massenot, Veronique; Pilorget, Bruno; 2011 - 3
On a stormy winter's day, a baby boy, Naoki, is swept into a fisherman's boat by a great wave. Years pass, but still Naoki does not grow. Must he return to the ocean in order to become a young man? The answer arrives in the form of a mythic fish. Japanese artist Hokusai is one of the world's most celebrated printmakers. His famous woodcut, 'The Great Wave', epitomizes the artist's characteristic techniques and themes. In this children's book, the artist's masterpiece is the genesis for a simple but compelling story,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in pictures that recall Hokusai's brilliant use of detail, perspective and colour. A stunning reproduction of the woodcut itself is featured in the book, supplemented by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t and his work. At once modern and classic, The Great Wave introduces young readers to a beloved artist and his timeless portrayals of nature and transformation.
2023年6月19日 已读
不知道为什么字里行间有点让我不适,一看作者果然是白人。
Time goes by... 豆瓣
作者: [日] 永井博 復刊ドットコム 2017 - 7
レコード・CDジャケット、広告、ポスター
様々なシーンを彩ってきたイラストレーター・永井博の作品集が待望の復刊!
どこまでも続く青い空と海。
日射しの降り注ぐプールサイド。
作品全体から吹き渡る西海岸の風。
今も聴き継がれる日本ポップス史上の名盤、大瀧詠一の「A LONG VACATION」ジャケットに代表される広告、ポスター、レコード・CDとこれまで様々なシーンを彩ってきた、人気イラストレーター・永井博の作品がまとめて読める作品集として、2009年に発刊された『Time goes by… 永井博作品集』。
シンプルな画面の中に、独自に編み出した工夫をたっぷりと盛り込み、一貫してさわやかな画面を作ってきた永井博の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は、数々の広告、ポスター、レコード、CDジャケットにも用いられ、その評価は非常に高くなっています。
特に代表作として名高い、大瀧詠一のアルバム「A LONG VACATION」ジャケットイラストでは、“アルバムジャケット特別賞"として、ゴールドディスクも受賞しています。
古書価格も高騰し入手も困難な作品をオリジナルの魅力を活かしながらリニューアル。
夏を彩る作品群を、ぜひお楽しみください。
☆☆☆本書の2大特長☆☆☆
1.大瀧詠一の名盤「A LONG VACATION」ジャケットイラストでもおなじみ、人気イラストレーター・永井博唯一の作品集の完全復刻!
2.作詞家・松本隆による推薦文も再録!
▼著者プロフィール
永井博(ながい ひろし)
1947年、徳島市生まれ。
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ナーを経て、1978年よりフリーのイラストレーターとして活躍。
大瀧詠一の「A LONG VACATION」「NIAGARA SONGBOOK」などのレコードジャケットに代表されるトロピカルでクリアな風景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が特徴。
出版物にCBSソニー出版「A LONG VACATION」(79年)、「HALATION」、小学館「NIAGARA SONGBOOK」(82年)。
大瀧詠一のアルバムジャケット「A LONG VACATION」では、CBSソニーより、「アルバムジャケット特別賞」として、ゴールドディスクを受賞。その作風は独自の地位を築き、 マツオカナオヤ、藤原ヒロシと川辺ヒロシ、杉山清貴、AORコンピレーションbreezeシリーズ、Teen Runnings、ikkubaru、サニーデイ・サービス、KASHIFなど多くのアーティストのレコードジャケットを飾っている。
現在ではイラストレーションだけでなく、デザイン、DJ、音楽評論など多方面で活躍している。
※本書は『Time goes by…』(2009年 ぶんか社発行版)を底本に、新たな装丁で新装版として出版するものです。
(c) 永井博 2017
2023年6月19日 已读
Sometimes Overwhelming 豆瓣
作者: Arlene Gottfried Perseus Distribution Services 2008 - 1
"Arlene Gottfried is a photographer with an eye and a mind on the city streets—an ‘insider’ with an ability to capture images of life that are raw, real, hard-edged, and caustic, and at the same time affectionate, funny, and loving." (Photo Review) Before gentrification, New York City was a gritty and inspiring place. And in its midst was Arlene Gottfried, whose eye for the sublime caught it all. SOMETIMES OVERWHELMING, her second powerHouse book, is a manic yet romantic ode to the people of New York City in the 1970s and 80s. From Coney Island’s eccentric denizens to a Hasid at Riis Beach’s nude bay to the disco nights of sexual abandon and the children in the original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 SOMETIMES OVERWHELMING is a delightfully lighthearted look at the most outrageous people, in the most original milieu, you might ever see.
2023年6月18日 已读
Erik Madigan Heck 豆瓣
作者: Erik Madigan Heck Damiani Editore 2021 - 3
A sumptuous clothbound portrayal of a family in Edenic reverie
The Garden is an ongoing body of work depicting Heck’s wife and two young sons in a variety of richly colourful surrounds. The photographs draw upon Catholic iconography and other mythic pictorial traditions to develop a colour-based narrative evocative of spiritual archetypes and the processes of dissolution and rebirth. The series moves through a singular world―a fairytale in which figures and settings become tableaux for hyper-concentrated tonal arrangements. Images are composited and oversaturated with colour to create painterly and surreal compositions in which the familiar and fantastic are merged. Completing its aesthetic fantasy through lavish clothes, gestures of dreamlike poignancy, and an Edenic environment, The Garden expresses the supramundane innocence and spontaneity that art makes possible―a life lived in the direct, immediate experience of beauty.
Shot predominantly at the family’s home in New England, the series initially elicits comparisons with other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confronting family life, such as Sally Mann’s Immediate Family, or the work of Elinor Carucci. But though the subjects of Heck’s photographs are ostensibly his family, The Garden’s’ real subject matter is colour and the aesthetic possibilities of photography to create what it captures.
2023年6月18日 已读
We are twins in death.And both tremble at the approaching sun.
museum ludwig cologne「ルートヴィヒ美術館展」図録
作者: 京都国立近代美術館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22 - 6
ドイツ・ケルン市が運営するルートヴィヒ美術館の、20世紀初頭から現代までの優れたコレクションは、市民のコレクターたちによる寄贈を軸に形成されてきました。。ドイツ表現主義や新即物主義、ピカソ、ロシア・アヴァンギャルド、ポップ・アートなど、展覧会出品作品152点のカラー図版を掲載しています。
2023年6月2日 已读
アイ・ウェイウェイスタイル 谷歌图书
作者: 艾未未 / 牧陽一 勉誠出版 2014 - 2
現代中国のポップ・アイコンであり、民主化・公民運動の旗手である艾未未。つねに軽やかで型にはまらず真摯かつ奇抜なアイデアで世界をあっと言わせるこの男は、中国当局の要注意人物であり、若者たちのヒーローである。最も困難な国で、最も勇敢なアーティストの実態に迫る。
2023年6月2日 已读 于东京国立美术馆图书馆,看到艾未未很惊喜。没想到下午去另一个展还碰见了他的作品。
牛肠茂雄全集 作品编 豆瓣
作者: 牛肠茂雄 AKAAKA 2022 - 11
这是包含牛肠茂雄生前发表的所有作品的权威版本。
牛肠茂雄是 1960 年代日本摄影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但目前很难找到一本能鸟瞰牛肠茂雄的书。最近由赤赤舍出版发行的《牛肠茂雄全集》两卷本全面收录了他的创作。本书是《牛肠茂雄全集》两卷之一的《作品编》(《文献编》计划于2023年11月出版)。
本书《作品编》部分包括牛肠茂雄生前出版的四册作品集:《日子》(〈日々〉)、《自己和他人》(〈SELF AND OTHERS〉)、《敞开心扉》(〈扉をあける之〉)、《在一个熟悉的城市》(〈见惯れた街の中で〉)四部作品集的所有作品,以及他生前创作的两个系列作品:《水的记忆》(〈水の记忆〉)和《童年的时光》(〈幼年の时间 〉)。
一、《日子》是牛肠1971 年自费出版的摄影集,与他在桑沢设计研究所的同学关口正夫共同创作,各包含二十四张照片。牛肠的特点是以观察的眼光,发现城市日常中的历史和政治。本册收录牛肠的摄影启蒙老师大辻清司所写的序文《照片中的陌生人》(〈写真をみる他人〉)。
二、1977 年发表的《自己和他人》是一个由六十张照片组成的系列,所有照片都描绘了人,主题是“自我与他人”。本篇亦附有大辻清司的序文。
三、1980 年出版了由14幅作品构成的作品集《敞开心扉》。牛肠于 1972 年开始断续地创作以心理测试“罗夏克墨迹”为形式的作品。
四、1981 年由牛肠自费出版的《在一个熟悉的城市》共有四十七张照片。是使用彩色正片拍摄的,与他之前的风格不同。他通过柯达的生动色调和光影捕捉熟悉城市中人群存在的身影。
五、浮水画系列《水的记忆》于1980年开始创作,牛肠将偶然浮现水面的图样染印于纸上,以圆为轮廓。他选择了57幅圆形的大理石纹水拓画作,保存在一个小盒子里,让人联想到镜子和镜头的圆圈。
六、他最后发表的《童年的时光》系列包含六幅影像作品,发表在杂志1983年6月的《日本相机》杂志上。“儿童”从一开始就是牛肠茂雄的摄影主题,他的想法是一直延续到“老年”,同时包括一只与生死相关的眼睛。
《牛肠茂雄全集 作品编》按照创作年份收录了上述作品,让摄影和非摄影作品相互映照,同时纳入各个系列发行时的相关文字。此外,牛肠留下的版画和底片原版也被用作印刷索引,他的制作意图也被现代技术尽最大可能地再现。
全书最后收录摄影史学家富山由纪子的文章〈『きわ』を生きる― 牛肠茂雄の作品之时代 (在「边缘」生活― 牛肠茂雄的作品与时代)〉、牛肠茂雄的创作年谱及作品列表,这些资料将在第二卷《资料编》中进一步补充作为参照。
2023年6月2日 已读
Forms of Japan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Michael Kenna / Yvonne Meyer-Lohr Prestel 2015 - 9
This beautiful book presents a meditative, arresting, and dazzling collection of 240 black-and-white images of Japan, made over almost 30 years by the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photographer Michael Kenna. A rocky coast along the sea of Japan; an immense plain of rice fields in the snow; Mount Fuji towering over misty wooded hills; silent temples devoid of people but brimming with Buddhist deities; a Torii gate mysteriously emerging from moving clouds and water--these are a few images from this remarkable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by Michael Kenna, whose black-and-white work is highly renowned. Forms of Japan, brilliantly designed by Yvonne Meyer-Lohr, is organized into chapters simply titled, "Sea," "Land," "Trees," "Spirit," and "Sky." The quietly evocative photographs, often paired with classic haiku poems of Basho, Buson, Issa, and
others, provide a contemplative portrait of a country better known for its energy and industry. Gorgeously reproduced to convey the enormous subtleties that exist in Michael Kenna's traditional black-and-white silver prints, the photographs in this book include both well-known and previously unpublished images from all corners of Japan: Hokkaido, Honshu, Kyushu, Okinawa, and Shikoku.
2023年5月19日 已读
氛围驾驶员 豆瓣
アンビエント・ドライヴァー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日]细野晴臣 译者: 余梦娇 2022
*享誉国际的音乐家 、《风之谷》《小偷家族》等电影配乐人、改变日本乐坛的先驱性人物、坂本龙一教授的挚友、主导YMO的传奇音乐人细野晴臣,备受期待的随笔集中文版终于出版!
*一幅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独特音乐图景
*一场穿梭于风景、电影、音乐中的疗愈之旅
【编辑推荐】
1、细野晴臣是主导了国际知名乐团YMO的传奇音乐人、日本当代乐坛巨匠,为《风之谷》《小偷家族》等家喻户晓的电影配乐,影响了一大批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音乐人。他在中国不仅拥有固定粉丝群,也是许多职业音乐人的偶像。这是其文字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出版。
2、本书记录了他在1995年至2006年期间的经历和思考,包括他与氛围音乐结缘的契机,对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心得,以及他组建乐队、参加海内外的音乐活动、为电影配乐时发生的趣事等,勾勒出一幅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独特音乐图景。
3、在本书中细野晴臣以平实质朴的语言闲叙自己的音乐观、自然观、人生观,将充满哲思的大智慧融于字里行间,展现东方式反中心化的人生哲学,以智者般的沉静与温和为读者带来一段穿梭于风景、电影、音乐中的疗愈之旅。
4、本书装帧由知名设计师山川操刀,使用大胆的配色和多变的字体,展现出具有动态感的灵动气质。全书精美小巧,便于翻阅的同时也兼具收藏性。
【作者简介】
细野晴臣是主导了国际知名乐团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的传奇音乐人、日本当代乐坛巨匠,为《风之谷》《小偷家族》等家喻户晓的电影配乐,影响了一大批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音乐人。他于2008年获得“艺术选奖”之文部科学大臣赏,于2019年获得第4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之最佳音乐奖。细野晴臣在中国不仅拥有固定粉丝群,也是许多职业音乐人的偶像。
2023年5月18日 已读
这老头儿还挺对我的脑电波
我一直都在 豆瓣
I’ll be There for You: The One About Friends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凯尔西•米勒 译者: FIX字幕侠 2021 - 11
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了解风靡一时的美国电视剧《老友记》幕后的故事,探索该剧的各个方面,从它不太可能的起源到放大它成功的社会条件,以及无数备受瞩目客串明星的幕后故事。
本书重温了《老友记》最具影响力的时刻,揭示了剧中有时过时而又有问题的相关元素,追溯了演员的成名历程,解开了演员与角色之间复杂的关系。作者穿插了富有启发性的采访和个人故事,调查了名人媒体、改变世界的事件。
这本书集合了采访、历史资料、幕后花絮和对剧集近期反馈的分析,对《老友记》进行了深刻的回顾。
2023年4月11日 已读
给烂中译本打差评成为了我的新晋使命
Let It Lizzo! 豆瓣
作者: Billie Oliver Smith Street 2021 - 10
2023年4月9日 已读
时隔两年又逛page one!怎么豆瓣又没人标过😄love this woke ass bitch
解忧杂货店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ナミヤ雑貨店の奇蹟
8.2 (11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东野圭吾 译者: 李盈春 南海出版公司 2014 - 5 其它标题: 解忧杂货店
现代人内心流失的东西,这家杂货店能帮你找回——
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
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随即奇妙的事情竟不断发生。
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如今回顾写作过程,我发现自己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我希望读者能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东野圭吾
2023年4月8日 已读
啰嗦,是真啰嗦。不是我是猫那种字里行间带着俏皮的啰嗦,是充斥着不走脑子的絮叨垫话的啰嗦。读着读着就觉得这书好适合当跨年档国产烂片儿的剧本儿,没想到豆瓣一搜还真他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