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s - 标记
秋日 豆瓣
作者: [德]歌德 等 译者: 冯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 - 3
★★★
季羡林、黄灿然两代学者、诗人推荐。
伟大的德语诗人歌德、海涅、尼采、里尔克,因为冯至的翻译,在汉语里一样伟大。
★★★
【内容简介】
冯至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翻译家,他的诗歌创作和翻译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诗歌写作者。《秋日:冯至译诗选》遴选冯至所译歌德、海涅、尼采、里尔克等人作品,在展现其诗歌翻译成就的同时,又兼顾当下诗歌阅读和审美需求,以期读者领略诗歌之妙、语言之美。
【名家推荐】
过去和现在都有专门的诗人和专门的学者,身兼二者又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的人,却并不多见。冯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季羡林
冯至译的里尔克、歌德和海涅一直是最好的。——著名诗人、翻译家黄灿然
2023年8月8日 在读
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 豆瓣
作者: 徐贲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1
【编辑推荐】
1、徐贲先生客居美国,却以最大的热诚担当起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他兼具思想性和时事评述性的文章以极大的频率出现在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严肃、深度公共媒体上,他的写作常围绕公民社会建设、公共生活、国民教育、公共文化记忆等领域,深入分析当下中国社会存在的重大问题。
2、本书收入了徐贲先生的文化批评文章,曾于2005年出过一版。本版在初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更加切中当下的公共生活。在本书中,徐贲先生将知识分子参与政治与公共生活作为主题。当正义和伦理原则遭遇现实时,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在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中寻觅自由与理性的支点。徐贲先生在本书中针对中国当下面临的多种现实困境,探讨作为知识分子当何去何从。
3、在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以及他们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徐贲的分析与论述参照中外历史,博引西方理论,在中西对照中既将各种概念作理论性剖析,也为“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做”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本书对我们重新理解当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生态,知识分子与公共生活的关系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内容简介】
知识分子政治的基础是坚持关于人的普遍价值。知识分子政治的基础是坚持关于人的普遍价值。这种价值的反抗,它的意义并不体现在以一种现成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或自由民主)来反对另一种意识形态(如极权或威权),而是体现在,它拒绝以任何现成的政治正确信条来限制和束缚个人的自由意志和判断,拒绝以此来阻塞任何形式的公共群体交流。
把个人(“我”)的思想和集体(“我们”)的行为及行动联系在一起,把知识分子和公共政治联系在一起,既为了表明知识分子介入社会问题的责任,也为了主张,无论是谁,若要有效地介入公众问题的讨论,都需要尽可能地尊重知识学理,借助理性分析和实行独立判断。一旦理性思考与公共关怀合为一体,那些原本似乎只属于知识分子的精英特征也就会获得普遍的公民社会意义,成为现代社会普通成员都可具备的思想和行为特征。
——徐贲
【媒体及学者评论】
在当代汉语学者中,徐先生是我最敬重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具有强大的理论阐释能力和深入的现实洞察力,他虽然是美籍华人,但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怀远超过国内许多学者。
——傅国涌,独立学者、撰稿人
政治不是道德清谈。政治是正义和伦理原则碰到现实问题的灰色地带。知识分子介入政治,他们的责任就是在道德完美主义和功利政治之外,帮助并不完美的公共生活寻找自由与理性的支点。有人说,民主就像是渡人的木筏,看似简陋的木筏虽然总很湿漉,但却可以让人安全地落脚,没有沉船的危险。民主的政治也是如此。只有那些不怕湿了脚的知识分子,才能上得民主政治的木筏。
徐贲人在国外,熟悉国际上前尚学术思想成果,同时拥有最为恰当的对于中国问题的现实感。他绵密晓畅的行文,是运用知识和理性把问题讲清楚的典范。他的这本书正是我们目前最需要的。
——崔卫平,人文学者、评论和随笔写作者
徐贲教授的著作,一秉他多年著述的风格和情怀,将研究目光投到全球化进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上,强调肯定群体尊严的价值,是全球化进程不能绕开的真问题。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学者型书人、中国当代图书市场的民间观察者
(他)是一个很难用学科来界定的学者,是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也是社会学的、法学的。激情与理性的奇妙的混合,可以称之为一种知识分子的学者写作。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代中国的文化研究虽然热闹非凡,但是其中真正具有真知灼见、切中中国本土现实的并不多见,许多文化批评或者食洋不化,或者有意回避中国的切实问题。徐贲先生既有深厚的西方学术修养,又能够直面中国的真实问题,故其文化批评常常能够借助西方的理论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显示出尖锐的批判锋芒和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
——陶东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7月20日 在读
逛天大图书馆,读了犬儒的部分
论犯罪与刑罚 豆瓣
9.3 (15 个评分) 作者: (意)贝卡里亚 译者: 黄风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3 - 2
意大利刑事古黄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该书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谥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介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2023年4月12日 在读
《玫瑰圣经》图谱解读 豆瓣
作者: 王国良 著 / [法]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绘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编辑推荐
★ 博物版《玫瑰圣经》,国内仅有的文字详解版!最清晰、色彩还原度最高的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珍藏全套图谱首次授权国内出版,“世界玫瑰大师”王国良花费十余年对书中玫瑰进行考证与详解,兼具艺术鉴赏性与科普价值。
★ 《玫瑰圣经》由有着“花之拉斐尔”之称的法国植物画大师雷杜德花费20年时间所作,共收录169种风姿绰约的玫瑰,因兼具强烈的艺术性与严谨的科学性,被后世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共出版200余种不同语言版本,在历史上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及价值。
★ 完整收录《玫瑰圣经》中的169幅图谱,中国迄今唯一“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王国良花费十余年,精选85种经典玫瑰品种,对其加以考证与详解。首先,剔除原版中过时的旧称,修正不确切的俗称,据其品种、形态、分类等,最终确定恰当规范的名称,便于国内外交流使用。其次,用简洁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种玫瑰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命名缘由等,并增补从世界各地寻得的高清玫瑰照片,与图谱进行对照,帮助读者跨越时空,清晰辨认画中的玫瑰,以博物精神对每种玫瑰进行鉴赏。另将剩余84幅图谱集结成册,做成竖翻本的形式,便于读者收藏鉴赏及绘画爱好者临摹。
★ 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珍藏全套图谱首次授权国内出版,为国内最清晰、色彩还原度最高的图片版本。目前《玫瑰圣经》在世界范围内尚存成套者仅有三套,此为其中之一,保存完好,弥足珍贵。
★ 作者早前在国际学术界提出的“中国月季,世界的月季”这一关于月季起源与演化的研究结论,通过《玫瑰圣经》首次以系统化、图像化、档案化的形式得到印证。西方所开创的现代月季,其实是在中国月季的基础上培育而来的。对中国人而言,它使得中国月季的身世得以拨开数千年的云雾,对于追溯月季发端具有正本清源的重要意义。
★ 全彩四色精装,封面烫金起鼓工艺,尽显玫瑰高贵典雅之风范。附赠约瑟芬皇后同名玫瑰香味装饰画,将特别定制的玫瑰香,永久封存于图谱之中,只需在玫瑰上反复摩擦几次,即可闻见淡淡花香,带来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专属定制礼盒外包装,防护升级,走心文艺,实为收藏送礼之佳品。
《玫瑰圣经》由植物画大师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耗费20年时间创作而成。书中收录的169种珍奇玫瑰,绝大多数来自约瑟芬皇后的玫瑰园。他笔下的玫瑰,既有文艺复兴早期静物画之构图,又有细微形态特征之渲染,更有绚丽色彩之还原,《玫瑰圣经》也因此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成为后世公认的举世无双的玫瑰图谱。
本书由中国迄今唯一“世界玫瑰大师奖”获得者、中国花卉协会月季分会副会长王国良花费十余年所作。作者从《玫瑰圣经》中精选85种有代表性的经典玫瑰品种,对其加以考证与详解,对原版中过时的、不准确的名称进行修正,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玫瑰的起源、命名、特征、分类等,并增补其从世界各地寻得的高清玫瑰照片,与图谱进行对照,帮助读者跨越时空,清晰辨认画中的玫瑰,以博物精神对每种玫瑰进行鉴赏。
2023年4月10日 在读
37页
植物学 豆瓣
作者: 强胜 蓝色畅想 2006 - 4
《植物学》是李扬汉先生主编的《植物学》的继承。全书通过对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界基本类群和分类的介绍,使学生对植物学这一基础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本教材的特点是强化植物形态结构、植物类群和分类等经典植物学的内容,同时反映现代生物多样性、外来入侵植物、植物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将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方法和技术独立设章予以介绍,以体现植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植物学》还通过适当筛选与线条图匹配的实物和生态照片,突出重点和难点。与本纸质教材配套的还有强胜主编的《植物学网络课程》,该课件为教师组织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素材和试题库、名词库等。
本教材适用于农林、师范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科学、农学、园林、环境生态等各本科专业的植物学教学。
2021年1月18日 在读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豆瓣 Goodreads Goodreads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7.0 (25 个评分) 作者: Celeste Ng Penguin Press HC, The 2014 - 6
Lydia is dead. But they don’t know this yet . . . So begins the story of this exquisite debut novel, about a Chinese American family living in 1970s small-town Ohio. Lydia is the favorite child of Marilyn and James Lee; their middle daughter, a girl who inherited her mother’s bright blue eyes and her father’s jet-black hair. Her parents are determined that Lydia will fulfill the dreams they were unable to pursue—in Marilyn’s case that her daughter become a doctor rather than a homemaker, in James’s case that Lydia be popular at school, a girl with a busy social life and the center of every party.
When Lydia’s body is found in the local lake, the delicate balancing act that has been keeping the Lee family together tumbles into chaos, forcing them to confront the long-kept secrets that have been slowly pulling them apart. James, consumed by guilt, sets out on a reckless path that may destroy his marriage. Marilyn, devastated and vengeful, is determined to find a responsible party, no matter what the cost. Lydia’s older brother, Nathan, is certain that the neighborhood bad boy Jack is somehow involved. But it’s the youngest of the family—Hannah—who observes far more than anyone realizes and who may b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the truth about what happened.
A profoundly moving story of family, history, and the meaning of home,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 is both a gripping page-turner and a sensitive family portrait, exploring the divisions between cultures and the rifts within a family, and uncovering the ways in which mothers and daughters, fathers and sons, and husbands and wives struggle, all their lives, to understand one another.
2020年9月21日 在读
理想国 Goodreads 豆瓣
Πολιτεία
8.6 (185 个评分) 作者: [古希腊] 柏拉图 译者: 郭斌和 / 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 1986 - 8
《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
《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是具有知识,具有智慧、正义、善的美德,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国家最高理念的认识,即对“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见”而已。治国作为一门知识,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掌握它,进而有资格执政,也就是说只有哲学家才能达到对于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和绝对最高权力的结合。他坚信只有哲学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学家是理想国必然的统治者。
人类追求的正义与善就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这正好印证了对话结尾的宣言,“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正义和智慧不仅是国家的主题,也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存在的本质,因为国家的起点“就是永无止境的时间以及时间带来的变化”。
柏拉图的正义表现在爱情上就是节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柏拉图式的爱情似乎是精神恋的代名词,用来指称那种超越时间、空间,不以占有对方肉体为目的的只存在于灵魂间的爱情。而实际上柏拉图式爱情的真谛指的是一种对节制的崇尚,对善和美的追求。
2020年4月21日 在读
The Dictator's Handbook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3 (7 个评分) 作者: Bruce Bueno de Mesquita / Alastair Smith PublicAffairs 2011 - 9
In this title, two renowned political scientists make the contrarian, research-based case that - regardless of any other factors political scientists or historians may find relevant - the calculations and actions of rulers are the driving force of all politics, and the primary goal of rulers is to maintain power as long as possible. In this clever and accessible book, Bueno de Mesquita and Smith introduce us to their perspective of the political world. They bare the logic of politics, starting from the simple premise that leaders pursue their own ends, and that populations either have, or more often don't have, the power to constrain them to a significant degree. The book is organized by a series interconnected questions, among them: Why do leaders who wreck their countries keep their jobs for so long? Why do autocracies have dismal economic policies? How are there so many suffering people in resource-rich lands? Why do 'natural disasters' disproportionately strike poor nations? Why do 'evil-doers' so often collect loads of foreign aid? Why are democracies so good at war? In answering these questions, the authors look at politics, the choices of public policies, and even decisions about war and peace as lying outside of conventional thinking about culture and history. They set aside ideas of civic virtue and psychopathology. Such notions simply are not central to understanding what leaders do and why they do it. Instead, Bueno de Mesquita and Smith see politicians as self-interested louts, just the sort of people you wouldn't want to have over for dinner, but without whom you might not have dinner at all. And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y are able to answer some perplexing mysteries of politics, shed light on what we read in the newspapers every single day, and offer realistic ways of improving human governance.
2019年8月16日 在读 第一本中英一起读的书。不仅因为删减繁多,还因为中翻我读不太通😂
独裁者手册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8.9 (151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 [美]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2019年8月16日 在读
全球通史(上) 豆瓣
8.9 (70 个评分)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译者: 吴象婴 / 梁赤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 1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2019年6月29日 在读 不知道要读多久
世界为何存在? 豆瓣
作者: [美] 吉姆·霍尔特 译者: 高天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5
内容简介
"世界为何存在?"这是一个古老而常存的命题,为了寻找答案,美国学者吉姆·赫特化身为一个"存在主义侦探",走遍世界寻访各大领域的专家,采访了牛津大学的哲学家、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法国的佛教徒,甚至美国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试图从不同角度解开宇宙的终极谜团。这本用幽默而流畅的笔法写成的279页小书,副标题叫"一部存在主义的侦探小说"。《纽约》杂志评论说:"读这本书的乐趣是观看这样一场比赛:极具创造性的人脑把它狂野的猜想扔到网上,宇宙冷静地还击每一个发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棋逢对手的比赛,世界上最神秘的两种现象便是人类的意识和宇宙的起源。我们的好奇心与宇宙的神秘之间的平衡是一件好事。"《世界为何存在》是一部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兼容宇宙学、数学、物理学、神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奇书。为普通读者而写,探索"万物为何存在"终极命题的作品,想了解我们从何而来、又为何存在,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杰作。 本书今年七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始终高居亚玛逊排行榜前缘,并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第7位。
2019年3月27日 在读
野草 豆瓣
10.0 (21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 - 1
【内容简介】
鲁迅曾经说过,自己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了。新版《野草》精选了74篇短小却意味深长的诗文,全书分四个部分,开篇完整再现《野草》,其余三个部分择选《华盖集》《准风月谈》《三闲集》《集外集》《且介亭杂文》中充满张力与魅力的短文。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也是人格的维度——愤怒、但是同时好玩;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或许我们能从大先生的文字中领悟到自己的人生哲学。
【编辑推荐】
陈丹青先生曾说过这么一段令人深思的话:“鲁迅的言论与思想,再早、再晚,都出不来。他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史国家祸乱与历史机会密集的时代,也是春秋以来一次短暂的‘百家争鸣’时代。倘若他被认为高于其他人,因为有其他人;倘若其他人不认同他,便说明那是群雄并起的年代。他身后被高悬、孤立,使我们只能仰望他一个。……但这些都不重要,真的要害,是我们几代人早已被塑造为另一群物种。我们的思维模式、话语习惯、价值判断及无数生存细节,几乎无法与鲁迅及他的同代人衔接对应。我们的困难不是不认识鲁迅,而是不认识我们自己。要还原鲁迅,恐怕先得借助鲁迅的生存经验,做一番自我还原。 ”
这个版本的《野草》精选《鲁迅全集》中充满哲思的诗文74篇,比如《死》,这是鲁迅先生病重那年写的一篇随笔。过了一个多月,他真的去世了。这篇质朴的随笔搁在今古所有谈论死亡的文学中,也是绝品,而其中遗嘱的末尾两句,真不愧为堂堂鲁迅,拿去和世界上种种著名的墓志铭与临终之言相比,也可谓独领风骚。这两句话,我们早知道的,就是: “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如此挑衅却又深刻的文字,足以让人回味。
2019年3月23日 在读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8.9 (288 个评分) 作者: [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 译者: 姚向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其它标题: 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突如其来的寂静笼罩了地球。这事实上比噪音更加可怕。有一会儿,什么也没有发生。
巨大的飞船一动不动地挂在空中,覆盖了地球上的每个国家。
在黯然退场之前,地球首先被改造成了最终极的声音重放器件,这是有史以来建造过的最伟大的播音系统。但伴之而来的不是演奏会,不是音乐,没有开场号曲,而仅仅是一条简短的信息。
“地球人,请注意了。”一个声音说,这声音堪称完美,仿佛来自四声道系统,完美得无懈可击,失真度低得能让勇敢的男人洒下眼泪。
“这里是银河超空间规划委员会。诸位无疑已经知道,银河系边远地区的开发规划要求建造一条穿过贵恒星系的超空间快速通道,令人遗憾的是,贵行星属于计划中预定毁灭的星球之一。毁灭过程将在略少于贵地球时间两分钟后开始。谢谢合作。”
2019年2月28日 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