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木骨禅心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王南 新星出版社 2018 - 9
本书是“建筑史诗”系列的最新作品。“建筑史诗”由建筑学者王南撰写,拟出版四卷二十四本(本书为第九本),内容涉及汉、唐、宋、元、明、清、东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古今中外的建筑,旨在用几万字的篇幅写透一座建筑或一组典型建筑,以及它的血脉传承,进而向读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筑史画卷。
《木骨禅心》对日本古建筑向中国古建筑学习的三堂课,以及日本从全面模仿中国,到逐渐根据本民族的特点进行独立创造的历史进程,做了惊鸿一瞥式的概览。试图通过对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典型建筑实例的剖析,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中国古建筑相对照,呈现日本各历史时期的古建筑受到中国古建筑何种程度的影响,且如何通过学习、理解和消化从中国南北朝、唐、宋输入的建筑知识与技艺,进而创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日本建筑。
本书适合与“建筑史诗”系列的《梦回唐朝》(介绍唐朝建筑)、《营造天书》(介绍宋、辽、金建筑)、《塔窟东来》(涉及北朝云冈石窟)相互参照来读,可对中日古建筑的“师承关系”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2025年5月9日 想读 最近看火之鸟,它有提及东大寺,我云观光了下,就震撼无比——我没见过这么大的木构建筑!特地找到这篇介绍日本古建筑的华语书。
建筑
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豆瓣
作者: 张驭寰 2019 - 3
作者早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在八所大学进行演讲。针对在场的听众当场提出的许多问题,作者逐一回答。回到北京之后,作者将问答再做查阅,一一整理笔记,汇集了作者几十年来对全国各地古建筑进行考察的研究成果。本书即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而成。
2025年4月9日 已读
作者就是专家,一口气撒了好多只有专家知道的豆知识,虽然越看到后面越枯燥,民族叙事也有点令我反感。
建筑
极简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 豆瓣
作者: 喻维国、王鲁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1 - 1
建筑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颇具实用价值的建造工程。对于营造技术方面的了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在数千年间不断发展并日臻完善,使我国古代建筑能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影响。
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台基、屋身、屋顶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营造的相关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对抬梁式木构的重要建筑构件的起源、演变、构造做法、比例尺寸、建造步骤等要点进行介绍,特别是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有关营造方法进行了清晰的解读,涉及木、瓦、石、土、油漆、彩画等多个工种,内容精炼、文字通俗、图文并茂、设计考究,是适合广大读者轻松阅读、便于携带的专业与文化并蓄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旨在让更多读者更全面地欣赏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手法、高超的建造技艺、精妙的细部处理,直达关键问题的核心,并为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2025年4月3日 已读
很专业,真的教你怎么造木构建筑,有大量图解,可惜我不感兴趣。
建筑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豆瓣
作者: 连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 4
山西省现在保存着全国约70%的明以前大木构建筑,各类形式的古建筑保有量更是高居全国之冠,唐、五代、宋、金、元等早期古建筑不胜枚举,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更是数量极为庞大,被誉为“古建筑爱好者的天堂”。本书按地域划分,以绘画和游记的形式将晋中、晋北的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记录了众多古民居的现状,希望唤起更多读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的关注、热爱和保护。
2025年4月1日 已读
托黑悟空的福,听说山西古建筑很特别,下月刚好空降到山西吃喝玩乐,这回就不研究山西的人文历史了,只注重中国古建筑,于是特地找了相关书籍恶补一番。刚好看到某豆友在读这书,就在微信读书上简单读了下。

这书应该相当于山西古建筑的百科全书了,还有描绘,但我都不是很感兴趣,毕竟太小众了我没机会观光。论中国古建筑,不如李乾朗的《穿墙透壁》;论现存的世界建筑,不如 DK 的 Manmade Wonders of the World;论建筑史,不如汉宝德的《东西建筑十讲》。
建筑
神靈的殿堂 豆瓣
作者: 李乾朗 遠流出版公司 2007
「巨匠神工」這套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神靈的殿堂》所收錄者,皆屬宗教性建築,表現出人對超自然的敬畏,包括佛寺、佛塔、石窟、喇嘛寺、道觀與伊斯蘭清真寺等;共6大類27座經典個案。每一經典個案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2023年6月24日 想读 https://m.cmx.im/@seanmiona@moresci.sale/110599224033274233
建筑
The Story of Buildings: From the Pyramids to the Sydney Opera House and Beyond 豆瓣 Goodreads
The Story of Buildings: Fifteen Stunning Cross-sections from the Pyramids to the Sydney Opera House
作者: Patrick Dillon Candlewick Press 2014 - 3
We spend most of our lives in buildings. We make our homes in them. We go to school in them. We work in them. But why and how did people start making buildings? How did they learn to make them stronger, bigger, and more comfortable? Why did they start to decorate them in different ways? From the pyramid erected so that an Egyptian pharaoh would last forever to the dramatic, machine-like Pompidou Center designed by two young architects, Patrick Dillon’s stories of remarkable buildings — and the remarkable people who made them — celebrates the ingenuity of human creation. Stephen Biesty’s extraordinarily detailed illustrations take us inside famous buildings throughout history and demonstrate just how these marvelous structures fit together.
认识建筑:丰子恺建筑六讲 豆瓣
8.6 (12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北京日报出版社丨阳光博客 2017
丰子恺艺术启蒙系列:正如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所言,“教授成为名教授,有两个阶段:第一,讲义当著作;第二,著作当讲义”,丰子恺先生的教学和创作生涯亦是如此。从1919年到1943年,丰子恺先生先后任教于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艺术大学、重庆国立艺专、浙江大 学,从图画教师逐步成为美术教授、知名画家,其讲义先后出版为艺术专著——《西洋美术史》(开明书店/1928)、《绘画与文学》(开明书店/1934年)、《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艺术丛话》(上海良友/1935年)、《艺术漫谈》(上海人间书屋/1936年)、《艺术修养的基础》(桂林文化供应社/1941年)——对当时的青年学生是极好的艺术启蒙。
为什么古埃及帝王要耗费巨大心力来建造庞大而笨重的金字塔?
为什么希腊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细沟?
为什么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
为什么现代建筑越建越高,却越来越不适宜人类居住?
……
在丰子恺先生看来,伟大的建筑,往往能从直感上给人一种启示,使人心暂时远离颠倒梦想的苦恼,而回顾生命的本源。
这一次,丰子恺先生凭借自己深厚的艺术积淀,将建筑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关系细细分析,娓娓道来。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古今建筑艺术的魅力,更能窥察其间人心的变化,所以是一件很有兴味的事。
本书在《西洋建筑讲话》(开明书店/1935)的基础上编辑而成,新版增添图片百余幅,更好地展现了丰子恺眼中的“建筑世界”。
2019年6月22日 已读
建筑鉴赏与世界史。四星。想不到民国时代绘画大师(大概)丰子恺还涉猎建筑,别出心裁地把建筑历史划分为坟墓神殿教堂宫室商店来讲,且通俗易懂。书装帧和排版都很棒,只是感觉有些图低清。此外这书相对于今天现代建筑来说还是有点过时了,我觉得区区几十页不可能讲完,需要额外找现代建筑入门书看。
丰子恺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