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
今天不离去 (1959) 豆瓣
Сегодня увольнения не будет
6.8 (8 个评分) 导演: 亚历山大·戈登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演员: A. Alekseev / 彼得·柳别什金
其它标题: Сегодня увольнения не будет / There Will Be No Leave Today
影片主要讲了一支地区自卫队挖到了许多枚导弹,这些导弹可能是二战时候德国兵留下的,现在虽然藏在地下,仍有不小的隐患,如果30吨炸药全部爆炸的话,足以摧毁整个城市。影片刻画了士兵们在对待转移导弹这项艰巨的任务上各自复杂的心理活动,有的自告奋勇一马当先敢于迎接挑战,有的借口推搪。影片既有对士兵在面临危险大义凛然的颂扬,也有对情人之间彼此信任关切的微妙刻画。虽然短短的四十多分钟不足于对这些东西展开详细地描绘,但已经展现出老塔把握镜头语言和节奏的能力,总能让人感觉到一股紧张的气氛笼罩全局,并且悬念环生扣人心弦。
杀手 (1956)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Убийцы
6.7 (20 个评分) 导演: Marika Beiku / 亚历山大·戈登 演员: 尤利·法伊特 / 亚历山大·戈登
其它标题: 킬러 / Убийцы
《杀手》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塔可夫斯基作品。与同学亚历山大·戈丹以及马利卡·贝库共同导演。 1956年秋,那时他们刚进入苏维埃电影学院三年级。当年海明威的作品第一次于苏联出版,塔可夫斯基提议基于《杀手》这个充满“深层真实的悲剧故事”拍摄一个短片。学院批准了这个计划,这是学院第一次允许学生基于外国文学作品拍片。19分钟作品里,三个场景中的第一和第三个发生在酒吧,由塔可夫斯基执导,安德森房间的第二个场景由亚历山大·戈丹执导。酒吧当班乔治由戈丹扮演,塔可夫斯基则扮演吹着《鸟林摇篮曲》的第二个顾客。这个1950年代的曲调是当年听着“美国之音”的苏联知识分子熟知的,被视为自由的标志。被用于这个1920年代的故事是塔可夫斯基的主意。这个短片放映后得到导师,著名纪录片导演米哈·罗姆的赞誉。
Instant Light 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Andrei Tarkovsky 译者: 虹風 繆思出版 2008 - 8
《Instant Light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摄影集》是Instant Light: Tarkovsky Polaroids的中译本。这本书收集了塔可夫斯基在1979至1984年之间,在前苏联和意大利所拍的69张照片,即塔可夫斯基完成《潜行者》(Stalker,1979)之后,在《乡愁》(Nostalgia,1983)摄制期间所拍的。
这本拍立得摄影集,背后有段曲折复杂的故事。1981年,塔可夫斯基已名声远播,受邀和妻子至意大利工作,继而计划定居异国。此举触怒苏联当局,于是将其儿子扣押,一家分隔两地,塔氏不得返回俄国。这本摄影集的前半部,包括大量塔可夫斯基在俄国时期的家庭、妻儿、及生活快照,后半部,则是他至意大利后的影像素写。除了他一贯的诗意与神秘气质外,里面诸多故土与爱子照片,之后变成流亡异国的导演魂牵梦系的执念,这些影像后来变成电影,就叫做《乡愁》(Nostalghia)。直到塔氏病痛缠身,即将离世前夕,其子才获准前往意大利,一家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