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图说中国绘画史 豆瓣
Chinese Painting: A Pictorial History
9.0 (35 个评分) 作者: [美] 高居翰 译者: 李渝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4
本书是1958年由瑞士人史基拉策划的一套亚洲艺术丛书之一,以编入他当时已获盛名的欧洲艺术丛书。经喜龙仁推荐,当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高居翰获得了写作本书的机会,完成一部精简、创新、又具可读性的艺术通史。
高居翰的这部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图文并貌,以一个外国人的眼 光,来欣赏中国名画,由100幅作品串起对画史的解说,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读物。
自1960年首度出版英文、法文、德文版以来,它一直是西方最受欢迎的简明《中国绘画史》,不断再版。作者融合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的方法,以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讨论和分析了中国绘画史的衔接与转变,也尝试将中国绘画的意向和含义与思想史、社会史、经济史的种种因素联系起来,向广大读者清晰介绍了他以及诸多行家集体努力而达到的对中国绘画的看法。此外,书中也精选了美国、日本、台北故宫的大量名作,并对它们进行了细致解读。以实在的例子、具体的描述、渐进的叙述、专业的视角,带领观众一同进入历史的轨迹。
高居翰写作的特点是直接从对画面的观看和体验入手,带领读者进入绘画史的理解,而不是套用文字记载的生平、风格等等来进行概念性的描述,这在三联已出版的几种学术专著中已经得到很好的体现。而这本书原本就是为西语世界的普通读者所写,比为专业读者所写的研究性著作更普及,对画面的分析也就更细腻。
重审风月鉴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康正果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康正果的《重审风月鉴——性与中国古典文学》能够以相当坦率而又十分严谨的态度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性现象,在论述演进的过程中始终秉有文本细读所要求的中立态度和常识理性,即如她自承的,“角度是中性的,视野是开放的”。-----刘铮《中华读书报》
万物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德]雷德侯 译者: 张总 / 钟晓青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8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图像与观看 豆瓣
作者: 谢宏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1
本书的关注点可以说是视觉文化的中心议题——图像与观看,作者将观看的理论与历史纳入客观世界图像形式的变迁之中,在涉及面极广的论题下搭建起成熟而严密的阐释结构。技术的演进和观看之道的相互影响与促进使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本来作为人类最直接而简单的感官反应背后的意义。无可否认,各种媒介的介入使图像以更迅猛的速度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不光是艺术史范畴内视觉的变革,日常生活中的图像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作者立足时代背景,通过对观看背后的各种机制与理论的分析,结合丰赡的例证和图像资料,精彩地完成了国人对视觉文化理论研究的一次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