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贡布里希文集:图像与眼睛 豆瓣
The Image and The Eye:Further studies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作者: [英]E.H.贡布里希 译者: 范景中 / 杨思梁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3 - 7
这是一部有关图画再现心理学研究的论文集,引人注目而发人深省,是作者另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著作《艺术与错觉》的有益补充。《通过艺术的视觉发现》介绍了透视问题;关于动作、表现、手势和运动的再现问题,关于视觉图像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问题,关于再现中的真实性标准问题,贡布里希教授将一位艺术史家的洞察力与知觉心理学家严谨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
长久以来,《艺术与错觉》不但启发了艺术专业学生,也对科学家颇有启迪。在这部补充论文集中,作者仍旧以其清晰而热忱延续着艺术史与科学的对话。
身体和情欲 豆瓣
作者: (美)康正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5
作者凭借其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任教多年而积累的西方学理素养,采用中西文化比较分析的方式,把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概念“社会性别”带入了中国古典文学与当下审美文化的研究,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性”、“身体”、“情欲”等焦点问题加以论证剖析,视野开阔、文笔畅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品位的文化读物。
书淫艳异录(全二册) 豆瓣
6.9 (11 个评分) 作者: 叶灵凤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 1
“书淫艳异录”是现代著名作家叶灵凤在上海《辛报》和香港《大众周报》所开的专栏,内容主要是对世界性风俗和性文学相关知识的介绍。在这个专栏里,叶灵凤以性学为中心,旁及中外文学、艺术、宗教学、医学、心理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领域,所记性学奇闻趣事,或介绍,或译述,或摘录,所述古今中外之书达数百种,既新奇又猎艳,而且文字清通优美,文学性强,极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学理性。
本书即此专栏文章的首次结集,甲编收录上海《辛报》发表的106篇,乙编收录香港《大众周报》发表的54篇。文章皆是一篇篇独立的小品文,文字短则五六百字,长则两千余字。这些文章文字幽默中见风致,趣味中合知识,可读性极强。本书的结集出版既有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之功,亦能使读者倍增阅读乐趣。
关于电视 豆瓣
Sur la télévision
作者: [法国] 皮埃尔·布迪厄 译者: 许钧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1
《关于电视(精)》系布尔迪厄在法兰西公学院讲授的两堂电视公开教学课的内容,该课脉络清晰,对学界所取得的有关电视的研究成果做了综合评介。课一剖析了影响电视的隐形媒介审查行为的内部机制,揭露了电视形象与电视话语这些假象背后的某些运作秘密。课二揭示了统治新闻场域的电视如何通过引入收视率逻辑,即对商业需求的蛊惑性服从逻辑,深刻地改变了不同场域的运作,这些场域不仅包括艺术、文学、哲学和政治场域,甚至包括法律和科学场域。
后现代状态 豆瓣
La condition postmoderne: rapport sur le savoir
8.0 (2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 译者: 车槿山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9
《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的研究对象是“后现代条件下的知识问题”,涉及了19世纪末以来.受到科学、文学、艺术行为原则影响的文化状态,对现代的评论的正确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指出后现代的科技发展向人们提供了权力的增长,使知识变成了商品,成了决策的因素与手段。技术标准并不能判断真实与正义,在分歧中产生了相对临时的、制约性的真理标准。
论诱惑 豆瓣
De la séduction
8.3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让·鲍德里亚 译者: 张新木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2
1979年,波德里亚独具匠心地写下《论诱惑》一书,分为“性之食相”“表面的深渊”“诱惑的政治命运”三章,从各个层面论述他思想中的“诱惑”这一概念。此后“诱惑”这一概念在波德里亚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乃至其涵义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也许他的本意是试图用“诱惑”这样美文学的、空洞的反讽性范式再一次深化“拟真”这个激进的否定性范式,更重要的是,他想要通过对诱惑的批判性内省,界划自己与后现代话语的根本异质性。
欧洲摩登 豆瓣
作者: 辜振丰 2011 - 8
本书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欧洲社会为背景,探讨西方流行文化的源起,包括电影、装饰艺术、通信革命、现代舞、宝石、时髦儿(Dandy)、摩登女(Flapper)、咖啡厅文化、豪华邮轮、大饭店等,将诸多构成现代生活的元素娓娓道出;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装饰艺术的出现,则是那个摩登时代展现的美学革命。作者多年来精心收集的精采图片,让读者看到的不只是“物”的本身,而是它们曾经有过的悠长身世,以及这些新玩意儿如何从炫耀自身地位与价值,逐渐发展成为日常生活享受的历史。
作者重视事物细节,善于从看似琐碎之事下手,横切出广义的文化史面貌,成功地将严肃的理论与研究,发展成雅俗共赏的作品。
旁觀他人之痛苦 豆瓣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作者: Susan Sontag / 蘇珊‧桑塔格 译者: 陳耀成 麥田 2004 - 10
這是蘇珊‧桑塔格2003年的最新論著,也是繼《論攝影》之後,另一部深入探討影像與當代文化關係的力作。桑塔格在書中追溯了現代戰爭與攝影的演進,近代反戰運動的發展,以及影像與新聞、藝術和文化之間的複雜與曖昧。那些源源充斥於現代生活中的戰災影像,究竟是「記錄了」戰爭的原貌,還是「建構了」災難的神話?究竟是激起了我們對暴力的厭惡痛絕,還是磨平了我的同情心?旁觀他人的苦痛究竟是為了謹記教訓,還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邪淫趣味?觀看這些凶劫的影像究竟是要令我們堅硬一點以面對內心的軟弱?還是令我們更麻木?或令我們接受生命中不可挽回的創傷?而面對這類由照片所帶來的遠方災痛的知識,我們又該做些什麼?桑塔格這本書不僅讓我們重新思考影像的用途與意義,更直指戰爭的本質、同情的局限,以及良心的責任等重大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