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yun - 标记
赶时间的人 豆瓣
7.6 (21 个评分) 作者: 王计兵 台海出版社 2023 - 2
本书作者王计兵是一个外卖员,奔跑的行程累计15万公里,相当于沿着万里长城跑15个来回。在城市穿梭的日子里,他看到更多跟他一样为生存奔波的人,外卖员、农民工、保洁员、保姆。他们匆匆忙忙,慌慌张张地奔波,却跑丢了自己的身份:既不能在城市中找到一个落脚之地,故乡和父母又在不断远去。
如同一个来自底层中国的行吟诗人,王计兵记录下自己和他们的狼狈,以及作为劳动者的自尊。他写道:我也有自己独立的国度,我沸腾的血,就是我奔流不息的江河,我嶙峋的瘦骨,就是我耸立的山川。
这些在赶时间的间隙,写在烟盒上、废报纸上的诗句,是来自劳动现场的民歌,生机勃勃,粗粝尖锐。有些被偶然传到网上,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共鸣,单首诗歌阅读多达2000万人次。本书就是他诗歌的首次集结出版。
2023年12月29日 想读
太白金星有点烦 Goodreads 豆瓣
8.3 (165 个评分) 作者: 马伯庸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6
太白金星李长庚最近有点烦。
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他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唐僧能安全走完流程,平稳取经成佛。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费用报销、工作汇报、人事安排、各路大仙塞来的条子、各地妖怪暗藏的心思,捋不出的千头万缕,做不完的琐碎繁杂……当大闹天宫的真相重新浮出水面,牵扯出无数因果,李长庚发觉自己成就金仙的道路越加渺茫。
【编辑推荐】
这是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重读的西游故事。
太白金星李长庚最近有点烦。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了“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他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项目无虞。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项目过程中,如何报销活动费用?如何写工作汇报?如何平衡不同上级的诉求?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解决人事纠纷?一系列问题在不改变经典著作《西游记》结局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有趣的职场生态,即便李长庚锦囊无数,也不免常常陷入焦虑。
都说神仙要“超脱因果,太上忘情”,都说不要在职场里动感情,太白金星却说,“很多人间执念我们无法理解,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即使得了“仙”“佛”之号,依旧抛不下一个人字,有人,就有抛不下的牵挂、因果与苦乐得失。
打碎无意义的追逐,才是真的得道。
延续《长安的荔枝》小开本双封设计,随书附10张著名画家施晓颉所绘创意插图。
【媒体推荐】
地下取经队伍降妖除魔百般威武,天上神界仙界各怀心思斗智斗勇。现代视角另类演绎西游故事,就算成仙也得讲究职场智慧。
——《收获》杂志
2023年12月29日 想读
爱的终结 豆瓣
The End of Love
9.2 (12 个评分) 作者: [法]伊娃·易洛思 译者: 叶晗 岳麓书社 2023 - 9
为什么我们不爱了?
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时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爱情样貌,随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但更多的选择,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情感满意度。爱的前景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经历分手和离婚的人也仍然经历着心碎……
这既是一部关于“心碎”的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学术扛鼎之作。伊娃·易洛思潜心二十年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理论资源,从大量文学作品、社交软件、影视、访谈和咨询中抽取出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现出现代社会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情感结构和关系。
---------------------------------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2位思想家之一”(德国《时代周刊》)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教授伊娃·易洛思潜心20年研究成果
★梳理18世纪至今人们爱情观念的演变,并分析背后的成因
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多学科视角,一本书让你读懂当下我们情感关系的困惑:为什么我们“不爱”了。
★直击当下情感关系的病症:日益常见的分手、离婚,不断下降的生育率……
更少的承诺、更多的自由,这样的情感关系真能幸福吗?
男性和女性在自由恋爱中的处境有何不同?
性自由真的为两性带来了实质的解放吗?
★美国哲学家苏珊·奈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吉尔·伊亚尔、复旦大学教授沈奕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玮、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宇辉等人力荐
★《明镜周刊》《每日镜报》《时代周刊》《爱尔兰时报》等国际知名媒体一致好评推荐
“一项从根本上质疑现代爱情概念的启发性研究。”——德国《时代周刊》
“书写人类心碎的历史学家。”——《爱尔兰时报》
“没有人比这位社会学家更热情、更准确地分析了互联网和消费资本主义对爱情的影响。”——德国《明镜在线》
2023年12月17日 想读
宇宙工程师之歌 豆瓣
作者: 刘慈欣 新星出版社 2023 - 10
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宾刘慈欣主编 ,亲自甄选13篇工程师科幻短篇,完美演绎宇宙工程师之梦!
------------------------------------------------
★内容简介
工程师,是中国工业的灵魂,当前六千万名工程师可以说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脊梁。
文学理论中其实并无“工程师科幻小说”的正式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工程师科幻小说”在科幻领域中的“元老”地位。在“科幻”这一概念于十九世纪最初成型时,它就已经与大工程和工程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巨大、宏伟而复杂的人造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科幻这一概念的具象化。实际上“工程师科幻小说”基本等同于人们印象中的“硬科幻小说”。
《宇宙工程师之歌》中的每个故事里,都有一项气吞山河、匪夷所思、宏伟壮丽的未来工程,读完全书,你就能明白,工程师不仅是伟大的建设者,更是宇宙中的吟游诗人,他们以精确的计算表达对宇宙的敬畏,以工程的艺术诠释对人类的热爱。
------------------------------------------------
★编辑推荐
1.刘慈欣“最喜欢的科幻故事”
中国科幻的崛起和兴盛,其实就与中国工程师群体关系极大,“工程师科幻”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形成,代表人物是郑文光。科幻大神刘慈欣最为喜爱这一类型,他主持编选了这本选集。
2.世界科幻大会上隆重推出,唯一一本“刘慈欣主编”的中国科幻选集。
刘慈欣的图书是当前最为畅销的科幻图书,本书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隆重发布,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本由刘慈欣主编的科幻选集。
3.收集的故事题材独特,是最近30年来最为经典的中国硬核科幻作品,很多是获奖作品,还有一些是口碑之作。
以前很多人经常提到的“硬科幻”,其实就是这种工程师科幻。硬科幻对于科幻迷和很多普通读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而中国科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复兴,至今三十年,诞生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科幻作品,本次结集出版,满足了广大科幻读者的精神需求。
2023年11月30日 想读
朴门农艺 豆瓣
Sepp Holzer's Permaculture
作者: 赛普·霍尔泽 译者: 李茂春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5
赛普·霍尔泽著李茂春、李存钢编译的《朴门农艺(小型综合农业和园艺实用指导书)》讲到了耕作的各个方面,不但讲到作者如何在农场上创造一个完整的系统,还讲到了作者如何从中谋生,朴门农艺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逐渐了解自己的个人地位,进而了解到每一块地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去使用土地,不用化肥,不用各种化学物品,通过土地上的各种生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甜蜜的苦痛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余成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2 - 4 其它标题: 甜蜜的苦痛: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研究
中国乡村居民易受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的困扰,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正在快速上升,接近城市。本书结合既有的统计数据,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疾病谱近百年的变迁规律,提出慢性病的社会类型学,进而以一个村寨的民族志为基础,从疾病的解释框架、求医问药的实践和日常的道德生活三个面向展现了乡村慢性病人的患病经历。
本书认为,只有厘清社会制度、生计模式、文化心态、身体习性和慢性病之间的复杂关系,保持对中国乡村疾病谱转变及其内在逻辑的清醒认识,对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进行深入考察,才有可能将慢性病(人)纳入社会文化整体脉络中加以探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农村健康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审慎进行,防止陷入或全盘肯定,或彻底否定,或简单照搬的单向思维。
2023年8月17日 想读
鹿川有许多粪 Goodreads 豆瓣
녹천에는 똥이 많다
8.9 (306 个评分) 作者: [韩] 李沧东 译者: 春喜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 8
李沧东封笔之作
直面错综复杂的生活本身,探索真正价值的可能性
从《烧纸》到《燃烧》,永恒的审视与追问
本书是韩国导演李沧东于1992年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借此他获得了《韩国日报》创作文学奖,并在第二年受导演朴光洙之邀进入电影界,随后他便转型并逐渐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大师。
这部小说集展现了一批裹挟在复杂多变的历史浪潮中的底层人物形象,他们艰辛地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价值,与现实中的痛苦进行抗争,同时寻找个人生活的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遭遇审视韩国现实,但并非止步于讲述历史事件或故事本身,而是着重刻画了人物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转变,他们逐渐开始对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和自己的身份认同提出疑问并进行探索。
2023年7月20日 想读
There Are Places in the World Where Rules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Kindness: And Other Thoughts on Physics, Philosophy and the World 豆瓣
作者: Carlo Rovelli Riverhead Books
A delightful intellectual feast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and The Order of Tim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minent physicists and fearless free spirit, Carlo Rovelli is also a masterful storyteller. His bestselling books have introduced millions of readers to the wonders of modern physics and his singular perspective on the cosmos. This ne
A delightful intellectual feast from the bestselling author of 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 and The Order of Tim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ominent physicists and fearless free spirit, Carlo Rovelli is also a masterful storyteller. His bestselling books have introduced millions of readers to the wonders of modern physics and his singular perspective on the cosmos. This new collection of essays reveals a curious intellect always on the move. Rovelli invites us on an accessible and enlightening voyage through science,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Written with his usual clarity and wit, this journey ranges widely across time and space: from Newton's alchemy to Einstein's mistakes, from Nabokov's epidopterology to Dante's cosmology, from mind-altering psychedelic substances to the meaning of atheism, from the future of physics to the power of uncertainty. Charming, pithy and elegant, this book is the perfect gateway to the universe of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minds of our age.
2023年5月8日 想读
制造消费者 Goodreads 豆瓣
LA FABRIQUE DU CONSOMMATEUR:Une histoire de la société marchande
7.8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安东尼·加卢佐 译者: 马雅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2 - 6
【编辑推荐】
★为什么我们会买了又买?为什么买得越多反而越不快乐?
商业化将个体从刻板的集体秩序中解放,却又将人投入“自由”的束缚。人们用钱换产品,用产品换幸福,将买买买当作自我实现的方式。消费者最终与全球化生产链末端的工人一起,沦为消费时代的奴隶。
★200年消费主义 简史,商品如何成为世界性的新宗教
一本书囊括两百年消费社会的演进与变革。我们如何从生产者“进化”为买卖机器?如何通过社会演变的历史重新审视当下的生活?在这本书里,读懂消费社会,看清消费陷阱!
★一份兼顾深度与可读性的消费主义认知图谱
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深度解读,冷静克制的论述、丰富的史料、贴近生活的案例与视角,或许是认知消费主义及其对社会、伦理、个人心理影响的绝佳简明读本。
★拨开消费主义迷雾,完整再现商人、资本、广告与媒体的合谋
从可有可无到不可或缺,我们在物质与精神上美好但虚假的“必须”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广告和媒体上通过描摹幸福的消费场景,创造美好生活的模板,将我们纳入消费主义的逻辑,最终成为永远追求出众却又毫无个性的噩梦。
★在消费社会,我们孜孜不倦地建设着名为“自我”的终生工程
在商业世界里,品牌、价格、市场掌控了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将定义自我的权力拱手相让,必须通过挑选市场提供的商品和符号,才能塑造自我。广告、公关、媒体如何“制造”合格的消费者、将人异化成消费的机器?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1号作品。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媒体推荐】
本书考证详细、引人入胜,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消费社会历史的窗口。
——法国《解放报》
安东尼·加卢佐的文字虽然充满雄心,但又非常容易理解。正如他所说的,消费并不是从始至今都像今天这样占据人们生活的中心位置。这本书探讨了社会在不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消费社会”发展的过程。
——法国经济月刊《经济新解》
此前,已经有不少批评声指向过度膨胀的消费社会及其必然结果——“人类变成买卖机器”。50年前,让·鲍德里亚在他著名的《消费社会》一书中就描述了这一现象。但是,向消费社会转变的历史是怎样的?其背后有着怎样的复杂机制?消费主义如何接二连三地进入城市、家庭和媒体?在《制造消费者》这本论述清晰而引人入胜的书中,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破译了消费主义演变的迷人轨迹。
——法国文化周刊《电视全览》(Télérama)
本书作者没有理论自负、没有展现意识形态,而是用有据可查的文本为读者展现了多种视角及例证,浅显易懂地讲述了1800年到2000年消费社会的演变。
——法国科普月刊《为科学》(Pourla Science)
2023年1月18日 想读
生育制度 豆瓣
9.1 (24 个评分) 作者: 费孝通 商务印书馆 1999 - 7
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目录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2022年12月30日 想读
可能性的艺术 豆瓣 Goodreads
8.8 (250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 4
「内容简介」
一个和平“爆发”的年代?
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国家能力从何而来?
文明的冲突是一个过时的预言?
……
面对林林总总的政治问题,作者带领我们以一种比较的视角,在民主问责和国家能力两个政治比较的核心维度下,建立起观察的参照系,将不同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比较的视野,去分析我们的时代背景和全球化进程,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转型与国家能力,以及文化和经济对政治变迁的影响。
“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当我们将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就能从此时此地抽离,获得一种俯瞰的视角,进而再聚焦定位现实,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
「名人推荐」
比较政治学当中的“比较”,与其说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研究的视野。当你把你所面对的政治现实当作一万种可能性之一来对待时,你就获得了一种“比较的视野”。
比较的视野本质上是一种俯瞰的视野,从“此时此地”抽离,来到多样性的“上空”,从宏观开始领略,然后慢慢聚焦到微观,也就是从森林开始,慢慢聚焦到树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管你在分析多么具体的问题,在你脑海的深处,始终有一种比例感,有一片隐隐约约的森林,它提醒着你,你所见到的只是现象,而现象未必是真相。
可能我思考得越多,就越相信,智慧的本质就是对事物比例的公正判断。
——刘瑜
以比较的视野辨析相似与差异,从妙趣横生的事例引向缜密的逻辑推论,澄清认知的盲点和误区,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抵达高深的学理分析,最终揭示政治世界的种种奥秘。刘瑜的写作天赋与学术训练功力都已为人所知,在这本书中,二者达到了几近完美的融合,为我们呈现出真正深入浅出的典范。
——刘擎
什么叫“可能性的艺术”?在这个年代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可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整套影响我们生活、塑造我们日常社会行为的政治制度,还有什么可能吗?
人类历史上所有政治制度的出现、形成、演变的空间何在?很多时候要透过比较才看得到,而由刘瑜老师来讲述,则是再精彩不过了。
——梁文道
「编辑推荐」
★ 学者刘瑜比较政治学新著。继《民主的细节》《观念的水位》出版近10年后,政治学者刘瑜新作出版。在保留其理性而灵动的语言风格、清晰而缜密的逻辑叙述的基础上,这一次,她带我们跳出一时一地的政治,从高处看国际格局,形成广阔的俯瞰视野。
★ 全方位、多角度的政治比较视野。围绕比较政治学两个核心维度——政治转型和国家能力,将不同国家、地区、古今纳入其中,带来全方位的比较。同时,书中不仅有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的分析,也有对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印度、墨西哥、泰国、智利、伊拉克等的介绍;在分析经济发展、民主转型的成功案例时,也会剖析失败案例,以此突破认识的偏见,将当下问题纳入历史长河,以历史为尺度,形成看问题的比例感,跳出现象,对问题做出公正的判断。
★ 政治在社会中,从政治之外看政治。“政治在社会结构中”“政治在经济中”“政治在历史中”“政治在地理中”“政治在文化中”。本书通过分析南非的转型、智利经济政策的选择、美国的社会运动以及韩国的观念变迁等,带我们认识政治创造可能性的各种途径,理解社会与政治发展的制衡关系、政治选择与政治行动的可能。
★ 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化为通俗的讲述。本书基于作者在看理想平台的音频节目而成,保留了作者通俗的讲述风格,同时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优秀的写作能力以及对现实的敏锐分析,将抽象复杂的政治问题以易懂的方式讲给我们听。
★ 对多变的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思考,形成社会洞察力。比较产生冲击,冲击带来思考。政治的多变与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它的思考很难有一劳永逸的答案,但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促使我们不断重返基本的道德问题和历史经验,将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将“此时时刻”和无数的“他时他刻”联系起来,以此形成明晰的社会洞察力。
★ 于差异中寻找规律,在浩瀚的可能性中理解我们自身。政治是复杂的,但不是随机的。本书通过建立一个政治可能性的参照系,将每个国家编织在同一网络下,以此理解他国,也照见自身,于差异中寻找规律,进而定位现实,理解我们自身。
2022年12月13日 想读
村上T : 我喜爱的T恤们 豆瓣
村上T 僕の愛したTシャツたち
6.9 (27 个评分) 作者: 村上春树 译者: 烨伊 2022 - 11
★村上春树2022久违的全新随笔集!陈绮贞专文推荐!18篇散文+108张私藏T恤照片,村上式生活家的打开方式!
世界最受瞩目的小说家初次公开他不拘一格的T恤私藏,108件别具意义的T恤照片,娓娓道来T恤背后的故事,悠然又惬意的村上式日常随笔,亦可称得上是一本村上春树的T恤种草指南。
★他是作家,更是生活家!坚持马拉松、游泳等运动、痴迷古典乐唱片收藏、环游世界各地、时常幽默吐槽。新书包涵唱片、威士忌、马拉松、摇滚乐等构成村上春树印象的经典元素。认识全新的村上春树!
书中写到唱片、威士忌、马拉松等代表春树日常生活的T恤主题,还有超级英雄和沙滩男孩音乐会的纪念品T恤,充满村上式文化。让我们再次明白为什么爱上一位叫村上春树的作家。
★T恤不仅仅是服饰,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和村上一起撸猫、喝酒、吐槽、穿T恤,获得松弛感,过向往的生活!
“T恤对我来说象征自由。在我一生的投资各类投资中,这恐怕毫无疑问是最棒的一笔。”——村上春树。打破你的既有印象,闻名世界的作家也可以不那么严肃!搞笑、躺平、凡尔赛、段子手,接地气的村上春树是这样的!无论你是村上的新读者还是老读者,都不该错过如此精彩的风味随笔,以及书中满载的迷人生活意趣。
★精装典藏×图文并茂×四色全彩印刷,独具收藏价值
★特别收录日本重量级潮流人士野村训市×村上春树精彩访谈
村上春树2022全新随笔集,18篇随笔趣闻和108件村上私藏T恤照片。从摇滚T、唱片T、马拉松主题T、企业联名T、到啤酒T……村上春树私人衣橱大公开!全书图文并茂,读来有滋有味。他会穿出门的是什么样的T恤呢?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收藏又是哪一件?最值得的投资是哪一件?买T恤的原则是什么?喜爱却又无法穿出门的又是哪一类?这本新书将为你完全揭秘!
他是作家,更是生活家!书中涉及的威士忌、马拉松、唱片等每篇散文主题都是村上春树个人最具代表性的标签,说通过“T恤”阅读春树也不为过,收录的光是看就让人眼花缭乱,直呼想要的108件精选T恤照片,展现了村上的生活美学之道,同时也千万不要错过特别收录的日本重量级潮流人士野村训市 x村上春树的精彩采访。喜欢村上散文的读者们,可以领略书中村上式的风味随笔,以及满载的迷人生活意趣。成为村上式生活家的打开方式,尽在本书。从《村上T》开始重新认识村上春树。推荐阅读磨铁村上作品:《第一人称单数》《弃猫》。
★★★★★媒体评论:
当我面对紧绷的疫情生活时,读来会感到放松疗愈,甚至时不时想随意翻读任何一篇的,当属《村上T》这部可爱的作品。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T恤搜集品的书,不如说是一本“村上的生活观及美学手册”。
——作家张维中
视诺贝尔奖为无物的村上春树在新书中,谈到他为什么总是穿T恤,并且分享他买T的秘诀。
——GQ杂志
他是在书本封面上闪闪发光的名字,也是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的凡人。
——Voicer
不愧是村上春树,当代生活种草大师。
——单向空间
它展示了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前半叶,一位名叫村上春树的小说家日常穿着这类简易的服装,大致悠闲愉快地度过每一天的情形。
——书评人魏小河
2022年11月30日 想读
王能好 豆瓣
7.8 (13 个评分) 作者: 魏思孝 2022 - 3
▼ 一个不羁爱自由的男人,话多讨嫌被忽视的一生。
▼ 魏思孝“乡村三部曲”收官之作,以王能好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结构一部乡村生活消亡史,这里的人们如何生活,如何相爱,如何死亡,有悲悯之深情,有命运之咏叹。
▼ “他人的灾难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们群情激愤,他人的灾难接二连三来的时候,我们开始麻木到选择视而不见。”魏思孝以小说的方式,思考经受灾难和陷入困境的平常生活。
【编辑推荐】
《王能好》以一个农民的出走、回归和意外死亡为线索,编织了一幅当代乡村生活的浮世绘,写了王能好在老家的七天生活。这七天是他余生中最后的骚动,最后的活力,最后的对世界美好的向往。七天过后,王能好还是四十五岁,却已经进入了暮年。
魏思孝构建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即更为普遍的乡村人物面对命运播弄之后的无能为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与生活建立联系,都遭受了生活的捉弄和嫌弃,这些人物的困境不仅在物质上,更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困乏。
【墓志铭】
王能好,山东淄博人,生于1969年,卒于2019年,享年五十。他自幼多话,学历高小。他种过地,打过工,会盖房,干过装修,能熟练使用各类农具,不擅用与电有关的器械。他性格散漫,爱自由,不愿受人管束,三十岁前跟着建筑队四处盖房,三十岁后在劳务市场打零工。他不抽烟,喜喝酒,酒后性情乖张,爱骂人。他能吃苦,不怕受累,为人节俭,不爱花钱,靠双手和汗水,死后留下三十余万存款。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一生为家里盖了两处新房,让两个弟弟成家,自住偏房一间。他话多讨嫌,成年后相亲多次,命无姻缘。
【读过推荐】
魏思孝一贯的写作姿态我也极为欣赏,合作但不谄媚,尖刻但有敬畏,良好的平衡和求真品质一如他作品中所透露的。这将是一个终成大器的时代书写者。
——韩东(小说家、诗人)
《王能好》刻画了一个男人被忽视的一生,他是社会的边缘人,性格复杂难辨,却有微弱的光亮隐隐闪烁。作者用笔真挚,细节考究,是当下许多乡村人物的缩影。
——梁鸿(作家、学者)
从《余事勿取》到《王能好》,魏思孝写出了眼下的乡土中国和人们生活并寻找生活的足迹。它是并不遥远的我们父辈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乡愁。
——李振(评论家、学者)
2022年11月5日 想读
乡村医生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弗朗茨·卡夫卡 译者: 叶廷芳 等 2017 - 2
本书共收作者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佳作12篇。这些作品选自负有盛名的德国菲舍尔出版社《卡夫卡全集》校勘本,更忠实于卡夫卡手稿,纠正了此前一些选本中的谬误。本书译者均为卡夫卡研究者,译文忠实而传神,是一个全新的选本。
2022年10月30日 想读
通往奴役之路 豆瓣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The Road to Serfdom
8.3 (133 个评分) 作者: 哈耶克 译者: 王明毅 / 冯兴元 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 8
《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在哈耶克的学术生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这本书为他赢得广泛的注意,他的世界性声誉就是由此奠定的。他在这本书中论证道,当时正在计划中的福利国家不是为个人自由的战斗在和平时期的继续,倒是朝着专制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因此,他认为追求计划经济,其无意识后果必然是极权主义。为了反对这种计划经济,哈耶克有力地重申了他一贯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观点,同时,也允许适度的政府活动,但这仅限于符合他的法治概念的那些活动形式。应该强调的是,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包括对许多有用的社会制度的赞赏,但这些制度只能是人的自发行动的后果,而不能是人设计的结果。这一论点是从休漠、亚当・斯密和苏格兰历史学派那里继承过来的,它在哈耶克的著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此出发,哈耶克认为,良好的社会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在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框架内追求私利,相反,它应依赖于一套复杂的法律、道义传统和行为规则的框架,这套框架的特点应该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理解和认同。<br />这部著作从问世直到今天,一直在学术界中存有争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本书本身的内在悖论。我们知道,哈耶克这本书的观点来源于关于市场和其它非主观设计的制度所具有的“自发秩序”的特性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哈耶克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使他不可避免地陷于社会进化和团体选择的争端之中。他对选择机制特点的论述与自由主义的关系并不总是清楚的。这些论点的非理性特征与其高度理性的几近乌托邦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所存在的这种缺陷,日后也为作者本人意识到,他在后来出版的《自由宪章》和《法律、立法和自由》三部曲中,多处涉及这个难题,试图将古典自由主义与“进代”的主题结合起来。至于这一尝试成功与否,尚有待评说,但哈耶克及其著作无疑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对政治思想领域中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22年10月28日 想读
渐行渐远的红利 豆瓣 Goodreads
9.6 (5 个评分) 作者: 彭文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最终,引领读者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内容聚焦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及未来的人口结构具备的宏观经济含义;从人口延伸开,第三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区别及相互联系,为理清长期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和短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随后,作者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问题,为调整长期发展方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货币发行信用、通胀难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探讨体现了本书着手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意图,并由此阐发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思考;由此,作者介绍了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以及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问题及特色,提出了“中国新平衡——转型的政策路径”。
2022年10月5日 想读
东游西荡 豆瓣
作者: 大头马 2022 - 10
《东游西荡》是新锐作家大头马的非典型旅行文学作品,是一本游荡世界的私人笔记。你不会在这里看到对景点的梳理或文艺腔调的赞美,大头马用保罗·索鲁式的吐槽和碎碎念,以及人类学式的观察,带读者走进一场景致别样且跌宕起伏的浸入式文字旅行——
“生活是这样的,只要你坚持出门,就一定 会有惊喜。”走过密布食人鱼的亚马孙丛林,不顾结局地施展人类膨胀的勇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缅甸寻找故人,平视并关心与自己尚无关系的事物;放下文明世界的束缚,在罗马、冰岛与哈瓦那走过另一种人间;在东京、土耳其和南极留下跑马的痕迹,什么也不为地去做一件事……
间歇性散发自嘲与反讽,在朝气与丧气中反复横跳。当从旅人变成限定当地人,她决定暂时抛弃文艺腔调下的赞美,开启一场场漫无目的的旅行——拒绝意义,也对抗虚无;有时逃离,却总在出发。
【编辑推荐】
★ 摒弃“游记”,注重“体验”,有趣而非典型的旅行文学,体验足不出户的沉浸式文字旅行
★ 新锐小说作家首次向非虚构进发,金句频出,不失深度
★ 与年轻人自洽的生活态度和解——拒绝赋予意义,也积极对抗虚无,朝气与丧气完美融合
★ 图文并茂,32p大头马旅行摄影彩色插页,与大头马一起神游世界
★ 特别绘制+随书附赠“和大头马一起东游西荡”首印限定版游戏棋,边阅读边冒险
【李诞+刘子超+吴琦+何平 联合力荐!】
我很喜欢大头马的小说,现在终于悟出了某些小说的出处。大头马东游西荡,所见皆是趣味,下笔都是故事。
——刘子超(《失落的卫星》作者)
有时候我们走很远的路,只明白了一点小道理,或者奔向巨大遥远的世界,只给自己找到一个角落里的座位。不过没关系,大头马的写作劝慰我们,这些冒险最终都收获颇丰,总是值得的。
——吴琦(《单读》主编)
《东游西荡》诚实记录陌生世界闯入者的所见所闻,重新恢复汉语游记的尊严。
——何平(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2022年10月1日 想读
小镇喧嚣 豆瓣 Goodreads
9.1 (23 个评分) 作者: 吴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2
基层迎检、开发纷争、征收税费、产业调整、征地“种房”、维权争利……“喧嚣”一词,释尽乡镇日常政治种种人事与结构交织碰撞的众声嘈杂。本书以后现代叙事策略,围绕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在复杂的乡村权力场域中博弈共生的过程和状况,深度阐释了21世纪初中国中部地区某乡镇“乡域政治”的运作实践与支配逻辑。
本书出版十年来,获得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好评,被权威专家和普通读者誉为数十年来少见的以“抵近现场”“深度描写”的方式、以“比小说还精彩”的叙述来“复杂化理解”中国基层社会的作品。重读此书,不难发现,虽然它研究的是十多年前的乡镇,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种种复杂因素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探讨,让它在今天仍然极具启示。
闯入者 豆瓣
Killing and Dying
8.6 (31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德里安·远峰 译者: 来兹 后浪丨海峡文艺出版社 2019 - 9
艾斯纳、伊格纳兹奖获奖作品
现代人的精神图景
六种孤独
六段心灵的“杀戮与死亡”
六个《纽约客》风格的短篇图像小说
👩💻 编辑推荐
💃🏾 六个《纽约客》风格的极简短篇漫画,精准捕捉现代人众生相
他是个普通的园丁,却突如其来产生了当艺术家的想法;
她是个普通女孩,却和一位成人片女明星长得如同孪生姐妹;
他是独居的单身男子,一遍又一遍地闯入故居,但不知自己想要什么;
她是一位梦想成为脱口 秀明星的孤僻口吃少女,可惜却并无这个天分……
他们是六位流离失所的孤独者,生活在都市各处。他们苦恼、迷惘,试图释放自己压抑的情感,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精神角落。
故事冷峻,笔触却温柔。阿德里安•远峰用六个短篇故事,捕捉现代人的众生相,剖析现代人的精神图景,属于平常人的孤独、失落与希望。
💔 风格细腻、隽永,诠释六种孤独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阿德里安•远峰善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人物的情感流动。他的故事隽永冲淡,如同爱丽丝•门罗和理查德•耶茨的短篇小说。画格间充满东方式留白,那一个个未曾言尽的瞬间,投射出的情感复杂而深邃。孤独、痛苦在生活的某一刻几欲将人击垮,但在一声叹息之后一切又将继续。
📰 文字、分镜、色彩的奇妙交错
以不同绘画风格适应故事的大胆尝试
从模仿报纸漫画的3×4分镜到绘本式的旁白+画面,从网点质感明显的四色到对比度强烈的黑白。阿德里安•远峰在每个短篇中尝试用不同的分镜、色彩进行叙事,配以冷静、真实的文字。文字与画面两者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等待读者去亲身见证。
🗞 媒体推荐
• “《闯入者》也展现了远峰的一些新的野心,展现出他对叙事与图像形式实验的兴趣。”
——《纽约时报》
• “这是一本可以推荐给一个有文学细胞但不怎么看漫画的人阅读的作品;一本不需要任何提前说明或辩护的作品,书本身展现出来的态度已经足够成熟去表达人性与复杂性。”
——《卫报》
• “没人能像阿德里安•远峰那样用极简主义抓住你的心。”
——《秃鹰:2015年十佳图像小说》
• “阿德里安•远峰为自己确立了这个国家蕞出色的、蕞多才多艺的漫画家的地位。”
——《沙龙网》
• “远峰创作了一部灵巧、克制的杰作,一部充满了心碎、点缀着震撼之美的杰作。”
——《出版人周报》
• “这部收录了六个相互关联的短篇故事的新合集跟前作《梦游》《夏日金发女郎》一样出色,唤起了现代美国人的孤独、焦虑以及希望,并让其萦绕于心……远峰聚焦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双手紧张地交叉、一个人在对话间往下看脚部的小瞬间。”
——《村声》
📚 内容简介
一个梦想着成为艺术家的园丁;一个总被错认作知名成人片演员的女孩;一个想要开辟新生活的酗酒女子;一个做着脱口秀梦的口吃女孩;一个离开又回到丈夫身边的妻子;一个每天闯入已租出的旧居的男人……
六个短篇,六种孤独,六段心灵的“杀戮与死亡”。这些生活在都市的普通人的众生相,构成了都市的脉搏,剖析现代人的精神图景。
2022年9月11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