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大自然的艺术 豆瓣
Art in Nature
作者: [英]朱迪丝•马吉 译者: 杨文展 中信出版社 2013 - 1
关于自然 关于绘画 关于发现
17 ~ 20 世纪 描绘世界博物学三百年
汇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的200 多幅精美画作 一场惊奇的视觉盛宴
本书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自然史中最著名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汇集了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 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画作均藏于国际顶尖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仅有博物 馆工作人员、研究学者能有幸涉猎。现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精美画作都汇集到本书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百年来博物学的发展提升着
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力
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代表作《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威廉•巴特拉姆 画作《绿鹭》《洋大头茶》《苦瓜》《太阳鱼》等
格奥尔格•埃雷特 画作《荷花玉兰》《芋》《索科德拉芦荟》《响盒子》等
弗朗兹•鲍尔 画作《帝王花》《朱顶红》《鹤望兰》等
费迪南德•鲍尔 画作《鸭嘴兽》《南方巨盘木》等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代表作《美洲鸟类》
约翰•古尔德 代表作《澳大利亚鸟类》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代表作《百合圣经》《玫瑰圣经》
……
美轮美奂的画作……精准翔实的信息……了解博物学及其画家的历史沿革……
——美国《出版商周刊》
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野生动物精美画作,是构成21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罗恩•托夫特 资深记者和摄影师
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名列前茅的国家,居北半球第一位!但中国的独特自然世界却是被研究、记录和描绘得最少的。愿这本描绘博物学的权威著作,可以呼唤出一批中国极端匮乏的、年轻有为的博物学画家。
—— 徐健 野生动物摄影师、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所长
The Designs of William Morris 豆瓣
作者: Editors of Phaidon Press Phaidon Press 1995 - 10
Produced in a pocket-sized, jacketed-paperback format, Phaidon's miniature editions make ideal gifts and desirable possessions. Each book features a wealth of finely reproduced colour images.
On Art and Life 豆瓣
作者: John Ruskin Penguin 2004 - 9
Throughout history, some book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They have transformed the way we see ourselves and each other. They have inspired debate, dissent, war and revolution. They have enlightened, outraged, provoked and comforted. They have enriched lives and destroyed them. Now Penguin brings you the works of the great thinkers, pioneers, radicals and visionaries whose ideas shook civilization, and helped make us who we are.
此时此地 豆瓣 Goodreads
Time and place
7.9 (42 个评分) 作者: Weiwei Ai / 艾未未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9
此书所收文章全部选自艾未未曾经的博客,选取内容是博客文字与艺术、建筑、摄影相关的文章和一部分艾未未对艺术家所做的访谈及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的序言,以及一部分艾未未的被访谈的整理。时间是在2005年底至2008年中。
互联网的虚拟存在成为现实的一部分,极大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不擅长文字的艾未未产生表达欲望和传达之可能,这也成为这本书出现的自我矛盾的理由。
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油画教学.肖像 豆瓣
作者: 靳尚谊 广西美术 2010 - 9
《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油画教学·肖像》主要内容简介:本套图书涵括了靳尚谊先生在其漫长的美术教学生涯中的课堂作品、教学方法和创作经验。靳尚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对素描、色彩、人物造型的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获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 豆瓣
作者: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 - 1
《张大千天女散花图》:《中国名画点击》。《中国名画点击》丛书(第一辑)是为方便广大读者欣赏和学习传统绘画技法而编。每册丛书精选历代名家有代表性的作品若干件,局部放大,近于原寸,力求毫发毕见地再现原作神采。本册收入现代画家张大千的人物画作品,凡四件。
丰子恺艺术随笔 豆瓣
作者: 孙冰 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3
《丰子恺艺术随笔》书稿是从丰子恺先生大量著述中选出十几万字谈论艺术和自己绘画的随笔性文字。丰子恺先生文风极好,下笔皆娓娓道来,从实处细处写起,无一句妄言,无一空话,决无使人不知所云的理论名词,却将艺术道理尽括其中。此等站在品位与境界的高度而独立的人与画,人与文,在今日中国已经难觅。本书大致分两部分,前一为普遍性内容,谈美说艺,后一部分谈自己,主要是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可以给读者以切实的体会和启迪。
眼前的孙冰编写的《丰子恺艺术随笔》所选文章分成两个部分,大致上看,第一部分注重普遍性的内容,谈美说艺,意在增进读者对美与艺术的观念、艺术的多种形式、艺术教育、艺术人物等多方面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注重个人性的内容,其实是关于“我与艺术(主要是绘画)”的自述,连贯起来读,隐约可见丰子恺一生所走的一条艺术道路,也可以说,这些文字大致上勾勒出了一条自传性的线索。这里所选自述文字的最后一篇写于1971年,那是在最黑暗的时期,丰子恺身心遭受污辱,既老且病,自觉来日不可期,而旧作都已散失,“因追忆画题,从新绘制,得七十余帧。虽甚草率,而笔力反胜于昔。因名之日《敝帚自珍》,交爱我者藏之。今生画缘尽于此矣!”读到这样的话,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一起来翻阅《丰子恺艺术随笔》吧!
我与西藏组画 豆瓣
作者: 陈丹青 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 2009 - 1
《我与西藏组画》主要介绍了两次西藏行,相隔四年。头一回时在“文革”终点,《泪水洒满丰收田》与翌年那届全国美展,恐怕是1949年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最后一次集体展示。那年月,我像所有知青画家一样,竭力模仿国内名家堆叠厚颜料方笔触的苏式画法,瞧着宽袍大袖的西藏人,满脑子苏里柯夫或德加切夫。当我在布达拉宫西南侧劳动人民文化馆一问小屋子里瞧着画布,走近退远,自以为是个“苏联”革命画家。第二回去西藏,正当改革开放前夜,不但世道大变,我也见识增长,画画时拼命默诵库尔贝、勒帕日、柯罗、米勒的朴素画面,自以为是个“法国”古典画家。毕业作展出后,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陈述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画出这些画,多年后我才恍然:所谓西藏组画只是1978年“法国乡村画展”来华展出后的私人效应,而当我在画展中梦游般踯躅不去,中学时代躲在上海阁楼临摹欧洲画片的记忆,倏忽复活了。
包豪斯 豆瓣
作者: [英] 弗兰克·惠特福德 译者: 艺术与设计杂志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9
《包豪斯:大师和学生们》由弗兰克•惠特福德等所著,以时间为主线,通过在包豪斯学习和工作过的大师级人物的视角,精心梳理了包豪斯发展里程中的各个历史时段,详细介绍了包豪斯各历史时段的方方面面,是专门为那些对包豪斯、现代艺术、建筑学、艺术设计和艺术教育等感兴趣的读者准备的。包豪斯,一个标志,一种象征。作为一个概念,它已不仅仅是在德国建立的一个现代艺术教育学院,它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观念,设计和影响了整个人类活动的范围。由于其锐意探索,大胆革新而对现代主义艺术风格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而以“包豪斯”风格闻名于世,已成为现代主义和现代艺术教育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当今学习设计的学生们,无论是从哪所学校的具体哪个专业学出来的,多以包豪斯为无可质疑的祖师之一,而且,或守成或革命,也有许多人以包豪斯所象征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作为起始的参照。
毕加索线描全集 豆瓣
作者: 闫爱华 / 陈聪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12 - 6
《毕加索线描全集》内容简介:巴勃罗•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
《毕加索线描全集》编辑了毕加索的线描作品多幅。包含了毕加索各时期的作品和两次来中国展览的作品。是目前市面上集毕加索线面作品最全的一本书籍。
敦煌壁画 豆瓣
作者: 许俊 江西美术 2010 - 11
《敦煌壁画分类作品选(图案纹样卷)》为《图案纹样卷》。敦煌莫高窟是以佛教为主题的专门的艺术博物馆,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先贤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敦煌莫高窟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套《敦煌壁画分类作品选》以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敦煌莫高窟壁画,以现在保存相对完整的壁画为图示形象文本,从视觉形象的本源出发,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敦煌壁画人物艺术 豆瓣
作者: 郑军,朱娜 人民美术 2008 - 1
《中国敦煌壁画人物艺术》主要内容:敦煌是我国古代从内地到国外的交通要道,是河西走廊的咽喉,当时的纺织口就是经由这条路线运往国外的,故称为丝绸之路。因此,国外文化包括佛教文化也传到了敦煌,佛教洞窟的开凿为宗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敦煌莫高窟,开凿于距敦煌约20余公里的断崖上,自秦建元二年公元663年到元代始建,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成为庞大的石窟群。现存已编号洞窟294个,存有北凉至元代的壁画4.5万多平方米,两千多身彩妆雕塑,其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壁画。它与雕塑、建筑组成艺术的综合体,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敦煌壁画的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供养人、帝王后妃、将军武士、歌伎乐师、僧侣、农夫、商旅,还有西域胡人的形象。其中有一些一就是古代出资开凿石窟的主人和他们家属的图像,作为供养人的形象画在墙壁上的,在其身旁还写着制作年代、姓名和身份。
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 豆瓣
Pädagogisches Skizzenbuch
作者: [德] 保罗·克利 译者: 周丹鲤 译 / 曾雪梅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 - 6
本书德文本初版于1925年,英译本初版于1953年。此后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流布全世界。时至今日,该书仍是美术教育家们的权威性参考书籍。
本书从相互缠绕的线条这样简单的现象开始,引导读者逐渐加深对确定的结构平面、尺寸、平衡和运动的理解。但是克利并不采用纯抽象的表现方式。学生仍然处于熟悉的世界当中——通过克利简单、流畅的图画及精确的图文说明直接体现,熟悉的世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棋盘,骨骼,肌肉,心脏,水车,植物,铁轨枕木,走钢丝的人——这些都成为包豪斯学院43个设计课程的实例。
中央美院周至禹教授作序推荐。
美术并不重视人们已经看到的东西,而是通过创造使人们看到事物。
——[德]保罗•克利
我被颜色所主宰,我不需要去抓住它,颜色永远控制着我……这是幸福时刻的感受,颜色和我已经合为一体……
——[德]保罗•克利
包豪斯经典译丛(Bauhaus Series)
《艺术中的精神》 [俄] 康定斯基 著
《点线面》 [俄] 康定斯基 著
《艺术与艺术家论》 [俄] 康定斯基 著
《克利与他的教学笔记》 [德] 保罗•克利 著
《克利的日记》 [德] 保罗•克利 著
《色彩构成》 [美]约瑟夫•阿尔伯斯 著
陈丹青归国十年油画速写2000-2010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根据陈丹青同名画展编成,收录了他归国十年的代表性画作,以及谈论“写生”与“临摹”的两篇长文。画作大致分成三类:一类是画册写生;一类是人体或肖像;一类是外出写生。以作画年份为序编排,完整呈现陈丹青十年来油画创作的大致面貌。两篇谈论绘画的长文,则指向中国油画的深层问题:一个全然属于西方的传统艺术形式,在移植到不断追求西化与现代化的中国时,如何寻获存在的意义。
几天前,我的画展结束了。开展时出了同名画册《归国十年》,现在编这平装本,价格低,图片扩增,文字部分添了近两万,读者或许有兴趣看看吧。
那增添的长文,是为老同学杨飞云策划的群展《回到写生》与《面对原典》所写,本月初,两项展览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和油画院美术馆推出了——写生、临摹,皆是行内长期不予一顾的事:至少,留欧留苏两代画家在法国、比利时、俄罗斯临摹经典的作品,八十年来从未展出过。我们煞有介事的美术圈可曾惜护过、清理过这段短暂而被淹没的历史吗?关于写生、关于临摹,我是有心得也有话说的。现在这本集子既有我的画,兼有谈论绘画的文字,与我其他集子比,总算比较地像个画家模样了,然而下笔议论,还是不安分……
——《归国十年》
纽约琐记(修订版) 豆瓣
8.2 (57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11
这本书是陈丹青纽约生涯的结账,初事写作的开端……他的生活因这本书从此转向,出现新地带。和其它几本书相比,陈丹青说“这本书不越界、没脾气,聊聊纽约、谈谈艺术,自然显得雅,而久在域外,所谓生活积累比较厚,要论写作的闲静与专注,也确是这本书”。初版分为两册,下册多是访谈、杂稿,修订版全部删除。
竹久梦二名作原寸复刻集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日)竹久梦二 绘 新星出版社 2011
竹久梦二的绘画艺术:http://site.douban.com/readinglife/room/1186493/
包含45幅竹久梦二名作
全面涵盖油画、水彩画、木版画等多种领域
每幅画均按原画实际尺寸印制,以大开本、高还原度完全呈现画作原貌
散页装,每页采用单面印刷,读者可自行装裱
2012年12月28日 已读
太精美了!直接裱在画框里!
日本 艺术
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豆瓣
天才アラーキー 写真ノ方法
6.6 (34 个评分) 作者: [日] 荒木经惟 译者: 柯宛汶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3
相机是工具,以此拍摄出来的照片是作品。然而在按下快门的那一瞬,其实摄影已渗入生命。在日本,同森山大道、杉本博司一起被称为战后最重要的摄影家,荒木经惟有其独特的艺术追求,打造镜头,打造视界。他的争议,撼动了摄影传统,也奠定了一条新摄影之路。
谜一样的荒木经惟,头顶各种叛 逆的名号, 这是他首次认真分享他的摄影哲学:
“活着,生,与死。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
摄影:对于生与死的爱,那就是摄影。
镜头:我不主张换镜头,而是要自己后退或前进来接近被摄体。摄影,要运用自己的身体来拍。
快门:一直按下快门的话,那快门声就会停止喔。我认为,那就是最接近「死亡」的瞬间。在生与死之间来回不停游走的,就是摄影了吧。
焦距:焦距,要对在当时的感觉或心情,当时的事物上。
构图:我花了大半时间研究照片的构图,结果就是,那些并不重要。
照片完成度:完成度太高的照片,会让人想要马上销毁喔。在照片完成的那一刻,就会产生这种心情。甚至还在拍摄时,就想毁掉了吧。
相机:如果要改变人生,就要换男朋友,换女朋友,或是换个地点。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摄影风格,那就换台相机吧。
发现之旅 豆瓣 Goodreads
voyages of discovery
8.6 (24 个评分) 作者: [英] 托尼·赖斯 译者: 林洁盈 商务印书馆 2012 - 1
《发现之旅》,绝对值得您珍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蒐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300余帧精美的珍藏画作/视觉上的一场饕餮盛宴/
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艺术家联袂演绎/一幕幕迷人的自然历史冒险故事 /三百年历史的时间隧道,携您加入未知领域的探险/与历史伟人一起遨游世界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国家地理杂志》
《发现之旅》是一部迷人的视觉盛宴,蒐集了伦敦自然史博物馆里数百幅珍贵藏品,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叙述了那些世界知名探险家、生物学家、艺术家在深入海洋深处挖掘深海秘密时的一幕幕冒险旅程。
本书以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之旅为题,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艺术与图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积了极其重要的标本收藏,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新知。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我们若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可以说每一次都是开启视野、航向未知世界的新探险。最好是随身携带这本书,在车上或飞机上随意翻阅,说不定它会给您新的领悟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