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DK蘑菇大百科 豆瓣
Mushrooms & Toadstools
作者: [丹] 托马斯·莱瑟斯 译者: 郝艳佳 博集天卷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 6
◆全球视觉工具书经典品牌 DK 出品,可以放在书架上的蘑菇博物馆。
◆全彩大 16 开,超过 2000 幅精美的多角度彩色插图,系统介绍了 450 多种野生蘑菇,涵盖常见品种和新发现。
◆适合专业研究者 & 普通爱好者,可呼朋引伴携带上山入林,也可亲子共读,附有简单易行的动手指导。
【编辑推荐】
天气转暖,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时候,各种各样的蘑菇也正从土壤里、枯枝上、树桩上,甚至其他蘑菇上静悄悄地冒出来。以往你也许只能笼统地称呼它们为蘑菇,有了这本《DK蘑菇大百科》,你就可以叫出它们真正的名字,并且注意到之前忽略的那些细节,它们的色泽、形态、生长环境、生活习性等等,在不知不觉中走进神奇瑰丽的蘑菇世界。美味的羊肚菌和牛肝菌,会化成墨汁的毛头鬼伞,长得像鸟巢的蛋巢菌,笼子状的笼头菌,软糖状的润滑锤舌菌,占据昆虫尸体的虫草,靠苍蝇和小猪带路采集的松露……家有小朋友的读者,除了带着他们到处认蘑菇、采蘑菇,还可以按照书上介绍的步骤,制作美丽的孢子印。假如你是个吃货,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分辨它们中间哪些是一流的美味,哪些仅能入口,哪些会让你肠胃不适乃至中毒。但除非你是专业的真菌学家或极有经验的采集者,否则不要把任何一种蘑菇轻易丢进嘴里,因为分辨蘑菇实在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长得像的蘑菇太多啦。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做一枚安静的观察者和欣赏者吧。
【内容简介】
《DK蘑菇大百科》是由视觉工具书知名品牌DK打造的关于蘑菇的经典图文读本。配有2000多幅精美的多角度彩色插图,直观展示蘑菇丰富的形态。系统介绍了450多种野生蘑菇,涵盖常见品种和新发现:主要特征、生长环境、出菇季节、分布情况、可食用性、学名和俗名,以及分辨它们的切实可靠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020年6月18日 想读
谈话录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王安忆 /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9 - 4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2020年6月17日 想读
天然葡萄酒 豆瓣
Pur jus
作者: [法] 朱斯蒂娜·圣-罗 / [法] 弗勒尔·戈达尔 译者: 彭粲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0 - 3
🍷 好葡萄酒的秘密在这里
🍷 编辑推荐
☆ 法国亚马孙网站五星级好书!业内一致好评,权威葡萄酒鉴赏家、“活着的葡萄酒百科全书”弗朗索瓦·莫雷尔热情作序!
☆ 天然葡萄酒领域的权威读物!读这本漫画,从源头,全面、深入了解天然葡萄酒!
☆ 在法国乡间度过一年!作者花一年时间走遍 法国乡间,带你饱览法国各地迷人的风土人情!
☆ 行业采访如何扩大影响?这是典范作品!一篇专业采访,才多少人看?能吸引多少行业外读者?如果你也想写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采访,就学习这两位作者的精妙构思和表达手法吧!
🍷 内容简介
葡萄酒业有一句话: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天然葡萄酒》仿佛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两位作者借由善于捕捉细节和充满幽默感的文字和绘画,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
《天然葡萄酒》是两位作者历时一年,采访法国各地的天然葡萄酒农而创作的绘本。这是一曲关于自然的赞歌,也是一次次人与人的相遇,用温柔的线条和诗意的色彩,描绘多种多样的人和风土的魅力,表达对葡萄酒的激情。
🍷 更多推荐
爱葡萄酒,就是爱酒农们在葡萄园和酒窖中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确保用天然的方法,以果实、风土和口感为真正的挑战。弗勒尔和朱斯蒂娜热爱最真实的葡萄酒,她们出发,背包里装着画笔,去遇见葡萄酒农,并分享这份激情。
—— 法国权威葡萄酒鉴赏家,《红白酒》杂志总编,作家,弗朗索瓦·莫雷尔
《天然葡萄酒》仿佛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借由善于捕捉细节和充满幽默感的文字和绘画,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酒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
—— 本书译者,曾在葡萄酒业工作,彭粲
多么美妙的旅行!仿佛我也在法国乡间度过一年时光,遇见美好的葡萄园和酒农!
—— 亚马逊读者
2020年6月12日 想读
禅与饮茶的艺术 豆瓣
The One Taste of Truth:Zen and the Art of Drinking Tea
作者: [美]威廉·斯科特·威尔逊(William Scott Wilson) 译者: 傅彦瑶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0 - 1
◆以研究中日传统文化闻名英语世界的美国学者道破禅茶本质的“100个基本”:日日是好日、一期一会、好事不如无、平常心是道……
◆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安然度日的生活哲学:“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瞬间都该被重视和细细品味。”“日是好日,我们不应祈祷更多。”“真谛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无须远渡印度或日 本去寻找。佛即在我们心里。”……
◆被公认的“茶事美学经典”中文简体版shou次出版:“对喜欢茶道历史、东亚哲学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完美的小书。”
◆迷途时常常翻阅,校正庸常的生活。且看,且吃茶。
在中国与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禅与饮茶都是沉思与冥想的艺术,是思想与精神升华的路径。更为重要的是,两者都能让人意识到人生的每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被珍惜与品味。
美国文化大家威廉·斯科特·威尔逊广泛搜集禅宗、茶道、中国哲学中源远流长的句子,提炼出禅茶一味的“100个基本”,探讨两者之间的美妙关系。集历史、哲学、修心养生为一体,《禅与饮茶的艺术》不仅能让你品尝到饮茶的快乐,更能净化情绪与思想,让你修得在喧嚣尘世中安然度日的哲学。
迷途时常常翻阅,校正庸常的生活。且看,且吃茶。
2020年6月8日 想读
Serve the People 豆瓣
作者: Karen Ishizuka Verso 2016 - 3
A narrative history of the movement that turned “Orientals” into Asian Americans
Until the political ferment of the Long Sixties, there were no Asian Americans. There were only isolated communities of mostly Chinese, Japanese, and Filipinos lumped together as “Orientals.” Serve the Peopl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movement that knit these disparate communities into a political identity, the history of how—and why—the double consciousness of Asian America came to be.
At the same time, Karen Ishizuka’s vivid narrative reveals the personal epiphanies and intimate stories of insurgent movers and shakers and ground-level activists alike. Drawing on more than 120 interviews and illustrated with striking images from guerrilla movement publications, the book evokes the feeling of growing up alien in a society rendered in black and white, and recalls the intricate memories and meanings of the Asian American movement. Serve the People paints a panoramic landscape of a radical time, and is destined to become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the making of Asian America.
2020年6月6日 想读
贫困与饥荒 豆瓣 Goodreads Eggplant.place
Poverty and Famines: An Essay on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
8.9 (20 个评分) 作者: [印度] 阿马蒂亚·森 译者: 王宇 / 王文玉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有许多关于贫困的事情是一目了然的。要认识原本意义上的贫困,并理解其原因,我们根本不需要精心设计的判断准则、精巧定义的贫困度量和寻根问底的分析方法。那些关于穷人的冗长啰嗦的经院研究,那些使用《李尔王》中诸如“居无定所、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疲惫不堪”等绘画般的描述,难免会使人感到厌烦。有些事情,就像李尔王告诉瞎子格洛斯特的那样,“一个人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的确,有许多关于贫困的事情就是这么一目了然。
但是,并非所有关于贫困的事情都是如此简单明了。当我们离开极端的和原生的贫困时,对于贫困人口的识别、甚至对于贫困的判断都会变得模糊不清。目前,可供使用的贫穷识别方法有许多种(如生理上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相对贫困等),不过,每一种方法中都还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另外,要从整体上描绘贫困,还必须超越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因为,要在贫困人口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贫困的整体画面,“加总”问题将无法回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贫困产生的原因是很难回答的,贫困的直接原因往往比较清楚,无需做太多分析,但其最终原因却是模糊不清的,是一个还远远没有定论的问题。在近期关于饥饿现象原因的研究中,贫困的起因具有特殊重要性。
这本专著所关注的正是这些问题,本书的重点是关于饥饿的一般原因和饥荒的具体原因。第1章从一般意义上引入了基本方法,包括对“权利体系” 分析。之所以在详细论述贫穷概念之前就进行这一分析,是因为“权利方法”是这本著作的核心。第2章和第3章研究了关于贫困的概念和度量问题。第4章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饥饿这一特殊问题。第5章分析“权利方法”。随后几章分析了发生在世界不同地方的一些案例:1943年的孟加拉大饥荒(第6章)、1973至 1975年的埃塞俄比亚饥荒(第7章)、70年代早期非洲萨赫勒地区的饥荒(第8章)以及1974年的孟加拉国饥荒(第9章);第10章是关于“权利方法”的总结,即在具体层面上分析了一般贫困与权利体系的联系。
本书有四个附录。附录A给出了权利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交换权利的公式化分析。附录B借助于一些模型说明了“交换权利失败” (failure of exchange entitlement)在饥荒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附录C研究了贫困的度量问题,详细阐明了已经得到应用和已经提出的各种度量方法。最后,附录D以 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为例,分析了饥荒死亡人口的分布问题。
本书原本是为国际劳工局世界就业计划(World Employment Programme of ILO)准备的。我十分感谢他们的耐心,因为本书的完成比我原来的设想要迟得多。我也衷心感谢费利克斯·波克特(Felix Paukert)等人与我关于收入分配和就业计划的有益讨论。朱迪思·海尔(Judith Heyer)和乔斯莱恩·肯奇(Jocelyn Kynch)对本书初稿的评论也使我受益良多。很多学者都给我提出了非常有启发性的建议,他们是:莫胡狄恩·阿拉姆基尔(Mohuddin Alam-gir)、苏底尔·阿南德(Sudhir Anand)、阿塞特·布赫塔克基亚(Asit Bhattacharya)、罗伯特·卡森(Robert Cassen)、迪盘卡·查第尔基(Dipankar Chatterjee)、普拉米特·肖德赫利(Pramit Chaudhuri)、阿米亚·达斯哥普塔(Amiya Dasgupta)、梅纳德·德塞(Meghnad Desai)、约翰·弗莱明(John Flemming)、马戴恩古普尔·古什(Madangopal Ghosh)、大卫·格拉斯(David Glass)、卢斯·格拉斯(Ruth Glass)、泰仑斯·戈曼(Terence Gorman)、凯斯·戈利芬(Keith Griffin)、卡尔·哈米尔顿(Carl Hamilton)、鲁戈·哈弋(Roger Hay)、朱利斯·霍尔特(Julius Holt)、雷弗·约翰森(Leif Johansen)、J.克里西纳莫第(J.Krishnamurti)、穆库·马加姆达(Mukul Majumdar)、阿肖克·米特拉(Ashok Mitra)、约翰·缪尔鲍尔(John Muellbauer)、苏奇·佩恩(Suzy Paine)、戴比达斯·雷(Debidas Ray)、戴布拉·雷(Debrai Ray)、萨米尔·雷(Samir Ray)、塔班·雷坎德胡利(Tapan Raychaudhuri)、卡尔·里斯金(Carl Riskin)、乔恩·罗宾逊(Joan RobinSon)、苏曼·萨卡(Suman Sarkar)、约翰·希曼(John Seaman)、里翰·索布罕(Rehan Sobhan)、K.苏德拉姆(K.Sundaram)、加罗斯拉夫·瓦尼克(Jaroslav Vanek)和亨利·万(Henry Wan)等。
本书中还引用了我早期的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在:《经济和政治周刊》(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73、1976)、《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a,1976、1977),《经济研究评论》(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6)、《剑桥经济学月刊》(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1977)、《斯堪的纳维亚经济学月刊》(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经济学文献月刊》(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79)、《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1980)和《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8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从附录A到附录C,都使用了一些数学概念和符号,但是,本书的分析基本上是非公式化的。对详细内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附录,不过、即使不参阅附录,理解本书的主要论点(包括案例研究)也不会有任何困难。由于本书的主题非常重要,我将尽可能使其通俗一些。可以不谦虚地说,在这本专题著作中,我所作出的分析是相当有实际意义的。
2020年6月4日 想读
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 豆瓣
作者: 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 1
本书是大师系列丛书的(妹岛和世+西泽立卫的作品与思想)分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部分是妹岛与西泽的生平简介和SANNA事务所介绍;第二部分介绍了妹岛与西泽的建筑风格和创作思想,第三部分是妹岛与西泽的6个经典作品赏析,包含详细的图文介绍和精彩点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妹岛与西泽的其他22个主要作品。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有一个相对完整了解。
本书内容丰富,版式新颖,适合建筑设计专业人士,以及大专院校建筑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2020年5月30日 想读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2020年5月27日 想读
九个人 豆瓣
8.6 (26 个评分) 作者: 张新颖 译林出版社 2018 - 7
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
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
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万有引力之虹 豆瓣 Goodreads
Gravity’s Rainbow
作者: [美] 托马斯·品钦 译者: 张文宇 译林出版社 2020 - 4
《万有引力之虹》不仅是一本有如神助完成的大百科全书。它对这个世界深刻的预言性和未来感,让它的分量和价值历久弥新。数十年来,它已发酵成为文学界的第一奇书,不断撩拨着阅读的挑战者,激发着炫酷、前卫的灵感,也一直在等待着未来真正的读者去挑战它。
《万有引力之虹》像许多后现代主义小说一样,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全书由许多零散插曲和作者似是而非的议论构成,内容包括现代物理、火箭工程、高等数学、性心理学、变态性爱等等。小说的线索围绕着德国的V-2火箭展开。V-2火箭袭击伦敦,美国和英国情报机构都想弄到火箭的秘密。他们发现美国军官发生性行为的地方,往往是火箭的落点。于是开始对这问题进行研究,吸引和牵连了许多人,一位研究巴甫洛夫学说的军官甚至认为这个美国军官的头脑里有个支配生死的开关,决定利用他的感应能力,派他到敌后去刺探火箭秘密。随后小说又以不少篇幅描写了德国军官的性虐待狂和性变态,论述了科技和性欲总是结合在一起并向死亡发展的荒谬理论。小说还提出了“热寂说”,即宇宙中的热能散发完后会冷寂下来,整个世界将会冰冻,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切活动也能用“热寂”法则来解释,各种狂热在热能消耗光之后也都会冷寂,趋向死亡。“万有引力之虹”是火箭发射后形成的弧线,火箭摧毁一切,作者认为它是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因而被用作书名。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图说勃鲁盖尔 豆瓣
図説ブリューゲル
作者: [日]冈部纮三 译者: 曹逸冰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 - 10
陈丹青:“这位500年前的最生猛的画家,可惜只活了44岁。”
《雪中猎人》《巴别塔》《儿童的游戏》《尼德兰箴言》《七宗罪》……勃鲁盖尔30年创作生涯代表作全收录!
整本全彩四色印刷,精致线装设计,全书可180°平摊!
猎人、雪原、蝌蚪人、蛤蟆怪、飞翔的鱼、长着大人外貌的小孩、巴别塔、盲人、堕落的反叛天使、坏主教、守财奴、炼金术师、向猪撒鲜花的人……一次看懂180幅经典画作彩蛋,一起走进勃鲁盖尔的奇幻脑洞!
勃鲁盖尔,世界美术史绕不开的一环。他的作画思维超前,至今影响着不计其数的艺术创作者:鲁本斯、伦勃朗深受启发;福楼拜看了他的油画《圣安东尼的诱惑》获得灵感创作同名经典文学;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代表作《勃鲁盖尔画集》获1963年普利策诗歌奖。勃鲁盖尔脑洞奇大,画作风格荒诞、幽默,人称“滑稽的勃鲁盖尔”,名门显贵请他创作一幅画,他却在其中夹带私货,蝌蚪人、蛤蟆怪、飞翔的鱼、长着大人外貌的小孩、巴别塔、盲人、堕落的反叛天使、坏主教、守财奴、炼金术师、向猪撒鲜花的人……没有他画不出,只有旁人想不到。本书详细解读勃鲁盖尔及其代表作,一次性看完勃鲁盖尔180幅代表作和经典彩蛋,整本全彩四色印刷,线装设计,全书可180°平摊,一起走进勃鲁盖尔的奇幻脑洞。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仿佛若有光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黄菊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5
十四位新移民在大理的生活故事,这些大理的故事,来自洱海西岸的苍山、古城、喜洲、银桥,也来自洱海东岸的双廊、伙山。他们的回忆将我们带回大理的古典时期,并以他们的生命实践,引领了大理的先锋时期,那时常觉得大理有神光笼罩,而今带着复杂的心情,我们一起目睹它步入时代的洪流。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 豆瓣
作者: (美) 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曹飞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1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是19世纪中期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梭罗写给大家看的博物学经典。
如果说《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那么《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万众期待的精华本。
书中用600篇日记,介绍500种野生植物和400种野生动物,更是插入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插画家巴里·莫泽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所绘制的200幅精美插图。
在很多年里,梭罗给自己的任务便是漫游他的家乡康科德地区的林地、草甸和湿地,观察那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和他的邻居们,然后在他的《梭罗日记》里记录下观察所得。这份记录不只是自然历史的流水账,也是对动物、植物之于梭罗的精神意义的一次深入探寻。而《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挖掘了《梭罗日记》这一宝藏,会集其中关于植物的哲思、动物的趣事,用一幅全景画卷呈现了文学家梭罗周围的自然世界。
在《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中,你将看到:瓦尔登湖边,梭罗凝视着湖水,竟然发现了一个鱼类新物种;树林里,他逮住了一只鸣角鸮和一只鼯鼠(不是同一次逮住的),并把它们包在手帕里;在冒险的日子里,他追捕并终于逮住了他家那只逃逸的小猪;冬天的草丛里,藏着早发的花蕾……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夜莺”让你感到神秘,“背负着青天”的蓝鸲带来明媚的春的希望,秋天的枫树和大红栎树冠,亦有着不输于花的美。梭罗的文字,从科学入手,但同样也是艺术的、哲学的、精神的,梭罗将自己和谐地融入他周围的世界中,并由此发现季节变更时,那些被人忽略的生命与美。
【编辑推荐】
期待,不仅仅是期待日出和清晨,而且,如果可能,还有大自然本尊!——梭罗
1、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博物学经典。如果说《梭罗日记》是自然爱好者的“圣经”,那么《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万众期待的精华本。
在4000多个日夜里,梭罗观察记录家乡康科德地区,在林地、草甸和湿地间漫游,观察那里的植物、动物、天气和他的邻居们,然后在他的《梭罗日记》里记录下观察所得。而《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便是挖掘了《梭罗日记》这一宝藏,会集其中关于植物的哲思、动物的趣事,呈现了文学家梭罗周围的自然世界。
2、散文诗化的植物、动物图鉴,生物学视角下的自然主义文学名著。
梭罗文学具有特色的语言和风格也已深入其粉丝之心,而阅读其日记,则更能从梭罗的日常点滴中感受这份力量。
3、收录珍贵的梭罗简笔画,以及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插画家巴里·莫泽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素描。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包含了梭罗在日记中勾勒的一些简笔画,同时还收录了巴里·莫泽(她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插画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设计和插画奖)和黛比·科特·卡斯帕里创作的素描,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内容。
4、为青少年打造唯美沉静诗意栖居,让读者从喧嚣的城市中走入自然深处。
《瓦尔登湖动植物图鉴》也非常适宜青少年阅读,为青少年还未受太多渲染的心灵开辟一方净土,体会自然的唯美和沉静的力量。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波峰与波谷 豆瓣 谷歌图书
9.6 (25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4 其它标题: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本书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变态”,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变态,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2020年5月25日 想读
“道中生活” 豆瓣
作者: 卢成仁 人民出版社 2014 - 9
中缅边境的怒江峡谷,是以傈僳人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因其基督教信仰人数众多而有“福音谷”的称誉。本研究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怒江娃底傈僳人社会为例,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基督教信仰与傈僳人社会之间的互动。列斐伏尔(HenriLefebvre)认为日常生活是一个独立类别,体现和反映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过程,是社会的主导性领域。由这一分析视角出发,本研究主要讨论基督教信仰如何在微观层面上成为娃底傈僳人组织其社会的基础,并在已有宗教理论的脉络体系中提出生活宗教的解释概念,在阐明娃底傈僳人基督教信仰过程及其意义的同时,呈现生活宗教概念所具之一般性特征。
2020年5月7日 想读
DK世界家具大百科 豆瓣
Furniture World Styles from Classical to Contemporary
作者: [英] 朱迪思·米勒 译者: 许万里 / 杨安琪 后浪·活字国际丨华夏出版社 2020 - 4
DK联手家具女王朱迪思·米勒,神仙阵容打造史无前例的家具类百科全书
3500幅彩图、60万字,讲述3000年来家具演进史
颜值赛高,版式讲究,专治各种颜控、强迫症、阅读障碍
独具匠心的编纂方式,全景式还原各个时代的家装风格
📕 内容简介
全书按历史时间进程和艺术⻛格发展 划分为12章,从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家具讲起,细述17、18、19世纪欧洲古典家具,一直讲至20世纪末的后现代⻛格家具。涉及欧洲、斯堪的 纳维亚、中国、日本、南非和美国等地区,每一个时期的具体家具样式和内涵。
具体内容架构:
🌟“时间轴”:概述此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及有关家具发展相关的人、事、物。
🌟“时代背景总结”及“时代家具⻛格”:涵盖22种时代⻛格展现——文艺复兴、巴洛克、中国 ⻛、哥特、乔治亚、洛可可、路易十五、安妮女王、新古典、古斯塔夫、联邦、帝国、比德 迈、新艺术、装饰主义、现代主义、历史主义、唯美、工艺美术、现代、波普、后现代......
🌟“⻛格要素”:细述每一种家具⻛格的典型设计要素,全书达至150种之多。
🌟“国家、地区”:同时期,世界家具发展地图,呈现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各地域政治经济生态导 致的家具生产模式、使用习惯及发展变化。
🌟“材料、工艺”:深入讲解各时代家具的典型材料及工艺特点。
🌟“设计师、设计团体”:世界著名家具设计师、设计团体、机构的介绍、代表作及背后的设计 理念。
🌟“柜子、桌子、椅子”:按类型图说家具⻛格流变。
👩 编辑推荐
🌟家具作为与人生活关系最紧密的工艺产品,给人带来的影响有时远超艺术作品。每一种思潮萌发、政治动荡、经济浮沉都催化了家具的外观设计。柜子、桌子、椅子的⻛格演变,不仅呈现了世界工艺美术的发展,勾勒出世界艺术潮流的走向,更能让观者耽享视觉同时,发现推动人类文明向前的规律。
🌟英国DK出版公司·DK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图文书出版公司之一,一直坚持创作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丰富只是信息的图书。其一版再版的《DK世界家具大百科》图文并茂,信息量巨大,具有典型DK美学 ⻛格——精美的版式设计、高品质图片与知识结构形成良好呼应,使关于家具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内部逻辑一目了然,这让部鸿篇巨著成为了图书市场上有关家具类专著中时间跨度最广、信息量最大、图片数量最多以及最精美的一部。
🌟装帧采用圆脊线装,可以180度摊平阅读,纸张厚实不易撕扯,3500张图无一不是高清,且显色极佳。更有许多版式贴心设计,扫清一切阅读障碍。有别于大多图书将照片直接粘贴于书中的处理方式,本书不厌其烦地对于书中提到的几千件家具,均作抠图处理,去掉了干扰视线的背景,让家具的造型更加明显,也让图文穿插地更加灵活。如果细心观察你还会发现设计师为所有家具都做了统一的投影处理,让这些桌椅橱柜在纸面上立了起来,这种高度统一的立体化处理,让这些家具如展品一般统一陈列在《DK家具大百科》这座纸上大展厅。
✨ 名人推荐
世界的家具,家具的世界。
全世界古今经典家具集中排列。
美不胜收的浏览,目不暇接的看点。
——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文物报社长兼总编辑 李文儒
家具设计可看作人类文明中最能反映进化进程的造物,朱迪思·米勒 的《DK世界家具大百科》向我们展示了这种全景,作者选取宏富,既可以作为设计专业史的参考,同时也可作为生活文化研究的图谱。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 杭 间
这是一部出类拔萃的好书!她分五百余题,精要解说了从古典到当代的西方家具。作者尽皆方家,他们讲材料、讲技术、讲功能、讲设计、讲艺术、讲风格、讲流派、讲人物、讲社会、讲生活,努力以精严的编排,传播准确的知识、创造阅读的享受。可作专业教材,可作鉴藏宝典,可作休闲读物,也能以专著视之。全书文字近五十万,彩图逾三千七,堪为图文并茂的典范。如果解说中国艺术也有这样的书,该有多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尚 刚
这部书在今天进入中文世界,可谓正当其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西方艺术体制的偏见,补足艺术世界中这一被遗忘的景观。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李 军
这本书很系统地整理了从古埃及到现代,近6000年的人类家具史。所有思考未来生活空间的人的必读书。
——建筑师 青山周平
居家,家具,居家就有家具。家具为器用的艺术,有工巧,有传承;有材质之考究,有设计之构建;有空间之安排,有时间之搭配;有荣华在宫殿,有质朴在民间。与住相关,与眠相连。朝夕相处,终生为伴。东南西北,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物为我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个中奇妙与美妙,尽在《DK世界家具大百科》。”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陈履生
2020年5月6日 想读
蟲蟲的迫降!無農藥栽培家庭菜園 豆瓣
虫といっしょに家庭菜園
作者: 小川幸夫 瑞昇文化 2020 - 4
「雖然害蟲很困擾,但是無論如何就是不想使用農藥……」
想要過得舒適又自在,品嘗自己種植的農作物,完全有機又很健康,本來是這樣想像的,但……
辛辛苦苦種的葉菜被蛾類害蟲啃食殆盡,植物上也佈滿了蚜蟲,它們會把葉子上面的汁液吸光,破壞植物的生長狀況,而且還會誘發其他的病菌感染,一周繁衍一代的速度更讓人難以招架……
【昆蟲是栽種蔬菜的大敵!你也是這樣想的嗎?】
充分理解這些昆蟲們複雜的食物鏈相互關係,並且有效運用天敵昆蟲,實現不依賴農藥的蔬菜栽培。
「敵人的敵人就是夥伴」,昆蟲也是這樣嗎?田間的昆蟲要如何分成「害蟲」和「益蟲」呢?螳螂在捕食其他昆蟲時是不分害蟲或益蟲,而螞蟻這種看似無關緊要的昆蟲,有沒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產生不良影響呢?或者會在什麼時候反而對我們有所幫助呢?
【老是依賴農藥是不行的!】
試著使用化學農藥就知道,真的很有效。感受到效果後,便會想試著使用更多,這只會讓你走向一條無止盡的惡性循環,因為害蟲會逐漸產生抗藥性,如此一來就必須開發新的農藥,這樣便會永遠沒完沒了。
農業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有四大類,而化學藥劑只佔了其中一小部分,或許我們能有更好、更愛護自己、家人以及地球的方法,不增加大自然的負擔,也能更安心的享用蔬果。
【我和昆蟲的相處之道】
想知道分辨益蟲和害蟲的訣竅嗎?有肉食性益蟲的瓢蟲,當然也有將蔬菜啃食殆盡的「素食主義者」,並不是所有瓢蟲都是農作物的好夥伴,那其中的分別又在哪裡呢?
昆蟲們其實都很偏食,喜歡的植物會根據種類而異,而瓢蟲所偏好的蚜蟲,同樣也會根據種類而有所不同。昆蟲們就是這樣彼此區分棲息,使每個物種都能延續下去。「害蟲和天敵」的關係並不是一直線,那我們該如何做出最有效的利用呢?
「蟲子很恐怖、很噁心!」
就是因為不了解所以才覺得害怕。
如果能夠進一步理解就會愛上牠的實用系菜園指南,成為和昆蟲一起栽培蔬菜的夥伴吧!
2020年4月28日 想读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 豆瓣
Heimliche Leser in der DDR
7.9 (12 个评分) 作者: 齐格弗里德·洛卡蒂斯 (Slegfried Lokatis) / 英格里德·宗塔格 (Ingrid Sonntag) 译者: 吴雪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10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介绍和还原了秘密阅读这一主题。这是一段有趣而惊险的东德社会史和文学史。
《民主德国的秘密读者》一书不仅仅是给图书收藏者的一份礼物,更是一份对民主德国社会史的贡献。……该书的独特魅力在于,时代见证者们发言分享自己曾经缄口不言的许多内容。(阅读时)人们有时会觉得,自己在俯瞰一个超现实主义的世界。
——《德国档案》
该书不仅仅涉及文学,也描写了东德的反对派公众、反抗行为和媒体发展史。阅读后会觉得自己经历了一次探险之旅。
——《新莱茵报》
这本书中谈论了前海关官员、前国家安全部邮局审查员、反对者和书籍走私者,叙述了一个几乎不敢让人相信的德国-德语的文学关系。
——《文学世界》杂志(德国)
2020年4月21日 想读
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 豆瓣 Goodreads
Documenting the Reproductive Revolution in China, 1978-1991
9.7 (6 个评分) 作者: 陈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5 其它标题: 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
《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内容简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中国生育政策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从“晚稀少”到“一胎化”,再到“独女户”,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急剧变化,这是怎样的演变历程,又付出了怎样代价?《中国生育革命纪实(1978-1991)》对“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现行生育政策的演变、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侧重就上个世纪80年代生育政策演变轨迹进行概要描述,并对这一政策实施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未来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阐述。
2020年3月3日 想读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8 (9 个评分) 作者: 李里峰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7
《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以河北、山东等省份为中心,以大量未刊土改档案为主体资料,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政治意涵。《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一项政治史的考察/青年社科英才文丛》一方面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出发,深入探讨了土地改革对于国家权力扩张和资源汲取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微观互动论视角出发,细致描述了土改运动在基层乡村社会的实际运作情形,进而对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中国政治运作中的“运动式”治理模式的特征和得失作了学理分析和初步反思。
2020年2月26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