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6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2020年2月5日 想读
事实 豆瓣 Goodreads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7.8 (69 个评分) 作者: [瑞典] 汉斯·罗斯林 / [瑞典] 欧拉·罗斯林 译者: 张征 文汇出版社 2019 - 4
◆比尔•盖茨送给全美大学生的毕业礼物:一人一本《事实》
◆避免情绪化决策!
◆颠覆你思维方式的神作,正在席卷全球!畅销近20个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西班牙、意大利、荷兰……
◆《金融时报》《书单》《自然》等多家媒体赞誉
◆汉斯•罗斯林的TED等演讲视频点击量突破2000万次!
*****************************
★汉斯阐释的四个收入等级的框架,正是我致力于全球事业这几十年来也在思考的,但我从来没有像汉斯这样清晰准确地表述过。我今后会用《事实》的模型来推进工作。——比尔•盖茨
★汉斯为我们讲述了人类悄然无声进步的奇迹,只有他能做到。但是,《事实》做的远不止于此,它还解释了为什么进步往往是不为人知的,并教导读者如何清楚发现它。——梅琳达•盖茨
★《事实》包含了丰富的数据,读起来却相当轻松。它矫正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解释了思考方式如何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误解。——史蒂芬•平克(畅销书《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
★《事实》为这个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导航工具,是消除消极和绝望的真正解药。——《自然》
★在汉斯的手中,数据会唱歌。全球卫生和经济的发展趋势变得十分生动。全球发展的大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传递出一些令人惊讶的好消息。——TED
★精彩……书中的内容凝聚了汉斯毕生心血,充满热情和学识……每一页都体现了他的演讲技巧和对数据的喜爱。还有谁会选择“人均拥有吉他数量”的图表来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呢?——《金融时报》
★在这个全球都充满焦虑的时代,竟出现了一本如此振奋人心的书。——克里斯蒂娜•哈德曼,《泰晤士报》
*****************************
【内容简介】
避免情绪化决策!
认识情绪化本能,作出相应改变,摆脱非理性的困扰,重新把能量投入建设性的行为中!
--------------------------------
◆避免一分为二:如今不应再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这种传统分类方式很容易让你在现代社会痛失潜在市场;
◆避免以偏概全:在一些城市街头,你会看到很多盖到一半的房子。很容易认为这是因为盖房子的人失去了资金支持,或是做事毫无计划。其实这是房子主人储存财富的聪明办法;
◆避免单一视角:美国人均卫生支出名列世界第一。然而美国并非全球最长寿的国家。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排在第40位;
◆避免情急生乱:“你必须现在就行动,否则就来不及了!”这句话只会带来压力和焦虑。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后仍然会有机会。
--------------------------------
一旦你拥有了《事实》提供的思维方式,你就能:远离焦虑、变得乐观、充满希望、变得理性、发现潜在的商机、作出有效决策。
2020年2月5日 想读
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第二版) 豆瓣 Goodreads
9.7 (23 个评分) 作者: 周黎安 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其中,有些学者从政府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发展之谜,尤其是关注于地方政府在发展中充当的角色以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过程。然而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时,不难发现许多国家的政府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为什么中国的地方政府有这么高的激励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如何解决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作为问题的?但是,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粗放型增长、收入分配不公、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地方保护主义等等,这些问题如何与官员激励和政府治理模式联系在一起呢?本书从地方官员激励与政府治理视角出发,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政经条件和制度基础,提供了一种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2020年2月4日 想读
公司与将军 豆瓣
The Company and the Shogun: The Dutch Encounter with Tokugawa Japan
作者: [英]亚当·克卢洛 译者: 朱新屋 / 董丽琼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5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向亚洲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自涉足日本市场以来,荷兰人毫无话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期望能在德川幕府的秩序中寻求一席之地,但他们的尝试却屡屡受挫。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地位,荷兰人利用外交、武力、经济等各种手段,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取利益。在和德川幕府的一次次交锋中,荷兰人反复定位自己,他们到底是侵略成性的海盗,还是只想分一杯羹的商人?是“荷兰国王”的合法代理人,还是幕府的忠诚附庸?是顽固的殖民者,还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荷兰人不断在进退的边缘试探。在17世纪全球化背景下,这个世界股份制公司的翘楚究竟如何跨越迥然相异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圈,维持与亚洲政府的外交、商业、政治关系?又是如何建造自己的海外商业帝国的?本书仔细审视了近代早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日本德川幕府的斗争,重新定义了“欧洲崛起”。
-------------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l)著
03:19世纪大转型[德]贡德·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著 [美]罗伯特·A.德内马克(Robert A.Denemark)编
04:万国一邦:美国在世界史上的地位[美]托马斯·本德(Thomas Bender) 著
05: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幕府时代日本的相遇[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著
06:近代早期世界的全球互动(1400—1800年)[美]查理斯·帕克(Charles Parker)著
07:中间地带:大湖区的印第安人、帝国和共和国(1650—1815年)[美]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著
08: 蚊子帝国:1620—1914年间加勒比地区的生态战争[美]J. R. 麦克尼尔(J. R. McNeill)著
09:美国宪法的全球史(1776—1989年)[美]乔治·A.比利亚斯(George Athan Billias)著
10:现代世界的诞生(1780—1914年)[英]C. A. 贝利(C. A. Bayly)著
11:交换之物:荷兰黄金时代的商业、医学与科学[美]柯浩德(Harold J. Cook)著
12:鸟粪与太平洋世界的开启:全球生态史[美]格里高利·库什曼(Gregory T. Cushman)著
13:气候变化与全球史[美]约翰·L. 布鲁克(John L. Brooke)著
14:大转型:中世纪晚期世界的气候、疾病与社会[英]布鲁斯·M. S. 坎贝尔(Bruce M. S. Campbell)著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2020年2月4日 想读
不在病床上說再見 豆瓣
宮本顯二、宮本禮子
作者: 宮本顯二 / 宮本禮子 译者: 高品薰 啟示 2016 - 11
◆引爆日本《讀賣新聞》臨終議題
◆80%的人不願意接受無效延命醫療,為什麼臨終都不能如願?!
日本高齡醫學專家的善終建言,
沒有插管、灌食、洗腎與人工呼吸器的另一種終老方式。
在歐美,很少看到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
在台灣,想擺脫住院、臥床的折磨,卻是奢望。
為什麼醫療越發達,想要圓滿而終卻越來越困難?
如何主張醫療自主,才能沒有遺憾地道別,讓人生結束得更像一個人。
意識不清、不能言語,臥病在床、包著尿布、甚至被綁住手腳,僅能從口中的塑膠管灌入營養品。用這種模樣來做人生的謝幕,有誰願意?
日本高齡者臨終醫療學會的創辦人,在多年考察後發現,歐美國家不像亞洲一樣,有許多長年臥病在床的老人,這讓他們反思國內醫療的觀念與現況。書中探討了阻礙安詳臨終的到底是什麼,身為家屬又該為親人選擇怎樣的臨終醫療,以及歐美國家如何做到大多數人都自然善終的理想。
先瞭解這些,才知道要如何選擇!
.連醫界人士都不想面臨的「反覆受苦的臨終醫療」
.解開急救室裡為何大多都是老人之謎
.歐美高齡醫療的重點在緩和痛苦與提高生活品質
.水分及營養補給的重大誤解:一次點滴的營養只等於一罐果汁!
.能否發揮預立醫囑的功能,關鍵在於主治醫師
.究竟是哪種人才需要插鼻胃管、做胃造口導食手術?
2020年1月23日 想读
大流感 豆瓣
The Great Influenza: The Story of the Deadliest Pandemic in History
作者: [美]约翰.M.巴里 译者: 钟扬 / 赵佳媛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3 - 7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本书也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医学科学的发展史,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科学家、医学工作者和政治家们在巨大压力下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怯懦、信仰和价值观,以及研究态度和方法。这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本书作者约翰·M·巴里是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等撰稿,也经常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在美国各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中。其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2020年1月22日 想读
守山 豆瓣
8.6 (15 个评分) 作者: 肖林 / 王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1
《守山》的主人公肖林,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第一批专业的保护工作者之一。他生在雪山脚下,长在雪山中,工作又是保护这座雪山,从十六岁开始,守护白马雪山整整三十五年。
个体命运,时代变迁、信仰传承、族群轨迹、物种兴衰……肖林的人生很传奇,故事可读性强,有人们感兴趣的荒野求生、野外科 考、野外摄影等等;可贵的是,他的精神世界也十分丰富,有藏文化独特的生命观、信仰观,也有一个常年与自然、与雪山为伴的人,如何自我探索,自我实现的心路历程。以他为引,有天地万物,世间万象。
在白马雪山,守护滇金丝猴,守护野外生灵;也是在这座雪山,他遇见众生,体悟灵性,心魂交付。白马雪山,是家乡,是传奇,是信仰,是一个平凡的护林人的一辈子。
编辑推荐:
1.一部优秀的非虚构作品。通过一个一线自然保护者的三十五年,讲述了人与山,与猴,与众多野外生灵的传奇故事。市面上关于环境及动植物的叙述很多,但都缺少一种可称之为精神性的文字。《守山》主人公肖林长期在保护区一线工作,自然赋予他的不仅仅是工作在天堂般纯净的地方,作为藏人,他天生具有一颗与自然心息相应的能力,他的叙述把我们带进一个和自然灵魂相通的境界。
2.《守山》记录了传奇物种滇金丝猴的故事。以大量篇幅描写了人类与国宝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的故事,从被发现、被命名,到被保护、被研究,其中有对灵长类动物的科普,也有对人与野生动物、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讨论。
3.《守山》为千千万万的自然保护区一线工作者做记录。主人公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第一批专业的保护工作者中的一位,了解中国环境保护意识和政策的发展,亲历了一些环保大事件,本书对这些历史做了亲历者视角的讲述与记录。
4.《守山》是真正意义上的藏族人自己书写的信仰之书。主人公是一位藏人,对藏人文化和精神世界中,和自然紧密相连的内在力量的讨论,是本书的重要内在线索之一。
2020年1月17日 想读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成为一个话痨 豆瓣
The Etymologicon: A Circular Stroll through the Hidden Connection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作者: [英] 马克 • 福赛思(Mark Forsyth) 译者: 盖梦丽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4
★★★
111个常用英语词汇的趣味词源故事;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No.1作品;
《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独立报》联袂推荐;
幽默与博学的碰撞,在欢乐中get知识点!
……………………
◎ 编辑推荐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No.1作品,2011年首次出版,至今仍位居英国亚马逊畅销榜6545,4.6星评分;Goodreads评分4.22。
★ 极具趣味性:111个常用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以首尾相连的形式幽默讲述;
★ 作者机智而博学,将各学科、各门类的趣味知识融合到词源学这门学科,将词源学从无聊的词典里解放;
★ 各词汇的词源故事单独成篇,篇幅短小精悍,可读性强。
……………………
◎ 内容简介
福赛思天生是个沉默的家伙,甚至有些难以接近。但一说到“词源”“某个词是怎么产生的”,他就会滔滔不绝,停不下来,听者“头痛难忍”,直想拔足狂奔。为了拯救无辜的听众,这本由渊博的知识和满满的倾诉欲集结而成的小书诞生了。
福赛思解释了许多常见英语词汇的奇怪来源与应用,比如和尚与猴子的关系、火鸡与土耳其的关系,弓箭与猫的渊源、影迷与水牛的渊源,“内裤”一词的起源和“China”一词的起源……每个词汇讲解单独成篇,充满智慧,也充满了地道的英式幽默。
2020年1月15日 想读
读完本书你可能会变得更加话痨 豆瓣
The Horologicon
作者: [英] 马克 • 福赛思(Mark Forsyth) 译者: 伍小玲 / 万紫薇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4
★★★
用961个古老英语词汇讲述一天中会发生的事情;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No.1作品;
《每日邮报》《星期日泰晤士报》《领域杂志》联袂推荐;
幽默与博学的碰撞,在欢乐中get知识点!
……………………
◎ 编辑推荐
★《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No.1作品的姊妹篇,延续了上一本的写作水平;英国亚马逊4.6星评分;Goodreads评分3.97;
★ 极具趣味性:讲述961个业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英语词汇的词源故事,以时间的顺序展开,用词源讲述“一天中会发生的事情”;
★ 作者机智而博学,将各学科、各门类的趣味知识融合到词源学这门学科,将词源学从无聊的词典里解放;
★ 各词汇的词源故事单独成篇,篇幅短小精悍,可读性强
……………………
◎ 内容简介
很多词汇无法长存于世,它们或有趣得难以让人严肃对待,或准确得难以流于寻常,或粗俗得难以在文明社会存活,或诗意得难以在浮躁时代繁荣。安妮女王统治时期的盗贼俚语词典里有上百种关于刀、少妇、绞刑的说法;维多利亚时期的一本关于乡村的词典里充满了灌木林、小巷、马得的病的词汇……
这些已经遗失的词汇中,留存着已逝的文明,对今天的我们可能仍然有用。由此,作者写了这本对一天之内的每个小时都适用的单词书,“我现在在干啥?”每当这样想的时候,你就可以掏出这本书读上一番。
2020年1月15日 想读
No Name in the Street 豆瓣
作者: James Baldwin Vintage 2007 - 1
This stunningly personal document and extraordinary history of the turbulent sixties and early seventies displays James Baldwin's fury and despair more deeply than any of his other works.In vivid detail he remembers the Harlem childhood that shaped his early conciousness, the later events that scored his heart with pain—the murders of Martin Luther King and Malcolm X, his sojourns in Europe and in Hollywood, and his retum to the American South to confront a violent America face-to-face.
2020年1月13日 想读
巨浪下的小学 豆瓣
Ghosts of the Tsunami: Death and Life in Japan’s Disaster Zone
8.4 (78 个评分) 作者: [英]理查德·劳埃德·帕里 译者: 尹楠 文汇出版社 2019 - 10
☆ 豆瓣2019年度读书榜单 社科·纪实类 第一名
☆ 百道好书榜年榜·新知类 Top1
☆ 入选 界面文化编辑部年度书单 《中华读书报》年度百佳 《新周刊》年度十大非虚构好书 季风书园年度书单 《晶报·深港书评》十大非虚构好书
·
一旦发生不幸,有些社会的第一反应就是 掩盖真相,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巨浪下的小学》是发人深省的一堂课。今年你再也不会读到比这本书更好的非虚构故事。——《经济学人》
·
☆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致表象的心碎故事。
☆ 6年追踪调查3·11地震: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GQ |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 亚马逊 |《卫报》|《经济学人》年度好书
☆ 被誉为“灾难新闻写作未来的经典” | Amazon评分4.4/5 | Goodreads评分4.3/5
☆ 与《聊天记录》《一切皆有可能》角逐,因“新闻性和文学性高度结合”获福里奥文学奖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与核泄漏,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灾难。
这场大地震致使1.8万人遇难,只有75个孩子在老师的看护下仍不幸身亡,但其中竟有74个孩子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大川小学。为什么在全境其他学校都获救的情况下,只有这个学校没有幸免于难?悲剧本可以避免,但仅因微不足道的疏漏,84名师生葬身于巨浪之下,严密的系统和秩序成为吞噬生命的怪兽。
英国记者帕里花费6年追踪调查,还原这场令人心碎的灾难全过程,挖掘出日本秩序井然表象下暗藏的致命缺陷——海啸并不是问题所在,日本本身就是问题。
·
这场海啸像是一个骇人的隐喻,隐现着日本精致整齐表象下涌动的潜藏力量……在作者令人紧张和震撼的字句之间,游荡着一个幽灵,提醒我们:在日本富有秩序的美丽外表下,仍然存在我们看不见的力量,统治着这片土地。——《纽约时报》
长期担任伦敦时报驻东京记者英国记者理查德·劳埃德·帕里广受尊敬,他生动细致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并且明智地选择退后一步,思考故事的本质。——《纽约书评》
很难想象有人能以如此洞察力讲述这一巨大悲痛及其骇人的经过。这本书将与约翰·赫西的《广岛》一同成为灾难新闻写作的经典。——《卫报》
在一张由细节编织的精密之网中,劳埃德·帕里将灾难的分析解剖与小说家的灵巧手法结合在一起……这本书记录下了大自然不可估量之力与我们可悲的缺陷。——《日本时报》
一本纯粹、心碎的真与美之书。要是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我宁愿少写四部小说。——吉姆·克雷斯,都柏林文学奖得主
2020年1月10日 想读
島耕作農業論 豆瓣
島耕作の農業論
作者: 弘兼憲史 译者: 一級嘴砲技術士 左岸 2019 - 2
《島耕作》系列作家弘兼憲史探討農業的深刻作品
2013年,島耕作終於從社長升為會長了,《Morning》週刊熱門連載漫畫《會長島耕作》當中的一個主題就是「農業」。
漫畫家弘兼憲史曾經在市民農園種菜,長期對國內外農業採訪、觀察和研究。他發現日本的農業盡是稀奇古怪的事,農業從業人口已萎縮到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前途堪慮。然而,他卻樂觀地提出「農業才是日本的發展活路」的看法,他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可發展獲利的模式。
對弘兼憲史來說,農業充滿了創造力,是一件很棒的工作,但他在農業採訪時一直有個疑問。他曾經待過松下電器等電機製造廠,它們都是投入大筆資本興建工廠,嚴格品管並大量製造成品,然後外銷全世界,所有創造日本經濟奇蹟的製造業都是採用這種模式。為什麼農業做不到?於是,他寫了《島耕作農業論》。
他首先敘述戰後在美軍司令部下令日本進行農地改革,對日後農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繼而觀察大分縣的植物工廠、高效率的荷蘭農業。
荷蘭最耀眼的產學合一「食谷」,就如同美國的「矽谷」,以瓦罕寧恩大學為中心,匯集了1500間食品、農業等企業和研究所,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一起在這裡共事,這是世界的發展趨勢。
日本失敗的農業政策該如何轉變?他對稻米、補助金、農協等議題提出討論和建議,還有關於日本酒「獺祭」與「近大黑鮪魚」最新的農漁業介紹。最後他分析了「攻擊型農業」的現在與未來,認為日本的農業應該朝向「大規模的農業」與「小而強的農業」共存的方向邁進。
台灣的農業與日本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半個世紀來日本的農業持續在錯誤的道路上邁進,台灣也亦步亦趨,本書非常值得台灣借鏡。讓我們與島耕作一同翻開這本令人期待的農業入門書,以輕鬆的心情與島耕作一起了解日本農業的現況和未來。
2020年1月10日 想读
巴黎风格小家 豆瓣
作者: [日] 莱斯特曼尼尔 / [法] 让. 米歇尔. 格拉尔 译者: 吴乐寅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2020年1月9日 想读
清酒之魂 豆瓣
作者: [日] 盐野米松 / [日] 农口尚彦 中信出版集团·雅信 2020 - 2
日本“清酒之神”农口尚彦70年的酿酒生涯全记录,由盐野米松历时一年采写而成。农口先生1932年出生于日本石川县的清酒酿造世家,一生从事造酒,27次荣获日本全国鉴评会金奖。2008年被授予日本黄绶褒章,获得厚生劳动省认定的酿酒界至高荣誉——“当代名工”。这本书也是他对于酿酒、对于自己的杜氏(日本酒藏的首席酿酒师)人生的一个归纳,平实的言语中都是人生的哲理。本书详尽而生动地诠释了清酒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酿造工艺,以及一代酒神的人生。
2020年1月8日 想读
图解树木的诊断与治疗:爱树、种树、养树、医树,请先读懂树的语言,了解树的心声 豆瓣
作者: 堀大才 / 岩谷美苗 译者: 杨淳正 新自然主义 2018 - 9
再版增訂】堀大才教授2016年6月1~3日訪台實錄
最權威的樹木醫生、日本樹木醫制度設計者 堀大才與專業樹醫岩谷美苗攜手 第一手傳授如何照顧樹木!
本書作者堀大才是日本權威樹木醫生,不只在東京農業大學、法政大學傳授樹木醫學,更是日本「樹木醫」制度的設計者!他從事樹木調查與樹木健診救治多年,他以深厚的專業知識,從樹木的本位來思考如何對待樹木,與樹木對話。
在本書中他以具體的實例來告訴讀者,如何觀察、解讀樹的肢體語言,破解許多對樹木的誤解:像是樹根浮出地表、爬上花台,那是因為人車頻繁通過讓土壤變硬了或是根本沒有給樹根伸展空間……;樹木要種越深越好?其實錯誤深植只會讓樹根腐爛……。
在書中,作者提出許多判斷樹木是否生病的跡象,以及降低對樹造成衝擊的治療方式,他倡言樹木就和其他生物一樣也有防衛和自癒的能力,而我們人類要做的,就是設法讓樹木做他想做的事,給他活力滿滿的支持,他將包容過去的傷,迎向全然的新生。
這是一本帶來全新的樹木診治觀念與方法的護樹教戰手冊,在元祖「樹木醫」的專業指導下,我們也可以讓環境周遭的樹木,得到專業的、自然的、被尊重的照顧!
樹不是用嘴巴,而是用樹幹、樹根、枝葉在說話!
──看樹型、外貌,你就知道它在說「好擠」、「我受傷了」,還是「這樣最舒服」!
光是觀察樹皮,從破裂痕跡的細小變化,可以知道它的生命史:細小的縱裂痕代表活力不足、生長緩慢;從枯枝開始發生的縱裂則可能是溝腐病或是遇到落雷;不規則凹凸的橫向裂痕則有可能是天牛蛀食…,當發現樹幹橫裂就要更小心樹的健康與安危了,因為不僅樹幹折斷的危險度提高,水分及養分的輸送也會被阻斷。
很多人以為根部長得速度快的原因是環境好生長快,其實是土壤太乾燥,樹木只好把根伸得又深又遠以吸取水分;而水太多也會造成樹根缺氧,這時樹根會往土層表面生長形成浮根,好取得足夠的空氣。
葉子和小枝條越多,葉子的大小購大,代表整體樹勢越健康。當萌蘗及幹生枝變多,代表樹木健康亮起黃燈。如果樹皮爬滿苔蘚、樹根變成灰褐色,甚至樹幹突起、有螞蟻築巢、長出蕈菇等,則代表樹木老化、生病、腐朽的徵兆。
作者告訴我們,樹木會將過去所經歷過的,全部刻印在自己身上,用身體來呈現。本書從樹幹、枝條、樹根、年輪還有樹型,告訴你如何看懂樹木的傷老病痛、颯爽還是憂愁,仔細閱讀樹的身體語言和外貌,都能一覽無遺。
「螞蟻會讓木頭腐爛?」「要修枝,樹才會長得好?」
「樹木腐朽空洞的部位要削掉,才不會感染部位擴大?」
樹木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有著令人驚奇的生命力,只要讓樹做想做的事就會健康。
許多人習慣一段時間修剪一下枝葉,希望樹能因此長得更好,其實就像人的五跟腳趾各有用處,樹木的每一片葉子也都是自己為了生存而長出的,沒有一片是沒有用處的;也因此樹木被一次修剪掉很多葉子或是枝條,都是很大的傷害,高強度修枝時,都會讓樹木的生產能力明顯下降。病原菌很容易從修枝的傷口入侵、擴散,進而開始腐朽,因此千萬別以人類觀點自以為是修枝、修葉,以為可以讓樹木生長得更好,絕大數的時候是幫倒忙。
此外,樹木也有自我防禦能力。櫻花樹的葉子有蜜腺,就是為了吸引螞蟻用的。櫻花在春天必須大量光合作用累積養份讓果實成熟,若這時候被吃的話樹勢會衰退,所以招徠螞以擔任守衛,防禦其他害蟲的攻擊。
少即是多的樹木自然療法
→動手術、打點滴、塗藥包紮,都是值得商榷的:
真相一,為樹木動手術,好意削去腐朽去除被感染的部位,但絕大多數是把樹木辛苦做出來防禦壁也一併削掉,反而會讓腐朽進一步的擴張。
真相二,在樹幹上注射營養劑與藥劑,對樹木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因為樹木為了防止病原菌從注射孔入侵,必須在注射口周圍形成防禦壁來將健康的部位與外界分隔,注射的營養劑也可能會被樹木生成的防禦層而被阻斷,不但沒幫到忙,還會讓命已垂危的樹木病情更加惡化。
真相三,塗上防腐劑的作法,對樹木體內的腐朽菌幾乎沒有效果,而且要讓防腐劑滲透到木材中需要額外的壓力,對活著的樹木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因此,塗上的防腐劑只能停留在患部表層,是沒有辦法滲入木材中殺死內部的真菌。
本書特色
(一)首見專為樹木著想的圖解科普書!日本權威樹醫師親授,讓你從愛樹、賞樹到懂樹, 進階成為樹木健康偵探
如果說,「一沙一世界,那麼一樹就是一生態系!」日本權威樹木醫生堀大才累積多年的樹木調查、樹木診斷與治療等專業實務經驗,要替最容易被誤解的沉默樹木發聲,本書以樹木觀點出發,輔以淺顯易懂的活潑插圖,說明樹木奧妙的身體語言、樹木的生長與生存策略,並倡導樹木自然療法觀念,可說是巧妙地融合樹木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昆蟲學、樹醫學……,帶領讀者從賞樹、愛樹的旁觀者,成為理解沉默樹木的懂樹知音,甚至成為樹木養護天使、樹木健康偵探。
(二)驚醒愛樹人!樹下乘涼、造花台、行道鋪面、園藝造景…,親近樹卻成了害樹舉動!
從沒想過親近大自然,竟會讓樹木凋零吧!其實關鍵就在於,我們不知道樹木的生長需要給予適當的空間與距離,以埋在土壤中的樹根為例,在樹木旁造花台、鋪設行道鋪面、蓋大樓、設柵欄、道路施工,甚至頻繁的走進樹下乘涼,不僅傷害樹根,也會讓根系附近的土壤被人為踏實,如此一來氧氣和水分就難以滲入土壤。所以,創造樹根可以自在伸展的空間,營造通氣透水且富含土壤生物的鬆軟土壤環境,就是最基本的愛樹舉動了。
(三)倡導醫樹新思維!預防勝於治療,啟動樹木自然療癒能力才是王道
台灣常見為樹木動手術、打點滴、塗藥包紮的醫樹行為,事實證明都有效性有待商榷。堪稱現代樹木醫學之父的美國Alex shigo博士,提出的四道壁防禦層理(CODIT,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 In Tree),強調樹木具有抵抗疾病的自我防衛機制。樹木受傷時,為了避免造成腐朽菌侵入樹幹或是主要枝條的災情擴大,樹木會產生保護層來封鎖腐朽菌繼續感染。不過重點是,樹勢強盛的樹能快速產生強大的防禦帶,或是釋放蟲子討厭的抗菌物質,但是活力低弱的樹木,根本沒有足夠能量做出抵抗。因此,預防勝於治療,啟動樹木自然療癒能力才是醫樹的根本。
(四)揭開樹木的秘密!枝葉會自動掉落、葉會變黃變紅、樹皮會變甜、樹木可泡水儲存……
你知道嗎?當樹木發現枝條的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時,就會從枝條上回收二氧化碳以及礦物質,並阻擋水分和養分的運輸,枝條的枯萎也會加速;落葉則是樹木會形成分離葉柄跟枝條的離層這種特殊組織,讓葉落更新成新樹葉。樹葉變黃是原本葉子中的葉綠素顏色消失,類胡蘿蔔素顏色出現而變黃;樹葉變紅則是葉子中的礦物質被葉子回收,剩下的胺基酸跟糖結合變成花色素苷而變紅。樹皮也會儲存大量養分,尤其冬天的樹皮會因為韌皮部儲存大量糖分而變甜,所以動物也會以樹皮為食。在木材場常會見到大水池用來儲存木頭,就是藉由將木材泡在水中,來防止需氧的木材腐朽菌在木材上繁殖喔。
(五)正確修剪新知!尊重並保留樹木的根幹枝葉,樹木活得健康,人親近樹更安全
會覺得修剪樹木比較好都是人類的自以為是的行為,並不是樹木所期望的。然而,在不得不修剪的情況之下,有更健康的修剪方法。新知一:清楚知道樹木的傷口癒合和防禦層的構築位置來正確下刀;新知二:把樹幹直接攔腰截斷對樹木傷害最大,如果要降低樹高,最好留有樹幹的三分之一粗的健康枝條,而且切除的位置要和留下來的枝條角度呈平行,傷口才會癒合得好;新知三:想要修剪得更美觀,就要學會不會產生膨大的疏剪法,那就是修剪時不直接從中剪斷,而是以平行分岔的方向修去主枝條,並且只留下分岔的側枝。
(六)幫樹木搬家新趨勢!全樹冠移植、「斷根+養根球=根回」、樹不能種太深、支架記得移除
移植對樹木負擔很大,因為移植前會將根及葉子切除,樹木無法維持完整的生理機能,處在能量不足的狀態,對病蟲害的防禦能力也會下降。然而,只要謹慎做到「斷根+養根球=根回」後,並給予足夠的時間再進行移植,就幾乎不需要修枝來抑制水分蒸散,當留下越多枝條及葉子,就能夠生產更多發根所必須的糖分等物質。所以,推廣高存活率的移植法才能夠讓樹木真正健康重生。另外,切記不能種太深,深處根系會吸收不到足夠氧氣而腐爛。而且,移植樹幹雖然需要有支柱協助固定,但千萬不可以放置太久,這會讓根系認為沒有必要生長更多根系來維持平衡而導致根系生長趨緩,一旦支柱被撤除,就會很容易被強風吹倒。
名人推薦
文魯彬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
朱慧芳 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
李有田 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理事長
吳仁邦 台灣護樹協會理事長
邱慧珠 福田樹木保育基金會執行長
亞 曼 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洪粹然 觀樹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張育森 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系教授兼系主任
張豐年 台灣生態學會顧問
黃裕星 林業試驗所所長
2020年1月4日 想读
花园里的哲学 豆瓣 Goodreads
Jardinosofía. Una historia filosófica de los jardines
作者: [西] 圣地亚哥 • 贝鲁埃特 译者: 李晓伟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0 - 4
★★★
一部优秀的编年体、主题式花园哲学史,一次有柏拉图、罗素、笛卡尔、梭罗陪伴的阅读之旅。
丰厚的思想、高尚的美德、伟大的作品,都曾在花园里诞生和栖息。花园,是美好生活的真正样子。
……………………
◎ 编辑推荐
★ 从多学科角度讲述花园文化的通识作品。花园作为美的象征,是很多人内心的美好之地。国内尚无从哲学、历史、数学、建筑学、社会学、艺术等多学科角度讲述花园文化的通识作品,本书能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花园文化;
★ 作者多重身份的加持。作者学术背景深厚,是哲学博士、人类学学士,同时熟谙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具有诗人、园丁等多重身份,在劳作、教学之余写下这本集知性、诗性和哲思于一体的书;
★ 全书体系严谨完整,除24节正文内容,还有关于花园文化的术语解释、名人介绍内容,以及正文部分的注解。既有学术意义和思辨精神,又富于人文情怀。
…………………………
◎ 内容简介
在哲学领域,针对花园的研究少之又少,但实际上,最早的哲学流派就诞生自花园。从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到现代城市“绿色游击队”的生态园,充满智慧的花园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生动投射。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编年体、主题式花园哲学史,超越了学科界限,梳理了花园文化与哲学、数学、建筑学、社会学、艺术等多学科之间的微妙关系和交互影响。全书体系严谨完整,24节正文篇目既是编年式,也是主题式的,每一章都自成一派,但又关联紧密。除此之外,还有关于花园文化的术语解释、名人介绍,以及对正文部分的详细、精妙的注解。
这是一次有哲学家、思想家、建筑师和历史作家相伴的花园之旅,让人们用更全面、更客观的视角,探索美好生活的真正含义。
2020年1月2日 想读
The Anarchy 豆瓣 Goodreads
作者: William Dalrymple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9 - 9
The story of how the East India Company took over large swaths of Asia, and the devastating results of the corporation running a country.
In August 1765, the East India Company defeated the young Mughal emperor and set up, in his place, a government run by English traders who collected taxes through means of a private army.
The creation of this new government marked the moment that the East India Company ceased to be a conventional company and became something much more unusual: an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formed into an aggressive colonial power. Over the course of the next 47 years, the company's reach grew until almost all of India south of Delhi was effectively ruled from a boardroom in the city of London.
2019年12月31日 想读
你好,前台 豆瓣
Heads in Beds: A Reckless Memoir of Hotels, Hustles, and So-Called Hospitality
作者: [美]雅各布·汤姆斯基 译者: 高月娟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揭露酒店业黑幕第一书
酒店服务员的暗黑秘籍
获得最佳客房服务的秘诀
提醒:为了您的身心健康
请在住店前尽早阅读
客人们都在酒店里干些什么奇葩事儿?
酒店里的各种暗码SB,NE,NV代表什么?
酒店里的杯子到底有多毒?遥控器有多脏?
得罪了门童或泊车小弟,你到底会有多惨?
与你出行密切相关的酒店业到底隐藏了多少秘密?
《你好,前台》一个资深酒店从业屌丝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旅行指南,帮助旅行者识破酒店服务业的那些猫腻。但是《你好,前台》并不狭隘也不片面,作者汤姆斯基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他为什么、又如何在酒店服务业努力工作、一点点儿地进步。书中道出了酒店的两个相对群体——客人和员工都存在的不同程序的贪婪与谎话,如何使用各种方法使两方权衡,最后达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那就是“小费”。
围绕“小费”作者对酒店里的各种角色做了全面的剖析和解读。 也对各种角色经历的冷暖人生做了生动的描写,看这本书能让人体会到酒店业各色人生,酒店更像生活的小缩影,在社会里能看到的在这里都不会错过。作者汤姆斯基是个能让人兴奋的作家,他的语言尖刻、犀利,没有一点儿自我推销似的装模作样,不像如今很多让人倒胃口的回忆录。
本书包罗作者——汤姆斯基先生在酒店工作时的各种所见所闻,这些故事就如小说般一波三折。这里不仅有众所周知、肮脏不堪的午夜姘宿,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儿都可能发生在客人身上,书中这样写道:“他们会得到消息,他们最爱的人死于交通事故。他们会签一份传真文件,中国的工厂开始投入生产。他们会接到联邦快递,盒子里面装着婚姻之外的所有身外之外。‘他们’在旅馆里求婚、结婚、受孕、离婚、人到中年、一起吸嗑药、谋杀并死于非命。”也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的 “有时侯这就是人生秩序。”
2019年12月31日 想读
Emily Dickinson's Gardening Life: The Plants and Places That Inspired the Iconic Poet 豆瓣
作者: Marta McDowell Timber Press 2019 - 10
Emily Dickinson was a keen observer of the natural world, but less well known is the fact that she was also an avid gardener—sending fresh bouquets to friends, including pressed flowers in her letters, and studying botany at Amherst Academy and Mount Holyoke. At her family home, she tended both a small glass conservatory and a flower garden.
In Emily Dickinson’s Gardening Life, award-winning author Marta McDowell explores Dickinson’s deep passion for plants and how it inspired and informed her writing. Tracing a year in the garden, the book reveals details few know about Dickinson and adds to our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 of who she was as a person. By weaving together Dickinson’s poems, excerpts from letters,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photography, and botanical art, McDowell offers an enchanting new perspective on one of America’s most celebrated but enigmatic literary figures.
2019年12月29日 想读
定植与播种丰收密技 豆瓣
伝承農法を活かす 野菜の植えつけと種まきの裏ワザ
作者: 木嶋利男 译者: 元子怡 瑞昇 2018 - 2
~同種蔬菜,數種方法~
把握定植與播種的重要時期
培育強壯的植株,享受鮮甜美味的豐收成果
明明是健康強壯的植株,卻從來不結果子?好不容易長大的苗株,最後竟然都被害蟲給啃到精光!結果數很多,可是每顆果實的甜度好像都不夠高。蔬菜總是在不對的季節生長,卻因為不夠強健而無法順利越冬……
若是才剛踏入種植領域沒多久的新手農夫,上述各種令人搥心肝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應該多少都經歷過。可能有人會覺得「都按照手冊上寫的去種了,為何植物還是會死?」其實是因為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植物是活的,而且特性各不相同!
「覺得雜草會妨礙植株生長,所以通通拔光」
「貪心地想要保留所有植株,所以不忍間拔」
認為對植株的成長有所助益,殊不知卻在上演現實中的揠苗助長。
所謂的農業,並非根據植物原本的生理、生態來栽培,而是為了得到穩定的食物來源,有效地調控植物的生長。尤其是幼苗的定植或播種,是在蔬菜的環境適應性最佳時期所進行的作業,可以說是決定蔬菜能否豐收的重要關鍵。
了解和原產地環境條件相異的土地,並藉由更換定植或播種的方法來控制植株的生長,不但能讓蔬菜的風味更佳,還可以增加收穫量、提高甜度、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力等,調控蔬菜的各種生長狀況。
同一種蔬菜,並非只有一種培育方法。按照本書介紹的多種定植或播種方法,選擇符合生長目標的密技來種植喜愛的蔬菜吧!配合簡單明瞭的根部生長剖面圖作為參考,可以與原種植情況相互比較,了解得更為透徹。
本書重點
★ 根據同一種作物,提供多種定植方法,可依不同環境條件選擇適當的育苗方法
★ 細膩解說採用不同種植方法的原因,以及對農作物的優缺點及影響
★ 配合插圖說明定植的訣竅、生長情況、畦的規格
★ 與一般的種植方法相互比較的根部生長剖面圖,簡單明瞭
2019年12月27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