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爬山各自努力 - 标记
The Soul of Soil 豆瓣
作者: Smillie, Joseph/ Gershuny, Grace Chelsea Green Pub Co 1999 - 1
Soil is the basis not only for all gardening, but for all terrestrial life. No aspect of agriculture is more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yet we have been losing vast quantities of our finite soil resources to erosion, pollution, and development. Now back in print, this eminently sensible and wonderfully well-focused book provid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about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those attempting to grow delicious organic vegetables: the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y soil.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Four-Season Harvest 豆瓣
作者: Eliot Coleman / Barbara Damrosch Chelsea Green 1999 - 10
If you love the joys of eating home-garden vegetables but always thought those joys had to stop at the end of summer, this book is for you. Eliot Coleman shows how gardeners can successfully use that sun to raise a wide variety of traditional winter vegetables in backyard cold frames and plastic covered tunnel greenhouses without supplementary heat. Coleman expands upon his own experiences with new ideas learned on a winter-vegetable pilgrimage across the ocean to the acknowledged kingdom of vegetable cuisine, the southern part of France, which lies on the 44th parallel, the same latitude as his farm in Maine.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田园之秋 豆瓣
作者: 陈冠学 中信出版社 2014 - 2
陈冠学隐居田园三十年,耕读之余,俯仰宇宙人间,以《瓦尔登湖》式的质朴文字,谱写出一曲光辉灿烂的田园牧歌,将南台湾田野间的如诗秋色呈现在读者面前。他是农夫,是诗人,是哲学家,更是坐拥山野宝库的生活家。无论是夜雨下的闲读, 还是农事家事杂务事,都在文字中透露出与万物同在、和谐共处的清明智慧,体现出一种独到的生活美学和哲学。《田园之秋》文笔优美,字字珠玑,用心灵细腻感应宇宙的跃动,笔锋常带挚爱土地的热情。台北 野鸟学会理事长亲赴屏东,随作者野外写生,精心绘制70余幅鸟类、植物插图。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永续农业概论 豆瓣
Introduction to Permaculture
作者: (澳)比尔·莫利森(Bill Mollison) 译者: 李晓明 / 李萍萍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4 - 5
永续农业关注科学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环境,是关于人类居住土地的哲学思考。这本《永续农业概论》是澳大利草根学者比尔·莫利森对其长期观察、实践和实现再生产永续发展农庄社区理念的经验总结。
本书中包含的话题有:节能的区段分析、规划和设计方法;温带、干旱地带和热带地区房屋的安置和设计;都市永续农业:庭院布局、土地获得和社区系统;篱笆、棚架、温室和树阴房的最佳利用;鸡和猪的饲料系统,林木作物、木场地与家畜的整合;温带、干旱地带和热带气候下的果树园和家庭造林地:永续农业庭院节能设计和技术;如何影响房子和庭院周围的微气候;大量可选择的植物种类的名录,包括气候耐受度、高度和用
2019年7月31日 想读
Reading Egyptian Art 豆瓣
作者: Richard H. Wilkinson Thames & Hudson 1994 - 6
The legacy of Egyptian art, from colossal statues to finely wrought jewellery and minuscule charms, can appear deceptively simple. Without knowledge of the hieroglyphic images incorporated in the art, much remains obscure. Here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ymbolic language of hieroglyphs: a directory of the one hundred signs used most often in Egyptian painting and sculpture - from "seated man" and "lion" to "vulture" and "ankh". This guide offers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of the symbols, their origins, identification and uses. The hieroglyphs are arranged thematically, fully cross-referenced, and illustrated by newly-commissioned drawings and photographs. The result is a companion for all those interested in the mysteries of ancient Egyptian art.
2019年7月29日 想读
How to Read Egyptian Hieroglyphs 豆瓣
作者: Mark Collier / Bill Man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 5
Hieroglyphs are pictures used as signs in writing. When standing before an ancient tablet in a museum or visiting an Egyptian monument, we marvel at this unique writing and puzzle over its meaning. Now, with the help of Egyptologists Mark Collier and Bill Manley, museum-goers, tourists, and armchair travelers alike can gain a basic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of ancient Egypt. Collier and Manley's novel approach is informed by years of experience teaching Egyptian hieroglyphs to non-specialists. Using attractive drawings of actual inscriptions displayed in the British Museum, they concentrate on the kind of hieroglyphs readers might encounter in other collections, especially funerary writings and tomb scenes. Each chapter introduces a new aspect of hieroglyphic script or Middle Egyptian grammar and encourages acquisition of reading skills with practical exercises. The texts offer insights into the daily experiences of their ancient authors and touch on topics ranging from pharaonic administration to family life to the Egyptian way of death. With this book as a guide, one can enjoy a whole new experience in understanding Egyptian art and artifacts around the world.
2019年7月29日 想读
開個農場 豆瓣
作者: 沈珍妮 匡邦
丈夫五十歲那年,珍妮毅然決然與先生一同下鄉討生活,他們自稱討「土」的人。
這一走,來到加州聖他安娜山腳下──一個連當地圖書管理員都不知名的地方。二人懷抱著年少時的拓荒精神,帶著齒搖髮白、滿臉皺紋黑斑,外加五十肩的身體,前往美麗寧靜的仙境。
他們開闢了一個小農場,從植物到動物,無所不種,無所不養。農場景物,年年不同,雖是一般普通的農家生活,但不論花果樹木、雞鵝羊魚、鳥獸蟲禽,都自有其生活之道。
就在這時而天真浪漫、時而荒腔走板的農村生活中,大自然展現出最堅韌的生命力。作者於是詳盡描述在她眼前展現的這些生命,或是有趣,或是值得深思。
本書期待讀者可以在作者的農村生活中,看見大自然的力量,讓庸庸碌碌的心回歸到自然的懷抱,重拾天真浪漫的情懷。
目錄
自序
聖他安娜峰
山腳下的農夫
尋覓農地
多角經營
老農不老
日月星辰
山谷四季
農夫本性
無化學
勤於動手
天然營養(黑金與萬靈丹)
農機代勞
利用科學
君子國
鵝的一生
齊人享福
鵝的一生
白鵝展翅
公雞愛母雞
平常心
公雞愛母雞
雞也欺人
無毛雞
桃與柳
父親的銀杏
垂柳情長
滿地花開
水果年年
玫瑰田
玫瑰田
花羊
插花與剪枝
小小羊兒
蘇武牧羊
羊中老大
小小羊兒
青青草原
珠雞諜對諜
珠雞合群
珠雞警覺
珠雞多疑
珠雞領袖
孔雀迎親
兩小無猜
孔雀開屏
孔雀迎親
愛情那裡找
訪客
地鼠打洞
燕子銜泥
老鷹捉小雞
蜂烏採蜜
愛情長跑
夜來客
狗眼看人
狗咬人
雞犬賽跑
雙語
口福
資深
天池
天池一號
白鷺蒼鷺
天池二號
金色池塘
葡萄成熟誰先知
葡萄田
葡萄架下
葡萄成熟時
葡萄美酒
遠來是客
同是山腳人
芳鄰
雪與霜
動物交流
小村人家
大水來了
鄉下菜
清炒野芥菜心
白斬雞
蜜汁烤鵝
珠雞燉湯
羊羔
羊雜湯
清蒸魚
雪菜
2019年7月26日 想读
树的秘密生活 豆瓣
The Secret Life of Trees: How They Live and Why They Matter
作者: [英]科林·塔奇 译者: 姚玉枝 / 彭文 商务印书馆 2015 - 6
我们常以严肃甚至枯燥为特征看待科学著作,而本书不仅知识严谨,探究深刻,而且文笔抒情,发生在大自然间的小故事起伏跌宕,对自然的真爱流露笔尖,读起来既像科学论著又像浪漫诗文。——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
本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追本溯源树的进化,以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描绘树的遥远过去和现今分布。不仅可供学者参考,更能满足普通读者的好奇心。——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整合生物学》杂志主编刘春明
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文笔饱蘸激情和科学活力,读起来欣欣然。塔奇的作品总是充满温情和智慧。——英国《金融时报》
任何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都会喜爱《树的秘密生活》。我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向朋友们朗读整段的内容。——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榜
精彩!无价而且及时。塔奇是令人梦寐以求的导师。——英国《每日邮报》
对于树,我们的浪漫性追求与我们的功利性追求常常将我们和它们的关系置于尴尬的处境。
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是不能指望的。还是让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中的朋友来了解它们,欣赏它们,并怀着息息相依的感情对待它们,因为这是我们持久相处,我们共同的家园持久存在的基础。有人心甘情愿写了一本关于树的书,告诉我们许多它们的,以及我们和它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翻开来阅读。
这是一本主要与树木科学相关的书,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告诉我们有关树木的知识。书中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树木是怎样诞生的、树木的种类、生长分布及其成因;它们在自然界中是怎样生存的,与周围的生物是怎样竞争与合作。在书的最后一章,是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利用树木,以及树木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本书所讲述的科学不像通常的那样,对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大加歌颂,而是真正体现了一种尊重的精神。
2019年7月24日 想读
时间的秩序 豆瓣
The Order of Time
9.0 (153 个评分) 作者: [意] 卡洛·罗韦利 译者: 杨光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 6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 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七堂极简物理课》之后全新力作。
◆物理学与哲学的完美融合,在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奇异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倾情朗读,有声书获得英国国家图书奖。
◆《时代》《自然》《卫报》《新科学家》《纽约时报》等10余家媒体好评推荐。
◆精美装帧,相同开本,延续《七堂极简物理课》《现实不似你所见》《极简科学起源课》的唯美设计。
2019年7月22日 想读
剥洋葱 豆瓣
9.1 (8 个评分) 作者: [德] 君特·格拉斯 译者: 魏育青 / 王滨滨 译林出版社 2008 - 1
在回忆录《剥洋葱》中,格拉斯记叙了他从12岁到32岁的生活经历,共11章,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写起,一直写到他在巴黎的简陋条件下完成《铁皮鼓》。格拉斯声称12岁时战争的爆发,对他意味着童年的结束,此前的童年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而他在《铁皮鼓》之后的经历,已经为人们熟知,无需写入回忆录。
在书中,他一次次地诘问年轻的自己,一层一层地剥去记忆的外皮,尽管这是一个痛苦、艰难、浸满泪水的过程,因为格拉斯认为“必须为这本书找到一种形式,这是最困难的。我们的回忆、我们的自画像都有可能是骗人的——它们也经常是骗人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美化、戏剧化自己的经历,让它们一桩桩浓缩成轶事。我想,所有这一切一目了然,包括文学回忆录的坏名声。这就是‘洋葱’。在剥洋葱时,也就是在写作的时候,会一层皮一层皮地、一句一句地越来越明显,让人可以看出来,这下失踪者将会重新活过来。”
2019年7月11日 想读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 豆瓣
Wild life in a southern county
作者: [英]理查德·杰弗里斯(Richard Jefferies) 译者: 石梅芳 / 赵永欣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6 - 8
·大师名作 国内首译
·精美彩图,带你领略维多利亚时代的自然风情
·纯粹的英伦风情,优美的乡村小景,生动的乡野生灵,英国散文大师理查德·杰弗里斯带你领略维多利亚时代田园的美丽与鲜活。
· 活泼的野兔、歌唱的夜莺、茂密的梣树林、归巢的白嘴鸦,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生机勃勃,鲜活灵动,杰弗里斯用一只妙笔描绘出令人心驰神往的英伦乡野风情画。在他的笔下,十九世纪的英格兰乡村生活淳朴粗犷,乡野间的动物和植物充满活力和欢乐,他用精妙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将这种欢乐呈现给读者,让人在阅读时尽享自然的宁静、生机、包容。
2019年7月9日 想读
佛罗伦萨乡间生活 豆瓣
作者: 奥村千穗 译者: 李丹 学苑出版社 2011 - 9
“这是魔法一样的生活”
让日本王太子妃雅子都赞赏不已的生活情境。
一个日本女人,远嫁到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在阳光普照的佛罗伦萨开始了她在日本城市中无法想象的乡村生活,大到和家人一起建造山上的房子,小到从简单的蔬菜开始种田、养一窝可爱的小鸡相伴,她全身心地投入到托斯卡纳迷人的四季中。欣赏着春天窗外绿色的田野,感受到初夏大自然的恩惠,在秋天的林中散步,冬天自制好吃的普利亚风味蜂蜜杏仁糖,意大利人也有和我们一样的对工业化的担忧,所以要与邻居们团购绿色无公害食品。原来,与天、地、自然万物共同生活,是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基因之中的。
人与自然,原本就密不可分。
托斯卡纳州位于意大利中部,拥有蜿蜒起伏的山丘和美丽的海岸线。自古以来被称之为“一幅美丽的画”。佛罗伦萨,又称精致之城、百合之都,它是田园风格神话《达芙妮》的盛大舞台,是托斯卡纳州的首府,保存了大量文艺复兴时代的遗产。
2019年7月5日 想读
有田有木,自给自足 豆瓣
作者: 谌淑婷 / 黄世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 10
作者采访台湾10 个家庭,在农村过上自己种田,自食“齐”力的生活实践,展开一场温柔而坚定的农业革命。本书深入农村现场,以第一手图文,呈现10 种农耕生活的创意实践,唤起人们亲近土地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象征了台湾社会价值的深层转变。
这些家庭大多不是出身农家,深知务农维生不容易,却仍坚持信念,尊重自然、友善土地、与万物共生,通过双手与劳动,自己生产食物,让食物成为改变生活的力量。这十个家庭在农村生活自给自足,幸福满满,身心知足。
2019年7月5日 想读
种花种菜种春风 豆瓣
Animal, Vegetable, Miracle: A Year of Food Life
作者: (美)芭芭拉•金索沃尔 史蒂文•霍普 卡米尔•金索沃尔 译者: 赵晓晶 中信出版社 2013 - 5
你以为错过的只有泥土,
其实,错过了整个生活。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们要去的地方,春暖花开。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芭芭拉一家开始了一场旅行。但这次旅行并不寻常,他们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抛在身后,来到乡村,过起了一年自耕自食的 生活。
这里是最浪漫的田园:在早春进行播种,守候次第而来的四季植物;沐浴在阳光中,倾听花蕾绽放的声音;悠闲地漫步田地林间,采摘枝头最鲜嫩的果蔬。
这里也有最真实的时光:青黄不接时的食物匮乏、绞尽脑汁创造新食谱应对孩子们对青菜的挑剔,更不要提那些诡异的食物失窃案……
可他们总是满怀喜悦地拥抱这奇迹般的时光,最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对食物的描述让人垂涎欲滴,柔和的笔锋又让人暖上心头 。
——《纽约时报》
迷人、风趣、富有诗意并有品位,却又诉说着一个严肃的问题。
——《华盛顿邮报》
诱惑!金索沃尔让你感受到自己生产的喜悦!
——美国《人物》周刊
华丽又质朴,喧嚣又安静,幽默又严肃,金索沃尔将自己的风格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出版人周刊》
2019年7月5日 想读
无界之地 豆瓣
作者: (美)玛丽·奥斯汀 译者: 马永波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8 - 8
《少雨的土地》是一本令人敬慕的沙漠经典,改变了人们对沙漠的认识。在她的笔下,沙漠成为一种有生命、有活力的迷人风景。奥斯汀以干燥少雨、空旷贫瘠的沙漠为写作背景,创造了在美国还无人问津的“沙漠美学”。作品中除了对自然的描述和赞美之外,又多出了几许为自然辩护的激情和保护自然的理智。她把目光投向美国未开发的西部,在本书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前工业化的世界,这无疑吸引了成千上万渴望一种更为简朴,也更为精神化的生活的人。作家在书中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即现代人应当逐渐放弃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自然,经历自然。融于自然。
2019年7月5日 想读
我们的村庄 豆瓣
Our Village
作者: [英]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Mary Russell Mitford0) 译者: 吴刚 漓江出版社 2016 - 1
* 英国自然文学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
* 中文简体版首次面世
《我们的村庄》,是玛丽•拉塞尔•米特福德围绕自己所生活的村庄而写的一系列随笔。她以女性独特的细腻笔触描绘那里的自然与乡土文化,将常人眼中平淡的生活写出了诗意和灵气。米特福德借村庄讲述人的心灵感受,发现了大千世界的气象。本书首次出版的十年年内,再版了十四次,让米特福德成为当时最抢手的作者,跻身高稿酬作家之列,书中所写的村庄成了当时的旅游胜地。
名家推荐:
米特福德把大自然及人的心灵中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在读者眼前。她以一种独特的书信体或叙述体,将土地的故事娓娓道来,像是与友人倾心聊天,一吐衷肠。这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轻松活泼的写作风格,成为一道清新明快的风景线,投射在后来人的心中。
——自然文学研究学者 程虹博士
随意读起一节,都会在你的眼前推开一扇通往乡间的窗口,令人感到如轻风拂面,虫鸣灌耳,让你在一天内都享受着雨露及花香。
——英国诗人 伊丽莎白•勃朗宁
她在屠夫儿子的生活中发现了历史,在磨坊主女儿的生活中发现了传奇。
——英国文学家 约翰•罗斯金
她通晓所有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学,脑海里充满了森林草地的欢快赞歌。
——美国作家 詹姆斯•菲尔茨
米特福德女士对景物、动物及人物的描述是如此出手不凡,堪称是一种新写作风格的奠基人。
——英国作家 哈丽雅特•马蒂诺
2019年7月5日 想读
寻找比得兔 豆瓣
Beatrix Potter's Gardening Life
作者: 【美】玛尔塔•麦克道尔 译者: 程卓 新星出版社 2018 - 4
她创作的“比得兔”童话被誉为”儿童文学中的圣经“,风靡全球百余年;她是作家、插画家、园艺爱好者、农场主和自然主义者;毕翠克丝·波特的一生,笔下有童话,心中有自然。
本书是波特迷们不可错过的读物。它带我们从源头上探索了波特小姐对园艺和植物的爱好,并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爱好如何 一步步启发了她的创作。从童年时期对植物的浓厚兴趣,到创作生涯的展开,再到暮年逐渐成为一名农场主和自然主义者,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看见毕翠克丝·波特的园艺人生是如何发展和走向圆满的。接下来,让我们追寻毕翠克丝·波特的脚步,在她的花园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寻找三色堇、豌豆、指顶花、粉红花、玫瑰、醋栗等在她的图画书中出现过的老式农场植物。
最后,本书还是一本旅行指南,带领你发现或重新发现毕翠克丝·波特的湖区——她的丘顶农场,她的花园,探寻一个个经典童话的灵感之源。
2019年7月5日 想读
美的交响世界 豆瓣
作者: 东山魁夷 译者: 林少华 青岛出版社 2017 - 2
本书以两位艺术家相会为主题,其中东山魁夷世界也是以川端康成关于东山作品的评述为主轴展开的,让读者以新的视角和感觉欣赏东山魁夷的作品。
2019年7月5日 想读
荒野之境 豆瓣
The Wild Places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伯特·麦克法伦 译者: 姜向明 / 郭汪韬略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9
《荒野之境》是剑桥学者罗伯特·麦克法伦2007年所作,他“松散的行走文学三部曲”的第二部,寻访英伦三岛最后的荒野,用双足绘制几被遗忘的自然地图。
从苏格兰的拉斯海角到多塞特的“陷路”,从诺福克的风暴海滩到埃塞克斯的盐碱滩和河口,从兰诺克的大沼地到奔宁山脉,麦克法 伦日间攀援、行走、游泳,入夜,则露宿于荒野之上、密林之中、峭壁之巅。他的旅途导演着人和文化、过往和现在,让它们紧密地交织在这些地点之中。每一章都是一段旅程,每一段旅程都是一个角度,辨认、摩挲荒野的某种特质。
麦克法伦一贯行文如诗,不仅能描绘出自然的风貌和表象之下的能量与机理,也能刻画自我与自然交汇时感官和内心的种种感触,读者似乎就在字里行间与作者一同远行。他曾说过,出色的自然文学能够引导读者“萌生新的行为形式,新的道德意识,以及对于自然世界更为强烈的关切”,此书是最佳示范。
2019年7月5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