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
回到种子里去 Goodreads 豆瓣
所属 作品: 回到种子里去
8.4 (10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11
★回到种子里去,回到生活与创作的源头去。
★加西亚·马尔克斯40年成长之路,50篇杂文精选,中文首次出版!回到种子里去,回溯本源,回归本心,轻松好读的马尔克斯成长全记录+非虚构典范之作!
★比虚构情节更精彩的新闻报道、奇闻轶事;“无争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创作秘辛、作品雏形;幽默 深刻、讥诮讽刺的社会评论……
★写作大师讲述最贴近生活的故事,轻盈与深刻的绝佳结合,适合所有人阅读。随手翻开,即刻进入马尔克斯的世界!
-----------------------------------------------------------------------
马尔克斯回到家乡小镇的“回归种子之旅”,引发了什么思考?
在意大利引起轩然大波的平民女孩维尔玛死亡一案,为什么成了“世纪丑闻”?
在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巴黎,每年有十万人神秘失踪,他们去了哪?
写书这个行当有什么弊端?
马尔克斯本人竟也会大呼小说难写?
……
大到拉丁美洲风云变幻,小到各国形形色色的“都市传说”,对写作、人生、阅读的思考和感悟……风格鲜明,题材多样,精彩不变。一本帮助读者了解马尔克斯的重量级精选杂文集,更是一部易懂好看的非虚构写作范本,一堂生动有趣、触而可及的非虚构写作大师课,将伟大“故事讲述者”马尔克斯的成长秘密和盘托出,带我们认识比虚构更加精彩的日常生活。
科幻精神 豆瓣
El espíritu de la ciencia-ficción 所属 作品: 科幻精神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侯健 2022 - 3
★科幻迷波拉尼奥文学宇宙的地基,媲美《荒野侦探》的青春诗篇
☆对波拉尼奥而言,科幻不仅意味着宇宙航行、外星生物,或对未来科技的预言,更意味着一种自由的精神状态,一抹对抗暗淡生命的明亮激情
————————————————
波拉尼奥的早期作品,既充满幽默感又有溃败潦倒的青春悲情,日后出现在他作品中的诸多元素以及叙事结构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小说虽以科幻为题但并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科幻小说。故事围绕21岁的雷莫和17岁的扬·史瑞拉展开,他们在皮诺切特政府掌权后移居墨西哥城,一起租住在一间小阁楼里。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给他崇拜的科幻作家们写抒情又谵妄的信,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生活、困扰、梦境。雷莫则同形形色色的诗人朋友一起在墨西哥城中游逛、调查、聚会……
————————————————
虽然并非科幻文学,但科幻文学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仍是波拉尼奥招牌的以诗人为主角的故事,在巧妙编织起的三重叙事时空里,讲述他们如幽灵般漂泊的生活,充满了独属青春岁月的荒唐潦倒、激情与执着、反思与反叛。——陈楸帆
《科幻精神》是一把打开波拉尼奥小说珠宝盒的钥匙,是一份关于他所沉迷的图景的索引。波拉尼奥的忠实粉丝无疑会喜欢这杯熟悉的、混合着悲伤与狂喜的鸡尾酒。——《巴黎评论》
《科幻精神》以非常规的结构吸引读者去解开它的奥秘。……(这本书)是波拉尼奥宇宙的地基。一部有趣的、情感充沛的、完成度极高的小说。——《华尔街日报》
波拉尼奥绘制了一幅迷人的蓝图,从他的诗延展到了威廉·巴勒斯和杰克·凯鲁亚克所代表的垮掉派文学。——《纽约客》
充沛的情感、冷幽默、对文学与生活交错的激情,可以看到波拉尼奥卓越才华的草图。——《科克斯书评》
《科幻精神》是一封31岁的波拉尼奥写给17岁的自己的长信。——NPR
一枚小小的宝石……波拉尼奥对艺术、文学、女性以及墨西哥城的旺盛激情在这本小说里有了具体的形态。——《华盛顿邮报》
两位年轻作家耐人寻味的梦幻画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追寻共同热爱的文学,也以不同的方式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出版人周刊》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豆瓣 Goodreads
Last Evenings on Earth 所属 作品: Last Evenings on Earth
8.2 (225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 4
◎《2666》作者波拉尼奥首部短篇小说集
◎令人着迷、苦寻的答案。挫败,但并非失败的旅程。
◎《2666》屡获2012年各项读书大奖: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是惟一入选的外国小说;《中国图书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入围新浪读书年度十大好书等。
◎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由十四个故事组成,大部分故事的主人公是“B”:一个智利流亡者,在南美和欧洲漫无目的地游荡,串起了他同时代的其他人的故事,几乎都是在流亡生活中理想破灭的一代人,如何挣扎于边缘,困于梦魇。这些人犹如在一场梦中,在不同的故事中不断改换着形象、名字或背景。评论家们普遍认为,波拉尼奥在短篇小说领域展现出来的纯熟技巧,堪与卡夫卡和博尔赫斯媲美。
没有重量的人 豆瓣
Los ingrávidos 所属 作品: 没有重量的人
8.0 (8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瓦莱里娅·路易塞利 译者: 轩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1
❈ 本书是《洛杉矶时报》图书奖获奖作品。路易塞利曾获得美国图书奖,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入选“波哥大39”拉美青年作家名单。
❈ “人群中那些面孔涌现;/潮湿、乌黑树枝上的花瓣。”几个原本无关的灵魂,以看似偶然的方式相遇,发现着有关人生和文学的本质。读这本书,就像见证一连串层层叠叠的记忆,它们就像那些骤然出现的面孔,花瓣一般短暂而永恒地展现。
❈ 小说三个时空中展开,三重故事相互交织,最后融为一体。在墨西哥城,一个年轻的母亲正在书写她曾在纽约度过的青春时代。在纽约,一位翻译者拼命想要出版一位无名的墨西哥诗人希尔韦托•欧文的作品。在费城,患白内障而渐渐失明的希尔韦托•欧文,讲述着他和诗人洛尔加的友谊,以及他眼中那个世界最后的光亮……
❈ 写作,就是要拯救被困在狭小空间中的人和生活。这部小说,不仅是关于一个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也是献给写作者的颂歌:每一个书写者的声音和风格,都不可避免地来自过去时代的一个或多个作者。众多平凡的生命,在写作和文字中不朽、重生。
------------------------------------------
《没有重量的人》带有一部分自传色彩,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身在美国的女作家,她和丈夫、一个女儿、一个儿子生活在一起,努力在家庭责任和写作之间保持平衡。小说前半部分写到了她结婚前的生活、婚后和家人的相处过程。女主人公想要出版一位不知名的墨西哥诗人希尔韦托•欧文的书,为了说服主编相信欧文的地位和意义,她甚至伪造了另一位著名诗人翻译的欧文诗歌译稿。有一天,“我”偶然在欧文住过的楼上见到了一个种着植物的花盆,忽然发现这个花盆和欧文曾在信件中描绘的他看见的花盆一样,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自此,“我”仿佛和半个世纪前的诗人欧文产生了一种神秘的联系……
---------------------
这是一本多角度叙述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女性,一个花言巧语的骗子还有一个年轻母亲和妻子的故事,让读者沉迷其中。瓦莱里娅•路易塞利是一位早熟的天才,有独创性的作者。
——弗朗西斯科•戈德曼(Francisco Goldman)
这部书以诗化的方式思考了爱、必死性、幽灵,以及将我们人类的残骸转化为艺术、被创作所拯救的渴望。瓦莱里娅•路易塞利的声音是令人惊诧和独一无二的。她的作品急需我们关注。
——劳拉•凡•登•伯格(Laura van den Berg)
在《没有重量的人》中,路易塞利不仅写出美妙的句子,同时也不断重新审视和打破小说惯例。这让她成为拉丁美洲文学版图上一个令人激动而且不可缺少的声音。
——《洛杉矶时报》
她的写作最大的美妙之处在于,见证那些互相矛盾的故事如何崩塌或者相互交融、合并,成为一个出人意料的整体。
——《洛杉矶书评》
充满了密集的心理活动,激光切割般清晰的语言,混合着虚构、参差的故事线和谜题。
——《华尔街日报》
愤怒的玩偶 豆瓣
El juguete rabioso 所属 作品: 愤怒的玩偶
7.2 (5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罗伯特·阿尔特 译者: 夏婷婷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6
👿 “我一个人在这里,被九颗螺丝钉在悲惨世界”
👿 “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七个疯子》《喷火器》作者罗伯特·阿尔特 小说处女作
👿 本书初名《猪一样的人生》,以自我毁灭式的邪恶文笔,凝望被侮辱被损害的众生
——————————
《愤怒的玩偶》是“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拉美“恶文学现实主义”先驱罗伯特·阿尔特自传式小说,亦是其长篇小说处女作。
主人公阿斯铁尔是一位被学校开除的少年,他不惜一切代价试图摆脱贫穷,但始终未能成功,于是越来越陷入黑暗的悲观主义。小说以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加上荒诞和绝望的气氛,反映了 20 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混乱局面。
小说初名《猪一样的人生》,后改为了《愤怒的玩偶》。其实小说原名道出了小说的真谛,即这是失败的、肮脏的、失望的人生。新书名的寓意也许是指人是被命运捉弄的玩偶,也可能指涉主人公无用的小发明。有学者认为,这与文中不断提及的诗人波德莱尔诗中许多的“玩具”对应,意在改变玩具本来的娱乐功能,玩具对玩具的制作者产生愤怒和反叛,隐射对这个现代化初期的工业世界的愤怒,因为它消灭了劳动者的梦想。
——————————
我们会创造出我们的文学,并非通过永不停歇地谈论文学,而是在骄傲的孤独中写作,将打在上颌那一拳的暴力包含在作品中。是的,一本又一本的书,“让太监们吹胡子瞪眼”。——阿尔特
阿尔特总是习惯着眼于一般的事物,他看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里走路,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相爱,在那里受苦。——科塔萨尔
追求者 豆瓣
El Perseguidor
8.6 (5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黄晓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4
♪ 科塔萨尔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略萨等一致喜爱的伟大作家。
♪ 《追求者》是短篇小说大师科塔萨尔的代表作品,以“爵士乐历史上最传奇的艺术家”查理•帕克为故事原型。
♪ 插图珍藏版本首次授权引进。书中22幅精彩插图均由阿根廷著名插画家何塞•穆尼奥斯绘制,完美融入小说的叙事主线。
♪ 科塔萨尔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文字魔力,为你带来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
————
没人知道约翰尼在追求的是什么,但就是这样,它就在那里,
在他对许多事物所发表的荒谬言论中,
在迪伦•托马斯的小诗集中,在那个可怜鬼中——
这使他变得伟大而荒谬,让他变成失去四肢的猎人,变成追逐熟睡老虎的兔子。
——《追求者》
他是一个才华耀眼的爵士乐大师,还是一个生活失控的失败者?《追求者》以迷人的文字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在爵士乐的世界里,他是一个惊为天人的演奏者,彻底颠覆传统,但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困于时间深渊的痛苦。这一切该如何打开,又会如何结束?科塔萨尔赋予了这篇小说一种迷幻动人的色彩。
Caza de conejos 豆瓣
所属 作品: 猎兔
作者: Mario Levrero / Sonia Pulido (Ilustrador) Libros del Zorro Rojo 2016 - 3
Una obra maestra del escritor uruguayo Mario Levrero, convertido en referente imprescindible de la actual literatura latinoamericana. Las imágenes de la prestigiosa artista catalana Sonia Pulido hacen de esta inquietante cacería surrealista una gran trampa, urdida por los conejos para atrapar definitivamente a los hombres. Durante más de tres décadas, y a pesar de haber publicado una docena de libros, Mario Levrero (Montevideo, 1940-2004) fue un escritor casi secreto, venerado por un selecto pero reducido grupo de lectores. A su muerte fue por fin descubierto por los grandes grupos editoriales, que lo reconocieron como uno de los latinoamericanos más notables de la segunda mitad del siglo XX e hicieron por primera vez circular su obra en todo el ámbito de nuestro idioma.
猎兔 豆瓣
Caza de conejos 所属 作品: 猎兔
7.8 (9 个评分) 作者: [乌拉圭] 马里奥·莱夫雷罗 / [西]索尼娅·普利多 译者: 施杰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
★乌拉圭盛产怪人,马里奥·莱夫雷罗是其中翘楚
★生前保持低调,在乌拉圭拥有一小批热情的读者
★去世后,作为老派“邪典”作家,被大型出版集团重新发现
★被视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拉美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影响了塞萨尔·艾拉、亚历杭德罗·桑布拉、鲁道夫·福格威尔等一众西语作家
★更日常的卡夫卡,更幽默的加缪,波拉尼奥的“反面”
★短篇《猎兔》出版于1973年,融入了作者在讽刺杂志上尽情挥洒的幽默,模糊了创作边界
★图文版《猎兔》出版于2012年,由西班牙国家插画奖得主索尼娅·普利多绘制插图
★莱夫雷罗认为:对于写作,甚至对于真正地生活来说,消遣都是至关重要的。
-----
《猎兔》写的是一群人在森林里猎兔的故事。作者在第LXVII章里做出如下冗长的概括:
“人说这本《猎兔》里呈现的文字其实是个精妙的隐喻,一步一步,描述的是取得贤者之石的艰难的过程;如果用另一种方式排列它们,就会得到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剧情是线性的,内容也没什么新奇;它是一份教学材料,其唯一的目的就是潜移默化地培养起孩子对罗马数字的兴趣;它不是别的,仅仅是把各个时代的作家写的关于兔子的东西杂乱无章地汇编到了一起;(……)这部书中的人名是一个秘密教派成员的姓名拆拼重组后的生成品;书中的各个片段如果经过合适的排列,每段的头一个音节会拼成一句品味存疑的句子,是献给教士阶层的;要是把它大声念出来,录到带子上,把带子倒放,就会得到原版的《圣经》;把它翻译成梵语,它的音韵显然和维瓦尔第的一部四重奏是重合的;把它的纸页塞到绞肉机里,会得到一种极细的粉末,就像蝴蝶翅膀上的那种;它是一份秘密说明书,可以教你叠出兔子形的纸鹤;这一整本书只是个巨大的文字陷阱,是抓兔子用的;这一整本书只是个巨大的文字陷阱,兔子想用它一举抓住所有人类;等等。”
美洲纳粹文学 豆瓣 Goodreads
La literatura nazi en América 所属 作品: 美洲纳粹文学
7.8 (63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译者: 赵德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 5
《2666》作者 向博尔赫斯《恶棍列传》致敬之作
一部跨越美洲的百年怪谈
这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
◎本书收录了92 名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
◎本书收录了这些人的生平及作品简介, 并竭尽所能地嘲笑他们。
◎书中故事始于20 世纪初, 直至2 1 世纪中叶, 跨度长达百年。
◎本书还特别收录美洲大陆相关出版机构、杂志社。
喷火器 豆瓣
Los Lanzallamas 所属 作品: 喷火器
8.6 (7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罗伯特·阿尔特 译者: 欧阳石晓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1 - 1
🔥 “地狱归来的结晶,疯狂世界的完美呈现和永恒预言”
🔥 一部堕落之书、阴郁之书、绝望之书
🔥 “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博尔赫斯并称的天才作家 罗伯特·阿尔特 代表作
🔥 豆瓣热门图书《七个疯子》续集
🔥 本书建议18岁以上读者阅读
——————————
“一个谜在他的内脏画出炽热的括弧,这个谜是生活的理由。”
一场莫名所以的绑架案,一群绝望深渊的受难者。当秘密社会的图景越来越清晰,疯子们作何抉择?“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抑或用毒气消亡这破碎大地的一切?生存还是毁灭?
暗黑美学的奔流涌现,闪耀冷峻气息的天才之作。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刺激,在短暂的几天中被密密塞满:童年阴影、婚姻不忠、身体受刑、精神控制、堕胎、犯罪、臆想癫狂、战争之殇。屈辱不断繁衍,痛苦层层叠叠。绝望深渊,万物溶解,黑暗焰火在他灵魂中绽放。
——————————
名人推荐:
那年罗伯特·阿尔特逝世后,阿根廷现代文学就此终结,那之后的阿根廷文学就是一片荒漠。
——里卡多·皮格利亚《人工呼吸》
阿尔特总是习惯着眼于一般的事物,他看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是这样的:一个人在那里走路,在那里生活,在那里相爱,在那里受苦;博尔赫斯看到的却是一个有着神秘命运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的长处是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博尔赫斯的创造力要小一些,但是通过智力的思考得到了补偿。
——胡里奥·科塔萨尔《科塔萨尔论科塔萨尔》
阿尔特无疑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是拉美第一位真正的都市小说家……这就是激发文学创作的力量。
——《卫报》
美洲西班牙语文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即是它永恒的见证:暴力与不公平的见证,集体与个体的见证,现实与虚构的见证,往昔与现今的见证。在美洲,写作总是兼有诗意与政治的功能,写作从来不是一种无谓的游戏,即便在表面看来最形式化的表达中,它也从不逃遁于幻觉中。
——《理想藏书》
——————————
【前作《七个疯子》豆瓣评论】
如白痴般梦游在地狱般底层的主角,被内心的犯罪冲动牵引着,频繁地和各种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们接触,最终沦为无政府主义的地下组织的成员,要参加一场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的暴动,不愧阿根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本小说融合了陀氏多本小说的主题,而且主人公和陀氏人物一样都有着乔治桑情结,都妄图通过爱情拯救失足异性。
——豆瓣读者 东方亚菱角
用谵妄、发狂来反抗肉体、生活上受到的屈辱,发疯与奇迹竟然如此接近。作者把自身的痛苦、羞辱与疏离感融进了这名会计的生命中。“疯子”们的设定圣经的意象味很足。逃离自身,因为憎恶去靠近,用堕落带来的新变化刺激麻痹的自身。
——豆瓣读者 懋
阿尔特的小说充满了内心独白的絮语,却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冗长、绵密,他的叙事对位法,更为克制、凝炼且充满诗意。放在1920年代的世界文学范围内,“向内转”是现代小说诞生的标志之一,某种程度上,阿尔特应该归入20世纪的现代主义小说大师系列,和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托马斯·曼并列。
——豆瓣读者 林培源
确如陀氏一样粗砺浑浊,但又保留了拉美文学的神秘飘逸。能感觉到那种隐藏在生命深处的痛苦力透纸背。热情的南美竟然也能产出如此黑暗阴郁的作家,没有跟恶魔的合作,就没有真正的艺术作品。
——豆瓣读者 Atlas Galt
“作家中的作家”写的书。无论是叙事、文笔、结构以及思想处处都能调动读者的大脑,哪怕这个脑子有多迟钝。所以这本书读起来着实吃力,也容易被畅想的思绪带到别处。可某些桥段又异常抓人,让人欲罢不能。
——豆瓣读者 六条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豆瓣
所属 作品: 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9.6 (9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卡洛斯·富恩特斯 译者: 亦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1 - 8
这是一部以墨西哥革命为主要题材的经典小说,它使卡洛斯•富恩特斯享誉世界文坛。这部作品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墨西哥革命后的新贵在病床上看着死亡向自己走来,在或清晰或迷糊、或明或暗的思绪中,追忆自己过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