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斯纳维全集 豆瓣
所属 作品: 玛斯纳维全集
作者: [波斯]莫拉维·哲拉鲁丁·鲁米 译者: 白志所 商务印书馆 2019 - 6
《玛斯纳维全集》共分6卷,约计25000联诗句,约70万字。这是一部讲述苏菲神秘主义玄理的叙事诗集,书中的故事或取材于历史典故,或引自《古兰经》和圣训,或来源于民间寓言故事。全书以苏菲主义的“爱”为核心,用“玛斯纳维”这种双行韵诗体,使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穿插了大量的传闻轶事,借寓言故事和哲理箴言阐述了人与宇宙、理性与信仰、灵魂与肉体等关系,描述了苏菲主义的内心精神修炼途径和灵性感受。苏菲教徒们视此书为“知识的海洋”,被誉为“波斯的《古兰经》”。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豆瓣
Erlauterungen Zu Holderlins Dichtung 所属 作品: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作者: [德国]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孙周兴 商务印书馆 2000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内容简介:德国思想家马丁·海德格尔对诗人荷尔德林诗歌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二十世纪的“荷尔德林热”,也使得“海德格尔与荷尔德林”成为当代哲学和诗学的一个重要论题。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上中下) 豆瓣
所属 作品: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集
作者: [德] 荷尔德林(F.Hölderlin) 著 / 刘皓明 译者: 刘皓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7
内容简介及三卷目录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埋没了一个世纪的荷尔德林后期诗歌得以面世,并很快吸引了德国和德国以外的学者、诗人及哲学家的关注。荷氏作品融汇了欧洲启蒙运动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和诗学中最核心的观念,是启蒙运动后新神话的建立、观念论哲学和浪漫派诗歌的里程碑。但由于诗人后期诗歌文本复杂,语言晦涩,思想艰深,阅读和理解荷尔德林一直不是一件易事。本书是对荷尔德林除赞歌外全部后期诗歌的翻译、注疏和解读,其中多数作品首次翻译为汉语。
全书分“文本卷”和“评注卷”(两册)。“文本卷”为德汉双语对照,按体裁和编年收录了荷尔德林1800-1807年间除赞歌外的全部诗歌作品(含完成作品,完整草稿、修改稿、不完整草稿、片段等)及其翻译。“评注卷”详尽阐述诗人后期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其神学、哲学、诗学和美学内涵,探讨作品的语言风格,吸收西方学界最新成果,对所含作品逐一作了详尽的勘读、训诂、注释和解读,还结合中国诗歌传统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对荷尔德林后期诗歌的完整翻译不仅填补了荷尔德林中译的空白,也将深化读者对西方历史和思想史上这一关键时期的理解。本书从语文学入手来展示思想史,这对帮助读者理解西方传统的渊源和治学方法,有重要促进作用和示范意义。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文本卷目录
图版:荷尔德林画像 /1
题辞 /1
前言 /1
鸣谢 /1
凡例 /1
哀歌和箴铭体诗
迁徙者〔第二稿〕 /2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前期稿〕 /12
美侬哀悼丢提玛 /22
施图加特 /34
附录:秋节〔《施图加特》后期修改稿〕 /44
〈墓志铭〉 /50
饼与葡萄酒 /52
夜〔《饼与葡萄酒》后期修改稿〕 /66
通往乡间的通道 /80
还乡 /84
附录:还乡〔后期修改稿〕 /94
六音步格诗和另体诗
爱琴海 /100
〈犹如当农夫在节日里……〉〔〈犹如在节日里……〉散文初稿〕 /124
〈犹如在节日里……〉 /132
致兰道尔 /140
生命的中半 /144
生年 /146
哈特之廕 /148
父国詠歌暨草稿
致地母 /152
德意志詠歌 /160
在多瑙河的源头 /164
迁徙 /172
莱茵河 /182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前期稿〕 /200
〈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尚无标题时的《太平休日》草稿•后期稿〕 /208
太平休日 /218
独一的〔文本一〕 /232
独一的〔文本二〕 /242
独一的〔文本三〕 /252
独一的〔文本四〕 /262
拔摩岛 /27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初稿〕 /292
拔摩岛〔后期稿本的草稿片断合成文本〕 /312
提坦们 /324
家乡 /332
哥伦布 /334
路德 /346
〈……梵蒂冈……〉 /348
〈就是说从深渊……〉 /354
〈我曾问过摩萨……〉 /358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362
〈就是以往,父宙斯……〉 /364
雕 /368
日耳曼尼亚 /372
〈可是当上天的……〉 /382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392
致首领〔第一稿〕 /394
致首领〔第二稿〕 /398
〈致圣母〉 /404
最先来的〔第一稿〕 /420
最先来的〔第二稿〕 /422
最先来的〔第三稿〕 /428
〈如同海岸……〉 /434
〈就是当葡萄藤汁……〉 /436
提埝岛 /438
〈褐色枝叶上……〉 /444
〈伊斯特河〉 /448
〈……你以为,应跟……〉 /454
纪念 /456
姹女〔《姆涅摩绪涅》第一稿〕 /462
姆涅摩绪涅〔第二稿〕 /468
〈噫讴巴刻库……〉 /474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476
海因里希帝 /480
〈并同感半神……〉 /482
希腊〔第一份手稿〕 /486
希腊〔第二份手稿前期文本〕 /490
希腊〔第二份手稿后期文本〕 /494
附录:希腊〔A. BennholdtThomsen合成文本〕 /500
〈人生是什么?……〉 /504
〈神是什么?……〉 /506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断合成的文本
提埝岛Ⅰ /511
提埝岛Ⅱ /518
家乡 /525
最先来的 /530
提坦们 /535
决断 /541
哥伦布Ⅰ /548
哥伦布Ⅱ /553
希腊Ⅰ /558
希腊Ⅱ /562
姆涅摩绪涅 /567
姹女 /571
附录
厄琉希:致荷尔德林(黑格尔) /576
专有名称索引 /581
标题与首行编目 /607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
评注卷目录
卷上
凡例 / 1
导论 / 1
法国革命与荷尔德林——父国与民族——荷尔德林的历史观——士瓦本的敬虔派神学——荷尔德林与德意志观念论——荷尔德林的诗学——后期诗歌的语言与风格——荷尔德林诗歌的文本——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阐释——中译原则与荷尔德林在中文语境中的接受——方法论:语文学与日耳曼学
哀歌与箴铭体疏证
体说 / 177
古典格律——原本的内容定义和后来的发展——18世纪中期阿卜特的感伤哀歌理论——18世纪末席勒的理想主义哀歌理论——荷尔德林的哀歌理论——18世纪德语哀歌创作:克洛普施托克,歌德,席勒——荷尔德林的哀歌创作——荷尔德林后期哀歌的文本问题——汉译格式和对应格律
《迁徙者》[第二稿] / 201
《哀歌》/《美侬哀悼丢提玛》 / 213
《施图加特》/《秋节》 / 235
〈墓志铭〉 / 250
《饼与葡萄酒》/《夜》 / 252
《通往乡间的通道》 / 309
《还乡》 / 316
六音步格与另体诗疏证
体裁说明 / 333
短诗体裁说明——六音步格——品达体——阿多尼体——文本说明
《爱琴海》 / 338
〈犹如在节日里……〉 / 372
《致兰道尔》 / 397
《生命的中半》 / 399
《生年》 / 410
《哈特之廕》 / 414
卷下
父国詠歌暨詠歌草稿疏证
体辨 / 419
名称的由来——词源、语用和汉译——詠歌与颂歌——荷尔德林的早期颂歌和后期父国詠歌——父国——父国的与民族的——格律问题——父国詠歌作品概览——翻译——手稿和版本问题
《致地母》 / 464
《德意志詠歌》 / 472
《在多瑙河的源头》 / 474
《迁徙》 / 497
《莱茵河》 / 519
《太平休日》(含〈和好的,你这从不教人信的……〉) / 567
《独一的》 / 630
《拔摩岛》 / 670
《提坦们》 / 737
《家乡》 / 743
《哥伦布》 / 745
《路德》 / 753
〈……梵蒂冈……〉 / 755
〈就是说从深渊……〉 / 764
〈我曾问过摩萨……〉 / 767
〈克洛普施托克死于……〉 / 774
〈就是以往,父宙斯……〉 / 775
《雕》 / 780
《日耳曼尼亚》 / 787
〈可是当上天的……〉 / 805
〈如同鸟群缓缓掠过……〉 / 812
《致首领》 / 813
〈……致圣母……〉 / 820
《最先来的》 / 834
〈如同海岸……〉 / 844
〈就是当葡萄藤汁……〉 / 846
《提埝岛》 / 847
〈褐色枝叶上……〉 / 851
〈伊斯特河〉 / 852
〈……你以为,应跟……〉 / 868
《纪念》 / 871
《姹女/姆涅摩绪涅》 / 884
〈噫讴巴刻库……〉 / 910
〈你们安稳筑造的阿尔卑山……〉 / 912
《海因里希帝》 / 915
〈并同感半神……〉 / 917
《希腊》 / 919
〈人生是什么?……〉 / 931
〈神是什么?……〉 / 933
附录:
D.E. Sattler依据詠歌草稿和手稿片段合成的文本简注 / 935
黑格尔:《厄琉希:致荷尔德林》简注 / 936
年谱 / 937
文献目录 / 967
名词概念索引 / 1002
后记 / 1012
浪游者 豆瓣
所属 作品: 浪游者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 译者: 林克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4 - 8
可是朋友!我们来得太迟。诸神虽活着,
但却在高高的头顶,在另一个世界。
他们在那里造化无穷,好像不在乎
我们的存亡,然而天神很爱护我们。
因为脆弱的容器并非总能盛下他们,
只是有时候人可以承受神的丰盈。
天神之梦从此就是生命。然而这迷惘
有益,如眠息,困厄和黑夜使人坚强 ,
直到英雄在钢铁摇篮里成长起来,
心已蓄满力量,如从前,与天神相像。
他们随即挟雷声降临。在此期间,我常常
思忖,长眠倒胜过这般苦无盟友,
这般守望,该做什么,在此期间说什么,
我不知道,贫乏的时代诗人何为?
但诗人就像,你说,酒神的神圣的祭司,
在神圣的夜里走遍故土他乡。
——荷尔德林《面饼和酒》
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
——海德格尔
没有谁能像荷尔德林那样把风景和元素完美地结合成大自然,并将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转瞬即逝的歌声和一场大火,从此永生。
——海子
杨牧诗选 1956-2013 豆瓣
所属 作品: 杨牧诗选 1956-2013
8.0 (32 个评分) 作者: 杨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1956—1966,1966—1976,1976—1986,1986—1996,1996—2006,2006—2013……
杨牧的诗创作,主要累积于原刊诗集十四种。各集收特定阶段长短作品数十首,又以辑分,鱼贯胪列,略识其时代先后,突出外在语境之表情与命意,则主题风格也可能随时浮现,外加完稿年份各别注记,背景形迹更见显著,则所谓诗集之为阶段性创作之反省,或对未来的展望,其理自明。惟十四集出版年岁渐远,早期原刊屡为绝版停印,因新铸版型改以长编三部之方式陆续面世,即台湾洪范版《杨牧诗集》三种(第一集出版于1978年,第二集1995年,第三集2010年)之由來。按此《杨牧诗选》(1956—2013)即根据以上三集总汇五百余首外加新作若干选编辑成,五取其一,改订次第,概以时代先后排列,十年一期,隐去辑目与完稿年份,减低具体或主观色彩,重现诗的归属于思维感受取舍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