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诸葛武侯 豆瓣
諸葛武侯
作者: [日] 内藤湖南 译者: 张真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9 - 4
《诸葛武侯》出于日本“东洋史巨擘”内藤湖南之手,观点新颖,考证严谨,言必有据,据必翔实,显示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从《诸葛武侯》开始,内藤湖南正式转入中国学研究,并以秋田师范学校的低学历而被京都帝国大学破格聘任,成为京都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诸葛武侯》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人物传记,作者更为关注的是世运的变迁。如他说:“世运之转移,其治平之日,大抵以每三五十年为一期而起变态,当其动荡扰乱之际,十年或十五年,便面目全非,以致旧物荡然,决非希觏之事。”作者还把明治前后的日本与三国时代相比较,对日本知识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2020年4月4日 已读
修行29th,此书体例有趣,本身为半成品未竟稿因而篇幅短促,译者包含热情的序很长,文尾其他日人评价内藤湖南与此书的文章也不短,几乎达到了一半一半。评分不正常的低,大概因为没有写完,也因为大多数读者错误理解了译者的提醒,把此书纯粹当做虎次郎郁郁不得志之“兴”作,出现了本末倒置的误解。其实此书学术功夫做的很扎实,史观也很端正,因而少有挑战性十足的新奇观点,借武侯说自己的段落并不多,是很正统的学术小书。至于将明治维新人物类比三国纯属写给日本读者看着玩以拉近距离的手段。一直纳闷内藤湖南这等人物为何被引入大陆如此之慢呢,之前以为是有关近代史叙述的问题,读完这本书发现第六十页引吕泣生那段话可能在设计师看来略刺眼吧。
三国 内藤湖南 历史
三国谍影2:雾锁荆州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何慕 紫焰传媒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
谁谋杀了关羽?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谋略的失误,更是情报的失利!
讲述《三国演义》忽略的情报暗战。曹魏“进奏曹”、蜀汉“军议司”、孙吴“解烦营”3大情报机构,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188个三国人物热血登场。 听瓮(窃听术)、矾书(密写术)、阴符(密码术)、纸鸢(通讯术)、摹迹(仿造术)等等影响古今的情报秘术,全面呈现情报获取、传递、分析、斗争、影响三国战局的历史细节。
在魏蜀吴的每一个角落,正潜伏着各色间谍,他们或听命于曹丕、司马懿主持的“进奏曹”,或效忠于刘备、诸葛亮主管的“军议司”,或正在为孙权的“解烦营”舍命奔走;他们身份隐秘,来去无踪,却左右着三国大小战役的局势,成为冷兵器时代最可怕的传奇。
魏、吴使者的到来,打破了蜀国荆州的宁静。曹操、孙权分别派出间谍,以求亲为名义,刺探军情。蜀将关羽见招拆招,表面按兵不动,其实却在暗中筹划直取魏国樊城。不料,绝密计划被人暗做手脚,一场局中局、计中计在荆州内外上演。一代名将的英雄人生也在这场情报决战中,画上了永恒的句号……
2018年6月18日 已读
休憩177th,一本姜维的故事,局比起第一部可行性强太多,减少玄而又玄的成分后居然有了几分务实的气息,我开始对这个系列兴趣满满
三国 历史 小说
论曹操 豆瓣
作者: 朱永嘉 2012 - 5
曹操是一个什么人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为什会提出为曹操翻案?其一生功过究竟该如何评说?为什么毛泽东会与曹操心心相印?其间蕴含什么历史经验教训?
本书为曾经宦海、饱读史书的历史学者朱永嘉先生沉潜三十余年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专著,是书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为主线,鸠集各种史料,从毛泽东读史的视角,围绕东汉末年的社会情形与局势,细细解读三国著名历史人物曹操及相关人物和事件。作者设身处地,沟通古今,思考深远,饱含历史经验和思想、政治智慧。
2015年5月24日 已读
修行13rd,实在是太过平常了,下笔严谨,引用史料充足,分析逻辑缜密论证充分,但是毫无新意啊,结果委实是太过普通寻常了,不时不忘本行兴致勃勃的联系老毛说点当年事的部分要比正文有看头多了
三国 中国历史 历史 曹操 朱永嘉
百花三国志 豆瓣
作者: (日)正子公也 2008
该书是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为蓝本,以其中的知名武将为主题作画。画集分为“蜀志列传” 、“魏志列传”、“吴志列传”、“三国志绘卷”四个部分。作者按照国别的顺序分别描绘各个势力中读者耳熟能详的武将,并对演义中几大著名的场景进行重现,其风格既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又兼有日式的绘画情趣,加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构图,将三国众武将的英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5年3月25日 已读
随手标5th,赵云横枪立马一张绝美,孟起就开始日系脸,这本日系风情比水浒浓郁很多,司马家画的不合心意,备备也感觉奇奇怪怪的,但是还是很喜欢,正式跳入绘本大坑
三国 日本 正子公也 绘本
蒼天航路(01) 豆瓣
作者: 原作:李學仁 / 漫畫:王欣太 译者: 吳聯成 尖端 1997 - 5
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亂世梟雄的曹操雖然遺臭萬年,
但是這麼特殊的人物,究竟是如何受到蒼天的眷顧而顯赫於世呢 ?
[ 蒼天航路]將鉅細靡遺地陳述他一生的傳奇事蹟 ˙
2013年5月29日 已读
休憩153rd,耐着性子看过四卷而弃,历史当真不足道,人设当真不足道,什么都不在乎和架空有什么区别?想读此书是因为张公子颇为推崇其中的合肥之战等几场战役,但如此情节与人设,让我这个魏武粉都提不起兴致,委实不愿勉强
三国 漫画
闲话三分 豆瓣
作者: 陈迩冬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 - 1
本书是一本关于《三国演义》的小说情节与三国时代历史事实的略带考证性质的随笔。全书共39篇,外加顾学颉和端木蕻良的序两篇,大约8万字。本书作者陈迩冬(1913-1990)是我国著名学者,古典文学评论家。1954年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苏轼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轼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普及读物《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另有《闲话三分》等论著行世。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故事经由这本小说的渲染已深入国人的心中,很多人都把小说情节等同于历史事实。然则,小说与历史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章学诚评论《三国演义》是“七实三虚”,这样的比例对不对?作者在构思小说时为什么要“虚”?又究竟是“虚“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好?好在何处?哪些地方“虚”得不好,为何不好?在“虚”之外,又有哪些地方是“实”的,是从陈志和裴注中取材的?这些材料又有哪些张冠李戴了?所有这些问题,都将在本书中得到一一解答。
2013年4月20日 已读
休憩134th,吕公提及此书,因此寻来读,坦白地说有些失望,平易浅显的过分,没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不过留在大陆的那批学人文风似乎都是这样,平易朴实,用老妪能解的语言把道理说通说透,此书最让我满意的部分其实是序言,序言里儿时读三国的经历,如同我自己的一样,倍感亲切
三国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