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
回到罗马做主人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Marcus Sidonius Falx) / [英]杰瑞·透纳(Jerry Toner) 译者: 高瑞梓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
★★★
世界著名古典学权威教授、《罗马元老院与人民》作者玛丽·比尔德作序,德堡大学古典学教授、《罗马史研究入门》作者刘津瑜推荐
比《罗马人的故事》更扎实、更有趣的罗马史通俗读物
……………………
◎ 编辑推荐
★ 回到罗马,一大波奴隶涌来
如何使用、驯养、管理?抑或者解放?
虚虚实实、调侃戏谑之间,构建古今对话
★《出版人周刊》《纽约客》力荐
★ 以生动和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书写一个严肃的主题,一部充满学术洞见和深度的古罗马研究领域作品。
…………………………
◎ 名人推荐
杰瑞·透纳是剑桥大学的古罗马史学家,在社会史、文化史领域颇有建树,不断开拓罗马史研究的新课题和讲述罗马史的新方式。他虚构了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这个角色。法尔克斯是位古罗马大奴隶主,除了奴隶制之外他无法想象有其他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回到罗马做主人》是来自法尔克斯这位“上流人士”关于购买、使用、惩罚、驯养、解放奴隶的“心得”和“建议”,而《回到罗马做主人2》是他关于自己罗马贵族身份的认同、个人价值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观察。每章之后透纳附上评注。在虚虚实实、调侃戏谑之间,构建古今对话,令读者轻松地全面了解古罗马奴隶制度与社会结构。
——刘津瑜
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
◎ 内容简介
奴隶制是贯穿古罗马的核心制度。对罗马人而言,拥有奴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剑桥大学古典历史学教授、专攻罗马史的杰瑞·透纳先生,采用令人耳目一新的历史VR手法,将故纸堆中庞大艰涩的资料幻化成一位活生生的奴隶主马尔库斯·西多尼奥斯·法尔克斯,让他开口告诉我们公元 1—2 世纪罗马帝国中的贵族是如何看待与管理奴隶的。而透纳先生甘愿成为法尔克斯的评述者,为他的建议加上了文化背景、延伸阅读,并且对其中毫无建设性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可进一步挖掘的原始素材。
2021年7月15日 已读
休憩122nd,作者假托某罗马奴隶主,以其角度和条理整理了奴隶生活、命运、希望与结局等大问题,并十分准确的模拟了古罗马奴隶主的三观与口吻,因为所整理文献中角度是多样的,导致这个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态度在不同的章节中有点拧巴,权当这人是有着复杂暧昧的多样性的吧。奴隶生活之悲苦虽然没有直接的大段白描,却也可以清晰的认知到,对他们来说,能称道是好消息的就是斯多亚学派对奴隶的尊重,奴隶因自身属于高价财产而不舍被过分残忍对待,以及奴隶自赎、赎身以及被释放回归自由体系的完善,后者甚至成为罗马阶级流动性的主要一种。此书内容妙,写法更妙,有如此写法的书籍很少有这样的完成度,值得点赞。
世界史 历史 古罗马 罗马
王权的诞生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日] 寺泽薰 译者: 米彦军 / 马宏斌 文汇出版社 2021 - 5
★日本考古学家寺泽薰经典力作,见证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形成。考古学家寺泽薰,曾获第十五届滨田青陵奖,在考古学视角下的国家形成史、东亚农业史、比较文化史研究领域拥有重要地位,是日本研究弥生时代出现期古坟的第一人。
★外来移民重塑的列岛文明,中国史书记载的倭人国家。大陆移民将稻作技术带入日本列岛,倭人的生活方式迎来巨大变革,定居农业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倭人建立起早期国家,进而逐步融入东亚政治秩序。考古学家寺泽薰用沟壕环绕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剑、巨大古坟的密室做拼图,再现了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政权的诞生之路。
★浙江大学教授王勇推荐:本书打破日本学者的惯用框架,也不走西方史学家的既定路线,而是运用大量的考古学成果与文献资料,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前6世纪末至4世纪,日本古代王权由点到线再至面的发展历程。
本书是“讲谈社·日本的历史”第一卷。讲述的是日本弥生时代至古坟时代的历史,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周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约公元前 6 世纪末,当乘船而来的移民第一次登上日本列岛,一场巨大的变革席卷而来。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破,水稻种植技术带来田园牧歌的曙光,也招致部落攻伐兼并、兵戎相见的血光。在诸国林立、此起彼落的变乱中,中国史书记载的早期国家登场,女王治下的王权诞生。
本卷以考古学者手铲下,沟壕环绕的聚落、刺穿人骨的石剑、巨大古坟的密室做拼图,复原了日本列岛文字诞生前惊心动魄的历史篇章。
美食与文明 豆瓣
Cuisine &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7.1 (11 个评分) 作者: 蕾切尔·劳丹 译者: 杨宁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3
★美食纪录片导演陈晓卿、经济学者薛兆丰联袂推荐
★过去5000年流动的盛宴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全球交流史,不容错过!
★跨越山海和帝国的边界,把握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编辑推荐
◎以全球为舞台,以帝国为视角,追踪了主流饮食的演变之道。劳丹的烹饪全球史将政治、经济、社会 方面的著作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叙事方式。
◎深入挖掘了饮食演变之道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重要因素;透过稀松平常的饮食习惯看清食物引发的政治想象。
◎跨学科、多视角地看待过去5000年烹饪宇宙哲学的发展;大量史料和精美彩插,展现了与饮食习俗密切相关的重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
◎富有趣味地阐述了高低阶饮食之间的分野、食品工业化的利弊等现象,避免落入将往昔饮食浪漫化的美丽误区。
▎媒体推荐
我们今天的饮食习惯,除了受到地理、气候、物产的影响之外,也与所处的社会组织形式相关。这本书试图通过人类历史的演进,从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和政权统治的角度,考察世界饮食格局的形成。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些食物,明得失,知兴替。——陈晓卿, 美食纪录片导演
自称关心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家们应该感到羞愧,他们似乎从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我们一日三餐所逃不过的美食。历史学家蕾切尔•劳丹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是一部关于日常饮食的历史百科全书。——薛兆丰,经济学者
一次胜利,为一种全新的史学写作指明了道路,这种史学写作可以通过更加融会贯通政治、经济、社会和知识史方面的著作来站稳脚跟。
——《纽约书评》
很少有作家能像蕾切尔•劳丹那样优雅而又深入地探讨饮食与帝国这一广泛的主题。她对食物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全球视角……本书是美食历史学家和美食爱好者不容错过的。
——韦安妮(《食谱图书馆》)
气势恢宏……劳丹的一些特定烹饪风格的“扩散图”堪称文化史的缩影。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蕾切尔•劳丹对多种饮食的兴衰进行了引人入胜的描述,给了世界各地等量的时间,并将现代这一时间段考虑进人们如何准备食物的漫长历史。对烹饪和饮食的关注反映了口味的持久性,但也说明了这些口味是如何传播的,并受到政治和文化扩张的影响。本书将烹饪理念和对于饮食重要性的阐述结合得迷人而独特。
——保罗•弗里德曼(《食物:味道的历史》)
☆所获奖项
荣获2014年度国际烹饪专业协会最佳烹饪史图书奖
▎内容简介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2021年3月3日 已读
修行4th,主题为包括饮食结构,食材特点,饮食哲学与烹饪手法在内的各地饮食习俗的形成演变冲突融合,俨然一派饮食文明史。将文明发轫时的地缘影响,经济基础(购买力)的影响,社会结构阶级分化的影响,热量与健康的影响,宗教兴衰的影响,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以及强势文明饮食习惯通过硬征服与软扩散对弱势地区的影响都说的很清楚。对我这样一个读到“某某地的名菜是什么什么,原料是什么什么,有一个这样的故事blabla”这样简单结构组成的书籍都会开心的吃货读者而言,此书有点好的过分,并对《食物探险者》内容形成了很好的补充。但我不满在此书对南宋以后中国的完全忽略,中国只有作为古文明时才有排面,炒和火锅等烹饪方式居然一句不提,令我伤感,但总体而言,仍为好书
世界史 历史 文化 美食
地中海的衰落 豆瓣
The Decline of the Mediterranean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 译者: 马丽娟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 11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从史前3000年到罗马灭亡 见证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30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 展示近代西方重大考古发现
◎反思--西方没落论的历史观点。西方没落的观点,是应美国的崛起而流行的,因为当时的欧洲人看到了自身在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而做出的自我反省。本书对我们当下社会颇有借鉴意义,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国人开始反思自我的一本书。
◎传奇--被埋没的史学名*。本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次与美国出版,半个世界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大学历史系*受欢迎的古典史教材。由于研究领域的专业化,此书成为了一部古典史入门必读的专*。但是在普通的读者中,此书却逐渐被埋没。
◎古典史学科奠基之作。此书是美国古典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曾被很多大学历史系选作古典史的入门教材。此书不仅承载了当时的历史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创新,*加是一部展示当时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的里程碑。
◎有趣--图文并茂,文字生动。此书就是一本能让学者和普通人都能受益的历史*作。学者们可以借鉴此书当中蕴含的历史观点,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此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轻松有趣的文明之旅。此外作者的叙述风格轻松流畅,文学水平颇高。
内容推荐
【关于地中海文明】
地中海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也是人类文明征程中最声名显赫的战场和家园。古代欧洲先民,用了将近4000年的时间,创造了辉煌的地中海文明。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那些伟大帝国的君王们,则为整个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传奇。而地中海北岸印欧人与南岸闪米特人的冲突与融合也奠定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基本态势。
罗马衰落之后,西部欧洲进入了一个文化荒凉、物质贫乏的黑暗时代。而西方文明的再次兴盛,让人类等待了整整1400年。
文明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不论是兴盛还是衰落,都是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一种力量。然而西方文明在黑暗时代的衰落,并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它只是在思想和物质的沉寂中,孕育一个新的开始。
【关于衰落】
“衰落”这个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把玩历史现象的一个措辞。然而真正对文明之“衰落”这一语命题背后之逻辑有深入理解的人却很少。很多历史学家会给这种衰落论贴上“历史悲观主义”的标签,并斥之为“历史的占卜术”以及“恶的预言书”。
然而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所有的历史结论都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假设,以及通过某种方法对历史本身的摹状。人类对历史研究的真正动力其实是出于一种对时间的惊异,以及对历史之血气的通感和观照。
事实上“衰落”是一种历史的基因,它一直存在于历史的现象之中,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人类文明的盛景。而且不管是在逻辑上还是在历史发展的现实轨迹中,衰落也极有可能成为人类文明最终的结局。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51st,此书历史范围与《埃及,希腊和罗马》完全重叠,角度则更偏重文化演变与技术发展,以及篇幅次要的植根在物质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长处在于文笔更柔和亲民,对门外汉更加友好,对文明脉络的梳理也很清晰。但作者的欧洲中心论明目张胆的猖狂,那副天降大任于我们的做派有点太过自我感觉良好,这一点又会让更适合读此书的入门者受到影响,所以不得不说,尽管它挺不错,也自有比它好的选择。此书更好的定位是作为学界经典人物的经典观点表达存在。
世界史 历史 文化 罗马
埃及、希腊与罗马 豆瓣
Egypt, Greece,& Rome Civilizations of the Ancient Mediterranean
9.1 (14 个评分) 作者: [英] 查尔斯·弗里曼 译者: 李大维 / 刘亮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 - 9
牛津大学出版社20年修订3版,英语世界古代地中海文明通史标准读本
融最新考古发现、文献解读与游记笔调于一体
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多角度立体呈现
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生动展现5000年西方古代世界壮美画卷!
◎ 编辑推荐
☆本书自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首次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普通读者的好评,至2014年第三版出版经历了两次全面修订,补充了近20年间古代史领域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始终是古代文明一本全的最佳选择
☆作者曾广泛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古代遗址,以旅行家的笔调将古代历史娓娓道来
☆书中共有88幅精美插图、20幅详细地图、13幅建筑平面图,帮助读者在视觉层面对古代世界有直接的了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古代地中海诸文明兴衰、探讨西方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地中海古代通史。作者查尔斯·弗里曼以埃及、希腊与罗马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地中海古代文明作为切入点,带领读者全面回顾了自公元前5000年古代近东文明勃兴,至公元600年古典时代结束为止,整个地中海世界跌宕起伏的历史。本书超越了传统的政治史框架,力图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建筑以及社会经济等多种维度,全方位地介绍与解释历史。作者还用大量篇幅回顾了近代以来欧洲人重新发现与接受希腊-罗马文明的历程,提醒读者警惕对于历史的滥用。书中另附有多幅精美的插图与地图。
本书虽然是一部古代历史的入门级读物,但书中仍不乏严谨的学术讨论和严肃的思考,并用浅显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西方学术界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与重大考古发现。
◎ 名人推荐
查尔斯·弗里曼是我最为推崇的一位历史学者,他一直将历史置于广阔的地理与时代背景下加以审视《埃及、希腊与罗马》是一本永远值得一读的佳作,为那些对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和认知古代地中海诸文明的机会。 ——保罗·卡特利奇,剑桥大学教授
这本介绍古代地中海文明的著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生动,尤其适合一般读者以及那些有志于历史研究者作为入门读物。无论就哪个角度而言,弗里曼的这本书都是一部经受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 ——阿兰·劳埃德,埃及探索协会主席
本书对地中海三大古代文明——埃及、希腊与罗马文明的介绍与分析切中肯綮、一针见血。查尔斯·弗里曼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理查德·迈尔斯,悉尼大学教授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修行49th,想看热闹自有无数民族相斫互斩从阿卡德人萨尔贡横扫半个美索不达米亚到希波战争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亚历山大大帝横扫亚欧再到萨莫奈、布匿战争直至终焉于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而此书重点并不在此,战争史其实是科技史,战争的后边是制度史,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史,埃及到希腊到罗马,每个领域都欢快的如脱缰野狗般不用扬鞭自奋蹄般的快速发展着,发展的程度有深浅,速度有快慢,而发展共性则在于共同植根并受益于理性思考的习惯,逻辑体系的建立,智识领域的不断深化,单论国家与民族的骤起骤落并不足道,单论生活水平与人民福祉甚至有开倒车,但是上述文化基础的奠定,使万世蒙其利,更让西方文明得以撑过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知道感恩念好的人们,即使在今天,依然用极大的温情与敬意不断的致敬与缅怀着那个时代,古典的黄金期,此书好看,强推
世界史 历史 古罗马 汗青堂 罗马
5000年文明启示录 豆瓣
作者: [美]威廉·H.麦克尼尔 译者: 田瑞雪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20 - 2
《5000年文明启示录》中,作者以其全球史观,将人类不同社会的历史整合为一个整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个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从文明的发韧到现代文明的发展,本书分四个部分描述了数千年来人类文明的发展,涵盖了文明的众多层面,包括社会变迁、战争战事、地理发现、人文艺术发展等。
此外,作者摒弃了欧洲中心论,充分肯定了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独特的介绍与分析。
◎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近千所高校历史学推荐书目
◎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历史学会推荐作品
◎含有130幅珍贵历史实物图片,典藏史学读物
◎继《西方的崛起》之后的集大成之作,涵盖世界主要文明体的关键历史节点和文明发展历程
2020年7月22日 已读
修行43rd,比斯塔夫里阿诺斯那本好看,给主要文明以公允的评价,但没有做到篇幅上的一视同仁,欧洲部分还是更多,尤其在中古之前,这与作者的教育背景和成长环境有关,不能因此说他屁股有些歪,坦言之,作者的史观是端正的,行文脉络是清晰的,而论点以及论证语言是极为审慎克制的,全书透出一股浓厚的教材风格。教材写到这份上真是顶好,如果是学术著作,哪怕是獭祭鱼最泛滥的通史著作,也得嫌弃论点太少了些,深度欠缺了些。
世界史 历史
人类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8.7 (587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林俊宏 中信出版社 2014 - 1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
【编辑推荐】
1、由书改变而成的人类简史课程风靡全球,成为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课程 Coursera最受欢迎课程 ,mooc最受欢迎课程。学界和大众都一致认可,戴蒙德推荐。
2、一大开创性:打通文字发明前后历史的界限。
文字发明之前的年代,是生物学家、考古学家的专长;文字发明之后的年代,是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的专长;
许多著名史家的作品,欠缺遗传学或生态学的视野,如何让这两大段历史之间没有断层,能够有一以贯之的宏观解读?
本书不同于《枪炮、病菌与钢铁》从生物与环境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同于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为单位绘制的人类文明交织的世界。 他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3、填补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
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提供有史实根据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作者多从生态来思考,而不是只讲人类的利益);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检视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到当时一般人的生活)。
4、四大部分描述人类大历史:
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有能力谈八卦,想象不存在的事物,让陌生人开始合作、建立组织)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让我们渴求更多、生产更多,分工分职愈趋细腻)、
500年前的科学革命(带来快速进步,让我们拥有上帝的力量,也带来毁灭)
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的关键因素——金钱、帝国、宗教
5、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用通俗的语言和新鲜的视角,将个体的幸福放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审视,不再错过历史中最关键、最有意思的部分。涵盖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伦理学等众多领域。涉及幸福,生命的意义等众多话题,有人说这是一部个人幸福探索之书。
6、一部“瘦身版”人类简史。
如果说给我一本书,不到五百页,没有一堆令人晕头转向的年份、人名、地名、称号,就能涵盖了人类如何崛起、影响现代生活甚巨的资本主义、一神教、自由人文主义、基因工程如何兴盛的人类历史重大脉络……这是仅有的一部!
7、一部引发多国版权大战的神秘大书。
获得波兰斯基人文学科创造力与独创性奖。 100周蝉联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在英国,9家出版商疯狂竞价。 23个国家竞相购买版权。台湾上市一周,金石堂、诚品历史类畅销书榜第一 ,诚品总榜第八,西班牙上市两周总榜第一。
------------------------------------------------------------------------------------------------
【内容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的一部重磅作品。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我们曾经只是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上生态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加快乐吗?我们知道金钱和宗教从何而来,为何产生吗?人类创建的帝国为何一个个衰亡又兴起?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何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科学和资本主义如何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条?理清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挖掘人类文化、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产生的根源。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简史,更见微知著、以小写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
------------------------------------------------------------------------------------------------
【各界评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为什么能够在国际畅销书榜上爆冲?原因很简单,它处理的是历史的大问题、现代世界的大问题,而且,它的写作风格是刻骨铭心的生动。你会爱上它!
——普利策奖得主 《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戴蒙德
这是此类大历史中最好的一本:规模宏大但绝非泛泛而谈;具有时代性又不花哨,观念惊世骇俗但绝不是个简单的反对者。每个人都能在书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开始讨论,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为什么,对我们都有好处。
——牛津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斯蒂文·刚尼
我拿起这本《人类简史》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几乎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高毅
《人类简史》的目的不是传授人类考古学的所有研究成果,而是提供一种看历史的视角,一种全局的观点。当你不再执着于科学、政治或宗教等某一个领域的发展过程,而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整体演变,观察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你会感到你脑海中零碎的历史知识忽然像拼图一样各就各位,构成一幅宏大的图景,这样的视角非常新鲜。
——果壳网 姬十三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跟着人类一同走过十万年的感觉!
——读者
这本书如果要用“宏伟史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其中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例如考古学、生物学、物理学、经济学、宗教、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等。书里里面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介绍,其中很多都是经无数人严格验证过的,讲师很多时候仅仅是通过自己的表达希望尽量客观地介绍一些内容,至于每个人怎么理解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了。
——读者
超级好的课程,付费都坚持下来了,观点独特,从来没想到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读者
2017年12月28日 已读
修行45th,序言那位说的很到位了,此书非通乃简,有针对性的选择领域与材料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此书标题不太衬,人类简史改为人类学心得会贴题很多。作者首先是个复古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认为从农业革命开始这世界就错了就被骗了,人类在发展技术在发达但人类远没有过的越来越好,田园牧歌的远古更理想可是再也回不来了,因为农业抢走了土地,也因为商业帝国和宗教三大向心力凝聚力太强。作者更是一个追求绝对意义普世公正的左翼思想者,要命的是,他还很悲观,于是读出很多白描时无能为力的悲苦。我极为欣赏作者广泛的涉猎与高超的写作技巧,但并不认同他的想法,更觉得他在逻辑上存在一定硬伤。比如在共识作用这极为精彩的部分中将共识定义为建立在想象上的;由人类权益难选定标准推导出人类权益没有变好等等,此书乃启蒙之书:去想,别跟着他想
世界史 人类 历史 思想 科普
明治维新的国度 豆瓣
Meiji Ishin
作者: 宗泽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4 - 11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及其邻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搜集整理日本所藏的数据文件,通过展示上千幅古写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明治维新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本书不但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明治维新和近代日本,而且可与中国同时期的“洋务运动” 对比,使读者深刻认识和冷静反思中日在近代化历程中所存在诸多差异和巨大差距。
2015年3月29日 已读
修行9th,作者自己分析评点的私货几近于无,涵盖内容则全面丰富,日本人民思维文化的特点可以说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与50年代的中国酷似,赤贫到几乎一无所有而思想积极上进,一心为国天下为公,走向共和中少女卖身捐钱造军舰的事情在这背景下看自然而然,当时社会问题巨大而民众毫不在意,算是不可复制的黄金时段。另外全民识字全民阅读这个好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这太可怕了,就算今天日本大多数人每天读的都是轻小说也太可怕了。越来越无法抑制对日本民心与文化的喜爱,真是木有办法啊。另外,福泽谕吉一生粉。此书绝佳。
世界史 历史 文化 日本
冷战 豆瓣
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译者: 翟强 / 张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 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2014年5月8日 已读
修行36th,前一半值六星,后一半后继乏力,草草收束,前一半对局面的洞若观火和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简而赅而又引人遐想,历史文绝顶之作。角度则多在美国总统处,对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与里根立场,观点,策略的评价公允,解释清晰,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是前一半,更妙的是,读这本书并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识铺垫。PS.89一段535被一笔带过,丝毫未加评述,肯定是被阉割了,淦
世界史 冷战 历史 政治 斯大林
拥抱战败 豆瓣
Embracing Defeat: Japan in the Wake of World War II
9.5 (2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约翰·W·道尔 译者: 胡博 三联书店 2008 - 9
对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国占领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结束,而战争年代、战败以及被占领时期,给亲历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作者试图通过还原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声音获取一种认知,即在一个毁灭的世界里重新开始,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日本这个国家后来变得多么富裕,多年来这些残留的记忆,已经成为他们思考国家历史与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参照。
2013年9月10日 已读
修行105th,写了战后日本政策,思想与群众心理变化的全程,逻辑性很强,论点后论据之充足与恰当给我很大的阅读快感,而且这样一本题材相对枯燥专业的书居然被写的可读性如此之强,作者和译者都是GJ。此外,我真而且真的在考虑国民性的问题。日本的确存在着国民性,二战结束后上下对美国极度的顺从乐于听命与对麦克阿瑟的个人崇拜都不能简单的用斯症候群或者对军国主义政府极度失望来简单解释,黑船时间后高喊攘夷,而再次被异族鬼畜统治后如斯配合顺从,只能解释为日本人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国的强大,而面对强大不可战胜者时,他们习惯并乐于100%的顺从配合,例如战后的重大决策如重修宪法,天皇平民化等转换的太过容易,虽说是在劳民易治与美国强势的背景下,这种顺从度也颇值得思考,中国的国民性肯定存在,但是每个答案都不会达成一致
世界史 历史 日本
1688年的全球史 豆瓣
作者: (英)小约翰・威尔斯 译者: 赵辉 海南出版社 2004 - 1
备受史景迁等多位史学家称颂的作品,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作序推荐。威尔斯教授给我们讲述的故事无疑是新鲜和纯净的,它暗示着一种自然的天真,让关爱历史艺术的学子们着迷。在这部激荡人心的著作里,作者对1688年的世界做了一个“横向”的比较,向我们了来自四海的回声,他给我们展示了那一年发生在中国,日本,俄国,非洲,欧洲和美洲的故事。一本令人屏息阅读的书,威尔斯的《1688年的全球史》迸发着想像力,展现了丰富学养,充满令人惊叹的偶然和巧合,以及睿智洞见的闪烁光芒。历史学家威尔斯融合了文化人类学和史学,透过单一年度的棱镜,映现出站在“现代”门槛的世界图像。
2013年6月15日 已读
随手标14th,整理书架翻出此书,此书写作难度太低,价值只限于不同文明相同时间段的横向比较,1688并非不可替换的数字,没写出有价值的东西,sorry
世界史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