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晚熟的人 豆瓣
作者: 莫言 麥田 2020 - 8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獲獎後首部作品
從人的故事出發,莫言探討「人性」的最新代表作
「莫言將夢幻寫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社會合而為一。」──諾貝爾獎委員會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許多年後,當我成為一個小說家,當年的許多幻想,都被我寫進了小說。
自己的故事總是有限的,講完了自己的故事,就必須講他人的故事。於是,我的親人們的故事,我的村人們的故事,以及我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的祖先們的故事,就像聽到集合令的士兵一樣,從我的記憶深處湧出來。他們用期盼的目光看著我,等待著我去寫他們。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演講」
這部小說,我是作為一個寫作者,同時也是作為作品裡的一個人物,深度地介入到這部書裡。
《晚熟的人》裡面一系列故事,這些人物,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甚至跟我像孿生兄弟一樣的彼此地知己。這七、八年來確實有很多很多的感受,彷彿只能通過這樣的一個角度才能把自己的這些豐富感受用文學的方式表現出來。
我想我能否超越自己,能否打破諾獎這個「魔咒」,現在不好判斷,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差不多十年來,儘管我發表的作品不多,但是還是一直在寫作,一直在做準備,也就是說我花費在案頭上的準備工作遠比我寫這本新書的時間要多。
——2020.8莫言媒體訪談

《晚熟的人》是莫言得獎後首部結集出版的短篇小說集
十二篇作品可以一窺莫言八年間的變與不變
「晚熟」既可能是大器晚成、後勁十足,也可能是後知後覺、恍然大悟,甚至不計一切,後發制人。從「晚」與「熟」意義各種可能的排列組合裡,莫言觀察當代中國形形色色的現象,也思索後社會主義本身是否也是晚熟症候群的一端。
晚熟是時間的考驗,經過大風大浪,作家看盡一切。傳奇不奇,他要書寫平常裡的不堪,也要記錄那屈辱裡的高潔。晚熟的作家冷眼觀世,心照不宣,但更可以自行其是,笑罵由人。在這一轉折點上,莫言開始實驗他的「晚期風格」。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晚熟的人》基本圍繞兩類題材展開:一類關於莫言近年返鄉、重新認識當年人事風貌;一類關於莫言對文壇眾生——包括自己身為「作家」——的觀察。風格從大開大闔轉為內斂,時而懷舊,時而嘲諷,顯露一種若有所思的節制。
在〈地主的眼神〉裡,小學三年級的莫言據說因一篇作文〈地主的眼神〉「轟動全縣」,也坐實了那位地主的罪狀。「從此以後,我就明白了,寫作文可以虛構,而且也明白了,作文中的人物與現實中人物的關係。」
〈晚熟的人〉寫莫言的一個鄰居歷經革命洗禮,新時期搖身一變成為地方名流,藉著莫言獲獎牟利斂財。小說高潮,莫言看著《紅高粱》景區愛國狗血擂台賽,被操弄的懷疑自己身在何方。
〈天下太平〉裡的農村早已經成為環境污染的淵藪,腫瘤的魚、變態的鱉、各懷鬼胎的村人,共同活出一個太平盛世。
〈賊指花〉是篇具有神祕色彩的作品,圍繞一群文壇男女的小奸小詐,而故事核心居然指向偷——偷竊與偷情。所謂文學在此有如障眼法,混淆了生活與創作。這篇作品有如莫言與文藝圈牛鬼蛇神交遊多年後的心得報告。
〈紅唇綠嘴〉寫莫言的一個小學女同學多年屢仆屢起,進化成家鄉網路時代的恐怖分子,以五個手機、兩個公眾號買賣謠言,操弄民意。她食髓知味,儼然以莫言經紀人自居。「在網絡上不能講仁義道德,越無恥越狠毒越好!網路真他娘的好啊!」
〈火把與口哨〉莫言以第一人稱記敘少年所見的一樁婚姻故事,以及一場人狼大戰的傳奇。故事中的男女因為吹口哨相愛成親,日後丈夫因礦難驟逝,一家四口的生活因而崩坍。莫言探討惡與傷害不僅來自人與人間瘋狂的鬥爭,更來自天地不仁的兇險。時代是這樣紛亂無明,生命何其脆弱。那四口之家剎那間崩塌,徒留淒厲的口哨聲縈繞鄉村。
……
二○一二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最新作品《晚熟的人》仍以他的家鄉東北高密為背景,小說人物也主要以高密的各色人物為原形,其中有莫言的親人,朋友,更有莫言自己的影子貫穿其間。時間的刻度對焦在當代中國現狀的描寫,也觸及了以往的歷史;整部小說呈顯了莫言對家鄉現狀的關懷與探究。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講稿裡曾提及,可能是因為他經歷過長期的艱難生活,使他對「人性」有較為深刻的了解。他知道真正的勇敢是什麼,也明白真正的悲憫是什麼。他知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難用是非善惡準確定性的朦朧地帶,而這片地帶,正是文學家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只要是準確地、生動地描寫這個充滿矛盾的朦朧地帶的作品,也就必然地超越了政治並具備了優秀文學的品質。
《晚熟的人》除了維持莫言擅於說故事的特色外,小說更奔放的敍述手法,是讓我們驚豔的地方。全書看似輕描淡寫,卻讓人讀出栩栩生命與時代人性思索。
2021年12月9日 已读
休憩192nd,莫言惜墨如金,八年得此一书,读之酣畅淋漓,感觉莫言依然是那个会讲故事的人,有趣在于,其标志性的魔幻现实主义在书里几乎不见,风格更靠近阎连科一些,此书里莫言也展示了一番闪展腾挪游走在审核边缘的本领,很多话语再深点只怕就无法问世或者会被有意者拿去过度引申了,这也是一种本领,但还是希望大家无视这一层面,纯纯的看看故事就好。
中国 中国文学 小说 莫言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豆瓣
作者: 熊逸 新星出版社·得到图书 2021 - 11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
《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作者熊逸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但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
本书为第一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一、周纪二,以250个问题为抓手,为你展开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辨真伪的史料分析:《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多错?
有启发的管理经验:胡萝卜和大棒哪个更有用?
有深度的专题研究:战国是怎么提高人口规模的?
有对比的世界格局:东西方继承方案有什么不同?
……
现在,请你跟随熊逸老师的脚步,知道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最终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
2021年11月14日 已读
修行46th,我应该读了熊逸已出版的每本书,是很喜欢他的。在他挥洒博学尽情掉书袋的时候,我是一个小迷弟,而在他不这么做的时候,我们乃是同路之人。无论从阅读的习惯态度或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我都在他身上找到了亲切的熟悉感。读书可以读其所至,还可读其所不至,还可读其所以不至,这是妙事一桩。熊逸这第一辑九本书,只讲了资治通鉴小三百卷的前两卷,洋洋洒洒纵横恣肆,因为他把更多的篇幅放在了司马温公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没有纳入一些部分,那些部分是什么,在最新的历史学研究下事件人物乃至时间线应该是怎样的,还有最重要的,多角度多线程的思维方式,对文本与历史事件的解读方式和角度,这些是熊逸最拿手,我最喜欢看的东西,如果非要说哪里不好,就是不算太深吧,不过如果熊逸想往深里写,那就是卷帙浩繁的又一大批《春秋大义》了
中国 历史 熊逸
卢克文作品 豆瓣
3.0 (6 个评分) 作者: 卢克文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20 - 6
《卢克文作品二〇二〇》从“世界篇”、“欧美篇”、“亚洲篇”“中国篇”四个视角,全面解读了百余年来,特别是几十年来,世界和中国的波澜跌宕——近及日韩,远至欧美,视角与足迹遍布印度、伊朗、巴西、墨西哥、俄罗斯......精彩纷呈地为世人呈现了世界各国的历史与现状,并回答了一部部国运史背后的命运逻辑。
在这其中,我们也都无可避免地置身干中华民族复兴史的字里行间,一页一页,翻动的是屈辱、泪水、苦汗、飞溅的血迹,从“中国工业三十年”,到“中国稀土发展史”,直到看见春天的故事,在“一个普通湖南农民的经济数据”中,感受一个有温度的中国。
《卢克文作品二O二O》是一部精神世界的“SpaceX”,从世界的丛林中来,去云端鸟瞰。
《卢克文作品二〇二》不仅收录了2019年网络最具人气的现象级公众号“卢克文工作室”自创立以来所发表的数十篇最具人气的作品,还首次公开了数篇带有卢克文个人传记色彩的美文。读者们在领略卢克文游刃于当今复杂国际格局之余,也将走进他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2021年8月22日 已读
修行34th,卢克文笔力在2021年有了长足的进步,2020这一本中汇集资料与实地踏勘的功夫是实打实的下了,却缺少2021有的深刻洞见与清晰归纳本领,因而所著文章相较同辈并无什么优势,得到三星的分数也是情理中事,2021那一本非常好看,公众号中一些没有纳入书中的文章也是非常好看的。另外发现此书评论区的站队打分情况,这很豆瓣,如果不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打一星,然后再骂一骂观点与自己不同者,那怎么能是豆瓣呢?豆瓣比起微博,是有些相对层面的好,却谈不上有绝对意义上的层次区别,所以两边跑的逻辑都是一致的。想和愿意听的人说,你对任何书影音的观点,都应该纯然是你自己的,哪怕现在的你存在弱点和局限性,也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别人说什么,说的好坏都罢,和你没有关系,如果这点都做不到,谈什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国 杂文
没有回家的士兵 豆瓣
作者: 孙春龙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
“我们不害怕死亡,害怕的是被遗忘”
《没有回家的士兵》(孙春龙/著)
任志强、柴静、土家野夫、金宇晴丨郑重推荐
名人推荐:
孙春龙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的信任,建立在我们都希望还原历史真相,并让因历史原因而失去了尊严的英雄们,重新回到社会应给予他们的尊敬之中。
——任志强
名记出身的孙春龙,十年来忽然转向主持寻找和救助抗战老兵的公益事业,经历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一页隐蔽的几乎将要遗忘的历史,在他的坚持发掘下,进入更多大众视野。那些无名的被侮辱和践踏的英烈,逐渐得以正名,并收获到最后一点夕照余温。
——土家野夫
采访老兵时,他们说:“我们这一代受的苦,你们这一代,你们的下一代不用受了。”老兵已逝,我们生活在一个他们为之奉献生命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
——柴静
他们曾经抛家弃子,为保卫祖国山河浴血奋战,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唯一希望的是后人们还能记起那段历史。记忆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这不仅是对老兵而言,也包括一个国家。
——金宇晴
内容提要:
《没有回家的士兵》是作者孙春龙八年心血的一个回顾与总结。
作为深具社会影响力的调查记者与公益人士,孙春龙对于1940年代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等地抗击日军的历史细节作了长期的田野调查,更对今日仍滞留异域他乡无法回国的老兵投入了极大的关注,让这一群体重回公众视野,并得到了应有的关怀与荣誉。
这是一本任何关注抗战历史、尤其希望了解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细节的人都不应该错过的书,也是任何一个对曾经参与抗战、保家卫国的英雄们心怀感恩、希望能给予他们现实关怀的人不应该错过的书。
2021年7月23日 已读
休憩125th,阅读全程落泪不能遏止,拭泪后读几页,然后新的泪水又流出来。孙全程笔触冷静克制,忠实履行调查记者本行的职责,但当七十年的思念等待愁苦与追寻化入几句最朴实的语言“我要回家”“爹啊!娘啊!”“我的妈妈啊!”“你是我的哥哥啊!”,再考虑横亘之间的半个多世纪,又怎能不在拍坟痛哭与终究至死不能还乡的一个个故事中流泪呢?老兵们最初基本都无政治倾向,无论入国入共,不是想杀寇护国就是被拉壮丁逮走,最后却深陷政治漩涡不能自主,毕生不得还乡不得叙人伦之乐甚至连一枚来自官方肯定贡献的纪念章也不可得。痛苦折磨着老兵也折磨着家中亲属,观克林顿心灵的宁静一语,不得不颓然承认,在这一层面,我们官方输得好彻底,好在民间还有人不忍如此不肯忘却,在与时间抢历史,给予老兵们温情与尊重,也留下一些宝贵的历史,快啊!
中国 历史 战争
企鹅一战中国史 豆瓣
作者: [英]乔纳森·芬比 / 马克·奥尼尔 译者: 陈元飞 理想国丨上海三联书店 2021 - 4
百年前的一战,欧洲之殇,举世皆知。可是,中国在这场大战中的牺牲身影久被遗忘。
作为企鹅中国特辑纪念一战百年之作,本书聚焦20世纪初叶一战中有关中国但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再现从东亚返归西欧参战的欧洲人,以及中国人约14万奔赴法国、比利时等欧陆战场,约20万在俄国支援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华工经历。
彼时,青岛竟是一战在东亚的唯一战场,当上海的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回国参战,欧战中的华工也天真地期待着结束一战、实现和平共赢的新生活。
可是,内有政治动荡、复辟闹剧,外有东方形象的世纪偏见、巴黎和会的列强背叛,前线战场则有华工被俘的战俘营,后方工段亦有喝沼泽水、吃黑面包的沙俄苦旅,遥远的中国真是举步维艰。
一战百年后的今天,久已走出刺鼻灼目的硝烟,可遗忘一战之中国人,难道不等于背叛百年前我们共有的历史吗?
2021年5月30日 已读
修行23rd,与二战不同,一战里中国扮演着配角,从未掌握过自己的命运,任人欺凌随世俯仰,华工们在海外被欺凌被虐待被歧视甚至被杀戮,外国在我国领土上作战而当时政府除了袖手呆立什么也做不了,而作为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受的待遇是要比不平等条约更为屈辱的。这本书里最让我心痛的也是顾维钧等才华横溢的外交家做到了这个职业所能够做的一切,却受限弱国无外交,一无所成。这是本值得国人阅读并牢记的书,今天在外国的同胞不会有华工的遭遇,今天的外交官们也不会如顾般有能力没有底气,百年而已,判若霄壤,期间因由,一目了然,在绝对领域苛责今日之人,不妨从相对角度增加一份民族自豪感与对祖国之爱,同时也不要因这自豪感与爱,而觉得并无改善今天的必要,同时拥有这两层面想法,庶几无患也
中国 军事 历史 战争 民国
魔笛 豆瓣
作者: 陳浩基 皇冠 2020 - 8
如果你在夜半聽到悠揚的笛聲,
請小心留意家中的孩子們,
說不定,下一個輪到的就是你……
〈傑克魔豆殺人事件〉
陳浩基寫作生涯的起點,初試啼聲即引爆話題,入圍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決選!
英格蘭的鄉間發生了一起離奇的殺人案,死者是當地人口中的「巨人」,嫌犯是一名年僅九歲的少年。少年供稱自己是無辜的,只是用了神奇的魔豆爬到巨人家,還親眼目睹了會下金蛋的雞、自動彈奏的豎琴,這都是少年編造的謊言嗎?
〈藍鬍子的密室〉
新增1萬字以上內容,推理迷心目中的夢幻逸品終於以最完美的姿態首度完整呈現!
一名驚魂未定的少婦獨自徘徊在冰冷的雪地裡,她自稱是附近的男爵夫人,在丈夫出門時好奇逛了城堡的地下室,卻驚見恐怖的刑具和屍骸。「藍鬍子男爵」真的是邪惡的殺人魔王嗎?還是背後隱藏著更駭人的陰謀?
〈哈梅林魔笛兒童誘拐事件〉
醞釀10年,近12萬字,從未曝光的隱藏神作!完整收錄陳浩基親述創作源起、童話原典及取材過程的真實幕後故事!
為了解決哈梅林地區嚴重的鼠患,當地豪紳委託神秘的吹笛人捕鼠,事成之後卻又翻臉不付錢。不久之後,城鎮中的小孩開始離奇失蹤,受害者的家門口也出現勒索信,這是吹笛人的報復嗎?難道,他擁有不可思議的魔法?
從犯罪懸疑到社會寫實,從奇幻科幻到恐怖驚悚,陳浩基每一次出手,都是創作維度的躍進。「童話推理」則是他融合推理與童話的嶄新嘗試,透過嚴謹的考證,不但完美還原中世紀迷信的黑暗氛圍,更將我們耳熟能詳的床邊故事盤整重塑,注入了「本格推理」的新生命,凝鍊出令人拍案叫絕的閱讀魔力!
2021年4月1日 已读
休憩50th,我就虚着眼看老陈玩儿,在他眼中万事可魔幻,有逻辑就能推理,因而玩一玩童话再解构也不为过,更何况格林童话原本就有黑色底色。有趣的是书中的“我”简直就是塞万提斯怒黑那类骑士小说里走出来的主角,木讷呆板,战力出色,又喜欢对各类人妻太太夫人献上殷勤,如此人设尚是目前所仅见,提供了一些趣味,但这本真的要算老陈最无趣的作品了,啧啧
中国 小说 推理 陈浩基
乌盆记 豆瓣
5.9 (8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5 - 7
《乌盆记》原本是一出中国历史上堪称最恐怖的鬼剧,:990年前,渔阳县发生了一起凶残的谋杀,见财起意的夫妻毒杀路人并碎尸,将尸骨混进泥土并烧制成了乌色的瓦盆,令其永不见天日。而惨遭荼毒的冤魂最终化身为厉鬼,将复仇的匕首插入凶手的心脏。
990年后的渔阳县,大雨倾盆的夜,窑厂附近的一间平房里突然又响起了《乌盆记》的调子,仿佛是一幕恐怖大剧的序曲,凄恻的唱腔宛如鬼魂一般萦绕在谁的耳际?一个带有暗红色痕迹的乌盆赫然出现在世人眼前,乌盆内还嵌有一颗烧焦的成人臼齿。
就此,一系列杀人奇案在渔阳县接连发生。利刃下毙命的受害人,没有半点脚印的密室……直到刑侦工作陷入绝境时,警方才猛然发觉:整个案件几乎就是把阴森可怖的“乌盆记”事件重新上演了一遍。一个千年未解之谜和一个近乎完美的不可能犯罪现场——推理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1年1月13日 已读
休憩10th,一月上半的休憩时间基本都给呼延云了,夸也夸过,骂也骂了,对其特点再做陈述不过是无节制的重复,这一本总体来说还是不差的,核诡很好,气氛渲染有些笨拙但在接受范围内,外加虽然没有逻辑但依然怒黑了一波爱新觉罗凝,使人身心愉悦,八九本呼延云读完,国推又要青黄不接一段了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悬疑 推理
黄帝的咒语 豆瓣 谷歌图书
4.8 (6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3
三个装有尸骸的包裹,先后被投递给国内首屈一指的女法医蕾蓉。投递者发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挑战:如果你不能找到我,我就要让诅咒杀人的奇术像瘟疫一样弥漫……无限延长的毒手,谁能遏制?咒语杀人之谜,谁能破解?国内四大推理社团齐聚,不仅束手无策,反而为一桩14年前的旧案陷入内讧,那桩旧案中,案发现场也有人念起了可怖的咒语,而谋杀方法迄今无人堪破。留给蕾蓉的时间不到8个小时,为了揭开隐藏数千年的骇人真相,她翻开了另一部古书——举世闻名的宋代法医宋慈撰写的《洗冤录》,突然感到不寒而栗,因为她发现,真正的凶手,已经站在了她的身后。
2021年1月12日 已读
休憩9th,如果你播种了一株番茄,再如何费尽心血哺育成长,不眠不休把屎把尿,再用上三百六十五种不传之秘,也是种不出大西瓜来的。呼延云入了魔道,在什么四大组织什么爱新觉罗什么悬疑惊悚推理混搭风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找不到方向,他做不到断舍离,不忍心割舍自己拉拉杂杂添进来的各种要素,而且在这本里我读出他和紫金陈的差距了,呼延云非常危险的不脚踏实地,他和有时右逝的黑帮盛世系列一样,吹逼不按基本法,笔下的乃是一个哥谭结界笼罩的陌生中国大陆,因而开枪轻松杀戮容易罪恶极端失却真实。脚下无根肩上负担沉重不能割舍,还身患直男癌玛丽苏等难治重症,偏生又没了精妙核诡,他只能扑街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悬疑
真相推理师:凶宅 豆瓣 Goodreads
7.3 (19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7
大雨滂沱的夜晚,省城唯一“凶宅清洁工小组”突遭劫持,劫持者向警方提出挑战:四个小时内,他将胁迫清洁工小组连续清洁三座没有破案的凶宅,警方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勘查现场,破获旧案,否则他就杀掉人质!
分秒必争!刑事鉴识专家刘思缈带着“枫之墅凶杀案”的幸存者徐冉,深入一栋栋阴森诡异的凶宅,勘查一个个被彻底清洁的现场,寻找早已被时间遮蔽的可怖真相。
与此同时,女法医蕾蓉来到修缮一新的“枫之墅”参加晚宴,谁知这座曾经发生过五人殒命大案的别墅,当夜再一次有人横尸密室。
离奇的死亡事件接踵而来,到底是凶灵在作祟,还是有人在刻意制造凶宅……
2021年1月6日 已读
休憩7th,爽哉爽哉,在推理这条路被往日经典和今日中坚挤压的越来越窄的路上,作家就是要靠稳定的产出和大胆的试错来找到真实的道路。这本书核诡之璀璨与浪漫甚至让我有些感动,神秘学因素的引进极大增添阅读快感,丰富了文章氛围,更妙的是几乎没有一步闲棋,每一个神秘学要素细节都如一块拼图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一点京极夏彦肯定做不到,三三也并非每次都能做到。更棒的是,这本是真相推理师五本系列中节奏最好,主线支线交叉最和谐最错落有致令人愉悦的,即使《扫鼠岭》也常因为时空跳转令人短暂出戏。精妙的核诡,神秘因素近乎完美的利用,高段位的节奏与谋篇布局,说这本是呼延云最高峰也不为过,但终究输《扫鼠岭》半筹,因为故事相对而言没那么感动人,也因为枪弹过于泛滥的使用导致的不真实感,当然,此书稳稳五星保底,赞颂人生,赞颂阅读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推理
真相推理师:破镜 豆瓣
镜殇
5.2 (5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夏夜,一场“恐怖座谭”上,在酒吧驻唱的歌女小青讲述了一个“镜子杀人”的故事:一位妻子和闺蜜合谋杀害了丈夫,后来这位丈夫的鬼魂一次又一次破镜而出,最终报仇雪恨……
在场的樊一帆和杨薇认为小青是在影射她俩,一番争吵之后,小青离去。杨薇实在讲不出故事,便提出换一个方式代替,她当着众人给自己独居的屋子打了个电话,谁知在本该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电话却被接听了……
杨薇急忙回家查看,众人紧随其后,但当他们冲进房间时,杨薇已经被杀,犯罪现场和小青讲述的故事中一模一样:也是利刃插心、血流成河,地板上也残留着一地破碎的镜片……
2021年1月6日 已读
休憩6th,呼延云继续探索,于是引入了倒卖古董的世家朱家,外加玛丽苏凡尔赛公主病到极致的在中国让体制内官员和行政治校的校领导都无比恭敬顺从的组织名茗馆,过多要素而不能融合让本书变成一锅夹生杂烩饭,让事情变得更糟的是作者丝毫不知节制的用力过猛,本就拙于描写感情再来个用力过猛让故事特别特别狗血。呼延云对感情的理解是蒙丹式的,不歇斯底里不能活。即使缺点已经如此之多,在一群成年人大半夜玩捉迷藏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说真的,能好意思把这部书稿给编辑,要么呼延云太喜欢这个核诡,要么这厮多年锤炼,面皮身经百战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推理
真相推理师:幸存 豆瓣
不可能幸存
5.6 (8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4
深夜,草原,狂风呼啸。
一个浑身是血的白衣女子孑立于国道,不远处的“湖畔楼旅店”,门窗反锁的KTV包间里,倒毙着六具死状可怖的尸体。
离奇复杂的犯罪现场,使刑侦工作陷入困境。一筹莫展的省公安厅向北京求援借调国内顶级刑事鉴识专家刘思缈协助侦查。然而,一个令人惊悚莫名的理由,使得刘思缈根本不可能参与此案的侦破工作。
谁能堪破“湖畔楼血案”的层层迷雾?真凶到底是用什么诡异的办法杀死了六个人?一起酝酿了三十多年的密室奇案,真相正在一点点沉入湖底……
2021年1月5日 已读
休憩4th,呼延云一直在思考在进步,主角人物形象不是一比吊糟十分混乱么,那么就退居二线隐于幕后到故事最后出来破解下谜题就是,而前三分之一大有周德东的味道,之后滑入保健品谴责社会流就无可避免的平庸下去了。但必须承认,平庸的主因是核诡太弱,呼延云的不断思考进步是必须肯定的,而且他早晚会有这么一本,精彩核诡哪有那么好想,作为系列第三作才开始出现核诡下滑境界已经不错,君不见心理罪第三作《暗河》已经是纯悬疑纯社会流了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推理
真相推理师:复仇 豆瓣
6.0 (9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6
“这个寒冷的世界上,只有你能证明我真的存在过,只有牵着你的小手我才能感到一丝温暖。”
穷困潦倒的他,只有四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却在一场“意外”中悲惨的死去。疯狂中他挥刀砍人,锒铛入狱,才明白自己砍错了对象。
三年后,他走出监狱大门,一心复仇,然而他的目标不仅受到顶级安保公司的24小时保护,还聘请了国内最杰出的推理者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他一无所有,只有一个父亲的决心和一个不可思议的诡计……
2021年1月4日 已读
休憩3rd,三星半,相比第一部,叙事流畅性像换了个人一样,主角没了酗酒毛病不再乱七八糟,谈吐也多了不少趣味,隐隐中有种惊悚乐园的感觉,彻底改掉了第一部屁话贼多没感动读者自己先感动的尿如泉涌的坏毛病,节奏紧而不绷,读来手不释卷而不觉疲惫。不足则是作者用力过猛,恶者有“恶的标本”的感觉,刻意的走恶之极致毫不自然,另外的不足则是第一部毫不检点的布局送林香茗这惊才绝艳的BOSS以极笨拙的便当,导致林的形象若结合第一部就立不住,而呼延云这厮形象则有割裂之嫌,前后部分均有天才之骄傲,中段则处处事后诸葛如金田一,外加浓厚狗腿圣母双重自杀性光环,体现了作者在树立人物形象方面的不足,说到此处,国推立得住的人物还真说不上来,报谁都嫌牵强,反正呼延云这种人设已经自相矛盾到自爆的是不能期待,看看阿涅系列能否有惊喜吧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推理
真相推理师:嬗变 豆瓣
嬗变
5.1 (9 个评分) 作者: 呼延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
一块带血的骨头,一个密闭的“石头棺材”,一把雪亮的尖刀,一声凄厉的惨叫……
停工别墅区的地下室里,警方解救出了一个女大学生:受害者身体遭到残忍的切割,遍地鲜血,身边放着一只火柴盒——这是凶手给警方留下的唯一线索。杀戮无休无止,血腥不断升级。在凶手设置的诡计面前,专家组一步步走向歧途,当所有人以为成功破案的时候,死神却一步步向推理者悄然逼近!
真相,只在最后一页。
2021年1月4日 已读
休憩2nd,读书常得书外之理,比如得意不可再往。读一个作家往往从巅峰作开始,随之读其其他作品往往碰壁,读罢《扫鼠岭》大喜之下读呼延云开山作果然碰壁。有趣的是,呼延云酷似辻村深月,其早期作品具备其巅峰作一切特点,本格社会融合揭露社会之恶外加多重逆转不提,诸如“善良且有苦衷的妓女”,“性变态”以及“连环杀手”等偏好要素也已一应俱全,可以清楚的看到他走向成熟的路径,此书描写生涩,部分句子甚至搞笑,情节套路,简直是在致敬方木的恶梦,过渡也突兀生硬,凶手部分行为完全不理性,以除核诡外的一切不理性去保证情节发展和核诡完整度是新人作者最爱犯的毛病,出于对彼时萌芽期小云的爱护加一星,补足了《扫鼠岭》中一些人物去处这个好处加一星,合计两星,别怪我刻薄,这书的作用是肥料,长出《扫鼠岭》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中国 呼延云 小说 推理
南京传 豆瓣
6.5 (10 个评分) 作者: 叶兆言 译林出版社 2019 - 8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作为一位公认的文章大家,叶兆言对他写了四十年的南京有着独特理解。
南京为他提供了一个讲述中国历史的平台,它不断被破坏、被伤害,又不断重生、发展;它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点上都浓墨重彩,又以失意者退场;它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沧桑。
在这部集其四十年写作大成的《南京传》中,叶兆言以史为纲爬梳剔抉南京历史: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萧衍、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传奇?……
叶兆言南京人立南京传,文学家亦史学家,“透过南京这扇窗户看中国历史”,抽丝剥茧、细细道来。在这里,南京不仅是一个叙事空间,更是一个极目远方的平台,而《南京传》,也可以看作是一部以南京为基点的中国史。
2020年10月20日 已读
休憩160th,叶兆言对故乡南京想必情感深厚,本书也字字句句落在南京历史上,只是越读越觉得字里行间都是来自久经沧桑离乱的古老民族的悲悯,一个个城市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夺中重复着乱离毁灭繁荣乱离的循环,一茬茬人被连根诛除,另一些人来到这陌生的土地生根发芽成为新的土著,司空见惯浑闲事的一代代人如书中明代以后的南京人一般麻木的习惯了这乱世悲欢,这是极致的悲楚。叶兆言写及三国部分时还饶有兴致的分析孙皓的有骨头体现了南京人也有几分霸蛮之气,而丹阳京口等地世产强兵也说明南方人自有强悍在,然后就写到了这些地方尤其是南京的一次次被摧毁到千里无人烟再一次次的迁入新人,那些属于历史断面的地方性格就此尘封历史,只能怀念。作家的悲悯与关怀以此书的分寸火候体现在我看来是合适的,而且你被科普的是家乡历史,该悲悯的是华夏
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叶兆言 文化
云中记 豆瓣
7.6 (8 个评分) 作者: 阿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 4
这个故事酝酿了十年。汶川地震后,拥有上千年传说的云中村移民到平原。年复一年。祭师阿巴感到身上云中村的味道越来越淡,他的力气在消散,内心越发不安。于是,两匹马,一个老祭师,踏上了回乡的山路。他穿过山林和田野、石碉和磨坊,来到村里每一户人家的废墟前。焚香起舞,诉说过往。于是,一个村子的悠长岁月和那些鲜活面孔扑面而来。祭师用这种方式,为村子吟唱赞歌,安抚亡灵。也用这种方式,找回了内心的安宁。然而,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片土地和所有的记忆,很快就要伴随山体滑坡长眠江底……
2020年10月10日 已读
休憩145th,当阿来开始对题材节俭,大肆砍削直到减无可减,并将自己全部的才力文采以及对民族和历史的深入了解全集中在这窄小的题材上时,他是不可战胜的。此书远远比有名的《尘埃落定》以及厚重的《机村史诗》好。背景是汶川地震后,而地震看似主要,实则不过是民族之特色之历史之回忆死亡进程的催化剂而已。而云中村是整个藏民族的缩影,它因地震而在短短时间内走过的道路,是我满族若干年前走过了的,我的民族有自己的阿巴吗?有那个将全部历史和传承写在脑子里,写在行动里,写在每天的孤独里,最终写在自己的殉身里的阿巴吗?这世界变好了吗?这世界又变坏了吗?好坏姑且不问,难道不是日复一日的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东西吗?形成他们需要千万年,毁掉只要一刹那,这样的东西是文化,是历史,也可以是一块廉价的煤,那么,叹惋和哭泣就好
中国 小说 当代文学 阿来
上课记2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2020年9月1日 已读
休憩135th,王小妮不做老师很多年了,所以上课记很可能没有3,终焉于此。她是个很有悲悯心与共情能力的老师,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学生们的尊严,顺应着他们的情绪,并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发扬自我。她绝大多数心思都放在贫困生身上,导致读者很可能误以为那里出没的全都是贫困生。我感激这样的她,她学生的故事让我感同身受,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学生稚嫩文笔写下的真实回忆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事。2006年那个格外炎热的杭州夏天,送我去报到的老爹心疼住宿的钱,把我送回寝室,在操场上睡了一夜,我看到了那时候的他,还有傻了吧唧自己在寝室好睡的自己。我不会再让他受苦了。
中国 教育 王小妮 纪实
历史的原声 豆瓣
作者: 桑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4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最新学术研究的文章结集,着眼于思想概念史,是努力承接前贤、续写辛亥历史的第三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以及《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作为对清季民元重大历史转折重新审视的结果,同时构成尝试续写大历史的开端。作者希望从不同层面努力深化对辛亥民元历史大变动的认识。贯通各类新旧材料,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种彼此歧异的说法,避免随心所欲甚至别有用心的解读,扩展视野,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既有研究和文本史事,叙述清季民国时期“共和”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将“共和”作为一个名词,以之为对象,进行概念史研究。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辛亥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为主题,进一步耙梳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历史本相及发展进程,进而依据历史实事把握相关概念及其演化。
2020年6月22日 已读
修行36th,四星半,“共和”部分纳入了绝不次于鲁迅笔战群雄的另一次文坛大会战,梁任公笔战革命党诸雄,如以政治角度看,两场笔战胜负一目了然,而若谈论辩,任公输在结果而绝未输论据论辩,他充分的论证了民主共和在中国这片土壤并不适用,并准确预测了随后包括军阀混战与共和变味等重大未来,但他从这些论证中得出的结果是唯有立宪方可行,这等于将翔实论证套上一个格格不入的论点,他不能证明因此清政府必须存在,不能证明清政府打不倒,而清政府这猪队友也让任公含恨铩羽,但这绝不能抹杀任公的睿智洞见。而汉奸部分,最有趣的事情在于这个词在最开始居然有正面的含义,代表着与政府对立的革命党人,令我骇笑并大吃一惊。此书干货甚满论证唯恐不详,本是体现理想国实力的又一本五星打底图书,只是排版太差,多有引用与正文混淆及重复处,扣半星
中国 中国历史 历史 民国
大动乱的年代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王年一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4 - 6
20世纪的中国(共10册),ISBN:9787215003279,作者:王年一著
2020年4月13日 已读
修行31st,此书得做两半看,前一半基础之扎实评述之冷静条理之分明实属大陆出版社有关动乱十年断代史最强音,不输港中文国史,确实强于麦克法夸尔三部曲,而以永远健康退出舞台为界点的后一半突然急转直下,在史料选取上相当不严肃,引用了大量的口述历史或个人回忆录这种有片面之嫌的史料,甚至像高文谦那样不严肃的使用近乎段子的轶事入书,到了75年以后,甚至开始使用感情倾向极为强烈鲜明的形容词,这可是历史作品之大忌啊。但瑕不掩瑜,此书搭配特里尔与菲利普肖特的毛传,足让一个懵然不知之人不购买港台书籍也可以对那段非常时期形成完整的认知与基本的判断,在这层面意义上实属非凡,不知新版是否有删减,我读的是旧版五十万字版本,请注意
中国 历史 文革 王年一 近代史
心画 豆瓣
作者: 【美】卜寿珊 译者: 皮佳佳 2018
本书是研究中国文人画的经典之作。
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还原了文人画的真实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文人画在北宋产生之时,主要指的并非是一种鲜明的绘画风格,而是士大夫阶层对自身创作活动的一种认同和期许,并以此和那些职业画家划清界限。
之后,经过南宋、元代、明代,文人画的概念不断变化发展,文人画与院画、画师作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加复杂微妙。苏轼对于士人阶层的推崇,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得到一种新的回响。
本书以纵横开合、明暗相照的叙述结构展开,切入中国画的生成原境,以广阔而宏大的历史视角、对思想体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细腻分析、饱含思辨力和理论穿透力的笔触,清晰呈现了中国文人画理论的生发、演变与成熟的发展全貌。
本书一经出版,在海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方闻、谢柏轲都曾引用其观点。本书成为海外美术史学生了解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必读书。
2020年2月17日 已读
修行20th,美国艺术史家博士论文若干年后增删所得,一本分化之书,绘画再现功用与个性彰显的分化,画作自身形似与传神的分化,绘形与写意的分化,文人画家与画匠的分化,画中物天性与借题发挥的阐释的分化,然后就是发展,文人画先独立阶级再独立题材再独立形成规则的发展,从不求形似到刻意不要形似再到刻意求怪的发展,虽显凌乱但大体脉络清晰。此书风评不高,我倒觉得除了配图画质可悲以外,没什么不可原谅的。作者说出“艺术家自己是主动角色,他的智力决定了他所能驾驭的绘画形式,他也要首先关注事物天性,而不是外在形态,他的角色基本上是阐释者”这样的话,已经很懂了,文人画不就是或借事物以表达个人情感如郑思肖无土兰花,或者更多的借事物以彰显自己个性风格情性气韵并最终传神么,有形之物只是筐,你们要阐释的东西往筐里装,如是而已
中国 艺术 艺术史
深蓝的故事 豆瓣
6.8 (16 个评分) 作者: 深蓝 新星出版社 2018 - 7
本书是基层民警深蓝写的一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集。这些故事中有反映对子女教育问题的 “要命的熊孩子”;有反映养老问题的 “凭什么要我管我妈”;有反映医闹、“碰瓷”乱象的“生也医闹,死也医闹”“‘碰瓷’者的下场”;有反映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被全家人逼着去卖身的女孩”“插他两刀的兄弟”“报告阿sir,杀人犯想做刑侦特情”;有涉及贪腐寻租,以权谋私,最终自食恶果的“‘公务员考试社’社长的歧路” “再也娶不到好妻子的官二代” “就怕真的把领导告倒”;有反映赌博、毒品害人的“我的父亲是毒贩” “我的朋友是赌徒”;等等。
2019年12月8日 已读
休憩222nd,人呐,人间呐,人世间呐……
中国 文学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