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
1984 Goodreads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9.6 (75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绍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村上春树以《1Q84》向本书致敬
★著名学者刘绍铭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 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2020年2月27日 已读
休憩27th,今晚重温了这个,然后发现我之前标注的短评被删除了。额,我也不记得之前我有说什么激烈的言辞了,原本以为年岁渐长人会变得平和隐忍,或是司空见惯浑闲事,不再有激烈波动的情绪,但近日所见所闻委实让我发现,即使是现在,读到此书以及见到可以让人想起此书的事情,依然会愤怒,愤怒的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这算什么?保持年轻保持愤怒?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都一样,我没有抨击没有批评没有影射没有直抒胸臆哪怕一个字,但是我知道,你们都知道我要说什么
乔治·奥威尔 小说 政治
巴黎伦敦落魄记 豆瓣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8.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10 - 10
《巴黎伦敦落魄记》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首部长篇力作。全书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叙述了一位英国文人在巴黎靠打零工度日,挣扎在生活最底层的潦倒生活;下半部描述了这位文人从巴黎流落回伦敦,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沦为无业游民并到处颠沛流离的种种经历。书中穿插了主人公的感想和评论,对贫困的真实含义做了做了深入剖析。
本书写于1931年,屡次遭遇退稿。1933年终于被一家英国出版商慧眼看中,予以出版。随着英文版获得如潮好评,法文版也被法国著名出版社重磅推出。至此,奥威尔的才华初见端倪,并在文坛崭露头角。随着奥威尔的地位得以肯定,此书被介绍到各国,长销不衰。
奥威尔是那种你永远无法真正摆脱的作家……似乎无可避免受到其影响,以至于对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而言,如果他能拟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的名单……很可能都会把他放在前两名或前三名。——金斯利·艾米斯
英国历史上最富想象力的人,(因为)他是向着新方向行进。——V.S.奈保尔
他的《巴黎伦敦落魂记》让我喜欢得要命,我认为它是一部经典著作。在我看来,这仍是他的最佳作品。——亨利·米勒
2013年2月10日 已读
休憩59th.全书白描,震撼人心,如果这是奥威尔有过的生活,他哪来的时间读书思考,他怎样成为这样厉害的人的呢?
乔治·奥威尔 小说
我为什么要写作 豆瓣 Goodreads
Why I Write
8.9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的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我为什么要写作》选入作者《如此欢乐童年》等著名忆旧、纪实作品以及《我为什么要写作》、《政治与英语》等著名论文。
2013年2月9日 已读
修行29th.这本没有英国式谋杀的衰落那种振聋发聩醍醐灌顶的阅读体验,更多的是…有趣的感觉。长长的序言和前三分之二的回忆内容让人对奥威尔认识更深刻,而在我脑海中深沉智慧的奥威尔十分冷静,有条不紊的细致讲述自己尿床的故事…那种感觉,非常非常奇妙…后半本的杂文抨击的问题正在七十年后的中国发生,例如腰封的夸大其词,书评的虚伪谄媚,垃圾文学充斥市场,而在一篇关于摆脱语言套话的文前有篇诚恳的呼吁中国人同样净化汉语的译者案,吃了一惊后才想起译者是董乐山先生!另外,艺术与宣传的界限,文学与极权主义两文除却自身是极高质量的文章外,更可作为1984的详细注解存在,奥威尔渊博深邃,而核心思想其实是很简洁集中的一个体系,这也算是一种“书越读越薄”吧
乔治·奥威尔 回忆录 随笔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豆瓣 谷歌图书
Decline of the English Murder
9.1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董乐山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6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2013年2月9日 已读
修行28th.我所读过最杰出的文论是奥威尔评狄更斯,评托翁诋莎翁一段文案,最杰出的人物评论是奥威尔评甘地,全在此书中。奥威尔在此书中不似1984般手法内敛曲折浑然一体,而是倚仗目光深邃穿透力与逻辑的条清缕析,句句诛心秉笔直书,写出了深刻又尖刻而又用强大说服力令人难生反感的三篇雄文。本想列举一二警句,后来发现笔记就做了五页,哈,还是简单二个字,去读
乔治·奥威尔 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