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画语录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徐小虎 译者: 王美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1971年至1978年,徐小虎就中国书画笔墨问题对旅美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画家王季迁先生进行了一场马拉松式的采访。在徐小虎的巧妙追问下,王季迁尽最大努力解释了中国传统书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问题。二人以时而犀利时而风趣的问答,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时代风格、笔墨特质、 用笔技法、构图布局提出了各种精辟的观点。
这本书的诞生,有赖于难得的机缘巧合——结合当代数一数二中国传统鉴赏巨擘王季迁,以及拥有双重语言背景的提问者—诠释者徐小虎——徐小虎具备知识、热情与耐心,以灵敏而尊重的态度,引出王氏的看法与感知,任何读者只要仔细阅读,并不时参考书中插图,都会发现自己对这些无价艺术杰作的欣赏,已增添一层新境界。 ——高居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吴湖帆先生……可以在他的许多弟子中求拔萃之才,我以为王季迁先生不仅能全面继承乃师,而且是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吴先生地下有知,必为此感到欣慰。 ——杨仁恺(著名书画鉴定家,原辽宁博物馆馆长)
高居翰曾在日本购得一幅山水,由于破损,题字和印章都漫漶难认。经过谨细的风格比较辨析后,他认为出诸谢时臣之手。另一位生活在东京的中国鉴定家费力地研究了题跋和印章后也得出同样结论。而王季迁展卷一览,即断为谢时臣。王季迁这样的法眼,举世又有几人? ——范景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2019年8月26日 已读
修行19th,王季迁难得,徐小虎更难得,世间多少腹藏渊海之人无缘传灯,致毕生所学随之同归道山不能传世,徐小虎出身便跨中西,以其广博见识和天真烂漫般的直率时引导时追问,从王先生那里“逼”出了多少好见识,此正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之理。王先生多引音乐譬喻书画之理,令我第一时间想到集异璧,艺术瑧至绝高道理便彼此相通,举一反三最佳,旁征博引有益。此书妙处无穷,最妙之处是我一个门外汉捧读此书不觉一气呵成,不忍释卷,有所得又不觉得自己附庸风雅,是真而且真的学到了有关艺术与人生的一些道理,更有趣的是,这些至高的道理总结起来还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尺寸感”等深合中庸之道的。王先生颇为推崇笔墨之含蓄,这种含蓄在艺术里就是留有无穷之意的余地,不含蓄也许无错,但成就经典,非含蓄不可,舞台是作者和观者共有的!
书画 文化 绘画 艺术
南画十六观 豆瓣
作者: 朱良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 9
文人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一个至今仍引起兴趣、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真性"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以突显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问题。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的总体表述。全书秉承作者一贯寓深邃思想于优美表述中的书写方式,深具可读性。
2014年6月24日 已读
修行44th,我对书画鉴赏纯业余,只是抱着单纯欣赏的心态。我读书画鉴赏的书籍也少,不过可谓是本本精品,高居翰与这本,文人画本不单纯于画,所谓山水之外是我心,而我心为何状,只怕自己也未必了然,如是,对书画尤其是文人画的鉴赏只能在艺术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对画家的认识以及自己的判断,千人心中千幅画。但我酷爱这本书,作者功夫深,了解透而笔锋高度感性,这种在逻辑缜密论据充分下的感性发挥让我莫名其妙的觉得是品读文人画的最佳方式,作者所言未必为真实,但绝对真实已无人可以窥透,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我对这十六大师更为了解,对作者也更为了解,我不盲从,只欣赏,我有自己的判断,喜欢与不喜欢,但这本书,真的,真的,非常好,纵使是高昂的价格,也不能让本书逊色半分,强推此书,最起码此书给了我陈老莲四首鹧鸪词,钱算个p!
书画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