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柏林间谍战 豆瓣
奉命活下去
作者: 尤利昂•谢苗诺夫 译者: 介云 / 陈兴仁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8 - 7
2022年1月13日 已读
休憩6th,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在文笔与深度上不相伯仲,而小说自身可读性上就差出不少,首先主角回去柏林实际作用很不足够,大厦将倾之下,摧枯拉朽已成;其次一众纳粹最高领导人都纷纷与苏俄与美国暗通款曲,这样的大环境里主角老哥大可不必过得这样惨的,最后则是后三分之一的虐主桥段感觉刻意感太强,这类小说一经刻意便落窠臼,而且最要命的是,我一直在想这个故事把主角拿走对局势有什么损失,结果发现无论是其余人物命运还是历史事件还是最终走势,啥损失也没得,大觉无趣,得意不可再往。
二战 小说 文学 谢苗诺夫
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 豆瓣
The Ministry of Ungentlemanly Warfare
作者: [英] 贾尔斯·米尔顿 译者: 周丹丹 后浪丨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1 - 10
为打败敌人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无名英雄拖垮希特勒战争机器
跟随作者打开尘封档案,走近丘吉尔手下最神秘的功勋战士
◎ 编辑推荐
⭐一批游离在正规军队之外的英国军官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不仅在战时备受排挤,在战后也不得不隐姓埋名,所幸作者通过对尘封档案的梳理,揭开了这些功勋战士隐秘往事
⭐作者贾尔斯·米尔顿用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重新回到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今天的我们对书中这些无名英雄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
◎ 内容简介
二战期间,面对强大的纳粹战争机器,英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敌人的力量。本书作者贾尔斯·米尔顿通过生动的描写,讲述了英军在二战主要战场之外开展的几次精彩的偷袭和暗杀行动。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几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不顾军队和政府内部坚持传统的老派人士反对,策划领导了这些完全不讲绅士风度的行动,他们发明新式武器,建立培训游击队员的学校,为被占领区的抵抗组织运送炸药……这些不属于常规军队的秘密战士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米尔顿用合适的节奏和华丽的写作风格讲述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泰晤士报》
米尔顿是讲故事的大师,阅读这本书让人振奋,这是对那些隐秘英雄的致敬。
——《华尔街日报》
米尔顿既不颂扬也不贬低,他只是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
——《今日美国》
2021年11月20日 已读
休憩176th,当战争爆发,如果你并非万般幸运的站在一边倒的压倒性态势的优越方一边,那么你将不可避免的发现自己赤身裸体的站在齐腰深的下了毒的屎坑里,唯一胜利的方式是掰开对面同样赤身露体的对手的嘴,把有毒的屎塞进他喉咙里。没有体面可言,胜利就是一切,老牌强国,以老克勒式绅士风度自我标榜的英国很是花费了一段时间学会使用无赖手段,好在最终他们学会了,好在他们有个丘吉尔这样的实干领袖。此书另一个点在于,千万要小心《钨舅舅》式的行动力超群头脑还被科学武装了的熊孩子,这人群太危险,自制迫击炮在200多米开外干掉校长暖房的家伙和用茴香糖避孕套和超市买来的碗就能造出磁性炸弹的家伙太危险了,在战争年代是无价战友,在和平年代就会令人抓狂,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可以看到头脑,行动力,智慧,幽默,不拘一格与卸磨杀驴,赞
二战 历史 汗青堂
昭和的怪物 豆瓣
昭和の怪物 七つの謎
作者: 保阪正康 译者: 陳心慧 遠足文化 2019 - 11
昭和歷史研究的第一人——保阪 正康
探究東條英機、石原莞爾、犬養毅等人遺留的歷史之謎
取得親信們最真實的證詞,透過家人等相關人士或本人的聲音
剖開歷史的斷面
「我希望藉由描述『昭和怪物』軍人石原莞爾度過的昭和前期,忠實地讓現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真相,浮上檯面。」——保阪 正康
日本的昭和時代已過去三十年,距離太平洋戰爭劃下句號更長達七十餘年,儘管二戰並非這一代日本人的經驗,但在當時無法被釐清的部分、或者即使被納入日本教科書中也未曾發掘的真相,在跨越平成、邁向令和的新時代中逐漸變得清晰,同時將顛覆讀者對某些歷史人物的既定印象。
本書為在日本被譽為「昭和歷史研究第一人」的知名作家保阪正康,透過訪談為主的文字,還原包括東條英機、石原莞爾、犬養毅、渡邊和子、瀨島龍三及吉田茂在內,這六位二戰加害者與被害者的人物性格,並點出在同時代當中無法看見的風景。為建構這幅重要的構圖以及人類的樣貌,作者四十多年來共與將近四千人見面,聆聽他們講述其經驗和想法,以期闡明包含日中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在內的昭和時期戰爭始末。
為了更詳實地描繪昭和歷史的面貌,保阪正康在細細咀嚼大量證詞和場景後,不時撰寫成非文學類的作品,甚至花費將近七年的時間,採訪戰時的首相東條英機,將他實際的面貌寫成評傳。然而就在當時,他發現這位軍官僚所指揮的戰爭,若能與石原莞爾兩相比較,將更能看出其於歷史上的罪過。在日本,經常有人指責東條英機缺乏思想與哲學,但作者對此認為,東條英機實則不懂得思想與哲學的意義,他只是一昧地在現實之中思考該如何二擇一,進而推動戰爭。而這部分的相關精彩論述分析,也收入本書當中。
2021年4月2日 已读
休憩51st,区分此书体例给我带来了少有的困扰,若说此书通俗,却爬勾史料访谈时人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并揭露了一些历史谜团记叙了不少历史八卦;若说此书严谨,却又包含大量偏感性的记叙,犬养渡边两则尤甚。体例还混乱在名为昭和怪物却写了犬养毅渡边锭太郎两位受害者,只能糊涂看。最终归类为休憩是因此书趣味性实在太强,譬如第一篇,作者初心是为东条英机正名,揭示人物的多面与复杂性,结果分析来分析去,结论是坐死了东条就是一个愚蠢的唯心主义者,好大喜功不能准确判断形式,典型的日本军国官僚,而且器小易盈为人忌刻任人唯亲难堪大用,这一独特的写作范式给我乐得够呛,并未曾深挖为何这样的东条会在陆军精英晋升体系中如鱼得水并一度不可或缺,语及天皇时又回避重点,史观与史胆都有提升空间,故趣味性更多,石原莞尔与濑岛龙三两篇好读
二战 历史 战争 日本
偷书贼 豆瓣
The Book Thief
8.1 (119 个评分) 作者: [澳] 马克斯·苏萨克 译者: 孙张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07 - 8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2020年8月4日 已读
休憩127th,我没有刻意去做,但今年有关二战,苏联和德国的书不停往我怀里撞,这不是坏事,好书越多越好。这本书朴素的写了三件事,战争让侵略国的平民一样的痛苦;纵使可悲到微尘,人性的善依然在闪光;人类的求知欲也一样。这些事是如此简单而真实,就像人性的恶与悲剧一样真实。真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浑浑噩噩的对和平习以为常,不会画出像滴落一样的太阳,不会舔到一口雪就泪流满面,不会为那样的云无法做礼物送人而怅惘,不会被星星灼痛瞳孔,更希望不会有人去经历那样光滑的灰色的天空,那样闪着银光的下午。人类啊,文字啊,怎么可以这么具有毁灭性,又同时这么熠熠生辉……请不要打仗,不要,就麻木的浑浑噩噩的习惯和平,平静的活到死吧
二战 小说
第三帝国的到来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9.5 (50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赖丽薇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2020年3月18日 已读
修行25th,德国人原生思想的特点,如德意志民族混一、种族优越论、强大的民族主义、救世主情结;外加一战失败后强烈的被背叛与不甘感;毁灭性通货膨胀搞砸一切后的愤怒与绝望及甚嚣尘上的犹太威胁论犹太原罪论,认为只要有改变就会变好的心情;上述所有混合在一起构成了纳粹生存并发展壮大的基础,希特勒善于宣传,对庶民精神状态拿捏到位,外加自身极端主义拥有的独特魅力以及易于传播的特点,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了需要的东西,从而站到了需要的位置。全书对我触动最大的两处,第一是衰微的民主政体无力自保,被对方用民主手段拔了根基,从而出现了民主政体必要时是否应该破坏民主的基本原则以自卫的哲学大问题;第二则是作者在序言里深痛陈述的“对伟大的音乐,伟大的艺术和伟大的文学之热爱,并不能赋予人们任何道德的或政治的免疫力”,一声长叹。
二战 历史 理想国 理查德·埃文斯 纳粹
地狱之城 豆瓣
作者: 斯文·哈塞尔 译者: 卓今 2013 - 7
战火和血淋淋的死亡将人间变成了地狱
纳粹铁蹄暴虐无忌,华沙一时人间地狱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斯文·哈塞尔七部史诗级军事名著
首次登陆中国
40年誉冠全球,5200万册铁血销量
在欧美文坛,他与荷马、海明威、哈谢克齐名
1939年3月,德国纳粹的钢铁军队终于攻进了华沙,华沙抵 抗失败,将人民和古老的建筑都暴露在了侵略者面前。此后,放火、抢劫、强奸、谋杀,希特勒的暴军在文明中心华沙留下了罪孽和毁灭便此起彼伏。
“刑罚团”的战士斯文、老大叔、小混球等人也参与了这次行动,他们跟着大军毁灭,但是内心的痛苦却与日俱增,他们深深的知道,纳粹士兵们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他们机器似的听从纳粹指挥,只为将华沙变为人间地狱——纳粹统治下的人间地狱。
2018年8月3日 已读
休憩232nd,哈塞尔七本中最劣一作,不真实不血腥不动人,满本胡闹,影响了我对此系列的整体印象,说实话,这个系列读两本就可以
二战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冰封的退路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2013 - 10
气温在持续而急剧地下降着,到处都是冻僵的人、畜和野兽的尸体。仿佛整个大自然都冻结了起来,一切景物都被定格在一种僵冷如幻的状态中,悲凄而无助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苏德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陷入疯狂的德军在最后时刻烧杀抢掠,无论男女老幼都变成了他们摧残的对象——这里的德国士兵已经不再关心谁输谁赢,他们只考虑自己能否在莫斯科带些财物全身而退。但结局早已注定,他们的尸体和鲜血最终会被莫斯科的冰雪永久尘封。
————————————————————
推荐一:军事小说题材巅峰之作
40年誉冠全球,5200万册铁血销量; 揭秘充满原始兽性的杀戮内幕、直面生存底限的人性罪恶!解救被战火灼伤的灵魂,解答命令与人性间的困惑!首度披露德国纳粹军队鲜为人知的作战细节,全景再现“二战”最前线士兵的惨烈命运!
推荐二:铁血作家“二战”传奇亲历
1936年在丹麦国家军队里服役。退役后,面临失业,随后便加入德国军队,“二战”期间,除了北非战场以外,他几乎在所有战场前线血战过。先后负伤八次,辗转于苏、美、英、丹监狱,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军营的黑暗,也就是在那时他开始了这一系列“二战史诗”的创作;在欧美文坛,他与荷马、海明威、哈谢克齐名。
推荐三:翻译流畅,阅读如身临其境
译者往往是优质外版小说的克星,本书翻译流畅,故事朗朗上口,可谓是七部畅销作品中最刺激、最经典、最好读的一本,字里行间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二战时期,战争的残酷以及作者反战的初衷。
2018年8月1日 已读
休憩228th,作者第一次有了写点一本正经历史的打算,于是在每章节前加入了一些战局概述以及重要人物举止的内容。而随之而来,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本中的逗比与一望可知虚构的内容也是前所未有的多,如小队众人骑牛冲破苏军阵地,如波尔塔声情并茂极为细致的骗肉之旅。此外这本书的血腥与杀戮也是系列中最密集的,随机的胡乱的不可避免的死亡以各种方式展现,惨烈的让人害怕。最后吐槽一点,一个系列很多本书籍交给不同的人翻译这个没问题,但是译好之后可不可以统一一下重要人物的名字,看得我蛋疼
二战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恐怖的车轮 豆瓣
作者: (丹麦)斯文·哈塞尔 译者: 李阳 2013 - 1
27坦克团“食尸鬼班”的斯文和他的战友们,突然接到一项残酷的任务——前往东区一线参与对苏作战。在这里,坦克群的发动机咆哮着,巨大的钢铁履带碾过泥浆和矮灌木,它们滚滚而过,涡轮冷却器嘎嘎作响,大地上的一切都在为之战栗。每一天,斯文和他的战友们都在苦盼战斗快点结束——无论是胜利或是失败。但已经陷入疯狂的纳粹指挥官与压倒性苏军的数量,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们,在装甲车的恐怖车轮下,这里即将变成人间地狱。 恐怖播种着恐怖,城市就像一头做好了标记、任人宰割的牲畜一般摊倒在地,人们则像虱子一般四处寻找可供庇护的凸起或缝隙。他们大限来临,或粉身碎骨,或窒息而死,或被焚烧,或被砸断,或被剁碎。即便如此,仍有很多人抓紧瞬息的机会,不顾一切地想挽救自己的性命。 然而在坦克群的炮火之下,父母,孩子,敌人,朋友……被堆成了长长的一列,萎缩和烧焦,像化石一样。
世界军事小说教父斯文·哈塞尔七部畅销经典作品首次登陆中国! 系列02-《恐怖的车轮》 传奇作者亲历二战前线,八次被俘,死里逃生! 全球逾千万军事迷一致推荐!震撼首发! 在这生死未卜的一战,他们将战争和来一并遗忘! 最冷血的坦克大战最惨烈的东线对抗 车轮碾过灵魂; 意志血肉模糊!
2018年7月29日 已读
休憩222nd,看来哈塞尔七本均会采用平行穿插模式,时间并非主线,第一本诅咒军团颇宏观的讲述了梗概与主要人物命运,第二本便开始偏细节,空袭与收尸两场戏能让所有理性的人变成反战主义者。老大叔那句“我不想看到烧的半焦的孩子和烧焦的孩子”十分震撼,而收尸时那句“五十个磷水浴而死的人的尸体都装不满一个浴缸”是未曾亲历战事者在书斋里绝对写不出的知识点,战争的混乱与不值一钱的死当真会让人疯狂,尤其是坦克追轧各自崩溃一场戏……看他的书十分费烟,严重致郁
二战 军事 小说 战争 斯文.哈塞尔
被诅咒的军团 豆瓣
Legion of The Damned
作者: 斯文·哈塞尔 译者: 姚雪芹 重庆出版社 2012 - 10
《被诅咒的军团》内容简介:一些被纳粹关在集中营里的犯人,在苏德对抗期间成为刑营特训的战士。他们蒙受不白之冤,遭受非人虐待,接受魔鬼般残酷的训练,最后组编成一个6000人的嗜血军团被送往前线,加入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对抗——东线战争。主人公斯文厌恶战争,做了逃兵,邂逅了美丽的少女伊娃,结果却被盖世太保抓住,两人分别被判刑并被关入炼狱般的集中营。在那里,斯文目睹了众多狱友的悲惨遭遇。为了减刑,狱友们纷纷报名去执行拆弹任务,许多人尸骨无存。斯文最终被送进刑营,接受难以描述的残酷训练。训练后生还的人被送往前线,从此出生入死,与枪炮为伍。在前线,斯文遇到患难与共的战友,“老大叔”、帝奇、汉斯和波尔塔。在战争期间,他们团结一致,与苏联士兵奋勇厮杀,与凶残的指挥者周旋。可怕的战争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无辜的人被卷入战争,成为刽子手和炮灰,没有人敢奢望还会有明天。
海报:
2018年7月28日 已读
休憩221st,有此书西线无战事二十二军规一类均可不必读也,士兵生存史已是绝佳主线,有猛料如后期德军党卫军火拼,如苏军女兵营性nue德军俘虏;有温情如护士医院缱绻,前线两军误信希特勒死讯的短暂联欢期;有幽默如叫做斯大林习惯了穿制服喝伏特加的猫;更有一个普通人从军后对杀戮的免疫力丧失乃至游戏化;有见到的无数惨烈的死亡屠戮与毁灭;甚至还有大后方视为生存意义的妻子被自己正捍卫的国家虐杀的黑色惨剧幽默,这本书包含了太多东西,有西线无战事式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也有二十二军规式的黑色幽默,就像波尔塔说的,我们的故事,是怎么写也写不完的。我知道这套书有七本,但读完这本,感觉不再写也可以,写一万本也没错。这种震撼与阵营有关,也有超脱阵营的反战之心涌动,坏和平也比好战争强,而且强很多
二战 哈塞尔 小说 战争
日本帝国的衰亡 豆瓣
作者: 约翰·托兰 译者: 郭伟强 新华出版社 1994 - 6
2018年7月12日 已读
修行16th,书中对中国战场基本上是一笔带过的态度,卢沟桥南京长沙衡阳滇缅加起来能有两千字吧,日本与美国之战是全书主旋律,细致的讲述了日本海军的覆亡全程以及太平洋岛屿上日本陆军的凄惨命运,美国以物资后勤生产能力致胜的特点被展示的十分突出。日本误国之罪本书中归结为东条为首的陆军,这没什么争议,而参谋的举止行为又被忽略,石原与辻的名字没被提起几次就不太好了。除了以美国为绝对主角外,对日本军民悲惨遭遇的直观描述也是本书一大特点,考虑到作者是美国人,包含对中国的忽略的这些特点也就合情合理,此书已出四卷本新版,不妨一试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日本
天皇的皇上有五颗星 豆瓣
作者: 俞天任 东方出版社 2013 - 7
1945年,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以盟国的名义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占领。直至1952年占领军当局才归政于日本政府。“亡国”的7年,彻底地改变了日本的发展途径,把国家主权从专制者那里转移到了日本人民手里,把日本引上了康庄大道。短短十几年后,日本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
但是,这“亡国”的7年,也给日本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怕美国”,至今在真正意义上还不能称为独立的国家。一部《和平宪法》,就给日本设置下了一个永远无尽头的“黑暗”隧道……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当局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政策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内幕?日本真的是无条件投降吗?为什么靖国神社会被保留下来?为什么日本政府屡屡修改《和平宪法》而不得却又锲而不舍?
2016年11月21日 已读
休憩176th,当时间轴可以直接拿来做逻辑主线的时候,老冰怎么写也不会坏,唯一短板逻辑顺序被填补,老冰就是个非常非常厉害的家伙了,此书可以拿来拼着拥抱战败一起看,深有趣味
二战 俞天任 历史 日本
浩瀚大洋是赌场 (上) 豆瓣
作者: 俞天任 东方出版社 2013 - 10
日本海军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分别战胜了大清北洋水师和俄国远东舰队以及波罗的海舰队以后,就为世界所瞩目,成为了一支一流的海军,二战前拥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海军力量,是日本称霸世界的急先锋,而日本也跟着跻身于列强之林。
这支海军在唯唯诺诺中建立,在炮火狼烟中消失。从偷袭珍珠港到大和号“菊水”特工的穷途末路,这支近乎疯狂的赌徒似的军队,不惜押上“百年国运”,将手伸向了原本不属于他们,而且也不会属于他们的东西。结果当然是输掉了“百年国运”。
日本人用事实证明了所谓“百年海军”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他们花了不到40年的时间,日本海军就进入了世界强军之列。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证明“只有强大的国力,才能拥有强大的海军”……
2016年8月30日 已读
修行20th,标注此本代替全套三卷,老冰的知识储备和叙事能力都很强,此书诙谐好读且干货满满,缺点在于可能是出身网络连载的关系,随意性较强,甲午海战日俄海战后迅速进入二战,中间较为枯燥的宝贵发展期一笔带过,这样并不好,虽说写的都是撩拨读者G点的好题材,还是会感觉欠缺些许全面性。此外就是结尾戛然而止,太过匆忙而毫无余味,来个三五千字归纳总结一番也好啊。不过还是强烈推荐此书,有关日本陆军与日本参谋团体的书籍很多,精品同样很多,海军的东西就较少,这本充实饱满有见地的书应该是入门到初通一二都可享受的不二之选。最后,读完此书之后,再也无法正视鬼畜和八嘎这两个词,太幽默了简直
二战 俞天任 军事 历史 战争
新木马计 豆瓣
作者: [英] 威廉斯 译者: 杨荣 / 冯英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2016年8月18日 已读
休憩107th,如果序言没说明此书是作者亲身经历,我真心会感觉是一本挺扯的小说,而现在,我赞叹人的坚韧与力量。在战俘营里,在一个木头跳马底下,战俘们挖出了一条百米长的地道,借此逃出生天。读完的感觉是,这些英国人真团结真顽强,德国佬对他们也不错,不打也不逼他们做苦力,学长姐应该会喜欢这本书的
二战
山的那一边 豆瓣
The Other Side of the Hill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张和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是一部独特的二战史,大部分来自李德•哈特在纽伦堡对德国高级将领的审讯记录,李德•哈特全面、公正地将与布卢门特里特、伦德施泰特、托马、克莱斯特,海因里希、曼陀菲尔、施图登特等德国将领的谈话汇集起来,删繁就简,并在记述中穿插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他让德国将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叙述者,这就是所谓的“山的那一边”——指代德军在二战中的心理和各项军事方针,由此《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记录的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证据,读者也能从德国将领的描述中感受当时的真实氛围、领略战争的成败细节。《山的那一边:被俘德国将领谈二战》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精彩程度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15年3月25日 已读
修行7th,李德哈特就是这么好看,直接采访古德里安龙德施泰特曼陀菲尔这等level人物,记载其各自满腹苦辛,希特勒独断专行的军事决策方式所犯下的错误是很多个敦刻尔克,而敦刻尔克尚可用内心尊崇英国来解释,后期频仍的错误委实没有理由用来洗地。德国满天将星在大方针错失如此,具体战事束手束脚如此,与黑塔利亚同盟被扯后腿如此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如斯之久,足以证明实力了,璀璨星河啊,人类群星闪耀时啊,唉。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 李德·哈特
斯大林的战争 豆瓣
Stalin's Wars:from world war to cold war,1939-1953
作者: [英]杰弗里·罗伯茨(Geoffrey Roberts) 译者: 李晓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这是对斯大林在其最重要的一段生涯中的军政领袖作用的易引发争议的重估。
“杰弗里•罗伯茨对作为战时独裁者和战后大元帅的斯大林作了有力的辩护,但也对斯大林及其追随者作了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最好的描述。”
——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文学评论》(Litera ry Review)(英国)
“这本书对苏联独裁者作了惊人的辩护……它会引发热烈的争论,是任何对斯大林及其时代感兴趣的人的必读书。”
——《BBC历史杂志》(BBC History Magazine)
“这是对成为全世界领袖时的苏联独裁者的极为出色的修正论分析。”
——凯文•迈尔斯(Kevin Myers),《爱尔兰独立报》 (The Irish Independent)
“这本突破性的著作详实地再现了斯大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至去世时的领袖作用。杰弗里?罗伯茨利用来自俄国档案的新材料,挑战了通常对于斯大林的许多看法:他作为领导者的品质、他与自己将领的关系以及与其他伟大的世界领袖的关系、他的对外政策以及他在挑起冷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军事画刊》(Military Illustrated)(英国)
2014年4月1日 已读
修行25th,此书与其说是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估,不如说是抛开意识形态与对内镇压,不谈肃反,流放与古拉格,单纯的记述了从斯大林自二战到冷战最后死亡的时间里做出的军事与外交每个决策,并分析了他们的出发点和效果。希望从提醒你“其实斯大林还做了这么多事”来完善,校正你的观点,让你可以全面评估斯大林。本书存在的意义正是因为大家都不太往这个方面去考虑,对形成全面认知当然是有好处的,而抛去肃反,古拉格与西伯利亚,斯大林也没什么黑点,每个决定都是有其坚固的逻辑支撑的,本书不轻易做道德评价,或者说根本没有做道德评价,评述有理,给人一种但求无过的想法,另外此书的装帧很有争议,喜欢与否见仁见智,但是这个书脊外加贴标签太像图书馆借出来的书了,好多人问我这个,不胜其烦
二战 历史 斯大林 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豆瓣
9.3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李德·哈特 译者: 钮先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2013年1月27日 已读
修行15th,在读此书之前对这一领域是标准的门外汉,读完后发现这次战争起因于元首的天才毁灭于元首的刚愎,彼时的德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理念,最杰出的士兵素质和最伟大的将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光照全场。在大兵陷于俄罗斯的秋泥冬雪和糟糕的基建道路中后,德国已经失去了和同盟国对抗的本钱,坦克飞机兵力等只是敌方的几分之一,还有着将在今后数百年和平岁月中被人引做笑柄的军事丑角盟友,名将费尽心思也只能延缓失败。李德哈特自身并非毫无态度,他对英国抱有劣感,因而对丘吉尔,蒙哥马利以及英政府方针都只做消极评论,不做正面回应,盟军贻误战机现象的确严重,但在人力物力占据绝对上风时,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能算错,尤其是在对面有那种不能露出半点机会给他的名将隆美尔之时。除却希特勒本人,此次战争军事层面没人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二战 军事 历史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