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斌
提前怀旧 豆瓣
作者: 余斌 2012 - 10
怀旧通常让人感到温馨,若想一味的温情起来得有个前提,即是让过去与现在彻底隔绝,不生关系,取消了现实感,“怀旧”才有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乌托邦”。
本书之怀旧稍有不同,在作者看来过去和现在无法分离,从现在也分明可以张见种种“过去”的影子。故尔,其怀旧中故不乏温馨的记忆,更多的则是以当年视角与今日眼光重叠交错,给那个已经过去了的年代留一印记。其所追忆者,都是身边琐事,纵或关涉伟人辞世、林彪坠机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所及也都是细枝末节,只是回过头来想想,日常琐细,居然也满是“革命”的印记。而作为大多数文章背景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今视昨,读来固然有“追忆逝水年华”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荒诞的喜剧性。
2019年2月8日 已读
休憩39th,四星半,随笔能包括足够的信息量与足够的趣味性,还能把二者有条不紊的结合一处,实在是十分高明的笔力了,想必每个人阅读这本书都会开心快乐而又有所得吧
余斌 怀旧 文化 随笔
东鳞西爪集 豆瓣
作者: 余斌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 - 1
《东鳞西爪集》集结了余斌在《南方都市报》的名为“东鳞西爪”的专栏。专栏为文史性质,文章多集中于民国年间人与事。比如《燕卜荪是谁?》《钱穆酷评》等。另有十来篇偏于“时评”,由今事引发的议论,如《色情与情色》等。专栏文章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带着作者的文人趣味,同时让人眼界大 开。
说到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的传播,燕卜荪尤其值得一书,倒不是因其他洋教授不大讲这个,而在于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奥登等予穆旦们深刻影响的诗人与他都是哥们关系,这令他的课与学院派教授颇为不同,而有现身说法的意味,现代主义诗歌由此生动起来,不再是一个传说。
——《燕卜荪是谁?》
非常之人,常有非常之论。非常之论,也许包含着偏见,与常人所持偏见不同处,在常人往往有“偏”无“见”,高人则“偏”之外必有“见”。钱穆对陈寅恪持论严苛,肯定是“酷评”,却绝对不是“妄评”,就因为他的“酷评”有所“见”。证据是,不单“回环往复之情”将陈氏文风道个正着,即或“故作摇曳”四字,也未尝不可看作对陈文曲径通幽的某种把握,只是给出的是负面的评价而已。
——《钱穆酷评》
说汉语“无一字无褒贬”有点夸张,但我们的确是习惯于在词语上面就“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起来。小学生的语文训练中有一项,就是给词语“定性”,——不是划分动词、名词、形容词,乃是区分“褒义词”“贬义词”。比如“雄心”是褒义词,“野心”自然带着贬意,不妨“雄心万丈”,“野心”则是万万要不得的。在英语中“雄心”“野心”则共用同一个表述,ambition可以是“雄心”,也可以指“野心”,乃是一中性的描述,总之是有抱负吧?——但“抱负”二字一出口我就意识到问题又来了,因为在汉语中它是个褒义词,不能和“野心”挂钩的。
——《色情与情色》
2017年4月27日 已读
休憩78th,如此深入浅出有料有趣的民国学人轶事杂谈集子居然上市一年半已读人数不到十,委实让我有些错愕,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读的书,无论是民国粉或是只想读书解闷的人,都可以各取所需,强推此书
余斌 文化 民国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