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
从地球到月球 豆瓣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毛子欣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 - 1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巴尔的摩城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在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中,大炮俱乐都的成员着手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法国冒险家米歇尔·阿当获悉这一消息后建议造一颗空心炮弹,他邀请巴比康、尼科尔一同乘这颗炮弹到月球去探险。三个人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坐这颗炮弹向月球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成为月球的卫星,无止境地绕月运行。故事留下悬念,三位探险家的命运无人能知……
《从地球到月球》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并非是作者无中生有的虚构,书中所有的数字及描述都是作者丰富想象和理性知识的结合,都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
2018年7月3日 已读
休憩197th,粗读此书必觉荒诞,大炮打人上天登月,人居炮弹之中。但如果把大炮换成火箭发射器,炮弹换成飞船,就得为凡尔纳的天才而跪了,更何况,他还开天眼般的描绘出了导弹发射井!当然,此书可目为荒诞,恶搞之处的确不少,比如炮弹内的减震,隔热,排气导致的密封问题或语焉不详或处理的十分扯淡,但是我还是愿意把我最大的敬意贡献给凡尔纳大师和这个勇敢的科学探索故事。凡尔纳笔下的欧美生机盎然,充满了对未知探索的鼓励与实践,不知实情是否如是。
儒勒·凡尔纳 小说 科幻
海底两万里 豆瓣
8.7 (28 个评分) 作者: [法] 儒勒·凡尔纳 译者: 杨松河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2018年6月2日 已读
休憩153rd,读完此书才惊奇的发现我儿时所读竟非全本,而是个精心编撰保留主要剧情而删减描写的精缩本。凡尔纳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格缜密逻辑体系下尽情伸展的想象力达到了人类能力所及范围内的巅峰,服气的五体投地。尼莫船长反压迫反殖民主义的形象有其现实意义但和那瑰丽迷人的海底风光一比什么都不是,我全然不在乎尼莫是哪里人在支持谁过去受过什么伤怎么发的大财怎么设计出这超越时代科技水平的潜水艇,我只在乎他们去了哪,看到了啥,啊,多美啊
儒勒·凡尔纳 小说 文学 科幻 经典
八十天环游地球 豆瓣
8.5 (17 个评分)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译者: 任倬群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 7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幻小说之父”。《八十天环游地球》是他的重要小说之一。
福格和改良俱乐部的会友以二万英镑为赌注,打赌可以在八十天里环游地球一周。随后他带着绰号叫“路路通”的仆人,从伦敦出发,开始了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最终历经天灾人祸,在没有飞机、远洋巨轮的十九世纪,竟然完成了这一天方夜谭般的绕地球一周,不仅赢得了打赌,而且获得了爱情。
本书寓科学知识、创造力、艺术和趣味于一体,在全世界拥有广泛的读者。
2013年5月7日 已读
休憩140th。看完成龙大哥片子之后重读一次,经典就是经典,原著魅力绝对更强烈,我最喜欢的火葬堆上抢寡妇,截止五分钟前进屋,冷峻深沉极带气场的福克先生,以及那倒霉侦探脸上被打的几拳,都是只有原著才有的要素,阅读快感非常强烈的小说
儒勒·凡尔纳 小说 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