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2010 - 3
《吕著史地通俗读物四种》内容简介:吕思勉先生,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一八八四年二月二十七日(清光绪十年二月初一日)诞生于江苏常州十子街的吕氏祖居,一九五七年十月九日(农历八月十六曰)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吕先生童年受的是旧式教育,六岁起就跟随私塾教师读书,三年以后,因家道中落而无力延师教授,改由父母及姐姐指导教学。此后,在父母、师友的帮助下,他开始系统地阅读经学、史学、小学、文学等各种文史典籍。到二十三岁以后,即专意治史。吕先生夙抱大同思想,毕生关注国计民生,学习新文化,吸取新思想,与时俱进,至老弥笃。
2013年2月8日 已读
修行27th.此书是阅读吕公著作最佳的起点,吕公一身学问,史学是最通俗大众的学问,而四部断代史篇幅在六十万到一百多万字之间,对大多数人应该都是个今生的爱走远的数字,那么这本薄薄三百页,针对性极强,深入浅出面面俱到,包括三国史话,关岳合传,苏秦张仪与中国地理简述四本小册子,性价比茫茫的高,较单买三国史话也就多三五元,而内容丰富数倍,强推此书
中国历史 历史 吕思勉
白话本国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初版于1923年9月,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虽是一部学术性的专著但预设的读者对象却是青年学生,史识丰富,笔调流畅,数年内不断重印再版,是二三十年代发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的史分期最有特色:周以前上古史,秦朝统一到唐朝全盛为中古史,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为近古史,元朝至朝中叶为近世史,西力东渐以后为最近世史。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三代以前和秦汉以后社会的一个大界限”,而西力东渐是传统社会与现代历史的另一个大界限,其间的历史,只是承平—致乱—再复承平的不断重演,而无本质上的变化。但就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而论,汉唐和宋元明清又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唐中期安史之乱可以作为中古史和近古史的一大界限。这种从史实出发、突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关节目的历史分期,更为平实中肯、接近史实。
《白话本国史》规模宏大、视野开阔。与现今各类通史专著总是先政治、经济,后文化、外交的叙述顺序不同,吕先生的叙事往往都是有横向态势的展开,由大到小,由远至近,将所叙述的事件置于一个宽阔的时空范围,高屋建瓴,四方周赡,以获“通方之见”。该书除了叙述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组织、宗教文化、社会情形之外,尤其关注与中国历史关系密切的东南洋、中西亚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诸如“近代的蒙回藏”、“近代的西南诸族”、“近代的后印度半岛”、“中西交涉的初期”、“藩属的丧失”、“俄蒙英藏的交涉”等内容,都有专门的章节加以叙述。这些与现代中国休戚相关的问题,多为后来通史著作所缺失。书中包含的大量的知识原点,许多涉及历史、地理、语法、训诂、辨伪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工具书里不易查到的。而开列的参考阅读书目,为进一步的学习、研讨指示了方向。
2013年2月7日 已读
修行25th.毫无疑问是所有中国通史中最杰出一本,史实事件选取简而赅,具有极强代表性,还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历代官制兵制刑法学术宗教外交异族关系等,说清了所有应当了解的,概括性技术性很强,难能可贵的还保留了吕公臧否人物制度的鲜明立场,如对秦桧岳飞的评价,王荆公变法的分析等。不过,此书越好,越说明通史类书籍的无前途,写到极致不过是这等水平,史事多而驳杂,阅读通史之时最多的感受就是乱而无绪难于记忆,若想了解掌握任一阶段任一方面之历史,非读断代专门史不可,而一种模糊全面之印象希冀通过阅读通史来获得未必不行,恐怕效率太低啊!另外,上古这套书之校对低劣令人发指,错字漏字之数在四部断代史总数之上,再不苛求秋猹了,中华上古有如乌鸦黑猪,书价高扬,怙恶不悛,我等只有默默承受
中国历史 历史 吕思勉
文学与文选四种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2010 - 6
吕思勉为史学大家,但在古典文学研究上亦非全无建树。本书即收入了吕先生该方面的一些著述。《宋代文学》193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论诗》、《中国文学史选文》系吕先生1923至1925年在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讲义。《国文选文》亦为吕先生的授课讲义。这些文字反映了吕先生对中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涵养和造诣,十分珍贵,故亦将其收入《吕思勉文集》。以前出版时删除改动过的地方,现在都一一按原稿校对补正。作为一个史学家,吕先生的文学观点具有独特的视角,其所选的国文范文亦与一般选本大有不同。讲评更是独辟蹊径,发人深省。对习惯于流行观点的文学研究者来说,有醍醐灌顶之功效。
2012年5月14日 已读
这本书体现了吕先生的文学观点,所选文章体例与数量,篇目与所节选的部分都并非没有可议论之处,只是若干种文选其中一种,我很喜欢这个本子,尤其读到劝进表全文的时候,朗诵四遍,逐渐可以快读,酣畅淋漓,刘越石清刚之气洋溢肺腑,竟不知今夕何夕
古典文学 吕思勉 文学
隋唐五代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本次新版《隋唐五代史》(上下),按作者原稿重新作了校订,全书包括“总论”部分共分十五章,章节顺序,章节标题及删节的正文叙述,均按原稿加以恢复补全。除将原书的繁体直排、雙行夹注必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外,还改正了原书的一些讹误,其他如习惯用语、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必动。
2012年3月25日 已读
二周目艰难达成,这套书阅读的顺畅程度明显逊于秦汉史与两晋南北朝史,固然由于我对后二者了解程度胜于前者,也因为这套书更像是心得体会集与隋唐五代正史批注,自肃宗以降,各路藩镇播乱天下,人物众多,关系纷乱,吕先生批评正史不确之处也更多,而先生并未一一交代前因后果,只是单纯吐槽,人物与事迹都不熟谙,读来几欲堕泪,不过这套书依旧极为有价值,先生依然教授我良多,顶礼膜拜,只是......恐怕这套书还要读个三周目啊
历史 吕思勉
秦汉史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的四部断代史之一。吕思勉系中国近代的史学大师,著述丰富,成就卓著。本书初版于1947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秦汉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先期出版的《先秦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本次《秦汉史》的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实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各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除订正子原书的一些讹误之外,其它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等,均未予改勋。《秦汉史》的札録,原是作者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所做的摘録,文字非常简略,有些只是揭示性的辑要,但都标有相应的页码,现以页下注的方式,附在正文之中,以便读者参考。
2012年3月21日 已读
三周目达成,本书是吕公怀疑论最密集的一本,感觉有些怀疑颇为过火,略显武断,也是我与先生分歧最大的一本,虽然与先生同属魏武粉,曹魏正朔支持者,但是对先生在赤壁之战一段,对周瑜,鲁肃行为的批评表示不以为然,此事与窦融归汉迥异,占据长江天险后半壁江山,不自毁长城则极易自保,成割据之势,无怪孙吴君臣,先生论调略显迂腐,又周公瑾是历史上难得的有冷静头脑和战略眼光的鹰派,可惜天不假年,不能尽舒大志,而赤壁抗曹是取益州之前提,是其战略意图中重要一环,先生肯定其眼光而否认其行为,不敢苟同,三次阅读笔记凌乱,有闲时会整理,此次阅读已可解决第一次阅读时笔记中之疑问,大喜
中国古代史 历史 吕思勉
先秦史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7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所著四部断代史的第一部。本书初版于1941年,后多次重版,是研究上古先秦史的最基本参考书之一,已成为学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与吕著其他各部断代史一样,本书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为社会经济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
《先秦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一部,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列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专著汇编之二,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书后附有人名、地名、引用书目和篇名的索引。《先秦史》在“论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国世族起源及西迁,古代疆域,宦学制度,自谓甚佳”。
2012年2月26日 已读
吕公的书依旧无可指摘,这本的可读性比较低,因为三皇五帝虚无缥缈部分对我而言是不感兴趣的东西,虽然吕公在上面下了很多功夫,吕思勉治学丛稿里很多篇幅在探讨这些,另外值得高兴的是我发现春秋战国部分吕公已经没什么新东西可以交给我了,在二周目以后,这本书终于可以宣告读完,吕公千古
历史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 豆瓣
作者: 吕思勉 译者: 有2012年5月7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 11
《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吕先生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次新版,以开明书店的初版本为底本,吸取了作者和杨、吕诸先生的校订成果,并将原书的繁体直排、双行夹注改为繁体横排、单行夹注,更适合现代人的看书习惯。
2012年1月29日 已读
20111225-20120129,四周目结束,吕公之作,只应匍匐而读,详情见长评,长评将慢慢逐一整理上发
历史 吕思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