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诺
声誉 豆瓣
8.4 (8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3
人们在本雅明死后多年才一拥而来的那些赞誉和崇拜,要是能够分一点到他生前,本雅明就不必如此狼狈一生,也不用四十几岁就绝望自杀于法西边界的比利牛斯山区。当然,能救援他的不直接是声誉,而是声誉带来的可换得的东西:一些钱,或一本护照。诸如此类的故事还能想到许多,比方梵高,还有爱伦·坡。
声誉只是一根绳子,它本身也许毫无价值还带点做张做致,但它系着很多有价值的人和东西。唐诺全新作品《声誉》,这一趟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真正关怀的是声誉如今的模样和处境而已——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
认定这是本小册子,把自己限制在一般常识层面上,用常识性材料工作。这回引述的书,像《瓦尔登湖》《基督山伯爵》《高老头》《环游世界八十天》等一般读者尽可能有印象的书。唐诺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努力把一个个四下散落的常识试着聚拢、连缀起来,填补其间的空白,尽可能夯打结实,并希望它们各自“回到”自己较恰当的位置上。
【编辑推荐】
★“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唐诺全新作品——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极限的阅读,抵达思维尽头的自由漫谈。声誉、财富和权势,现实人生的三朵雨云,哪个离幸福最近?命盘上熠熠闪光的三个点(科、禄、权)是如何运作的?三者对应的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向度,如何在当代社会冷热消长?读书人唐诺的十七万字“小册子”,谈自由,谈常识,谈货币,谈民主,谈失去的技艺……
★博学清明的智识书写,漫游在交叉小径的阅读密林,把四下散落的常识一一聚拢连缀。颜渊、亚当·斯密、巴尔扎克、梭罗、海明威、博尔赫斯、汉娜·阿伦特、列维–斯特劳斯……身处声誉、财富和权势交错纵横的世界,个人如何辨识、理解与抉择?契诃夫25岁的小说认清声誉活着时的真实模样;《瓦尔登湖》和《高老头》是19世纪关于财富的两个极端实验;马尔克斯以无限封笔展开一次声誉与权势的正面决斗……由财富统治的世界和由权势统治的世界,哪一个是声誉比较困难的当下处境?
★朱天文、杨照推荐,一本在后声誉时代洞察秋毫、拳拳到位的箴言。
2021年5月17日 已读
修行19th,我爱唐诺作品,就如拮据的儿时得到一块晶莹的硬糖,珍惜的含在嘴里等它化去,绝不奢侈的亮牙开嚼囫囵吞枣。此书名为声誉,但我们都懂唐诺的,只要和主题间尚有条微不可查的细线相连,他就会信马由缰的发散开去的。所以主题先在财富、继而经济,然后权势,然后政治架构,最后落到书写者、编辑与读者。并不必为这话题的跳跃程度,与书名的似聚实散以及唐诺典型的长句而困扰,我们都知道,唐诺不只是个作家,他更是个发想者,如果刨去他反复斟酌后给出的那些谨慎或者有些大胆的结论,那么唐诺就是我们时代的苏格拉底,他导引着我们向各个方向思考,用远比苏和煦温存的方式垫步推进我们的思维,可以顺着他的思绪想到很远很远,然后依照自己的惯性与喜欢想的更远更远,这是唐诺的意义,我爱这厮,此书读的心旷神怡,只恨他写得少
唐诺 随笔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豆瓣
7.4 (14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6
当推理小说不仅是推理小说,当导读不仅是导读
旁征博引、信马由缰的唐诺式写作典范,首次全面集结
“我希望借由最用脑子、最优秀的小说,把读者诱拐上另一个层次。”
歧路花园般让人惊喜,迷宫图书馆那样叫人沉迷
我们常感慨说这个世界是无趣的、乏味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这也许是真的,但无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只从固定的、单一的角度看它,老实说再丰饶再美丽的东西都很难禁得起人如此单调地瞧它几年几十年。
我们都需要偶尔挪移到不同的位置,产生新的视角并由此开启新的途径,通常你会发现眼前的固定景观开始转动起来,陌生起来,甚至像花朵般缓缓绽放开来。
——唐诺
唐诺任职出版社期间,热心引介和推出了许多现在已经是无人不知的欧美名家作品,如创作马修·斯卡德系列的劳伦斯·布洛克、一部《时间的女儿》威震天下的铁伊、冷硬派的开山鼻祖汉密特与钱德勒等,并亲自提笔为这些名家大作撰写导读。
唐诺的导读,虽名导读,但唐诺在文章中展露其卓越的才能,将方寸之地变为包罗万象的所在,古今中外无一不谈,从小说中的一点引申开去尽情发挥,像他的球评一样吸引到许多原本非拥趸的目光驻足。他会半玩笑的讲朋友说最好的推理书是余英时的《方以智晚节考》,也会探讨类型小说的佳作何以跳脱类型能够影响一大批人的人生,更时不时将其多年的人生体悟传递给读者,不仅极好地完成了勾起读者兴趣的任务,更开启了更多饶有意趣的讨论,使得类型小说的导读不仅仅与类型有关,类型小说的读者也扩展到知识阶层。故唐诺的推理导读风靡海峡两岸,对出版界和读者影响甚巨,近十年的两岸推理热潮中逐渐为人熟知的名字——劳伦斯·布洛克、约瑟芬·铁伊、东尼·席勒曼等,多以唐诺一支健笔一双慧眼引介或再次引介到华文世界。
《那时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可谓推理小说的博尔赫斯迷宫图书馆,汇集了唐诺为约瑟芬•铁伊、达许•汉密特、米涅•渥特丝、东尼•席勒曼、柯南道尔、约翰•狄克森•卡尔、范达因、埃勒里•奎因、伊恩•弗莱明、高罗佩等名家所作的68篇导读,正如书名所示,在推理的世界中没有王者,不同的时代风土滋养出不同的名探大家。
2016年1月20日 已读
休憩9th,三重个性化让这本书变成冗长枯燥缺乏吸引我阅读的负担任务,第一重是唐诺个性化的复杂长句,这是一个催化剂,可以让你感兴趣的东西更好,不感兴趣的东西更不堪入目;第二重是唐诺个人的推理爱好,他对铁伊钱德勒纳瓦霍背景作家几位的过度推崇和对卡尔奎因与其余大多数日系推理大家的无视让我不以为然;第三重是为了不泄底,唐诺从所选择书籍的任意一点引申开去写人生写一切,与书籍本身关系就不大了。这本书与他的其余书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唐诺不能随意决定题材,必须依附于某本书或者某个作家,更像是填专栏空白的豆腐干而非随意恣肆写去的信笔由缰,这就导致世间的名字那样的透彻爽快看不见,而推理迷想读的东西没有写,非鸟非兽,sigh
唐诺 文化
尽头 豆瓣
8.9 (28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极限的思索,让人晓得自己其实可以更好。
尽头,常在远方,有时候却是现实。
探究尽头,为的是眺望远方与抵达远方的喜悦,是试图超越此时此地此身的努力。
以尽头为坐标,反观现实,则可发现我们身处何时何地,我们遗忘了什么,错失了什么。
作家唐诺,将萦绕多年的念头付诸笔端,以独有的诗性而思辨的语言,铸成四十五万字的鸿篇巨制。关于远方,关于写作,更关乎我们身处的现实。
极限的思索让我们箭一样射向远方,但注视它实际上的力竭停止之处,转而追究它“本来可以发生却为什么没发生”、“已堪堪发生却退回去复归不会发生”,则让我们老老实实落回此时此地来,这比较迫切,也有更多不舒服的真相,尤其是人自身的真相。
事物在此一实然世界的确实停止之处,我称之为尽头。在这里,一次一次的,最终,总的来说,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唐诺
2014年3月10日 已读
修行21st,初读一半,只觉唐诺在不可罢休的自虐,在一些深远问题上纠缠不清钻牛角尖,于是重读,三天中一气呵成。读完感到对他深深的怜悯,唐诺是个无可救药的悲观者,他思考尽头与极限的必然存在,然后悲怆的自问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做什么,这是本更加具体化也更加喋喋不休的解体概要。唐诺的企图心明显重于世间的名字,以至于桎梏自身不可自拔,他什么都想写什么都想说,导致文章很长,而他本质核心的东西又太简单,所以昆德拉,长恨歌,福楼拜与普鲁斯特被无数次的在不同地方提起,重复到让我生厌,而最后七篇无以为继,或多或少乃至彻底的放弃了对尽头与极限的描述,让这本书变成了纯粹的集。唐诺大抵如他悲观的主要原因般,自觉时日无多,那种紧迫感取代了淡然超然的心境,用这本书标志了自己巅峰后的下坡。我心疼他,谢海盟嫁我
唐诺 散文 随笔
遍地神迹 豆瓣
作者: 唐诺 海豚出版社 2012 - 8
本书是唐诺的球评文章,一共收录了作者的十五篇文章,外加著名作家阿城的一篇《序》。在书中,唐诺以评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篮球人物为主,如乔丹,朱利叶斯•欧文,奥尼尔,罗德曼,皮蓬等,评论了他们的球技和打球历史。阿城说唐诺是一个有人间性的体育评论者,在《海豚书馆:遍地神迹》中可以看出唐诺的语言智慧和幽默。唐诺的球评,有着他的认真和严肃,但也有他对NBA球员的膜拜和感恩,他认为出现这么多的球星,是应该感恩上帝的,怀着感恩的心去看球赛,去评球,仿佛在于球迷们聊天,娓娓道来,告诉球迷们这些球星的历史和球技。
2012年11月2日 已读
乘世间的名字之兴而来,败兴而返,阿城的赞誉让人感觉他没见过什么,想不到在那NBA的巅峰时代球评居然依旧蛮荒,球评还是张公子一家独大,深锐观察诸将次之,唐诺的球评,哼哼,张博之上,孙沛未满
唐诺 随笔
世间的名字 豆瓣
8.4 (11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 8
《世间的名字》是著名爱书人唐诺最新的一部散文集,首次抛开书评、导读、阅读范畴,不谈书,还原为散文家唐诺自身,专注如刺猬,通达似狐狸,言志兼抒情,雄辩亦温柔,谈各种皮相——富翁、烟枪、骗子;谈各种职业——医生、网球手、编辑;谈各种身份——老人、哥哥、同学与家人,对唐诺而言:深度就在表面,名字即是实相。旁征博引却不枯燥乏味,冷眼嘲讽底下有着一副热心肠,时而深沉曲绕,不厌其烦再三辩证;时而直抒胸臆,用起大白话,字字句句凿进人心槛底,足见唐诺人情练达,功力深厚。
2012年11月1日 已读
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让整个世界看到我的快乐,读书可以这样快乐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读呢?棋士和书家两篇给我的阅读体验简直想飙泪,语言无比苍白,后面渐趋平淡,原以为高潮之后再难相继,居然还有哥哥,聋子这样的文章,我真的和唐诺相见恨晚,我真的想让世间听到我的感动!!!_x000d_
唐诺 随笔
文字的故事 豆瓣
7.2 (13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1
这本书的缘起,是作者读《说文解字》未能过瘾,转而到甲骨文中寻找中国文字原貌,谁想因爱成痴,于是有了这个由文字和故事构成的美丽世界——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么?也许我们在里面待得太久,已经感官麻木了。而唐诺,一个游手好闲的漫游者,随手拾起散落在历史途中的文字碎片,抹去上面的灰尘,拨弄它们发出“叮当”的脆响……于是记忆部分复活,古老的灵魂被召回那么一点点,历史和当下碰出火花。我们有幸跟随作者进入一座座歧路花园,希望找回与文字曾经亲近的感情,以支撑我们脆弱的智慧……
唐诺的文字学
文字可以只是绳子,不告取走或丢弃都不是什么大事,大事是绳子另一端拴着的那头大牛——需要保护的当然不是文字,而是保护我们不变笨,不会一代一代地白痴化下去。
2012年2月14日 已读
说实话挺无聊的,只是单纯的列字形,然后优美语言串联,精彩的思维和议论不能说没有但是稀少,这是安意如之流的富人版,虽然这来自唐诺
唐诺 文化
阅读的故事 豆瓣
8.4 (25 个评分)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童年的阅读,阅读的记忆与困惑,阅读的方法与知识,乃至于阅读的梦境,勾勒出面对书籍与文字的百般心情,即使书本丰饶的世界有所限制,但仍叫唤出我们共同的心事与希望。以扎实的阅读经验,佐以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文字,用一种极其独特的文体与思绪,书写下与各类书籍的美丽邂逅,以及对书的奇想与期待。犹如作者前半生的阅读传记。
2012年2月14日 已读
近年来少有的读一本非小说类书籍读到一气呵成一以贯之中间完全无中断的直到最后一页,我很喜欢这本书,全面而深刻,作者是个思想者,虽然有时流于形而上,但大多数时候深沉而不隐忍,渊博而不迂腐,而且通达人情世故,熟谙读书道理。最重要的是,他是个我希望成为的那类人,尽管迷宫里的将军不是我喜欢的作品,但它只是一个引子,是不是它其实并无所谓,我们只是交流了阅读的感觉,阅读的看法而已,有趣的是,这其实是本告诉我们阅读体验与阅读方式不可以传授交流的书,属于证明论题不可证的论文,还是本文字内涵并重的好书,我与唐诺相见恨晚
唐诺 杂文
读者时代 豆瓣
作者: 唐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8
这本书,是近三四年来我为一本一本了不起的书(包括电影)、及其背后一个一个了不起的书写者所认真阅读、认真思索、并认真写成的文字(认真,是你惟一能回报这些书、这些人的方式)。它们自我设定的位置是进入,而不是褒贬点评;它们寻求的是可能性,以替代只此一种的答案,因此,这是一本阅读者的书,而不是一本评论者的书,它们给自己最艰难的工作正是,如何在广漠如冰原的世界中召唤同类,让这每一本书都找到读它的人。——唐诺
2012年2月12日 已读
与唐诺相见恨晚,相见恨晚,详评见长评
唐诺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