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死海之滨 豆瓣 Goodreads
死海のほとり
8.5 (10 个评分) 作者: [日] 远藤周作 译者: 田建国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 - 9
“人类也会很快忘记痛苦,就像很快忘记幸福一样。”
-
★ 格雷厄姆•格林盛赞 远藤周作是“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 与三岛由纪夫齐名,曾一度被列为诺奖候选人 | 中文版首次翻译
★ 硝烟之下,牺牲与苟且 背后的人性抉择 | 信仰之间,追随与离弃的终极问答
-
【内容简介】
《死海之滨》为日本文坛巨匠、芥川奖获得者远藤周作,继《沉默》结束七年后又一部对爱与人性、妥协与反抗、忠诚与背叛的长篇小说。
故事在双重时空下展开,由“朝圣”和“群像中人”两条叙事线索交替进行。现代的“我”在耶路撒冷追寻耶稣曾经的足迹,“新约”时代六个身份各异的人物见证耶稣的献身。从“母性的神”到“永远的同伴者”,一段追寻耶稣真实面貌的朝圣之旅,一部探寻爱与信仰的长篇力作。人们究竟在渴求着怎样的爱与救赎?远藤周作将笔触伸向每个人心灵中那片暧昧幽深的地带,运用细腻复杂的心理描写剥开真实的人性百态。
============================================================
【名人推荐】
不是那些带有文学革命意义的作家们,人人都有的深沉而阔大的存在。你的写作,恰恰弥补了他们在文学革命中对人性和人的灵魂的轻慢。
——阎连科(作家)
这是名作《沉默》的姐妹篇……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对犹太人的迫害,以及战时日本对国民控制的情景。
——河上彻太郎(著名评论家)
远藤周作不是凭借文字取胜,他的作品整体拥有让人感动的力量。
——安冈章太郎(作家)
2020年3月18日 已读
休憩53rd,《沉默》,《深河》以及此书,远藤周作一直在描绘宗教中神圣庄严而又深沉绵远的悲哀,信徒的背叛以及背叛后终承受不了良心谴责所招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内疚痛苦,扭曲后悔与自艾自怜。在此书这两条主线盘桓缠绕一处的写法中,这些情感对应了生活际遇中的爱与牺牲,不肯为善或出卖他人后天良折磨下的痛苦。似在言说基督教,却又不必局限于这宗教的载体。通篇歌颂着爱与共情,愿意爱与愿意共情,这些东西的伟大力量让羊一般善良,有着背负重物的驴子的眼神的耶稣放言:它们将比罗马更恒久。但这伟大恒久的另一面,是夜半疲惫之极斜靠墙上无能为力的耶稣,是老祭司在牢房中对耶稣肆无忌惮的揶揄,因为,爱有些时候那么伟大那么无所不能,而更多的时候,它无能为力
宗教 小说 文学 远藤周作
僧侣与哲学家 豆瓣 谷歌图书
Le Moine et le Philosophe
8.5 (15 个评分) 作者: 让-弗朗索瓦•何维勒 / 马修•理查德 译者: 赖声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9 其它标题: 僧侣与哲学家
◎藏传僧侣与法国哲学家,父子在喜玛拉雅山中关于佛教、哲学、生命意义及宇宙万物的心灵对谈
◎赖声川经典全译本,首度向大陆读者呈现
◎法国畅销30万册,台湾好评畅销再版40刷
“对未来的史学家而言,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佛教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接触。”
生物学博士马修·理查德生于1946年,跟随诺贝尔生物医学奖得主导师从事分子生物学最尖端研究,然而,正在人生充满各种辉煌可能性的时候,他却突然远赴喜玛拉雅山麓,跟随藏传佛教老师,探求古老的东方智慧。20年后,1996年5月,他的父亲,法兰西学院院士、哲学家让-弗朗索瓦?何维勒来到尼泊尔加德满都,一个叫哈提班的宁静地方,与已经成为藏传佛教僧侣的马修·理查德进行了一场为期十天的对谈。所谈涉及社会、文明、生命、宇宙等诸多重大话题,这是一对父子相隔二十年的重逢,更是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之间一次震撼心灵的碰撞。
“当现代的科学遇上古老的佛法,当西方的物质遇上东方的心灵,当望子成龙的父亲遇上亟思解脱的儿子,必然迸发最上乘的智慧,这就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郑振煌(佛教学者,《西藏生死书》译者)
“《僧侣与哲学家》法文版出版后,已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影响甚大。它像是一座搭在东西思想落差之上的桥梁,用聆听的、容忍的、温和的方式疏通双方,让东西方人各自照镜子,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这个世界,这个时代。”
——赖声川
2019年12月3日 已读
修行29th,妈妈走后,我有意识的阅读了很多宗教书籍,大多不能读完,有些读个头已知回答不了我的问题,有些读个头就知道未必回答不了我的问题但不系统,有些读完后还是没有头绪,此书从7月中旬老板特意郑重其事赠送给我一直读到今天,读的极为费力烧脑,可称是系统而包罗万象的一本书,十分适合对佛教了解不多的我目前的层次。在我最关注的轮回与生死问题上,藏传佛教僧侣儿子给出的解释让我有别开生面,目瞪口呆的感觉,导致我对横亘全书的科学与宗教的全方位交锋都不太看重,此书要读很多遍的,感谢老板
哲学 宗教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