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贝聿铭全集 豆瓣
I.M.PEI
作者: [美] 菲利普·朱迪狄欧 / [美] 珍妮特·亚当斯·斯特朗 译者: 黄萌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1
贝聿铭工作室同事撰文,图文并茂展现其各时期代表作和思想
唯一得到贝聿铭生前认可并亲自作序的作品全集
贝氏同事兼学生林兵审校并作序推荐
全新译本,增添多幅照片,成就更加完善的版本
◎ 编辑推荐
☆ 全新译本,遴选贝聿铭的50个建筑项目,以权威视角全面展示其超越时代的建筑思想
以时间顺序选择了贝聿铭各个时期担任负责人或建筑设计师的50个建筑项目,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贝氏接受委托的项目,从具体建筑项目中展现贝聿铭的内在建筑思想。书中图片包括建筑实拍图、设计平面图、剖面图、建筑过程图等等;与贝聿铭共事近20年的同事撰写文章,从独到的视角到我们理解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全新版本邀请新译者重新翻译,译文力求专业而流畅,不仅订正了外版原稿中的错误,还将此前译本中未译的参考文献、贝聿铭作品名录等,悉数译出,提供给读者更全面翔实的资料信息。
☆ 贝聿铭的同事、学生林兵为新版本进行审校,并作序回顾贝氏建筑生涯
木心美术馆的设计者林兵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曾作为贝聿铭的同事和学生,参与贝氏晚期的几个项目的设计建造,对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林兵对新版本做了精心的审校,确保其权威性,并且为本书作序,回忆了一段贝氏鲜为人知的往事,添加了此前版本不曾提及的内容。
☆ 增加多幅珍贵照片,带我们领略此前少见的贝氏风采
新版本从多家机构购得版权,添加了多幅贝聿铭珍贵照片。新添照片包括贝聿铭的早年家族合照、在香山饭店工地与著名建筑家陈从周的合影,以及此前版本中没有提到的贝氏最后一件作品美秀美学院圣堂的相关照片。此外,新版封面也采用了最能代表贝聿铭晚年气度的照片,雍容典雅,庄重大方。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迄今为止最权威、全面的贝聿铭作品集,遴选了贝聿铭各个时期以主要负责人或建筑设计师承担的50个建筑项目,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贝氏接受项目委托的背景、进行项目设计和建造时的构思与具体实施过程,所经历的种种波折和项目完成后产生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其作品的评价等。这50个建筑项目按时间顺序排列,时间跨越60年,串联起来就是一部贝聿铭的建筑生涯史,展示了贝聿铭一众卓越的建筑作品和其超越时代的建筑思想。书后附有贝聿铭全部作品名录,包含创作时间、项目地址、参与人员等重要信息。贝聿铭晚年时的同事、木心美术馆的设计者林兵先生特为此书写了纪念性的序言,回顾了贝聿铭先生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 名人推荐
对喜爱贝氏建筑的人们来说,他给予世界太多的经典和感动。经常有人问贝先生他后期的作品是否将是他的“封山之作”,他大多笑而不答,对他来说,设计与生命是共存的。
—— 林兵(建筑家,木心美术馆设计者)
2021年5月12日 已读
修行18th,我可以毫不怀疑的目此书为空前优秀的贝聿铭传记与作品集,无论从文字配图或是装帧选纸,又或是涵盖作品数量及代表性,均做到了目前的极致状态。之所以不能绝后,是因此书也只是选择了贝老一生近二百作品中的五十个范例,而且略过了约翰汉考克大厦这种让贝老事业遭受重创的滑铁卢案例,这种报喜不报忧式选法让此书足以成为贝聿铭建筑设计艺术一览,却不足够成为贝聿铭个人史。好在贝老一身本领,光看设计艺术也足够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阅读此书极为快乐,依然强推此书
后浪 建筑 艺术史 设计 贝聿铭
认识建筑 豆瓣
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
8.8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伯特·麦卡特 / [芬] 尤哈尼·帕拉斯玛 译者: 宋明波 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0 - 6
全球首部以体验为核心的建筑类入门读物
精选五千年来72座建筑典范,开启环球云游建筑之旅
👩 编辑推荐
🌟以体验为核心,提供理解建筑的绝佳途径
两位作者均为执业建筑师,同时又都在欧美知名高校从事建筑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他们从自身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坚信只有通过切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本书以体验为核心,以文字、照片和平面图三者结合的方式引领读者展开一场仿佛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
🌟12个建筑主题,72座伟大的建筑
全书以空间、光线、地景和场所等12个和建筑密体验密切相关的主题为框架,精选72座极具代表性的建筑杰作,涵盖全球各种建筑风格。既有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也有现代化的悉尼歌剧院,既有装饰华美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也有纯几何形的流水别墅,既有非洲的多贡人村落,也有富有东方风情的伊势神宫。
🌟近400张建筑照片,80余幅建筑平面图,搭配精心绘制的路线图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的体验这72座建筑,作者精选了大量建筑照片,既有宏观的全景图也有微观的细部图,再搭配大量标有参观路线和照片拍摄位置的建筑平面图,让读者不用到现场也能领略建筑的全貌,打造沉浸式的纸上建筑之旅。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为大众读者撰写的建筑入门读物,目的在于为他们提供一种理解和体验建筑的全新的途径。全书根据关键的建筑主题划分为12章,精心挑选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悉尼歌剧院在内的72座代表性建筑,引领读者展开一场仿佛亲身参与的“田野调查”。每章有一篇简短的引言介绍相关概念和背景知识,然后用6个建筑实例详解该主题,搭配精美的建筑照片和带有观赏路线的平面图,为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和身临其境的在场感。
✨ 媒体推荐
本书带你参与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之旅,重新认识伟大的建筑。
——《天窗》,美国建筑师协会期刊
2020年6月28日 已读
修行37th,此书兼具建筑哲学科普,纸上卧游指南,详细讲解导游与勾引读者身临其境四重功效于一身,建筑之为艺术的原初魅力因此彰显。此书系统化的将包含光线重力等利用元素,时间空间等博大基础,寂静记忆等感性体验,仪式居所等实际功能条分缕析出十二门类,各配六个范例,72个地方美不胜收,勾引的因疫情无法出京的我心驰神往。这种论文带范例的模式已经尽最大努力将事情说的清晰透彻,然而建筑这门学问这门艺术是深奥的,让我觉得读完一遍还是不足够懂,大有重温的必要。想必建筑本就是那需要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才能体会透彻的东西吧,如果这么说的话,那此书已经接近建筑科普的金字塔顶端,如果无法一一去到拿到直观认知,能够比它起到更多作用的书应该很少很少了吧
建筑 艺术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 豆瓣
Brunelleschi’s Dome: How A Renaissance Genius Reinvented Architecture
8.4 (5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罗斯·金 译者: 冯璇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9
☆文艺复兴时代的绝妙缩影,建筑史上难以逾越的穹顶
☆200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
☆2001年美国独立书商非虚构类年度风云书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爱好者不可错过
【内容简介】
他是天才,他是疯子,他创造了名垂青史的建筑奇迹。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是关于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如何避开有限的人力、物质手段和艰难的自然条件建造了一个至今仍然为人我们所惊叹的建筑奇迹的故事。作者在书中描写了布鲁内莱斯基这位天才如何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一个创举,他发明新的机械,运用新的工作方法进行建造。故事里,作者将这一历史事件与瘟疫、战争、权力斗争以及思想的骚动有机地编织在一起,通过讲述历史,作者使得十五世纪的生活、传统、各种人物、社会状况跃然纸上。
作者用丰富翔实的细节描绘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15世纪生活的窗子。他还介绍了制砖工艺的悠久传统、运输的难题以及各个行会的强大势力。即便是在摩天大楼随处可见的今天,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仍然保持着一种罕见的震慑人心的力量。罗斯•金用21世纪的读者可以感同身受的方式,把这段15世纪的教堂建造史生动地娓娓道来。
【本书获誉】
令人愉悦的工程奇迹拼盘……专业性的吸引力。
——《纽约时报书评》
罗斯•金将一系列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彩内容巧妙地融会到穹顶的建造工程中。拔地而起的工程奇迹受人景仰,但发生在城市街道上的那些丑闻和恶作剧的细节能使整个故事更令人着迷。
——达瓦•索贝尔(Dava Sobel)著有《更完美的天堂》(A More Perfect Heaven)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结构工程成就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亨利•佩特罗斯基(Henry Petroski)著有《工程师入门指南》(An Engineer’s Alphabet)
引人入胜……同行间的嫉妒、委员会的诡计、不着边际的吹嘘和有意思的冷知识……《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令我们目眩神迷。
——《旁观者》
以人类知识的宽广边界为背景的探险旅程……充满各种精彩的故事。
——《金融时报》
一本精彩、生动的小书。
——《每日电讯报》
2020年6月21日 已读
休憩99th,美妙啊,璀璨啊,人类智慧的光芒!一个贫民窟金匠铺学徒出身的大头矮子,在全无数理基础科学的黑暗年代,创下了米开朗基罗都自叹弗如的建筑奇迹,一己之力发明了诸多机械,极大的拓展了人力所能及的边界,并拯救了建筑,将其纳入艺术之列。这是怎样的伟大!这样的人物声名不彰,让我不禁好奇,多少人类文明是踩在无名英雄肩上,多少豪杰深埋在历史尘埃里,我们到底欠多少温情与敬意给伟大的人们这些问题只怕无解,所以读此书得到的实际最有用的知识是:佛罗伦萨认为人面容丑陋脾气怪异是拥有极大天赋才能的必要条件,他们真是太睿智啦,使我心温暖!
建筑 文化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