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美国的反智传统 豆瓣 Goodreads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8.5 (6 个评分) 作者: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 陈思贤 理想国|中译出版社 2021 - 8
开创性地定义与分析“反智主义”
长销半个世纪 频频预见美国政坛问题的指南之作
清华政治系教授任剑涛万字导读 深入浅出解析经典
洞悉美国历史与当下政治态势的不二之选
「内容简介」
说到美国人的特质,许多国家的人都会提到一个词:无知。特朗普的出现更是令这一印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国人并非从来如此。北美殖民早期,新英格兰等地有着优秀的智识传统,建立了哈佛、耶鲁等最早的一批大学,在美国国父中也不乏学识渊博之人。然而,美国独立后不久,杰克逊的民粹主义政治种下了第一粒反智的种子。此后,福音运动在教会推行去精英化,高中教育的普及改革重实用、轻学业,使反智在美国大众心中彻底生根;而商业的蓬勃兴旺掀起实用之风,进步时期与新政对知识分子的仰赖更激发反智观念的反弹。在起起伏伏的历史波澜间,抵制智识的潮流不断壮大,直至今日之势。
在本书中,霍夫施塔特以“反智”为切入口,综述美国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和商业历史,或回顾学者政客的唇枪舌剑,或罗列扎实可信的数据材料,在严肃批评中信手夹入三五行诙谐的掌故,于紧凑叙述后顺带跟上一两句辛辣的讽刺;须微观时,则描摹政坛商界之怪状,须宏观时,则鞭辟信仰思想之腠理。这本书流传数十年,不啻为介绍美国反智传统的经典之作,更是呈现出一副鲜为人知、入木三分的美利坚面孔。
收入理想国译丛系列,耐磨牛津护封 80克银河书纸
装帧考究 典雅庄重,收藏经典著作的不二之选
2021年11月5日 已读
修行44th,前部分叙述反智主义的现象概念与特点,其叙述极有启发性,所叙述内容可供总结反智主义的特性,大抵因智识较难取得较难感受,从来都属于小众,故而在民主愈发普及的今日在大范围内形成,此外各国共性还有基础教育普及化高端教育专门化知识门类细分化引致的严重陌生感,这部分读得很开心,而后面的大篇幅则集中在美国反智主义的特性上,包括宗教传道路线之争中类似“南禅”的反专业普及主义的胜出;“民主”制度下竞选的需求以及老罗斯福成功塑造的形象,美国建国时所秉承的荒蛮粗犷实用主义态度等等,略啰嗦,蛮系统且深刻。
思想史 政治 理想国 社会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9.0 (160 个评分) 作者: 刘擎 新星出版社 2021 - 1
◎奇葩说导师、得到App课程主理人刘擎讲透西方思想史
◎马东、罗振宇、陈嘉映、施展等倾情推荐
◎邀请你穿越时空,与19位闪烁着光芒的思想家对话
◎来一次思想的碰撞、一场观念的探险
人生的意义,人们向往的自由和公平的价值,人类文明的复杂冲突与未来趋势……这些让你困惑的大小问题,过去也困扰过韦伯、尼采、萨特等杰出的头脑。他们尽最大努力做出阐释,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标识。在这部讲义里,刘擎介绍了现代视域下的19位思想大家,广泛而系统地讨论工具理性的利 弊,如何面对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和全球化等议题。思想不惑,精神明亮。你将在这19位大家的生平故事中,理解他们建构思想大厦的地基与框架。你还会在思想大厦之上,直面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领域的诸多难题,收获审慎而真诚的回答。
2021年7月9日 已读
修行30th,其概括之简练叙述之清晰篇幅之短小令我惊骇,这需要极其深厚的功夫。书评区有认为此书太过浅白的声音,这些人懂不懂能把如此艰深思想尤其是哈贝马斯和阿伦特说到如此浅白而不失真是什么样的概念?思想科普可分三种,第一类是浅显而失真,为风趣幽默而风趣幽默,混淆目的与手段,以其昏昏故作解人。如《哲学家都干了什么》;第二类是宁失读者也不失真,在能力限度之下最大程度的阐述清楚并降低阅读门槛,此类中绝大多数失去了绝大多数读者,本书正是此类中佼佼者,深入浅出且有系统的逻辑关系,无论冲突、承继或是推陈出新;最后一类则是在哲学思想主题下做出的对话或实验范例,如《洞穴奇案》,这三类的读者,第一大于第三并远大于第二。人类因为理性而伟大,因为知道理性的局限而成熟,理性的局限和现代性的问题,是此书主题,也是好处
刘擎 思想史 思维 科普
哲学家的肚子 豆瓣
Les ventres des philosophes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翁弗雷(Michel Onfray) 译者: 林泉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当哲学家思考时,他们常忘记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进食时身体里累积的东西。然而,在思想与肚子之间,存在着由类同和互证编就的复杂网络,而这会被错误地忽略:如果不喜欢生章鱼,第欧根尼会是文明和文明实践的敌人吗?如果《社会契约论》作者卢梭的日常食谱里只有奶制品,他会赞颂朴素的饮食吗?萨特的噩梦充斥着螃蟹,他难道没有终其一生在理论上憎恶甲壳动物吗?
在这本尼采式的哲学随笔里,米歇尔•翁弗雷将哲学尊严重新赋予鳕鱼、大麦羹、葡萄酒、烤香肠、添加香气或古龙水的咖啡。而从傅立叶到马利奈蒂,从康德到存在主义者的理念,看起来都不像通往快乐的知识之路。本书是饮食理性批判?还是“饮食学”初稿?翁弗雷说,我们首先要忽然发现食物,然后让身体从食物出发,追上其精神并对之发号施令。
2019年8月30日 已读
修行21st,并非为入门者准备的小书,趣味性倒相当不错,将饮食置于哲学高度,不时点缀诸如“我们就是我们吃的东西”这样的句子,但并没跨度过大的认为饮食决定思想塑造人格等,再混以若干名家段子增添可读性,给出了一本不算复杂颇为好读而写作难度不大的好书。个人认为作者有媚众嫌疑,为了吸睛将犬儒主义老祖宗第欧根尼的“人肉可食论”渲染了半天,最后才轻描淡写的指出这只是第欧根尼的看法而非喜好更非习惯,第欧根尼其实喜欢吃野果子,令我有些心疼被妖魔化的第欧根尼。
哲学 思想史 饮食
且借纸遁 豆瓣
6.9 (10 个评分) 作者: 葛兆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8
本书是葛兆光教授1994年到2011年间读各种杂书所作的笔记和摘钞,是从他的日记中选取的。相比他的学术论文,这些日记能从另一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读书治学的门径,从作者摘录或“借题发挥”的内容里,能看出他对思想史问题的持续兴趣,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的研究,更能从不同的角度敏锐地发现一些学术问题的线索。
2016年6月20日 已读
修行14th,可做资料书用,不必专门读之。读前四十页又抽读数则而辍。此书为葛翁读书短评,每则均不足千字,大致月旦其价值发表些许观点而毕。葛翁专擅的宗教学我几乎一无所知,而我本人极为抗拒阅读一本我没读过书的评论,因此读了三分之一的此书将束之高阁,根据已读部分质量判断,这书很有价值,待我慢慢读之,慢慢对照之,或许终我一生,目录中书目也读不全(今天我只读过区区四本...)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思想史 笔记 葛兆光
从黎明到衰落 豆瓣
From Dawn to Decadence:500 Years of Western Cultural Life, 1500 to the Present
作者: [美] 雅克·巴尔赞 译者: 林华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 - 10
《从黎明到衰落》是雅克·巴尔赞毕生对1500年以来整个西方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20世纪文化论著中的经典之作,评论家们将此书推崇为文化作品创作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这部著作论述了从1500年起至今约五百年西方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制度(如君主制)、宗教、社会思潮、哲学、文学、音乐、美术、科技发明、民俗及社会生活等,包罗万象,涵盖面很广,从文艺复兴的根源到说唱音乐,作者均予娓娓叙述,并将自己在漫长的一生中所作的思考融入其中,使书的内容丰厚并具独特的魅力。
作者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他指出,目前存在着许多令人感到烦恼的因素,如死气沉沉的政坛、恪守陈规的学校教育、个人主义的蔓延以及高度抽象化艺术的盛行,等等,但是,文化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失望多于希望,而很可能会成为西方复兴的源泉。这一思想贯穿全书,成为全书的闪光点。
2013年3月2日 已读
修行37th,连着啃完两本大书,平行进行的交叉阅读出奇的顺利,因为这两本书的写法与结构如出一辙。我们永远读不完好书,不仅是因为好书本身的数量已经令人瞠目,更因为绝大多数好书不是一次就能尽享妙处的,常读常新有两种,一是每读一次都能唤醒不同的感受,另一是每读一次都会记住些上次阅读没找到的东西,或是唤醒被忘却的记忆。这是本被称为二十世纪圣经的书,有些夸大,但是其高屋建瓴之处,令人肃然起敬,这又是一本在人生的任何时期,对任何人,都可以放心而自豪推荐的书,我没法评论内容,太多星光熠熠的名字,太多璀璨的思想,还有作者那伟大的,将这一切串联一处的思路,阿门
历史 思想史 文化
20世纪思想史 豆瓣
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
作者: [英国] 彼得·沃森 译者: 朱进东 / 陆月宏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1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对整个20世纪发展脉络的洞察和理解,作者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一批塑造和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人和理念为线索,勾画了一部生动而清晰的20世纪思想史。作者倾一己之力撰写的这本百万字的巨著,一经出版便在西方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自2000年初版以来,已多次重印和修订,被誉为从当代视角解读20世纪的最为杰出的作品。伴随作者清新而又内容翔实的描述,我们恣意畅游于20世纪哲学、文学、历史、政治、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并在作者编织的20世纪之网中清楚地看到诸多领域之间细腻的联系,及其与整个20世纪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愉快的阅读中完成对20世纪的 次思想游历,对于21世纪之初的思想界和广大读者而言,的确都是一件幸事。
2013年3月2日 已读
修行36th,第一遍在毕业第一年读完,二周目后,并没有了解的更深刻,这是本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伙,一百一十万字的鸿篇巨著,太大了,太广了,虽然作者非常努力的试图把一切说的简明,抓住主旨,言浅而义深,但是这是太多的内容太复杂的故事,如同我正在读的另一本大部头,从黎明到衰落一样,书本身无懈可击,但是想读个一两次就有个全面的认知,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务,这依然是本极为杰出的书,我毫不怀疑自己会读个第三周目,这些伟大的人不应该被遗忘,哪怕我们所知只是伟大的冰山一角
历史 哲学 思想 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