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价值 豆瓣
6.1 (14 个评分) 作者: 张磊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 - 9
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首部力作,沉淀15年,张磊的投资思想首度全面公开
全书共3个部分10个章节,介绍了张磊的个人历程、他所坚持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价值投资者自我修养的思考,还介绍了他对具有伟大格局观的创业者、创业组织以及对人才、教育、科学观的理解。书中包含 大 量珍贵资料,不仅有首次提出的7大高瓴公式,详细拆解的10多个投资案例,还有11张精致手绘彩插和19张珍贵照片。
● 高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的的首部力作。
张磊以乐观主义创业者的心态创立高瓴,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以长期主义和研究驱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坚定地“重仓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创新。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高瓴不仅成为亚洲地区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更支持和参与了一批伟大企业的诞生和成长。
● 沉淀15年,张磊的投资思想首度全面公开。
在这部百万读者翘首以盼的年度巨制中,张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投资和商业的全方位思考,第一次全面剖析了高瓴的投资体系和创新框架,也第一次倾情分享了他对工作和生活的个人体悟。
● 50+位国内外大咖罕见同框共同力荐。
这本书不仅得到了马化腾、王卫、王晓东、巴曙松、刘伟、刘芹、方洪波、左晖、冯仑、李开复、李革、李彦宏、李勇、陈东升、陈邦、陆奇、邱国鹭、张轩松、张懿宸、张勇、郁亮、罗秋平、周其仁、施一公、秦朔、钱颖一、梅志明、曹德旺、龚宇、梁锦松、董明珠、雷军、虞锋等国内大咖的联袂推荐,还得到了耶鲁捐赠基金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Zoom创始人袁征、沃尔玛董事会主席格雷格·彭纳、黑石集团创始人苏世民等众多海外大咖的共同力荐。
马化腾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读完《价值》,我意识到每一位企业家都是投资人,每一位好的投资人也都是企业家。唯有伟大格局观者才能行稳致远,才能真正在“用户为本,科技向善”的理念下创造卓越价值。
王卫
顺丰控股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一个人成功一次,也许是偶然,但是若能长期成功,那肯定有其独到之处,可能从思维到行为都跟别人不太一样。我认识的张磊有两点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是喜欢冒险。有一次我去滑雪,刚好碰见他,我都是在寻常的雪道上滑,而他则喜欢去挑战那些更难的雪道。这源于我和他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当然,不同的性格也让我们达成了完全不一样的成就和事业。
第二是肚量大。以前的我有些年少气盛,不知不觉会得罪人,其中就曾冲撞过他。但是在后来的一些交往中,他非但没对我产生什么看法,反而对我还很热情。这种气度和胸怀是很让我佩服的,相信也是让他在事业上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张磊出书了,我觉得很有必要读一读,通过学习他的思维精华,进而帮助自己成长。当然,并不是每个人知道了别人的优点后都能够学得会,但是我们首先还是要“知道”,再谈“做不做得到”的问题。我会认真地把这本书读完。因为工作繁忙,这一辈子我能读完的书可能不会太多,但是这本书应该是其中的一本!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共同创始人,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手不释卷地读完了张磊先生的《价值》这本书。过去虽然看过他的文章和讲演稿,对他的一些金句,如“做时间的朋友”“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耳熟能详,但读完《价值》这本书,我对这些思想的来源和内涵有了系统的了解。书中张磊先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使其形成的人生经历与受教育经历也有翔实描述。我尤其发现,高瓴做投资和我们做科学研究在思想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价值》不仅可以给投资和创业的人带来很多启发和领悟,而且对社会很多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科学研究人员都会深有裨益。
方洪波
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我与张磊相知多年,今天他已成为市场知名的价值投资笃信者、维护者与践行者,我们也常常有关于价值发现与价值坚守的话题交流。对价值本源的探索不仅需要思考、实践和人生历程中认知的不断丰富,更需要抵御质疑,不变初心,真心做时间的朋友的勇气和诚实。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有许多关于个人经历的真实感悟与成长反思,相信书中所总结的关于价值投资的思考、投资的理念与方法,可以让追求价值投资的读者产生共鸣。这是一部对于价值投资做出深度思考的佳作。
巴曙松
香港交易所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任何有价值的金融活动,都可以理解为通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来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个优化的过程,往往并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就投资领域而言,这个优化过程对外来说,包括深入理解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不仅仅满足于发现价值,还需要积极通过提供解决方案来创造价值,这就是张磊在书中所说的成长为“良善资本”的过程;对内来说,这也是一个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自我反思的过程。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这都是一个不断成长和演进的过程。如果出色的投资业绩是一棵大树,那么,这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才是真正支持其成为大树的丰富而庞大的根系。张磊在这本书中,系统梳理了自己在寻求价值投资过程中的成长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环境下的成长轨迹与不断探索的根系。这是一份饶有趣味并颇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刘伟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张磊校友的《价值》,恰好诠释了年轻人自我价值投资的真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有何成就,只要坚持追求真理,保持理性的好奇、诚实和独立,不断创造价值,就能够在更大的格局上实现人生的意义,这也是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本意。
董明珠
格力电器董事长
高瓴领投格力十几年了,所以我很早就认识张磊。他是一位不一样的投资人,既能够投资高科技企业,还能够帮助传统企业做科技赋能。更令人感佩的,是他坚持“重仓中国”、重仓中国制造、重仓中国创新,坚持深耕实体经济、拥抱产业变革的决心和精气神。中国制造一定能够凭借科技创新实现新的飞跃。这本《价
值》是他的思考与总结,更藏有未来实体经济和产业创新的启示,值得细读!
● 湛庐文化出品。
2021年12月3日 已读
修行51st,全书只说了两方面内容,一为个人及高瓴的投资理念,二为高瓴已投项目的特点与情况。全书贯彻了张磊大道至简的理念,也浸透了张所推崇的人文精神。业内人士应该会发现,此书所云的核心道理“nothing new”,几乎每一点都是业内司空见惯的“常言道”,想看秘籍的人会失望的。而张与高瓴的成功,说明了他们真的将这常言道体系化,落实了价值投资的精髓,也说明真正的大道理就是那些老生常谈,无非比较的是能不能真的去做,这道理不深奥却极难身体力行,各位不妨扪心自问,几岁时便听腻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你做到了没有呢?此书颇宜置于案头时时翻阅以自省,要做到“同时拥有理性的好奇心,诚实的品质,思考的独立性,一些同理心,长期奋斗的心态”,然后就等待运气和大数法则带来成功吧
投资
常识之败 豆瓣
作者: 劳伦斯·G.麦克唐纳(McDonald.L.G.) / 帕特里克·罗宾逊(Robinson.P.) 译者: 宋鸿兵 译林 2010 - 1
《常识之败:雷曼背后的金权角逐》内容简介: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比其他人更冷酷无情,而且对是与非都有非常清晰的道德戒律;然而,我们战斗在华尔街的第一线,赚钱是我们的天职。雷曼和其他投行一样,都是真正的黑箱,里面有数不清的秘密和黑幕……
老兄,在华尔街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听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根本不在乎,剩下的百分之十则在那里幸灾乐祸。
华尔街再不是往日的模样。雷曼使华尔街沦陷,使半个世界沦陷。我再次重申,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2018年2月24日 已读
修行7th,此书由雷曼兄弟前雇员写就,夹杂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因而提供了甚为独特的角度以及十分细致的细节群,此书与大而不倒大空头等书截然不同,将次贷危机成因与各方纵横捭阖的斡旋手段及奇诡灵巧的经济措施置于极为次要,而将雷曼兄弟众高层及中坚力量的行为观点与选择放在首位,于是形成了非常独特,不次于上述两本的本书。此书可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延伸读物,将高管的愚昧自负,一众金融才俊的盲从无知以及市场如热病一样的狂欢写的活灵活现,而少数明眼人不断大声疾呼并无卵用的盛世危言,则深深强化了这些。此书另一妙处是多次提及中国经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奥运基建间接干趴了达美航空差点干掉通用集团,而中国贸易顺差后大量投资美国国债的行为更是05-07美货币政策严重宽松的主因,这比次贷危机后跟随崩盘的各个股市更能说明何为全球化
投资 经济 金融
中国创投简史 豆瓣
作者: 投资界网站 2017 - 1
《中国创投简史》系统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创投产业发展历程,回顾了各个时代中的代表人物、知名投资机构以及他们所创下的一个个投资奇迹。从熊晓鸽、徐新、沈南鹏等风险投资人的成长经历中,从搜狐、腾讯、百度、小米等一代代科技企业巨头的诞生与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投资的力量、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以及科技创造伟大财富的神奇过程。
对于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行业的从业者以及有融资需求的创业者来说,《中国创投简史》都是一本有价值的行业指南。
2017年12月21日 已读
休憩362nd,不错的入门读物,了解些创投领域应该知道的人名和机构,还是给了我一些帮助的,不过太过简略,导致除了阎焱和雷士照明让我八卦的百度了一番外,基本都不用去查什么,颇有点意犹未尽,阚治东可惜了,真是人物
商业 投资 金融
金融街 豆瓣
作者: 梁成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2
本书以一家名为“鑫城财富”的公司为背景,以主人公杨晓波的视角,讲述了这家公司在金融街上的繁荣与衰落,也解答了人们对金融街及金融行业的种种疑问。这或许只是金融街无尽浮华背后一个平凡的故事,因为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金融机构和“影子私募”当中;但这又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因为它是代表这个时代金融从业者的“忏悔录”。
书中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描述时而辛辣有趣,时而发人深省,作者以其独到的笔触,讲述了金融街浮华背后的残酷,金钱世界中的冷漠,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人性中的伪善与真诚。
2017年10月25日 已读
休憩304th,作者所处行业入行时间起步薪酬与我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他有官二代背景,他们公司没有从小额非备案产品转型备案基金以及他拿到的项目提成数倍于我。此书除却拙劣的感情戏和过于戏剧化的几幕外真实而好。鑫城财富一败于房地产终毁于资金池,正是行业最危险的两个领域。
商业 小说 投资 金融
当音乐停止之后 豆瓣
After the Music Stopped: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Response, and the Work Ahead
9.2 (5 个评分) 作者: 艾伦·布林德 译者: 巴曙松 / 徐小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 7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副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艾伦•布林德最新力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领衔翻译。
 一部真实描述美国金融危机历史及其教训的大师级著作,被《纽约时报》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好书,并荣获《金融时报》•高盛年度图书入选作品。
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美国前总统威廉•克林顿、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等联袂推荐
 中文版特别增加对话“从金融政策角度反思金融危机”,这是作者布林德教授与译者巴曙松研究员专门为本书准备的,是两位经济学家的强强联手和思想碰撞,对当下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湛庐文化出品。
名人推荐
布林德这本书以一个美国现代金融监管者的视角,以丰富的金融经验、第一手资料与数据,再现和分析了金融危机的台前幕后,其中对央行问题资产救助政策的分析尤见专业水准,而他总结的金融十诫和政策制定者的七步法,对当下全球金融界对经济和金融政策的完善与优化将起到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本书翻译工作的主持者巴曙松研究员与布林德教授专门为本书中文版准备的对话,特别值得推荐参考。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陈雨露
布林德在《当音乐停止之后》中舍弃了连篇累牍,而是如同一个历史的旁观者,将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向读者娓娓道来,将应对政策分析得丝丝入扣,让人顿悟:危机来临,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
孙杰
如果你想知道关于这场金融危机的方方面面——我们如何遭遇了危机,我们怎样躲过了衰退,我们为何没有完全复苏,我们现在还应该做些什么……去读这本书吧!这是一部大师级的作品——简单、直接、充满智慧。
美国前总统
威廉•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的《当音乐停止之后》一书是对金融危机的描述,他的分析和建议非常清晰。
美国国务卿
希拉里•克林顿
艾伦•布林德写作的《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金融危机的审视分析之作。作者立足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和独特见解,使得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极强。无论你是否完全赞同其观点,支持其论点的力量都是明确的:危机4年之后,美国金融体系仍然缺乏必要的改革。
美联储前主席
保罗•沃尔克
艾伦•布林德是世界上最有名、最为平衡和最为明智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个人经历包括克林顿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美联储的副主席,以及《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当音乐停止之后》是一本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以及现在对未来意味着什么的最佳图书。
《华盛顿邮报》副总编
鲍勃•伍德沃德
关于这个话题的图书不少,我也读过很多,《当音乐停止之后》提供了关于本次金融危机为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究竟是什么的最权威版本。这本非常可读的分析类图书,让你完全明白了美国脆弱的房屋贷款和信用卡是如何突然坍塌与毁灭,重建工作是多么重要与困难,救治方案是如何被选择与实施。无论你是对金融危机的现在还是过去感兴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了解经济和政治如何交错酿成了这场全球大麻烦的专家,那么就去读这本书吧。
全球最大債券型基金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CEO兼投資官
默罕梅德•艾尔-艾瑞恩
2017年9月4日 已读
修行36th,当音乐停止,一切都会变得复杂,但是音乐仍在演奏,你必须起身舞蹈,我们仍在在跳舞。用很少故事很多理论的方式诠释的次贷危机以及处理方式以及其他很多经济学干货,标题很酷炫,宛如末日狂欢,浴火之舞
商业 投资 金融
门口的野蛮人2 豆瓣
作者: (美)乔治•安德斯 译者: 胡震晨 2012
作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的主角,KKR一直被贴着“门口的野蛮人”这一标签。尽管极富争议性,但它确实创造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这就是如今大行其道的“私募股权”,曾被称为“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
相比跌宕起伏的收购故事,KKR的发家史与其在私募股权界的神秘,更令人想要一窥究竟。因为即使是代价高昂的大并购,也未能阻挡这个全球金融巨头的脚步。如今,KKR已经在中国迅速扩张。2007年以后,它在中国操作了十余桩私募股权投资,涉足奶制品、制鞋、水泥、电池制造等诸多行业。而哈佛商学院至少使用了15个KKR的实践案例。
本书与《门口的野蛮人》写作异曲同工,作者同样通过大量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不同的是,本书将全面展现传奇投资公司KKR的崛起与成熟。除了商业运作中的人性、销售手段、利诱与博弈、不可预知的种种机缘,读者还将领会到——
私募股权的机会因危机而产生。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完全控制资金、自由运用,让合作伙伴遵从私募股权公司的意愿。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为旗下企业建立明晰的领导力量,特别是建立一套财务控制系统,让经理人领悟他们必须实现的目标。
私募股权投资不能永不退出。
私募股权公司必须确保自身团队的稳定。
2015年11月26日 已读
修行29th,作者的右派倾向比之第一部表露更加明显,对KKR手段策略后果在压抑情感的中立描述后便迫不及待的启动批评,实则大可不必。克拉维斯与罗伯茨乃是金融圈神祗级别人物,将杠杆收购一门发扬光大,将佣金制度完善并延续至今,历经时代转型淘洗摧折而屹立不倒,这有多难你知道吗?德崇米尔肯,德隆唐万新,万国管金生会告诉你的,有个好结局甚至比到达巅峰还要难。KKR的战略有何错处?削减负担分支,降低运营浪费,在KKR首脑不介入企业运营的前提下这些已经是极致正确之策略,作者貌似公允的辩驳不过是对因KKR而遭裁员做了不少感性描述,对克拉维斯的奢华生活做了挑逗式描写而已。KKR乃是我心中一座丰碑,恨不能早生二十年,侧身群贤并肩作战。
投资 金融
并购之王 豆瓣
作者: 丹尼斯 J.罗伯茨 译者: 唐京燕 / 秦丹萍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 4
《并购之王》不仅是写给中型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也是从事中型企业兼并与收购业务的投资银行家和财务顾问的必读教科书。
《并购之王》不但探讨了中型企业兼并与收购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对于企业家出售企业时如何获得最大价值这一关键问题,分别从心理和谈判幕后等角度进行了全面揭秘。涉及的主题包括估值、税收、谈判、并购惯例,以及诸多从买方和卖方立场上各自涉及的问题。
《并购之王》是一本专业但又类似并购野史的趣味杂谈,丹尼斯 J. 罗伯茨通过趣闻轶事表达了对于中型市场交易的“感觉”。丹尼斯是一位经验老到的CPA持证人和企业估值专家,是并购投资银行家中具有多年真实并购经验的老手。不但如此,他还培训了数以千计的投资银行顾问,在并购领域是一位广受好评、声名在外的导师。迄今为止,市场上没有一本书能够针对中型市场的企业并购提供如此深刻、独到的视角和见解。
该书被列为CVA注册估值分析师考试扩展推荐阅读教材之一,作为投资分析估值专业人士的拓展读物。注册估值分析师(Chartered Valuation Analyst, CVA)认证考试是由注册估值分析师协会(CVA Institute)组织考核并提供资质认证的一门考试,旨在提高投融资估值领域从业人员的实际分析与操作技能。考试从投融资专业实务及实际估值建模等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进行考核,主要涉及企业价值评估及项目投资决策。
2015年6月8日 已读
修行14th,并购行业行外人看曲折变幻云谲波诡,入了行就发现其实没什么复杂之处,流程无非是,决定要干什么;找谁干这事;干这事的方案如何设计;如何找到该找的人;找到以后怎么谈;谈拢以后实施方案的执行力;其本质和任何其他生意都没区别。区别只在于规模、与拟合作方对接及谈判的难度、对方案的超高度要求,作者是业内大佬,深谙此道,本书读来并没有什么深刻扒皮内幕与精辟经验,只是平淡的写了黑石凯雷KKR几家巨头的情况,文化历史与传承,然后写了一些并购项目的相关事宜,包括选择CEO,营销策略之类,噱头其实不多,非常老实的一本书,叫并购之王纯属标题党。另外,这套丛书的名字太傻比了,我羞于启齿自己正在阅读金多多丛书的一本,而且这本书只有289页,而非豆瓣声称的415,78块,委实太贵
并购 投资 金融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豆瓣
How to Trade in Stocks: The Classic Formula for Understanding Timing,Money Management,and Emotional Control
8.9 (7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西·利弗莫尔 译者: 丁圣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 10
本书由华尔街传奇股票操盘手杰西·利弗莫尔亲笔所著,系统介绍了他自己独创的基于时间与价格两大要素的股市交易法则,配有他具体操盘的详细记录。此外,译者还结合当下股市的交易模式,将利弗莫尔时代的纸带记录数据转化为了现代股市交易图表,使利弗莫尔的交易思想更加易于被理解和掌握。
本书适合对股票投资和技术分析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2015年1月13日 已读
修行4th,利弗莫尔的操盘术今日来看是否有价值需要实操访客确认,体现他的人生哲学倒是值回票价,冷静,耐心,缜密形成个人原则并恪守,不被心魔所扰,不受诱惑动摇,归根结底,人生没有锦囊,没有秘笈,所有的人生道理大都简单,难就在执行和坚持,谨受教
投资 金融
曾经德隆 豆瓣
作者: 王世渝 2008 - 6
《曾经德隆》主要内容:世渝作为中国最早的股份制改制、资本市场发展的参与者和德隆高管之一,以其亲身经历和多年的思考写了这本《曾经德隆》,非常难得。有实践、有理论的人和有实践、无理论或者有理论、无实践之人写出来的东西差别很大,世渝应该是有实践、有理论的这一种。这种感受、这种认识是一个不参与市场、不参与实践,只知道站在市场旁边对企业、对企业家指手画脚的人写不出来的。《曾经德隆》的用意很清楚,它是希望借德隆事件让中国去思考用什么方式来造就中国的大企业和强大的金融业。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国有企业改革从松绑扩权、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到股份制也有二十多年了;中国的民营企业从个体户、前店后厂到参与各行各业,占有市场经济半壁江山也有近三十年了;中国金融业从银行体制改革、资本市场的创立发展也近二十年了。我们希望更多各行各业的参与者、实践者都拿起笔来,追忆过去、总结历史、关注现实、警示未来,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2015年1月8日 已读
修行3rd,波澜壮阔,一页一惊,鲜血淋漓,苦痛交集。英雄造时势少见,时势造英雄则多,时势毁英雄则多而且多。唐万新德隆坐庄之事必有,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逐渐开始驰骋梦想不断洗白大做实事之时撞上冰山,的确可惜。每个人都需要他的时代驰骋,时间轴平移两三年,唐万新今日就是你我仰望的神,王世渝向宏尽数是行内大咖,对此人推崇如此必有根据,本书中记叙的言论有一半为真此人已经是超一流高手,可惜可惜,可惜啊。金融圈尤其是投行圈其实很小,顶尖人物无非那么些位,如今向宏跟着刘长乐,王世渝手扣三百亿美金的盘子,他们都想和唐万新重整河山,可惜唐万新沉寂下去了,毕竟,理念超前性优势很小了,市场也不再是一马平川,没有竞争对手,我们只能扼腕叹息,重复那无数个假如,回忆悲壮英雄倒下前的风采
投资 经济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豆瓣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德温·勒菲弗 译者: 丁圣元 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2010 - 11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是一本精彩的人物传记,记述了一位几百年一遇的金融市场交易与投资天才——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1940年)的人生、梦想、事业和财富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
当事人回忆往事的年岁在45、46岁(1922-1923)。他从14岁开始从股票经纪行营业部的小伙计做起。很快便专门从事交易。他的一生既以交易为事业而追求事业成功,又以交易为依托而满足远超过温饱水平的生活需求,股票、商品的交易和投资是他人生的全部基础。45、46岁年华,正是事业兴旺、思想成熟、年富力强的好时候。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2015年1月7日 已读
修行1st,利文斯顿长于价值投资,阅读市场信号,是天赋,也是经验积累日益老辣才使他那样厉害,这本书综合起来就说了三件事,第一,历史信息很重要,第二,价值投资很重要,第三,别信内幕消息。在中国股市,基本面分析基本上毫无用途,内幕消息泛滥成灾信不过来,所以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变成了利文斯顿对自己心态与公众心态的分析部分,而投资心得这些黄金内容有参考价值的只剩下了最简单的分析历史信息这一点,中国股市是神奇所在,其重要性自不必说,无先例可循,跳脱于一切经验心得之外更是神奇,所以我感觉炒股在中国始终是一种投机行为,而非投资,这本书依然极好,光为轶事就值得一读。而且很难读后无所得,至于所得为何,因人而异
传记 投资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