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
中国的疼痛 豆瓣
作者: 摩罗 2011 - 1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20世纪初期的部分中国精英与西方社会、西方国家有文化和价值认同上的联系,可是在血缘和社会组织上,他们又只能属于中国社会。这种文化认同与民族身份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分裂。
然而,正是这一代精英人物迅速成为引导中国文化前途的文化领袖,他们所提出的文化战略及其所选择的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在时势与政治的促逼下,不断地被单一化并被推向极端,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正统和主流;同时,激烈的社会形态转换与不断革命则使中国基层社会及其所赖以生存的文化遭到越来越多的批判和扫荡。
中国基层人群由此而承受的被撕裂的疼痛,并不比精英人物少一些。
一部分精英人物率先体验到的精神分裂,外化为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分裂和社会分裂,中国社会因此而遭遇着广泛的撕裂与疼痛。
当今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和价值认同危机,就是这种疼痛的升级版。
摩罗所著的《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深切感受着民族之疼痛的中国人不能不读的一本书!认真思考着民族之未来的中国人不能不关注的问题。
2013年11月6日 已读
修行130th,内容与圈子决定格局一脉相承,比不成体系的中国站起来好非常多,摩罗是在思考,而且很深刻,对五四一代的剖析相当到位,但是他文笔太冲了, 很难相信这是当年温煦深沉的摩罗,这本书应该会让很多人不快,但是给了你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角度,这是实实在在的
摩罗
圈子决定格局 豆瓣
作者: 摩罗 2012 - 10
【编辑推荐】
世界格局之《推背图》,大国历史之《启示录》,学者摩罗的最新思想力作。
这部作品,一定会让摩罗变得更陌生,让世界变得更熟悉。
世界格局其实并不容易看懂,直到今天,秘密还未完全揭晓。
达尔文的观点应该到了该质疑的时候了
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到了该严肃对待的时候了
雅典的民主神话到了该破灭的时候了
天下的读书人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
世界不是拼图,格局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秘密。
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的“顿悟之作”。
想读透历史,就先要把圈里、圈外的关系搞清楚
想赚钱,就先要通晓大圈子、小圈子的秘密
想玩政治,小心迈进倒霉的圈子!
【内容简介】
摩罗写下的文字,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
《货币战争》谈的是金融阴谋,这书谈的是政治阴谋;
《潜规则》谈的是中国圈子,这书谈的是世界圈子;
而这是一本关于世界的通俗读物。作者先从国王的起源讲起。其实,早期部落首领的权力并不大,而且如履薄冰。摩罗从一些罕见的人类学材料发现,全世界都存在着权力演变的潜规则——神秘的圈子。书中讲了几类圈子,中国的圈子,世界的圈子,雅典的圈子,乃至以毛泽东的圈子学说为例,阐明了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国与国的争夺,而是圈子与圈子的争夺,人生格局也是如此,圈子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2013年4月15日 已读
休憩128th,右派转左过程中的矫枉过正,论据翔实而论点偏激,在每个推导过程中都有个突然的令人意外的跃迁,sigh,这个书名和封面的噱头也实在不佳,弄成了成功学著作样。其中大量人类学的内容论据还是很补的,也许正如和菜头所说,常年向右者,中年后必偏左
摩罗
大地上的悲悯 豆瓣
作者: 摩罗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2003
摩罗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民间思想者”。他的“精神导师”钱理群教授认为:“摩罗终于与鲁迅所开创的,已经中断了的精神界之战士的谱系承续上了。”摩罗作为一个批评者,他的批判很刻毒,但很多人都对摩罗的批评很感动。这是因为摩罗在批判人文、政治的时候,也在批判自己。有人评论摩罗其人:从摩罗的文字里可以感觉到摩罗是一个很懂事的人。他懂得人应该是什么样子,而现实中人又不是这个样子的。他的文字好像是从他的鲜血中流出来的。好像他把自己的毛细血管都伸到别人身上了,这血管伸得非常的长、非常的细,伸到什么地方又从什么地方流回了他的心,又从他的心里流了出来。他和人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毛细血管的循环关系。还有人说他:摩罗的文章有一种宗教感,这种宗教感不是教堂里的宗教,而是一种大地上的宗教。请读者从这本文集中感受一下摩罗吧。
2011年11月17日 已读
成一家之言,阅读的时候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的空间,而更多的时候只是吐槽的靶子,详评见书评
摩罗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