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The Private Life of Chairman Mao - The Memoirs of Mao's Personal Physician
7.9 (49 个评分) 作者: 李志綏 译者: 戴鴻超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 1994 - 10
揭露毛澤東的性、政治、死亡和權謀內幕近距觀察毛澤東第一手珍貴史料毛澤東的生理與心理,和他的絕對權力交互影響,進而波及中國和世界。 本書以絕對第一手資料,披露毛澤東的政治與權謀,性與死亡。 「這是有關毛(或許也是有關歷史上任何一位專制者)的著作中,最深刻入微的一本。」 ——黎安友(美國漢學家╱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教授) 作者自一九五四年被任命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後,便將平日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寫成日記。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中興起抄家風,害怕受到牽連,李家將日記全數燒燬。一九七六年文革結束後,作者妻子催促他寫出之前的種種經歷。一九九四年十月,移居美國的作者透過蘭登書屋出版了《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由於書中敘述親眼所見的毛澤東其人其事,詳細披露了毛不光彩的真實面貌,因此引發中共高層震怒。 本書娓娓道來作者自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七六年,擔任毛澤東私人醫生二十二年的親身經歷。從作者對毛澤東的臨終急救揭起序幕,毛死後,中南海內部腥風血雨的權力鬥爭和宮廷政變就此展開。作者被下達遺體要永久保存的命令,在物資缺乏、技術落後的年代,其醫療小組想方設法在毛遺體上大動手腳、做盡實驗,只為讓毛遺體看似永保不死、供人瞻仰。作者在多方爭鬥下,屢次經歷生死一瞬。 作者也詳盡描述關於治療毛澤東身體和精神上的毛病,中晚年的生理與心理變化,毛的性生活與他對身邊人事物和國際局勢的態度,中南海內部鬥爭、宮廷性政治,以及中共決策高層的神秘內幕等。透過李醫生的親身觀察與記錄,以真摯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幕幕不可思議的荒謬劇,是了解毛澤東與共產黨前所未有的第一手珍貴史料。 除了深刻描繪毛澤東與其身邊人物的種種細節外,本書的另一主軸敘述作者對毛從由衷敬佩到徹底幻滅的轉變,他穿過密障走入毛澤東的真實生活,親眼目睹了毛澤東濫用權力玩弄人與事,性生活糜爛,並以宣傳口號捏造個人崇拜,尤其是他漠視政策的失敗,導致廣大人民的痛苦。作者直指,毛澤東幕前幕後的所作所為,正如中國封建時代的帝王。
2022年5月26日 已读
其庞大且骇人听闻的信息量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作者的死法又证明了内容的可信,若此书只是张戎式的故事集,蛤蛤奈何下此毒手呢
政治 禁书
晚年周恩來 Goodreads 谷歌图书 Goodreads
8.4 (15 个评分) 作者: Wenqian Gao / 高文謙 明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 4
“晚年周恩來”一書以史實為根據,回答了周恩來究竟是何許人也這個問題。作者以其多年來對這個問題研究的功力,在書中全面評述了周氏其人在文革中的所作所為,揭示了他當時的處境、心態和為人處事之道,指出周為了在政治上“保持晚節”而被毛澤東拉下水,充當了文革執行者的角色,為毛跑腿辦事,跟著幹了不少虧心事,在許多事情上欠了賬。

書中,周恩來作為中央專案審查委員會主任,同時又掛名兼管其中的若干專案,更是對文革中的一些重大冤案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周為了自保,對毛極力隱忍周旋,採行“順守”之道,絕不“逆取”,內心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悲苦和無奈,甚至連自己治病的問題都做不了主,完全聽由毛所擺布,以致一再延誤,不治而亡。

本書把周恩來的政治哲學、信條、人品和手腕表現得淋灕盡致,對中共黨內錯綜複雜的派別鬥爭和毛、周兩人的歷史恩怨,也有深入而詳盡的敘述,特別是兩人從中央蘇區到延安整風期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2022年5月26日 已读
周公活得真累,瑟瑟缩缩谨小慎微毕其一生,虽能将关系处理的面面俱到人皆称道,且获一代目政治家中最佳妙的名声,终究难逃来自于毛持续而难预期的精神折磨,无以吐气扬眉,本书写这重心态还算到位,但骇人听闻的周死毛放鞭,有点玩过了,侯德健不是说过,不要用谎言去战胜敌人么
政治 禁书
战争、枪炮与选票 豆瓣
Wars, Guns, and Votes
8.4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保罗·科利尔 译者: 吴遥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 1
本书研究的主题就是,为什么政治暴力在极端贫穷的最底层10亿人的社会里如此普遍,以及如何才能遏制它。在最底层10亿人的地区,如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肯尼亚等国,其国家结构性的缺陷导致人民除了依靠国际社会供应必需的公共物品之外,别无他法。然而最底层10亿人的小国政府对主权的激烈捍卫,再加上领导人的软弱和冷漠,彻底限制国际行动实际上能达到的效果。
2021年12月28日 已读
修行58th,各个小论点均有煽动性和趣味性,又能基于扎实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最终还给出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一揽子方案,作者不愧是有世界银行高层履历的顶级思想家。这本书浸透了他个人的思想特点,承认民主的政治正确但务实的承认民主不适合低收入国家,对主权至上观点不认同但尚未走到无国界的想当然层面,其对军备支出的奢侈品定义与国防独立理念是截然相悖的。于是可以总结他的观点,底层54国已无自救的内生力量,需放下对主权的执著,引外力介入监管并提供安全保障直至经济复苏这一撤退信号,区域联盟与世界组织是阶段性答案,且不能排除进一步深化到无国界的层面。颇惹我好感的是,他不讳言自己建议很可能被曲解乃至在执行中真正变成新帝国殖民,这勇于任事的精神比起只会批评不会建设的公知强太多,另外他的英式幽默委实令人迷醉,强推此书
历史 政治
逆流年代 豆瓣
7.9 (10 个评分) 作者: [以色列] 纳达夫•埃亚尔 译者: 吴晓真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9
 以色列杰出国际政治记者带来反全球化一线的报道,用特写镜头对准全球化遭遇挫折与反抗之处,近距离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与愤怒
 优秀的非虚构写作:美国宾州的煤矿工人、日本的少子村庄,涌入希腊的叙利亚难民……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你深入现场,用敏锐的洞察展现全球化的光明与阴影
 重量级推荐:《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力荐!学者刘瑜、施展重磅推荐!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改善了人类处境,但也播下了反抗的种子。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坍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抗宣告开始。
以色列记者纳达夫•埃亚尔将带领读者游走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前线,向读者展示这场运动的有形轮廓和黑暗角落。书中记录了纳达夫•埃亚尔过去十多年里走访的地方和目睹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美国工人、失业的希腊人、叙利亚难民以及各国企业家——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左手是希望,右手是恐惧。
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故事如拼图般演示出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讲述了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意识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情感,也清晰地揭示出全球化面临的危机。
世界正处于一个激变时刻,能不能找到新的、有想象力的变革之道,将决定人类社会能否通往更公正、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2021年12月23日 已读
修行56th,此书与枪炮病菌钢铁类似,在前数十页亮明主旨,其余部分是从各个方面对主旨进行证明和推衍。对我而言,此书最重要也最刻骨铭心的知识点在“责任时代”的终结,我们所在的时代缺少了责任时代大佬们的政治智慧与底线意识,也缺乏了劳民易驭百废待兴的时代特点优势。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版图巨变使多数人身处伟大璀璨的进步光环之外,分配问题前所未有的严重,这导致了分裂主义,怀疑主义,身份政治,无政府主义的大行其道,更为极端主义提供滋生的温床,逆全球化因而遍地开花,而国际秩序似也有去中心化的无秩序趋势。如今,全球化、进步、世界公民、普世价值观等概念悉数遭受怀疑和严重挑战,最大的问题在于,没人能证明,这些概念有着道德优越性以及先决的正确性啊!
政治 社科
身份政治 豆瓣 Goodreads
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
7.4 (37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朗西斯·福山 译者: 刘芳 理想国|中译出版社 2021 - 10 其它标题: 身份政治:对尊严与认同的渴求
「编辑推荐」
★ 福山新作,直击欧美民粹浪潮等诸多现象,从身份政治的角度考察国际政治形势
本书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新近出版的作品。作者紧跟阿拉伯之春、特朗普执政、叙利亚危机等近年的国际事件,从“身份政治”这个关键的角度切入,解析形势变化的动因和理路。
★ 经典的福山式广阔视角,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聊到本·拉登,追溯 “身份”的哲学和政治根源
作者从哲学、政治学和现实政治三个维度解析了“身份”的诞生源头,既涵盖了欧美民粹浪潮、威权兴起、宗教纷争等全球政治动向,又深入挖掘古希腊和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想,由表及里地解析“身份”的诞生之源。
★ 首次阅读福山的推荐之选,帮助读者反思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
本书关注的“身份”议题既直指全球时政之要,又紧贴普通人的生活,涉及的民族、性别、阶级等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且篇幅短小精悍,不似福山的前作那般遥远厚重,因而可谓初读福山的不二之选。
★ 刘瑜教授长文导读推荐,结合国际政治时事剖析身份政治的好与坏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刘瑜万字导读,结合阿富汗塔利班等近期热点新闻,总括本书梗概,指点思考身份政治的迷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山的写作宗旨和思想魅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山沿着三十年前《历史的终结?》一文开启的思考路径,围绕当今的身份政治为政治秩序带来的威胁,阐述了何为身份,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导致的政治撕裂。作者从观念史和政治史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溯源苏格拉底灵魂三要素的希腊哲学传统,历数卢梭、斯密、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家有关尊严的观念,漫谈民族主义、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长兴衰,纵论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代政治议题,比较身份政治表现于世界各地的异同。他提出,身份不是当代政治催生的新鲜事物,它扎根于人类灵魂中的激情、对尊严的渴求与个体独有的生活体验,随着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的快速变革而兴起,取代旧的社群形式,成为人们赖以争取承认的方式;它不是恒定之物,也并非必定导致社会的分裂。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修行45th,福山做了历史的终结那样大错特错的判断依然在学界屹立不倒足见其有干货有本领,读过此书以后还是很佩服他的。首先福山对身份政治的思想基础与发展沿革做了梳理,指出思想逐渐摆脱桎梏趋向自由导致旧有成型价值判断体系被弃用,“自由选择是否接受道德法则,还可自己为自己创造法则”,这同样会让人们自行根据个体特点寻找喜欢的身份;然后,福山远援苏格拉底,将人的情感分为感性的欲望,理性的理智以及超出理性的激情,并认为激情正是主导身份政治的情感,恐怖袭击等事乃至自愿牺牲行为均出于此;最后,他用优越激情和同一激情的概念来解释不同身份群体内在动力的成因,并伤心的承认对身份的关切会使感性体验优先于对身份及内在动力的理性审思。把理论分析到位后,福山在敏感的移民难民问题处浅尝辄止,使得此书虎头猪肚狗尾,这点胆子哦
哲学 政治 社会 福山
美国的反智传统 豆瓣 Goodreads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8.5 (6 个评分) 作者: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 陈思贤 理想国|中译出版社 2021 - 8
开创性地定义与分析“反智主义”
长销半个世纪 频频预见美国政坛问题的指南之作
清华政治系教授任剑涛万字导读 深入浅出解析经典
洞悉美国历史与当下政治态势的不二之选
「内容简介」
说到美国人的特质,许多国家的人都会提到一个词:无知。特朗普的出现更是令这一印象深入人心。但是,美国人并非从来如此。北美殖民早期,新英格兰等地有着优秀的智识传统,建立了哈佛、耶鲁等最早的一批大学,在美国国父中也不乏学识渊博之人。然而,美国独立后不久,杰克逊的民粹主义政治种下了第一粒反智的种子。此后,福音运动在教会推行去精英化,高中教育的普及改革重实用、轻学业,使反智在美国大众心中彻底生根;而商业的蓬勃兴旺掀起实用之风,进步时期与新政对知识分子的仰赖更激发反智观念的反弹。在起起伏伏的历史波澜间,抵制智识的潮流不断壮大,直至今日之势。
在本书中,霍夫施塔特以“反智”为切入口,综述美国的政治、宗教、社会、文化和商业历史,或回顾学者政客的唇枪舌剑,或罗列扎实可信的数据材料,在严肃批评中信手夹入三五行诙谐的掌故,于紧凑叙述后顺带跟上一两句辛辣的讽刺;须微观时,则描摹政坛商界之怪状,须宏观时,则鞭辟信仰思想之腠理。这本书流传数十年,不啻为介绍美国反智传统的经典之作,更是呈现出一副鲜为人知、入木三分的美利坚面孔。
收入理想国译丛系列,耐磨牛津护封 80克银河书纸
装帧考究 典雅庄重,收藏经典著作的不二之选
2021年11月5日 已读
修行44th,前部分叙述反智主义的现象概念与特点,其叙述极有启发性,所叙述内容可供总结反智主义的特性,大抵因智识较难取得较难感受,从来都属于小众,故而在民主愈发普及的今日在大范围内形成,此外各国共性还有基础教育普及化高端教育专门化知识门类细分化引致的严重陌生感,这部分读得很开心,而后面的大篇幅则集中在美国反智主义的特性上,包括宗教传道路线之争中类似“南禅”的反专业普及主义的胜出;“民主”制度下竞选的需求以及老罗斯福成功塑造的形象,美国建国时所秉承的荒蛮粗犷实用主义态度等等,略啰嗦,蛮系统且深刻。
思想史 政治 理想国 社会
毛家湾纪实 豆瓣
作者: 张云生 1988 - 7
2020年6月24日 已读
休憩100th,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张云生真敢像本书记载这么说话,估计已入轮回好几遭了,叶群如果真勾搭张云生未果,不迫害死他到灭口可真是积世行善佛心普照,本书未必全假肯定不真,张云生本尊也绝非正人,但是本书评论区有人说得对,不怕你说假,就怕啥也不说,有关永远健康夫妇的书籍真是太少太少,有一本可读就不错了,何况还有些真事可以分辨的出呢
政治 文革
1984 Goodreads 豆瓣
Nineteen Eighty-Four
9.6 (759 个评分) 作者: [英] 乔治·奥威尔 译者: 刘绍铭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 4
★村上春树以《1Q84》向本书致敬
★著名学者刘绍铭经典译本内地首次出版
★62种文字风靡110个国家,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
★《时代周刊》“最好的100本英语小说”
★兰登书屋“100本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
★入选英美中学生必读书书目
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 一部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
《1984》是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历经几十年,其生命力益显强大,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2020年2月27日 已读
休憩27th,今晚重温了这个,然后发现我之前标注的短评被删除了。额,我也不记得之前我有说什么激烈的言辞了,原本以为年岁渐长人会变得平和隐忍,或是司空见惯浑闲事,不再有激烈波动的情绪,但近日所见所闻委实让我发现,即使是现在,读到此书以及见到可以让人想起此书的事情,依然会愤怒,愤怒的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这算什么?保持年轻保持愤怒?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都一样,我没有抨击没有批评没有影射没有直抒胸臆哪怕一个字,但是我知道,你们都知道我要说什么
乔治·奥威尔 小说 政治
元老 豆瓣
元老:近代日本の真の指導者たち
7.0 (6 个评分) 作者: [日]伊藤之雄 译者: 沈艺 / 梁艳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9
19世纪90年代,明治宪法制定以后,元老作为天皇的特别辅佐者,开始负责选出首相、决定内阁存废、(发动或结束)战争、条约修订等重要国务。
近代日本曾经历了伊藤博文、山县有朋、西园寺公望等八位元老。虽然因为并非正式的组织机构,元老曾被批判为日本政治的黑幕,但在昭和初期军部崛起的情况下,元老作为不成熟的立宪制国家的辅佐者,逐渐受到很高的期待。本书刻画了经历半个世纪、位于日本权力中枢的元老形象,由此追寻近代日本发展的轨迹。
2020年2月19日 已读
修行21st,我欣赏日本的元老制,并非因为在民智未开政治基础不成熟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卓有成效的稳定政局发展国家,并专注无私的向着宪政国度方向推进的历史功绩,实质上欣赏的就是这批人,十分难得的先行者,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无私为国,非同志非为国非一等强手不予接纳,这就保证了权威性,更防止元老变为吮痔者亦可染指的不断贬值的荣誉头衔,强如大隈重信得圣眷如桂太郎均未能跻身其中,然而副作用就是在合乎要求的原敬与加藤高明先后横死后,老耄不堪的西园寺公望只有孤军力抗时局,与元老制一同辞世了。不过这俩活着也没什么用,元老制制衡了天皇遏制了强势同僚但搞不定陆军,二二六他们是敢向西园寺动手的,彼时再多元老也无法扭转军国主义武夫秉权不从者死的大趋势,研究元老制单看明治维新一段即可,山县压制大正天皇时已是无力的余晖
历史 政治 日本 近代史
周恩来传 豆瓣
作者: Dick Wilson 译者: 封长虹 1990 - 3
该书是一部由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关于周恩来生平的传记,其原名为《周恩来的故事》,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该书取材新颖、内容丰富,从周恩来童年的炎凉人世,写到人民对他的沉痛悼念,系统地介绍了这位伟人所走过的曲折路程。诸如土地革命、“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以及外事活动等,都有详细的描述。书中着重分析了他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为人处世,对他的政治生涯所经历的重大事件作了深刻剖析与客观评价。
2020年1月8日 已读
修行4th,与毛相比,对周的研究肯定不算一门显学,在连新读带重温数本经典上乘毛传以后,读到这本不深刻也不全面的周传,心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传记 历史 周恩来 政治
最后的遗言 豆瓣
作者: [苏]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译者: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 上海市政协编译组 1988 - 5
这部回忆录的内容包括1954年至1964年赫鲁晓夫执政年代的苏联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特别涉及国内外政策的演变。这个时期是苏联发生重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赫鲁晓夫的回忆,在这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个别地方同《赫鲁晓夫回忆录》一书有一些雷同或重复。但整个说来,仍可作为赫鲁晓夫回忆录的继续和补充。故中译本题名为《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
2019年3月22日 已读
修行7th,赫鲁晓夫回忆录读的很开心,于是找来续集读,我的兴趣点在于赫鲁晓夫如何战胜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并最终保存他们的生命,对勃列日涅夫政变的观感及细节,还有关于中国的一切,此书中居然对这些内容基本上啥都没提。有关同胞的部分仅限于对几个大军头人选的处理,对科学家以及知识分子的态度而已。绝大多数篇幅给了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我对这些国家的历史与政治是毫不了解的,所以读的懵通通。有关赫鲁晓夫对他国女性的描述以及赫鲁晓夫与瑞典人的互动并很可能对肖洛霍夫拿诺奖起到绝大助力的部分读起来是很有趣的。综述下就是硬干货不足,有些失望。不过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对毛对大跃进扩散对核战争核威慑以及新时期战争特点的认识,我是完全赞同的
传记 历史 政治 苏联 赫鲁晓夫
大明王朝1566(上下卷) 豆瓣
9.4 (7 个评分) 作者: 刘和平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 5
《大明王朝1566(套装共2册)》主要内容简介:嘉靖末,外有倭患猖獗,内有国库亏空,唯有拓展海外贸易才能化解困局,于是,朝廷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以促成与西洋的50万匹丝绸贸易。为了打通海上贸易通道,胡宗宪、戚继光东南剿倭,浴血奋战;为了趁机兼并土地,宦官、严党毁堤淹田,涂炭生灵;为了扳倒严嵩,裕王起用海瑞查案……小说以“倒严”为主要线索,全面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卷——朝廷、官府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官场、商场波谲云诡的尔虞我诈,官兵、风起云涌的抗倭之战,小说既是明代政治的原型,又是当代官场的启示。
2019年3月15日 已读
休憩75th,建国后历史小说,此书第一
历史 小说 政治
赫鲁晓夫回忆录 豆瓣
译者: 张岱云 / 王长荣 东方出版社 1988 - 2
本书是根据不同时期和在不同情况下从各方面得来的资料汇编而成的。出版者深信无疑,本书内容是赫鲁晓夫谈话的真实记录;为了证实这一点曾作了不少努力。作者究竟是否企图或希望他的材料在本国或在西方付印,很难臆测。在表达赫鲁晓夫原意这一方面,出版者愿承担全部责任。此外,出版者相信,这些回忆材料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将为它们自己说话。
本书中明显的历史政治印记,充分说明赫鲁晓夫对待国内外事物所持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而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内外政策和毛泽东 同志的无理态度、谩骂攻击的粗暴行为,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历史证明,这一切都无损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阴挡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2019年3月9日 已读
修行5th,赫鲁晓夫这一量级的政治家,勇于留下这等篇幅的回忆录是我辈读者的幸事,无论对看热闹的票友还是专业研究者都是笔财富。回忆录势必要对经历过的事情正面描述,并暴露其想法与观点,对政治家而言这太不合适了。八十年代真是出版业黄金时期,什么都敢印,对苏联历史作品进行管束有情可原,斯大林与毛如同镜像,处处若合符节,在此书中,尤其是在附录二十大秘密报告中,能清楚的看出这种相似之处,也能分明的理解毛为何回手干了刘且不放过林,赫鲁晓夫这种有脑子会蛰伏反手改弦更张的家伙太可怕了。当然,一个政治门外汉读完这本书肯定会喜欢赫鲁晓夫这样的政治家吧,起码我是。
传记 历史 回忆录 政治 苏联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2018年10月8日 已读
修行26th,比起甲骨文丛书的不挑食,理想国译丛相对矜持而门槛更高,可惜滥竽充数之作也非没有,比如此卷。作者身为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个学习对象荷兰人,也没做好写出令人推崇的样本这个伟光正的任务。作者纯从政治倾向和国民心态角度梳理日本近现代史,手法与史实叙述都过粗,推断与归纳有时生硬,一句“日本人有失败后虽败犹荣的优雅”一句看到我骇笑,日本人失败后或是改弦更张全盘学你或是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给历史进程或外部迫害,何时有过什么虽败犹荣的优雅,可叹许知远这油腻大叔还在序言里着重引了此句。国人对日本感兴趣的不在少数,有关日本书籍更是汗牛充栋,在我看来,有关日本近现代史以及日人心态思想方面有众多更好的选择,而读完此书我的所得并不比读了本知日更多,一叹。
历史 政治 日本 近代史
在历史巨人身边 豆瓣
作者: 师哲 口述 / 李海文 著 九州出版社 2015 - 2
师哲亲历了中苏关系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诸多重大事件,如:国共第一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反对托洛斯基、江浙同乡会、苏联肃反、国共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皖南事变、苏联卫国战争、整风运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土地改革、战略决战、建国、《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毛泽东选集》出版、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一百五十六项、日内瓦会议、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他曾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五次访苏。这本回忆录重点刻画了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引人入胜,并系统地介绍了师哲本人所经历的中苏往来关系的发展变化,其内容都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所以生动、具体、可信;加之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帮助查阅了大量 档案资料,使其内容更加翔实、准确、可靠。
2015年9月15日 已读
休憩87th,此书和峰与谷记叙人不同,风格区别不大,有不少地方的重叠,本书更为详尽一点。总体说来师哲一以贯之的毛主席伟光正,各种无视情节的强行拔高议论。每个出现的历史人物,根据他的叙述口吻就可以断定其结局究竟如何,师哲虽然已是惊弓之鸟却仍然春秋笔法的留下几处尾巴,可以嚼出不少东西,那一代活下来的人都是历尽沧桑经验空前丰富,啥都懂,就是不说,MLGBD
历史 回忆录 政治 毛泽东
峰与谷 豆瓣
作者: 师哲 1992 - 7
2015年9月15日 已读
休憩86th,我小弟说,这本书主要写了几句话,如康生是SB,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英明伟大永流传等,尊是刻薄又贴切。我的小弟何弃疗已经成长为一个有了不起潜质的蠢才了啊!师哲自己肯定屁股不干净,师哲对毛是那种敬畏害怕到极点的心态。本书的记叙与议论必须分开看,二者之间完全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师哲的态度简直就是我党的典型口径,总的来说吧,此书没什么猛料,作者心态的标本意义凌驾于文本价值之上,funny。另外,天杀的何弃疗疯狂推荐此书,我在孔网购买此书时发现几个好书店,为了买这两本不同版本的师哲回忆录陪进去几百块钱,杀千刀的何弃疗
历史 回忆录 政治
我的前半生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爱新觉罗·溥仪 群众出版社 1964 - 3
本书为溥仪自传。本版俗称“定本”,作者从自己的家庭背景写起,回顾了他在入宫做了皇帝、遭遇辛亥革命、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混战、出宫、客寓天津、做满洲国皇帝、逃亡,直至解放后接受改造,成为普通公民的全部历史。他的写作即是个人的历史书写,也由于他的 特殊的历史地位,全方位地再现了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迁。 1964年3月出版以来,广受欢迎,已译为英语、日语、德语等文字版本出版。文革前后,曾多次再版。
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多个版本,计有:《我的前半生》油印本(上中下,1958);《我的前半生》(未定稿)(上中下,大字号、16开本,1959);1960年1月《我的前半生》由群众出版社正式出版,灰色封面,32开本,分上下册,共印7000套,规定“内部发行”,限当时的17级以上干部阅读。这就是俗称的“灰皮本”,这个版本是作者在之前基础上,修改、剪贴完成的;1962年3月,溥仪亲笔修改的“溥仪修正本”《我的前半生(清样)》出版,(上中下,16开大字本),分送各方面征求意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李文达与溥仪三易其稿,九改九校(其中有被溥仪保存下来的1963年9月2日的修改本)后,于1964年3月先后于北京和香港公开出版发行,俗称“定本”。经历了“文革”,群众出版社并没有废弃李文达的那部未经删削的“全本”。 2007年《我的前半生》(全本)出版,该版除恢复因历史条件删去的内容外,也恢复了许多文学描写,当时有的历史学家强调真实,把这些芟夷殆尽。因此“全本”不仅内容远较“定本”丰富,读起来也更有兴味一些。2011年1月重新再版了《我的前半生(灰皮本)》;2013年1月出版了《我的前半生(批校本)》,收录了溥仪在清样上批校的亲笔墨迹;2013年1月同时出版了《我的前半生(图录)》,作为其他几个版本的辅助性读物。
2015年8月22日 已读
休憩80th,本书作者身份很特殊,写作的历史背景和外界条件也很特殊,让作者在描述个人情感方面不能自由,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溥仪本人文字功底和叙事能力着实不凡,史事与八卦与感受与评价穿插错落有致,极为照顾读者阅读体验。此书已被无数人引用,此处不赘述,后三分之一不乏真实感受,也不缺那若隐若现的暗涌,人有适合与不适合的领域,正确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在最擅长最合适的地方发光,溥仪在文史领域,尤其是近代史与文物领域,可以大发特发其光彩,自理能力差如陈景润,不问其余一味劳动改造,并在他不擅长的领域反复敲打羞辱他,这就是煞费苦心的政治工作啊。又及,如果爱新觉罗在雍正帝后禅让给我佟佳氏,虽然并没有什么卵用,结局不会变,但是那样该多好啊~
中国历史 传记 回忆录 政治
追踪1789法国大革命 豆瓣 Goodreads
Sur les traces des révolutionnaires: Une aventure dont vous êtes le héros
8.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刘润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12
这本书就是一盘棋,而读者就是其中的一颗棋子——你可以自由选择哲学及意识形态,穿梭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之间:路易十六、丹东、罗伯斯庇尔……以逻辑和好奇心为武装,读者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浏览路线身临其境这场革命的波折与鼎沸。
2014年10月9日 已读
休憩92nd,太棒了,最爱玩的就是这个,无比投入谨慎的选择,完全不考虑我了解的正史,结果直觉分很高而社会资本低,符合我三次元的特点。结果,因为选择了给妇女选举权和倾向于斐扬派,几度濒临社会资本不足而输掉的局面,最后我打下一片大好局面,直觉30+社会20,结果,我对罗伯斯庇尔砍掉斐扬派表示了一下不满,我就死了,他妈的,革命党没一个好东西
历史 政治 法国
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 豆瓣
7.8 (11 个评分) 作者: 萨孟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5
萨先生在这本书跟《〈水浒传〉与社会》和《〈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是姐妹篇,合为一部“小”著作。一写社会,一写政治,一写家庭,本书讨论的范围很广,分析时,或夹杂原文,或援引典策,且篇幅颇多。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本书以《西游记》中的小故事为话题,作者以政治学家的专业眼光透视政治运作,微言大义,见解精深,自出版以来受到各界读者的欣赏。
2014年7月3日 已读
休憩57th,标准杂文做法,西游是幌子也是引子,引出自己想说的话以后大说特说,旁征博引,当代梁文道最善此术,没说出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倒也颇有可观
政治 萨孟武 西游记 随笔
冷战 豆瓣
The Cold War: A New History
7.7 (10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译者: 翟强 / 张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8
《冷战》,最扣人心弦的年度非虚构作品,让我们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了世界在毁灭边缘时的情形。 这是你看过所有间谍恐怖小说的真相:为什么美国和苏联陷入高度僵持;我们曾经离核灾难有多近;当时的领导者们,从斯大林到毛泽东,从里根到戈尔巴乔夫,心里都做何打算;情报人员如何密谋,以及东 德度假者如何促进了柏林墙的倒塌。这是一个关于危机谈话、借口、暴君和权力争斗——以及普通人改变历史进程的故事。
2014年5月8日 已读
修行36th,前一半值六星,后一半后继乏力,草草收束,前一半对局面的洞若观火和语言高度的概括性和表现力,简而赅而又引人遐想,历史文绝顶之作。角度则多在美国总统处,对杜鲁门,艾森豪威尔与里根立场,观点,策略的评价公允,解释清晰,很不错的一本书。尤其是前一半,更妙的是,读这本书并不需要很多背景知识铺垫。PS.89一段535被一笔带过,丝毫未加评述,肯定是被阉割了,淦
世界史 冷战 历史 政治 斯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