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致“新新青年”的三十场讲演 豆瓣
作者: 梁启超 著 / 彭树欣 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 - 4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
★70后梁启超越过80后“新青年”,对90后、00后“新新青年”说:无精神生活的人,知识愈多,痛苦愈甚。
★当时深受其影响的“新新青年”有:梁漱溟、钱穆、贺麟、唐君毅、周恩来、梁实秋、徐志摩、张荫麟、周传儒、吴其昌、陆侃如、刘节……
★精校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
★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1920年代,梁启超倾注全部热情的三十场讲演:关于教育的出路,和青年的自救。这些问题依然是我们现在关注的焦点,梁启超的声音跨越了一百年,如今听来格外温暖、振聋发聩。
本书全面收集梁启超关于教育和青年主题的讲演稿,时间跨度为1914年至1927年,共30篇,附录一篇。精校 整理,并加前言、导读、题解、简注。梳理脉络,详解背景,深度关联历史与当下。
梁启超讲演前经常不写讲稿,讲演辞多由听讲者记录而成。有传说他在打麻将时起腹稿,王森然记载: 学界常请梁先生讲演,而事到眼前,绝不作预备,而是“红中白板”声如故,同座代为着急,而先生笑曰:“予正利用博戏时间,起腹稿耳。”故每赌必输,或有劝止者,先生曰:“骨牌足以启予智窦,手一抚之,思潮汩汩来,较寻常苦索,难易悬殊,屡验屡效,已成习惯。”闻者粲然而笑。此虽是趣闻,但梁启超的才华可见一斑,所以讲演才有迷人的魅力和神奇的效果。
2021年5月11日 已读
休憩68th,任公对青年人始终秉承极大的希望与善意,《少年中国说》为其最磅礴壮丽华美澎湃之写照。而此书,则是其不厌其烦为青年摆事实讲道理提建议的合集,首先它是讲座口语的合集,然后它的受众乃是中学生一类青年人,故而任公的如椽文笔以及强悍的感染力并没有体现出来。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循循善诱费尽心思不断的重复着几个要点的长者,拳拳之心颇为动人。任公一直在说,年轻人要打造自己的人格,打造有成后努力去影响他人,推己及人回馈社会。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世界。并要让磨练自身,让工作与生活均浸泡在趣味中,趣味主义可以事半功倍,亦为圣贤境界。养成自律的习惯尤为重要。任公这样的大学问家放下身段一再重复这些观点,给出了要点突出可操作性很强的修身体系,非常动人。最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并没有过时,今日我辈读之仍觉深有所得
教育 梁启超
上课记2 豆瓣
8.1 (14 个评分) 作者: 王小妮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 5
《上课记2》内容简介:2012年末,王小妮辞去教职,离开讲台。《上课记2》是她2011和2012两年的“教后感”结集,也是《上课记》唯一的续集。《上课记》倾向于记录和感受,在执教初期,王小妮对她的教师身份还有诸多新奇和困惑,这些情绪真实地呈现在她的文字中,是《上课记》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上课记2》比前作更为成熟,她对教师身份和学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为冷静和内敛,惊讶渐少而悲悯之情愈多。
2020年9月1日 已读
休憩135th,王小妮不做老师很多年了,所以上课记很可能没有3,终焉于此。她是个很有悲悯心与共情能力的老师,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学生们的尊严,顺应着他们的情绪,并最大程度地让他们发扬自我。她绝大多数心思都放在贫困生身上,导致读者很可能误以为那里出没的全都是贫困生。我感激这样的她,她学生的故事让我感同身受,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学生稚嫩文笔写下的真实回忆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故事。2006年那个格外炎热的杭州夏天,送我去报到的老爹心疼住宿的钱,把我送回寝室,在操场上睡了一夜,我看到了那时候的他,还有傻了吧唧自己在寝室好睡的自己。我不会再让他受苦了。
中国 教育 王小妮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