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声
吃鱼歌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吃鱼歌》主要收入关于饮食、记游的文章。作者鼓腹而歌,唱出日本文化百般滋味;率性而游,始终追寻历史的脚步和文化的脉络。在整套文集中,这一册可谓最为活色生香,动感十足。李长声,1949年生于长春,曾任日本文学杂志副主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北京、上海、广东、台湾等地的报刊写随笔专栏,结集出版有《日知漫录》、《东游西话》等。
2020年8月1日 已读
休憩124th,李长声也喜欢就着啤酒吃小菜,他和我一样中意麒麟朝日这类被精酿文艺党嗤之以鼻的工业啤酒,并时刻乐意就着三文鱼喝它几瓶开扯玄宗,此类颇得闲适之趣的吃喝小文占据三分之二篇幅,本想就此给这本五星的,可读性趣味性实在是要超过同系列四本,只可惜他扯了太多的太宰治和村上,以至于把他特别热衷的直译书名挨个拉出来晒,实在与我格格不入,可见这个长得像大型株式会社社长的日本八分男老家伙,注定是要写出四星评价的书口牙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美在青苔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谈日本文化之“美”,但并非坊间已谈成俗套的“日本美”,而是多维的、甚至具有意外性的“日本之美”。开篇从“观音菩萨的脚”谈到“脚气”、“学步”,对周作人以来屡被谈及的“脚”翻出新意。接着一路谈“红指甲”、“肚脐眼儿”、“头发”、“胡须”、“脸”、“眼”、“粪尿”、“屁”等等,堪称身体文化论的小专辑了,这里的“身体”却比流行的所谓“用身体写作”的“身体”丰富得多。《形或型》、《美在青苔》诸篇点出日本美的真髓,《地震》、《台风》、《八景》、《东京的胡同》、《四贴半》诸篇则描画日本美的各个侧面。接下来对具体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如大黑柱、风铃、茶碗、鲤帜、招猫、天狗、鼓上巴等等,将历史、田野、社会杂糅在一起,不无文化人类学式解谜揭秘的意趣。此外还有关于日本美术的《北斋漫画》、《梦二美人》等等、关于传统文化的“艺妓”、“相扑”等等,关于审美的《从高雅到低俗》、《雅从何来》等等,可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020年7月30日 已读
休憩120th,购于文庙上海旧书店,当夜大醉酩酊,把才读二十页的此书丢在了地铁上,是为取于魔都还之上海,翌日酒醒灰溜溜的孔网又购一本以纪此行此酒。先前出差连续两晚加班到三点,换来今日理直气壮地潇洒摸鱼。什么?为什么我不评论这本书?李长声这个日本通八分随笔男的每本书水准都是稳稳的四星,信息量足文笔俏皮读来足以自娱,就是离顶好差那么一点,说这些就够了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日本人的画像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7
观察深刻、论点精辟,各种典故信手拈来;随性冲淡,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本带领读者领略日本历史、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轻松读物。
.
古代文化是从中国拿来的,近代以后的文化是从欧美拿来的,那么,日本文化是什么?日本人是什么?
.
这“令和”年号令一些中国人颇为兴奋,因为他们上网一查,到底逃不出中国古籍,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文化简直是如来佛的手掌。
.
日本人喜爱日本论,简直是活在日本论当中。不仅喜爱自画像,而且喜爱别人给他们画的像,无论画得美,画得丑。不仅多事之秋大谈日本论,盛世也大谈日本论。这倒像《菊与刀》那本书(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说的,他们很在意别人的眼光。
.
日本要自立于民族之林,乃至跻身于列强之间,本无可厚非,但是以侵略扩张为立足之本,他们眼盯着的,对于朝鲜、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只能是一片黑压压的乌云。似乎这乌云现今也未见消散。
.
日本的漫画、动画片以及影视内装了很多中国文化,特别是《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两部古典文学,这也是我们感到亲切、易于接受的奥秘所在。
2020年1月26日 已读
休憩12nd,“日本八分男”李长声的又一本作品,此老妙人,对日本吃的很透,行文流畅好读,知识点也不少,你永远不能昧着良心说读他的书毫无所得,但唯独一点,你也总是找不到拍大腿叫好的绝妙阅读时刻,他的每本书都这样,这本也并没有什么独特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系紧兜裆布 豆瓣
7.3 (6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兜裆布即“犊鼻裈”,在中国早已不传,在日本却至今犹见,一句“系紧兜裆布”,颇能为大和精神传神。这一册从较为宏观的角度谈日本的精神与文化,前半部大致依时间顺序谈起。从“君从何处来”的史前、到有了“国号”、“年号”的时代,到“日之丸、君之代”,一路解读“单一民族是怎样炼成的”和“万世一系的尴尬”。从《古事记》到《源氏物语》、从遣唐使到镰仓大佛、一路谈到明治维新与大正浪漫。后半部或从空间贯穿着谈起,如“东与西”、“表与里”;或拈出国民性特征立论,如“缩小”、“夸张”、“道歉的习惯”、“揣着明白装糊涂”等等。至于“葬礼上的笑颜”、“吃骨灰”等篇,别辟蹊径指向日本文化的特异性。篇末立足当下,以“混浴的复兴”和“日语将消亡”作结。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休憩329th,独坐书斋日日读书游戏,虽不闷但也需自娱自乐找些额外乐子,比如给作者起外号,李长声在我这儿有俩外号,一个是“直译男”,因其“新来的”,“不该活着”等经典翻译而得;另一个就是“日本八十分男”,因此人对日本确实了解,随便写什么都深度可嘉相当可读,质量大致均相当而非绝顶的好,都值也只值八十分。各文集中篇章混合打乱重编也无丝毫违和之处,十分不利于想重读某篇时的寻找,这不能算是他的缺点,却可以算是他的特点,一个读了他小十本书的我如是说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日下散记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花城出版社 2010 - 2
作者旅日二十年,冷眼心热看扶桑,大至中日文化比较,小至东京的胡同、食肆、书坊,远至山冈庄八与德川家康,近至村上春树的创作密码,无不娴熟于心,落诸笔端,实为“知日者”的一席流动盛宴。
2018年5月19日 已读
休憩136th,散文须抒情而随笔必须有点历史文化掺着,此书有和风而掺的东西太薄太浅,可以一观,意思不大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纸上声 豆瓣
7.7 (6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商务印书馆 2013 - 5
本书是著名旅日学者、作家李长声先生的最新随笔结集。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收入作者近年来关于文学、出版与中日文化交往方面的随笔四十篇,作者考证严谨,信息量丰富,笔锋却举重若轻,下笔处似不动声色却生趣盎然。对日本文学名家夏目漱石、太宰治、松本清张、池波正太郎的书写都勾勒出文学作品以外的作家风貌,其他文章如介绍日本的美术馆、图书馆、武士道精神等文章,亦从不同的切点进入,巧妙勾连出整个日本文学及历史文化生态的各种特质。
村上春树尝言,“地理层面上的国界有时会引发政治问题,但文化国界只要有心就很容易被跨越”。本书正是这样一本“有心”之书。
2018年4月6日 已读
休憩99th,此书前百页有关作家与文学一部分十分好读,积淀既深便能咳珠啐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不仅好读,而且如篇目指引,可作为书之书将读者导向名篇。今日有关日本之书李长声算深度阅历均不凡者,此本又算李长声诸多作品里上乘之作了,推荐一读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太宰治的脸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主要谈文学、作家及出版。作者早年曾主编《日本文学》杂志,关于文学与作家的内容犹如取自自家药笼。近年来日本文学译介日益增多,读者读其书,更希望知其人。前半部以作家为轴: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太宰治、坂口安吾、井上厦、丸山建二……作者在描写一位作家时,往往从最典型的人物特征或生平逸事入手,以一斑窥全豹;而当这些文章排列在一起,则呈现出一部别有趣味的日本文坛列传。接下来是关于历史小说的一辑文章,作者曾翻译过藤泽周平《黄昏清兵卫》,谙熟日本历史小说三昧。后半部以文学特征或分类为纲,如私小说、官能小说、推理小说、恐怖小说、轻小说、超短篇等等,杂以“作家的无聊故事”:学历、自卑、自杀、亡命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呈现出日本文学的丰富面目。至于《编辑造时势》、《误译的深度》、《翻译是批评》诸篇,则体现出作者对文学、出版、翻译的独得之见。
2017年9月7日 已读
休憩227th,标准藤蔓之书,涉及众多日本作家与小说种类,可顺藤摸瓜去阅读本不清楚的厉害作者,其余乏善可陈。最后几篇翻译相关体现了老李的翻译观:忠于原作者意图,不得发挥不得修饰务必原汁原味,所以他一意孤行的继续用自己乐意的作品译名,妈的《人间失格》译成《不配做人》,怎么看都是他蠢
文化 李长声 随笔
昼行灯闲话 豆瓣
作者: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2015 - 8
《昼行灯闲话》是“文化知日第一人”李长声先生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发表的专栏文章合集,以微醺之笔,将日本文化、文人、文字信手拈来,趣谈开去:
茶道、武士道,日本“头头是道”,却偏无“味道”?睡榻榻米、赏枯山水、逛二手书店、品吟酿酒,日本味道未必都在舌尖。浮世春画、AV女优、食色文学、僧人娶妻,说说日本古今“多样性”。也谈夏目漱石、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文人那些事儿……所涉主题丰富多样,见解精深真灼,堪称日本文化万华镜。
精彩篇目:《活吃龙虾》《粹》《枯水枯山费苦心》《咸萝卜的禅味》《少女癖》《小和尚从哪里来》《浮世绘的纠结》《千年友好的画皮》《作家与酒》《旧书店血案》等。
2017年8月31日 已读
休憩219th,李长声为人刚愎,国内有通行译名的日作家作品他也坚持用自己的叫法,他心毒不毒我不知,嘴巴是毒的,评论讥嘲犀利乃至刻薄,读完后记,豁然开朗,此人乃深宅难免孤僻自我。虽然此人性格如此,但此书实在好看,这种看似闲话娓娓道来实则下足功夫的文字特别难写,谁敢小看知堂?一个道理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随笔
日下书 豆瓣
7.4 (18 个评分) 作者: 李长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3
《三国志》何以在日本风行三百余年,吉本芭娜娜与漫画的千丝万缕,《叶隐闻书》的湮没与流行,小说之外的村上春树……
——这是你不知道的文坛掌故,和无法想像的兴废传奇。
这本随笔论及日本书业的方方面面,从著书到出版,从编辑到作者,文字温润风趣,见解精辟入里,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出版业界人士固可从中取经,爱书人亦可一睹日本文坛风采。谈及日本书业的历史与发展,爬梳剔抉;闲话作家们的风流往事,生趣盎然,而文末结语处述说其个人观点,每每让人玩味再三。
这是一本介于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的书,
也是一本兼顾爱书人兴趣与出版人专业的书。
2017年8月28日 已读
休憩214th,在七夕读完今年休憩类第214本书一定是偶合于天意吧,深觉满足。书籍有深度有两种方式,一为知识广博见解深刻;一为识见均属一般但在某领域太过熟谙信手而写便有看头,此书属于第二种,尽管作者能把“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三国原句派给那个有名的日本引用诗人,而且口吻颇刚愎,亦好
文化 日本 李长声 读书 随笔